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猫打球商店

  《猫打球商店》,原题为《光荣与不幸》,一八二九年十月完稿,一八三○年四月在《私人生活场景》两卷集(玛门、德洛奈-瓦莱书屋出版)第二卷中首次发表;一八三五年编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十二卷本(贝歇夫人书屋出版,1834—1837)第一卷;一八四二年四月编入《人间喜剧》十六卷本(菲讷书屋出版,1842—1846)第一卷,系“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的第一篇,篇名改为《猫打球商店》。在一八三五及一八四二年的版本中,作者本人都作了若干修改。

  《猫打球商店》以一个老呢绒商的家庭为背景,描写了一宗门户不当的婚姻,意在说明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养对人们的气质有多么大的影响,因而青年男女如果只凭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结合,往往会酿成终生的不幸,而凭着理智在本阶层中选择配偶,结局则会好得多。巴尔扎克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外祖父家是一户殷实的呢绒商,因此他从小对这类老派商人十分熟悉。小说以一种温和的嘲讽态度,精确而且生动地描绘了这个阶层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写出了那种买卖人的精明、狡猾、吝啬、小器和由于缺乏教育而产生的种种狭隘可笑的观念。但作者将这一切与贵族社会的虚伪、腐朽和冷酷相对照时,显然对这些见识浅短、趣味庸俗,然而温良敦厚的老派商人表示了更多的温情。

  苏镇舞会

  《苏镇舞会》,一八三○年四月初版时题为《苏镇舞会,又名法国贵族院议员》,是上述《私人生活场景》两卷集第一卷中的最后一篇,篇末署明“写于一八二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一八三二年再版时,篇名改为《苏镇舞会》。一八三五年编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时,篇末改署“一八二九年十二月写于巴黎”。一八四二年编入《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一卷,系“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的第二篇。在一八三五及一八四二年的版本中,巴尔扎克都作过若干修改。

  《苏镇舞会》仍以婚姻问题为题材,但着意于反映法国大革命以后贵族阶级经济力量的衰落和等级门阀观念的日趋破产。当时比较明智的贵族都纷纷与资产阶级联姻,以维持和加强自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实力地位。谁若死抱住阀阅世家的旧观念,反而会成为人们的笑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小说中的德·封丹纳小姐认为贵族公子应有的各种优点,在她周围的世家子弟中竟无一人具备,而集中了这一切优点的理想人物,却恰巧是个在商店里站柜台的。封丹纳小姐尤其没有想到,正是这个站柜台的人,日后发了大财,成为她梦寐以求的贵族院议员。这一情节的安排,意味深长,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人间喜剧前言》中所谈到的“杂货商确实当上了贵族院议员,贵族有时却沦落到社会底层”的论断。

  钱袋

  《钱袋》,一八三二年五月写于巴黎,同月在《私人生活场景》四卷集(玛门、德洛奈-瓦莱书屋出版)第三卷中首次发表。一八三五年编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九卷时,划归“巴黎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编入《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一卷,仍归入“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

  《钱袋》描写的是两个高贵心灵的结合,一个是出身贫寒、苦学成才的画家,一个是一贫如洗、却能保持高尚品格的少女。这篇清新的小作品,可以说是作者针对金钱婚姻调制的一般解毒剂。

  莫黛斯特·米尼翁

  《莫黛斯特·米尼翁》,写于一八四四年三月至七月,边写边在巴黎《辩论报》上连载,同年七月由出版商克朗多夫斯基出版单行本,一八四五年编入《人间喜剧》第四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

  这部小说的创作,最初是受到韩斯卡夫人的启发。巴尔扎克和她在圣彼得堡相会以后,韩斯卡夫人尝试着写了一部中篇小说,叙述一位大作家与一位少女从通信到相爱的故事,但因怕人耻笑,又将小说付之一炬。巴尔扎克知道此事后,深受感动,立即着手以此为题材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并取代当时已经动笔的《小市民》,在《辩论报》上连载,这就是《莫黛斯特·米尼翁》。

  小说完稿后,巴尔扎克将此书献给韩斯卡夫人,从卷首题辞可以看出作家对她的爱慕,书中若干细节也与她有关(例如米尼翁先生称莫黛斯特为“我的所罗门小拖鞋”,那恰是韩斯卡夫人的父亲对她的爱称)。但与韩斯卡夫人原来的设想相比,小说的主题大大地深化、提高了,从一段文坛佳话,变成了对金钱婚姻的揭露批判:一个美丽而有才识的少女,身价竟完全随父亲财产的多寡而起落。父亲是巨富,求婚者便趋之若鹜;一旦破产,立刻门庭冷落,热情的未婚夫转眼就成了路人;等父亲再次成为巨富归来,顷刻间少女又身价百倍。举国闻名的诗人、国王御前的官员……都为了她的八百万财产成为这出喜剧的演员。

  艾珉袁/树仁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