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诗人抒情诗选

哈里·马丁松


  哈里·马丁松(1904-1978) 瑞典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诗歌方面主要有《诺尔美》(1931)和《阿尼阿拉》(1956)等,小说有《开花的荨麻》(1935)和《通向钟国之路》(1948)等。戏剧方面有关于中国题材的《魏朝三刀》(1964)等。
  马丁松的创作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间或有神秘、悲观色彩。1974年,因“他的作品通过一滴露珠反映整个世界”,他与另一位瑞典作家埃温德·雍松同获诺贝尔文学奖。

  农村姑娘
  之 后
  月光诗
  夜
  风 景
  秋 日
  海 风



  农 村 姑 娘

  回忆我童年时代的姑娘,
  有的已经成了幽灵
  带着凄凉的、敏感的眼晴;
  有的有着高高的胸脯,以及
  从古老沼泽地继承下来的强国的圣书。
  在收获季节里利嘴尖舌的叫声;
  谷仓里的赞美诗的歌声;
  芜青堆中跪着的梦想;
  装在石罐中的酸奶放在田边。
  对奥尔加的悲哀的低语
  一直传到伊达呼。

  许多垂头丧气的
  茫然失神的姑娘坐着,
  但是许多人高傲地坐在那里:
  对孩子奇妙地热爱的妇女们
  带着哀伤调子的声音
  象神话般的低语。

  那里的姑娘们有着童贞女的含糊
  在她们的围巾里有着圣徒故事
  在娇媚清澈的眼睛里有重大的疑问。
  玛丽娅步行着
  吹着白色的微气
  在世界寒秋的舞台上。

  那里是吉他悲叹着的天国姑娘。
  还有懒散的渴望着跳舞的姑娘
  和醉心于水手的姑娘
  ——对海军制服充满狂热的崇拜。
  但是,这些姑娘中最古怪的是秋天薄暮中的
  令人销魂落魄的乡愁姑娘,
  带着与世隔绝的悲伤和忧郁的尼姑
  鞠着躬走着,鞠着躬走着
  炉火上滚开着的牛奶
  映照在
  奇妙的眼睛里。

  令人心醉的农妇歌唱着
  象一块沉重的矿石
  声音里诉说着悲哀。
  孩子舒适地躺在摇篮里,
  猎犬从它的篮子里向外探望。
  这难道不是在歌颂着永恒的农民?
  象温顺的大地上的矿石一般?

  选自《瑞典诗选》(1980 隆德)
  石琴娥 雷抒雁译




  之  后

  在海立高兰战役之后
  在乌特西马战役之后①
  大海溶化了人体的浮木。
  又用秘密酸来处理他们。
  让信天翁吃掉他们的眼睛。
  淡盐水带着他们
  慢慢地回到大海——
  通向创造性的最初的水,
  通向新的试探。
  ①海立高兰,乌特西马均为杜撰的地名。

  选自《瑞典诗选》(1980 隆德)
  石琴娥 雷抒雁译
  ──《春风译丛》(1986.1.)




  月 光 诗


  梦的唯一出路,
  来自大地的月光小径,
  一天黎明,它悄然而惊恐地沉没
  在穷困而寒冷的海中。

  在条银光闪闪的月光小径旁,
  他曾常和她坐在一起,
  如今沙砾般沉甸甸的月光,
  在帕特·诺斯特沿岸的海底。

  象他们的头发一样,村舍渐成灰色
  面对那不倦的海风。
  自奥克尼远道而来的广阔风暴,
  掠过教堂的墓地。

  石 默译
  录自《外国诗》(4)




  夜

  俯身看吧!井里有星星。
  璀璨的金星
  在倒映着的羊齿叶间静闪。
  这是一个发绿的大地之夜。
  星星纷纷露脸,何等清晰!
  好像从地球的一扇窗户出现。

  李 笠译




  风  景

  苍翠的野地上一座石桥。
  一个孩子站着。他望着流水。
  远处:一匹马,背拖一抹夕阳。
  它静静地饮水,
  鬃毛散落在河中,
  好似印第安人的头发。

  李 笠译




  秋  日

  田野朝我迎面而来,带着马匹,
  带着眺望海洋的倔强的庄稼汉。
  犁头在金黄麦茬中切出第一条黑纹,
  把早晨的长条扩展成白昼的矩形,
  再不断地扩展,直至它溶入黄昏,
  然后又把它的黑暗带进夜晚。

  雨 林译




  海  风

  海风日夜展开它的翅膀,
  不断掠过浩渺无边的海洋,
  起伏在永恒的大海
  那孤寂、摇荡的水面上。
  此刻几近早晨,
  也许快到黄昏,
  海风感到陆风吹上脸庞。

  浮标钟敲起晨昏的祷歌,
  煤船和焦油大船的黑烟
  已消失在地平线后面。
  那没有历史感的孤独的水母,
  用粉蓝灼人的足须蹒珊而行。
  此刻黄昏将至,也许早晨已近。

  雨 林译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作品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