网站首页
阅读答案
古典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童话寓言
百家讲坛 武侠小说 中外名人 故事传奇 诗歌散文 其它阅读 成才励志 民俗礼仪 |
您现在的位置: 应天故事汇 >> 其它阅读 >> 百科知识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正文 | Ctrl+D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
蔡希陶 |
||
|
||
寻找橡胶树 1949年12月,新成立的人民政府积极制订出建设西南边疆和春城昆明的宏伟蓝图。昆明市郊黑龙潭植物研究所又重新筹建起来,蔡希陶同志担任副所长。 刚刚解放了的新中国,多么需要寻找经济建设的资源。因而,蔡希陶由研究了 20多年的植物分类学,改为研究植物资源学。这个学科包括植物寻找,植物化学,植物地理等等,前人留下的资料极少。这对长期研究植物分类学的蔡希陶来说,一切都得从头做起。为寻找热带经济植物资源,尤其为寻找野生橡胶树林,他更是踏遍了千山万水。 究竟中国有没有橡胶树?能不能找到橡胶树的宜林地?这些还都是一个大问号。1951年,蔡希陶带领一支小小的考察队,又一次出发了。他们沿着中缅、中老、中越边界,穿行在千里国境线上,冒着炎热,顶着风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整整半年时间,用两条腿走完了一个又一个绵延不断的密密森林,没有发现橡胶树。 中途,他们在金平境内的一座高山上,曾高兴地发现了一种藤生橡胶,而且是不曾见过的品种呢!他们从这种橡胶树上割下来几十斤胶,马上做了实验,结果是虽然有些胶质,但还不成功,只好放弃了。 有一次,蔡希陶他们整整一天行进在深山老林里,前不着店,后不挨村,身上带的干粮也吃光了,饿得肚子“咕咕”直叫。黄昏时,发现山坳里有一座小村庄,被火红的凤凰花树相掩映,炊烟冉冉上升。啊,有人烟了。大家精神为之一振,立刻加快步伐跑进这小山村。原来是几户景颇族人家。村人十分热情地为他们做了一餐“景颇饭”。饱餐了一顿,就在这偏僻的小山寨宿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刚刚离去不久,就听到山下传来枪声,一股土匪闯进了寨子又烧又杀…… 蔡希陶常说,搞野外工作,一要不怕吃苦,二要不怕危险!为了事业,就得有一股子闯劲儿才行。 翻了一山又一山,爬了一岭又一岭,走了一程又一程,细细地察勘慢慢地寻找……终于,他们在风光绮丽的瑞丽山上发现了两株真正的橡胶树。一经考察,原来这儿曾是一座橡胶园,橡胶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由马来西亚引种的,日寇战败撤退时,放火烧了这座园子,这两株树,是幸存者。虽说是两株,却是十分宝贵的呀。于是他们把它精心保护起来,进行研究。 在蔡希陶领导和亲自考察的基础上,1953年,我国第一批自己种植的橡胶树在允景洪——西双版纳的土地上开始萌芽、成长、发展起来了! 现在,放眼望去,在西双版纳广阔大地上,从宽阔平坦的坎 (即坎子)区,到公路边的缓坡、沟谷里,从南联山麓到洛江边,从勐龙河畔到勐捧边寨,那满山遍野,一片连一片的橡胶林,多么令人欣喜! 西双版纳“大温室” 植物学家属于大自然,属于常绿的森林。这,对于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事业,注重实践的植物学家蔡希陶来说尤其如此。 正当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初具规模,人员已经发展到100多名的时候,蔡希陶却并不满足,他更多的想到了将来,想到了要更大规模地发展热带植物研究事业。他决心重新组织和带领一支队伍,离开昆明大城市,到广阔天地里去,建设一个天然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同时,他还计划陆续在丽江、文山一带高山区,分别建立两个亚热带植物园,为我国植物学家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提供试验园地。 有一天,在研究所里担任多年温室管理员的张育英向蔡所长提出,在温室里培植的好多植物不是发育不健全,就是长成畸形,田野里的植物长得多么茁壮,多么好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怎么办呢? “好办!”蔡希陶欣喜地回答,“咱们不会搞个‘大温室’吗?” “大温室?”小张惊奇地问:“在哪儿?” “西双版纳!” 可是有些好心人却劝他守住黑龙潭就行啦,不要再四处奔波了!不要再开辟什么“新天地”了……何况他已上了年纪。但是,一生为了事业而坚定不移的蔡希陶,婉言谢绝了众人的劝说,毅然决然到边疆去筹建“大温室”! 蔡希陶和刚由北京植物所志愿来边疆担任昆明植物所所长的植物学家吴征镒一道,经过千辛万苦的勘察,反复调查研究,最后选定罗梭江畔的小勐仑葫芦岛为园址。 1958年,一支5人组成的先遣队,闯进了小勐仑的葫芦岛! 天哪!这是什么地方呀?这是未来美丽的植物园吗?不,不!这分明是一片莽莽荒原啊!是一座长满野生植物,遍地飞禽走兽荒无人烟的孤岛! 第二天,先遣队开始踏荒。他们每人手持一把砍刀,边走边砍道儿,边测量。入夜,他们就在江边上支起帐篷露宿。那个艰苦劲儿就甭提啦。可没有一个人抱怨,同志们整天乐呵呵地干着,他们甘当一颗铺路的小石子! 接着,蔡希陶带领大队人马登上了葫芦岛,从此,每天晨雾中,只见蔡希陶率领一批拓荒者,手持砍刀,在密密的森林里,在莽莽草丛中,咔,咔……刷,刷!——向荒岛进军!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开发葫芦岛,建设热带植物园的具体计划,他们先是组织了一个筑路队、伐木队、砖瓦队、采石队,白手起家,修路盖房。然后进一步成立了业务组、设计组、苗圃组。这时已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的蔡希陶,提出了边开荒、边建园、边开展科研工作的口号。过了不久,他们就开出了一片苗圃地,蔡希陶首先试种咖啡。 第一粒咖啡种下后,人们等啊等啊,却不见它萌芽。仔细一查看,呀,种籽早被大水牛踩没啦!原来这儿的傣族同胞养牛是大撒手,要用牛时,招呼它回来,不用时就放开缰绳,大水牛满山遍野地游荡、吃草。蔡希陶他们弄明白了这个风俗习惯后,第二次播种采取了安全措施,他们给苗圃围了栏杆。 不久,第一批咖啡出苗了!大家欢欣鼓舞,大大增强了开发葫芦岛的信心。 他们上岛后只顾了开垦生荒地,开辟苗圃,也没顾得上给自己盖房子。所以他们一直住在小草棚里。蔡希陶住的草棚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儿——棚子斜搭在坎坷不平的半坡上,晚上睡觉是头枕高处,脚掉在低处,人们开玩笑说老蔡真正是“高枕无忧”呀。每年三四月是葫芦岛的大风期,暴风雨一来,这就糟了,衣服、被褥全被打湿了。有时风一大,草房还有被揭起来的危险,这当儿,人们就紧紧搂抱住棚内并不稳固的支柱,拼命地保住草棚。 经过蔡希陶他们一年多的开发和建设,引种试验,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葫芦岛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喜人景象,一座美丽丰富的热带植物研究基地,开始屹立在西双版纳的大地上。 蔡希陶面对面貌一新的葫芦岛,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961年他曾写下了一首《咏西双版纳植物园》的诗篇: 群峦叠叠一豁平, 万木森森树海行, 一江碧水西折东, 勾出半岛葫芦形。 无霜无雪四季春, 不冷不热神仙境, 花卉不谢叶常绿, 好个植物大本营 如今,经过植物园广大职工的艰苦奋斗,已经在葫芦岛开发出5000多亩园地;已建园的面积达1000多亩:栽种了约50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包括许多稀有的珍贵品种。这颗西南边疆的“绿色宝石”,闪烁出璀灿的光芒。 为了人民 在西双版纳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各种植物一年到头都在竞相生长,生存竞争,这为植物学科的发掘资源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宽广的领域。 蔡希陶,这位在对植物资源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的老科学家,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仍然坚持发掘更多的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油瓜本来是1933年蔡希陶在中越边境城河口一带进行植物考察时发现的,当时发现它含油量较高,是一种可供研究食用的油料作物。但是采回标本后一直放在柜子里。西双版纳植物园建成后,蔡希陶才带领年轻的植物学家裴成基一行,到勐海县景颇大山上进行了分布调查研究。 搞分布调查,不论水平分布还是垂直分布,他都很重视,都要自己实地去观察、去调查,因此,他亲自爬到了油瓜最高分布点——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进行观察,回来后亲自引种,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此,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增添了一种油料作物,受到了民族同胞的欢迎。 1971年,国务院6个部委联合下达关于发展南药生产的指示。蔡希陶和热带植物研究所的同志们,根据合理开发热带植物资源的任务,根据国家急需发展生产的南药种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大力开展了国产南药资源的研究。几年内对血竭、砂仁、毕拨、藤黄、乳香、大风子、安息香、千年健等资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找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种类,填补了我国南药生产的空白,扩大了资源的利用。 血竭,又名麒麟竭,是植物分泌的红色树脂,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找它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哩。 1972年,由于国务院的号召,广东、广西、福建等几个省都在找血竭,但是都没找到,有点泄气了。蔡希陶他们请教了专门研究植物区系统发育的吴征镒教授,受到不少启发。然后又查阅了药典及有关资料。这才开始弄清楚一点眉目,蔡希陶他们发现:血竭,原来在外国不作药用,在东非、西非作颜料用。还是中国人较早发现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内服对医治胃出血效果也较好。但自唐朝以来却都是进口的,中国从来没有发现和出产过。看了有关资料后,使他回忆对比了起来,有所悟,30多年前在勐连县发现的一种奇特的植物,好像是“血竭”。 他们首先研究进口的血竭发源于什么植物?弄清它们的来源后,进一步研究中国究竟有没有“血竭”?他们发现同类的没有。但亲缘关系相近的有。而且他们发现棕榈科的某些植物最可能有。于是找来好多,进行化学试验,结果失败了。但是他们并不灰心。总结了经验教训之后,他们又着手调查和研究东非那种产血竭树脂的龙舌兰科植物。 向群众学习,这是蔡希陶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搞药,蔡希陶每到一地总要拜当地中医为师。他们来到勐连县一个傣医家向他请教。刚要进门,裴盛基忽然发现这个傣医家门前挂了一串血红颜色的草药,引起了他的注意。一打听,原来这是中医从山坳悬崖上采的。他们立即请这位中医把他们带到了那个地方——一座陡峭险峻的悬崖上。啊,找到了,一棵棵挺拔的大树上,全是红色树脂。他们高兴地采集了标本,拿回后就立时做了化验。同时又向商业部要了进口的标准血竭,一对照,和东非的血竭一模一样!成功啦!于是他们又组织了人力,进了勐连县进行普查。结果发现仅在勐连县就有2万多棵可产血竭树脂的大树。 为了进一步验证和进行科学实验,蔡希陶组织了20个医疗单位,70多病例,反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疗效都非常好!这就宣告了国产血竭正式使用!从此,血竭列入了中国药典! 这一重大科研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全所职工。广大科研人员,更加奋发图强,刻苦钻研,决心继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就在这当儿,春风传来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要指示,应从植物学的角度去发掘治癌物质。蔡希陶立即和全所科研人员行动起来,根据多年调查积累的植物资料开始进行了分析研究。9月初的一天,裴盛基在翻阅一本《国外科技参考》资料时,偶然看到上面登载一则消息说,美国从非洲一种齿叶美登木的植物中,找到了一种抗癌的植物活性物质,这是已被发现的抗癌植物中最好的物质。裴盛基向蔡希陶作了汇报。老蔡很重视,立刻要他们组织人力查阅资料。一查,原来我国也有这种植物,而且就在云南省!就在西双版纳! 植物所的同志如获至宝。他们正要分头下去寻找,这时,卫生部来了长途电话,说总理办公室要查一查中国热带地区有没有美国在非洲发现的那种美登木?接着,卫生部还派专人深入调查研究。这样,蔡希陶就指派裴盛基、李延辉、肖培根等人组织一支临时小分队,去找美登木。找呀找呀,整整 6天了,一无所获。第7天,他们跋涉到了罗梭江上游的罗培,突然在一条渺无人烟的河谷的密林下面,找到了美登木!当天他们就把所发现和采摘的美登木背回来了。随后又派一二十人,在附近村子里又找到好多,然后一批批进行了化验。 与此同时,为了慎重起见,他们又把美登木的样品郑重地分送到北京、上海等地有关部门,希望帮助化验。结果结论不一,甚至完全相反。有的说这种植物药物对动物癌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表现出很大毒性;有的说对动物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而毒性很低……这样,在热带植物所也引起了争论。 蔡希陶、裴盛基和李延辉等人是主张干下去的。因为对中药研究,光做化学分析是不够的,应进而作药理实验和临床实验,特别是对中药的配合作用更应注意。他们想:既然它对动物有抑制癌症的作用,而且毒性很低,这就具备了上临床的试验条件。但是仍有人由于对美登本没有信心,怕失败了难堪,好心劝蔡希陶不要搞了。然而蔡希陶却坚定地说:要搞。不但搞,而巨还要种,扩大美登木的产量。他想,现在有那么多癌症病患者没有药用,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时刻想到人民。因而他们加紧了对生物化学作用的分析研究和扩展资源工作,以便作好进一步实验的准备。研究所的党委很支持,鼓励他们要勇于实践。这使蔡希陶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终于,经过多次化学分析和相当比例数的临床试验,实践证明我国国产美登木这种植物对癌症有一定疗效,而且毒性小,没有副作用。同时也证明了国产美登木和美国人从非洲搞的美登木药效一样。 |
||
Copyright © 2014-2015 gsh.yzqz.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