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答案
古典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童话寓言
百家讲坛 武侠小说 中外名人 故事传奇 诗歌散文 其它阅读 成才励志 民俗礼仪 |
您现在的位置: 应天故事汇 >> 百家讲坛 >> 易中天品三国 >> 正文 | Ctrl+D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
易中天品三国之第四十八集 殊途同归 |
||
|
||
汉末大乱之际,在英雄辈出的历史舞台上,曹操、刘备、孙权最终异军突起,分别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然而在风起云涌之后,魏蜀吴三国又悄然同归于晋朝,那么如何揭开这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迷雾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殊途同归》。 上一集讲到陆逊之死深层的原因是孙权与士族的矛盾冲突所致,这种情况在曹操、刘备、诸葛亮那里同样存在,因为魏、蜀、吴三国都是由非士族出身的人建立的。曹操、刘备、孙权也无意于建立一个士族地主阶级的政权,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建国之路都是逆流而上。那么同样面对士族阶级的抵抗,曹操、刘备、孙权在建国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呢?魏、蜀、吴三家最终又为什么会同归于晋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坐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殊途同归》。 易中天: 曹魏的道路呢?我称之为非和平演变,也可以叫非宫廷政变。为什么呢?因为曹魏的天下实际上是他用武力打下来的,是武装夺取政权,但是最后交接的那个仪式是禅让,禅让给人感觉好象是和平演变或者是宫廷政变,或者叫做和平过渡,无以名之,所以我称之“非和平演变”,或者非和平过渡,或者非宫廷政变。 那么这个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我们不是把政权叫做上层建筑吗?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成一栋房子,那么建立一个新政权呢?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盖房子。那么曹操呢?曹操我们就可以把他理解为一个开发商兼建筑师,他要盖一栋新房子,因为他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权,那么他能不能盖呢?能,他迎奉了天子,就等于征得了土地;他战胜了袁绍,就等于取得了资质;他现在是一个有土地的开发商和一个有资质的建筑师,那他就可以盖房子了。但是曹操马上就发现他有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他批得这块土地上有一栋房子,东汉嘛,这个房子不能拆了,他拆了这个房子他就要失去这块土地,所以他不但不能拆房子,他还要装出一副很维护这栋旧房子的样子,象一个精心呵护这个家的老管家,而不能充当一个强行拆迁的开发商,他不能强行拆迁,那他怎么办呢?他想出个办法搞装修,你不让我拆房子呢?我装修总可以吧,这个房子旧了吧,破了吧,快倒了嘛。那么这个房子是一个什么房子呢?是个框架结构的房子,你装修你可以敲墙,只要不是承重墙,你也可以把厨房挪动一下,你也可以把厕所挪动一下,你都可以做,曹操的打算就是这挪一下,那挪一下,等他装修搞完了以后,大家发现这个房子变了,这个房子改新潮了,他是这么个打算。那么这个办法好不好呢?是挺好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房子不能拆,你绝不能拆房子。那么东汉这个上层建筑,这个房子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三根支柱一个屋顶,三根支柱就是“外戚、宦官、士族”,一个屋顶就是那个“天子”,就是那个皇帝。 曹操把皇帝弄到自己手上他的屋顶就有了,那么这三根柱子两根早就倒掉了,剩下一根,独木难支,这个时候他就麻烦了,他麻烦在什么地方呢?他搞装修不是真搞装修,他是要偷梁换柱,偷梁换柱你动不动柱子?你动不动?不能不动吧,那么你动了这个柱子以后,这个屋子不就要塌下来了嘛,这是他的难题。同时士族作为柱子也有问题了,就是我们本来是柱子,现在屋顶到曹操那儿去了,我们去不去?我们不跟着到曹操那儿去,我们成了光杆司令,野地上杵着一根柱子,我们跟到曹操那儿去,最后我们变成汉献帝的柱子还是变成曹孟德的柱子呢?他们也要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曹操和士族都有难题,最后他们的办法是什么? 曹操的办法是“拉拢士族,利用士族,依靠士族,不相信士族”。因为他用搞装修的办法来搞这个事情,他没有士族他装修都搞不成啊,所以他必须把这些人都弄来。这些人也都来了,比方说杨彪啊,孔融啊,荀彧啊,崔琰啊,这都是士族,都是名士啊,都来了。这些人来了,这些人的想法是什么呢?拥汉不拥曹。 第二种,赞成曹操搞装修,也帮着曹操搞装修,但是希望曹操把房子装修好了以后还给屋主,还给业主,就是汉王朝,你不能得了,你如果要装修完了自己得了,他要反对。荀彧是代表,荀彧一直帮着曹操,但是曹操要称魏公的时候荀彧不赞成,因为他骨子里拥汉,荀彧这个人叫做表面上拥曹,骨子里拥汉,地地道道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荀彧。 那么第三种是什么呢?也认你这个装修工,也让你搞装修,也帮你搞装修,等你把房子装修完了以后说,其实房子应该这样装修,按我们的方案装,最后发现这个房子还真按他们的方案装出来了,以谁为代表呢? 陈群,陈群是表面上看是拥曹派。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曹操当个魏公荀彧都不同意。陈群怎么样呢?陈群说你应该当皇帝。曹操当了魏王以后,劝进的人就是陈群,但是曹操一死,没多久陈群就拿出一个方案来“九品官人法”,又叫九品中正制。 这个方案是什么呢?保护士族垄断仕途的特殊权力。我们现在没有办法仔细讲这个九品官人法,它实质就是保护士族地主阶级垄断做官权力的特权,把这个方案交给曹丕,曹丕拿来一看马上明白了,原来你们这些喊着拥护汉王朝、要复兴汉室,不让我们曹家篡位,说白了你是要这个。什么拥汉,就是要你们士族的特权,好嘛,我跟你做交易,我同意,实行九品官人之法或者叫做九品中正制。于是这些人马上说我们大家都盼望己久啊,不好意思,殿下赶快称帝吧,曹丕说不好意思我怎么能称帝,哎呀你要不称帝,武王在这个坟墓里头睡不安稳嘛,曹丕当皇帝了。 所以士族是不一样的,孔融、荀彧、陈群代表三种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如果我们要评价一下,我觉得是孔融高傲,荀彧高尚,陈群高明。他还是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实现了本阶级的目的。 关键就是曹操说的那一句“如果天命在君,吾为周文王矣”,这个话到底怎么理解?吕思勉先生说那就是不想当皇帝,很多历史学家说那其实就是暗示他儿子当皇帝,其实我的看法曹操那个时候就是听天由命,因为曹操这个人的特点是有理想无蓝图,他根本不知道他自己的路怎么走,他的路是摸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摸出来的,走到哪儿算哪儿,你去看他的《述志令》他讲得很清楚,你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走到最后快死的时候听天由命吧,该怎么着怎么着吧,我不管,是这个意思。但是曹丕和士族地主阶级达到这样一笔政治交易以后,就使曹魏政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性质变了,由法家寒族之政权演变为儒家士族之政权,虽然表面上他获得了皇帝的称号,实际上背离了曹操当年的初衷,是曹丕的胜利,曹操的失败,曹丕的喜剧,曹操的悲剧。所以曹丕之魏朝己非曹操之魏国,当皇袍加在了曹丕身上的时候,曹操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人画成一张大白脸了,所以曹丕称帝之日即是曹魏灭亡之时。以后的司马代魏那不过是履行一个手续,为己经变成士族地主阶级的政权再来一次加冕仪式,这是曹魏。 孙权顺势而为。什么叫顺势而为?就是江东化,既然这个天下总归是士族的,我这个地方就先给它算了,所以孙权的道路我称之为“本土化生存”。就是孙权的哥哥孙策打回江东的时候,他依靠的力量主要是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就是都不是江东人,他是靠那些非江东人,也非江东士族的一些人建立起来的政权,他早期依靠的主要是周瑜、张昭。周瑜是淮泗将领的代表,张昭是流亡北士的代表。那么这些人在江东没有根基,没有势力,可以放心地使用。那所以孙权的前期你看他的君臣关系是比较和睦和和谐的,因为这些人可以放心啊。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是外来的,他没有根基,孙吴要在江东扎根你必须依靠本土士族,也就是你必须江东化,所以孙权到中后期就逐步把权力交到江东士族的手上,比如说顾雍为丞相,陆逊为统帅,那四大家族的顾、陆两家分了文武大权,而且江东士族的子弟进入孙权的幕府和政府的数以千计。 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吴人治吴”。吴人治吴就是江东化,就是本土化,这样一来江东士族和孙吴政权就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当外来的军事力量要来对付东江的时候,江东士族挺身而出,它不仅是保卫孙权,它也是保卫自己啊。要知道中国人的家族地方观念是很强的,保家卫国是两个概念合成一个概念。但是任何方案都是双刃剑,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孙权的江东化、本土化,本土化生存保证了他这个政权的存在,同时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孙权本人的内心分裂,因为这种江东化他本人不代表江东士族,他对江东士族是无可奈何的依靠,他并不相信啊。所以他在晚年疑神疑鬼,刚愎自用,行事乖张,内心分裂嘛,结果弄到什么呢?结果他用刑严峻,吴国上下言路不通,大家都不能说话,都不提意见,都不讲真话,这样的国家岂有不亡之理啊,何况江东士族也不是中原士族的对手啊,当天下大部分归了晋以后,它怎么对抗得了,所以吴国也要灭亡。 那么蜀国呢?我前面讲曹魏是非和平演变或者说曹魏是非和平过渡,孙吴是本土化生存,那么蜀汉我就称之为“计划外单列”,因为历史原本没有它的计划。我前面讲过长江流域三州,三个州牧都是宗室,刘繇扬州牧,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北边还有一个刘虞幽州牧,刘备也是宗室州牧,豫州牧,但是他那个豫州牧是空的啊,豫州也不归他。所以鲁肃为孙权做规划的时候说三分天下没有刘备,是孙权、刘表、曹操三分天下,刘备是冒出来的。那么刘备这个人呢他也有优势,什么优势呢?名为宗室实为寒门,曹操阉竖之后,宦官的家庭,曹操叫出身污浊,孙权呢叫做出身孤微,刘备这个出身我想了半天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因为刘备既不是富贵也不是贫贱,他是贵,宗室嘛,但是贫,我就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贫贵,又贫穷又高贵。 所以他这个很有意思,两边都喜欢他,至少两边都能接受他,他跟两边也都能打交道,但是实际上你看他的队伍没有人出身名门望族,刘、关、张都不出身名门望族。尤其是关羽,关羽是最瞧不起士族,张飞相反。关羽、张飞在这个问题上是相反的,张飞对士大夫非常客气,对士兵不好;关羽对他的士兵非常之好,就是瞧不起那些士大夫,什么文化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所以我觉得曹操那么喜欢关羽可能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原因,就是发现关羽比他还蔑视士族,太过瘾了。那么他是这样的一个出身,碰上了一个历史的机缘,应该说是。 第一,依法治国,这一点我多次己经讲过了,诸葛亮的依法治国是他政治生涯当中是光辉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因为他确确实实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是非常好嘛,我们今天就是要依法治国啊,但是你要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时代,依法意味着什么? 第二,诸葛亮治蜀独立自主。所谓独立自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对曹魏独立自主,第二个就是坚持荆州集团第一的这样一个原则。你看他指定的接班人,蒋琬、费祎、姜维都不是益州人,也就是说他坚决不象孙权搞吴人治吴那样搞蜀人治蜀。我们可以看出吴、蜀两国的区别就在于,吴国是吴人治吴,蜀国是绝不是蜀人治蜀。不但不蜀人治蜀,诸葛亮对于本土的土著那些豪强、士族还在政治上排挤,经济上盘剥,法律上制裁,不能让他们造了反,不但不让他们造反还让他们出钱,出钱干什么呢?北伐啊,你想军费从哪里来,一大笔,而且诸葛亮他执法是公平的,他公平你就可以想象最后出钱多的是谁?肯定是谁的钱多,谁出得多,公平摊派嘛,所以这些土豪们恨死他了,恨死他了以后不合作,何况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兴复汉室。 这个兴复汉室一直是诸葛亮的旗号、口号,但是这是一个过时的口号。你说到诸葛亮执政的时候,天底下还有谁想兴复汉室,谁都不想,士族地主阶级也不想,是平民老百姓也不想,那个汉室还要它干嘛,而且曹魏那边,曹丕己经接受陈群的建议在搞九品官人法,士族觉得这会儿比东汉还好,东汉那个蛋糕三家分着吃,外戚、宦官、我们,现在曹魏这个蛋糕是我们士族一家吃,我干嘛要兴复汉室,有病啊。那蜀汉的这些土著的士族一想,你看诸葛亮依法治国把我们弄得这么苦,你看曹丕那个地方,是吧,我们这些人多开心,赶快来解放我们吧,我们欢迎曹魏来解放我们。所以蜀汉在诸葛亮的领导下治理得最好,最先灭亡。 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晋灭魏,公元280年晋灭吴,三家都归于西晋,天下重归一统,中国历史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士族地主阶级时代。 |
||
Copyright © 2014-2015 gsh.yzqz.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