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一、志当存高远





  对于求学中的青少年朋友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动力问题,即“为什么学”的问题。千百年来,无数名垂青史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从他们求学的青少年时代起,就无一不以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献身科学的精神不断地激励自己,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周恩来:“读书,为了中华的崛起”

  少年周恩来生活的时代,由于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境地。沙俄凭借武力,侵占了肥沃而广大的东北,在那里强行建铁路,开办工厂,修筑炮台。这些在辗转来东北求学的少年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痛楚的印记。少年周恩来时常追问:苦难的中国,何时才能强大起来,不再受外国列强的欺凌?
  少年周恩来的学习是极其勤奋刻苦的,他思维敏捷,勤于思索。有一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书为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同学说:“读书,我就能识文断字、会算数了,今后我可以给爸爸记帐了。”有的说:“读书,我就可以学好本领了,将来准能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还有的同学认为:“读书,能跟那么多的同学在一起,很开心、很好玩的。”轮到周恩来发言了,他昂首挺胸,心情激动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说:“读书,为了中华的崛起!”同学们被周恩来如此远大的志向所震惊,课堂上掌声阵阵,老师也不断点头称赞。这时,周恩来才14岁。
  “为了中华的崛起”,一直成为少年周恩来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沈阳求学期间,他学习勤奋努力,关心国事。在南开上学时,他更是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主要领袖。
  “为了中华的崛起”,不仅是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而且成了周恩来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挽救民族危亡,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周恩来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为了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周恩来更是夜以继日地工作,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伟长:科学救国,弃文学理

  钱伟长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饯伟长在中学时代十分爱好文科,而对理科特别是数学、物理视为畏途。十分有趣的是,他一生主要从事力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并在这些学术领域里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首次将张量分析及微分几何用于弹性板壳研究并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提出了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他还首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迄今国际上仍用此法处理这类问题。
  钱伟长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其动力源于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源于“科学救国”的信念,考大学时,钱伟长的作文和历史试卷深得历史系和中文系教授的欣赏,而他的数理化三科的总分不到100分。因此,要弃文学理,困难可想而知。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吴有训教授,吴教授也力劝钱伟长学中文或历史,并告诉他中国文学和历史也是国家民族所需要的。弃文学理,是钱伟长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的愿望,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恳谈,吴有训教授同意他暂时读物理学,但提出了对于中学理科基础并不太好的钱伟长来说,可以说是十分苛刻的条件:必须保证在学年结束时,物理和微积分的成绩都超过70分,同时选修化学,还要加强体育锻炼。这就意味着当时身体羸弱的钱伟长每周除上课外,还有两个下午的物理实验和两个下午的化学实验,还有课外锻炼。钱伟长只有加倍努力克服困难,达到这些要求,否则,他就得转系。
  这个学期,除学习正课和做实验外,他还得补习英文和中学的一些基础数学,他常常是夜以继日苦读。吴有训教授也给予他许多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物理考试时,钱伟长及格了,学年终了时各科成绩追到了70多分,实现他入学时的保证。四年后,钱伟长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又赴美留学。正是科学救国的理想激励着他日后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的科学成就。
   
王淦昌的爱国情怀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祖国。许多大科学家不仅以他们在科学史上的重大科学成就流芳百世,还因他们所具有的爱国情操激励着后人在科学的大道上不断探索。
  王淦昌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他早年留学德国,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他谢绝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机会和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服从国家的需要,为研究原子弹和氢弹,在科技界突然销声匿迹,国外有些朋友感到奇怪,国内也有人为他惋惜。然而王淦昌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他真正的追求,现在正是他报效祖国的时候,为了中国能造出原子弹、氢弹,为了给中国人争这口气,隐姓化名,中断与外界的联系整整17年,又算得了什么呢。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究试制中,王淦昌作出了突出贡献。王淦昌院士说:
  “我回首我一生的经历,我也深深地感到,也正是因为这股浓浓的爱国精神,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我不断地探索,无私地奉献。我出生于1928年11月,少年时期的我目睹了衰败的中国被列强瓜分,封建军阀混战,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叹息丧权辱国之苦。长大成人,翻阅了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也曾几度繁荣,但近代落后了,受到外国欺侮,帝王贵族享尽人间富贵,极尽奢侈,留给后人的却是一片破碎山河,我深感不能只为历史遗留的残墙断壁沮丧,而要思虑我们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否则,我们的后人又为我们哀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学子,生于今世,如不能上报国家,下辅黎庶,我想,这岂不虚度一生?1952年起我就在新中国建立的北京航空学院开始了艰苦的奋斗生涯。那时校园内没有宿舍,每天往返都要乘班车,路途不便。为了减少这一麻烦,我把实验室和宿舍合并,两张桌子拼起来做床,大衣一披就成被子,早饭也省掉了。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两年之后,从无到有,开出全部材料力学的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光弹性仪,生产了第一个电阻丝应变片,自此之后,我一直致力于飞机材料结构疲劳研究。我先后承担了30余项疲劳课题的研究,其中3项受到国家级奖励,8项受到部级奖励,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5部。曾应邀到30多个飞机制造厂、研究所等单位讲学,推广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已用于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客机、运输机、直升机等20个型号的结构定寿和延寿,为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几十年的教书育人中,我一直把爱国主义作为重要的内容来教育我的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与祖国的需要保持高度一致,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我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回首往事,能为祖国尽一份职责,增添一份光和热,我感到无比欣慰。”
   
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目标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中学时代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好的基础,建不起美丽的大厦。因此,中学生朋友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才可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具体而言,中学生的素质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 内容包括: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品质;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为祖国、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善良正直、文明礼貌、真诚合作、集体观念、社会公德、责任感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文化科学素质 内容包括: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即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和综合技术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精神,如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技能素质 即热爱劳动的态度、自觉劳动的习惯、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术等。
  心理素质 它主要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健康的个性等。这些心理素质是青少年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
  身体素质 即身体正常的发育、正常良好的体能、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浓厚的体育活动爱好。
  中学生五个方面的素质目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体。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科学素质是中心,劳动技能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具体体现和运用,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保证。
  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青少年朋友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这些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课程、通过以课堂学习为主,并结合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学习形式来实现的。

  ------------------
  小草扫校||应天故事汇独家推出||http://gsh.yzqz.cn/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