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双重家庭

  《双重家庭》原题名《贞洁的女人》。一八三○年在玛门、德洛奈-瓦莱版《私人生活场景》两卷集第二卷中首次发表。

  一八三五、一八三七年分别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和《社会研究》,曾易名《双户人家》。一八四二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定名为《双重家庭》,属“私人生活场景”。篇末的写作日期,最初为“一八三○年二月—三月”,后改为“一八三○年二月—一八四二年一月”。

  一个虔诚、盲目的女信徒,毁灭了自己的幸福,也毁灭了丈夫的幸福;毁灭了自己的家庭,也毁灭了别人的家庭。——《双重家庭》尖锐地抨击了狂热的宗教信仰。巴尔扎克自称在宗教与王权这两种“永恒的真理”的照耀下写作,但他并不是虔信宗教,而是主张用宗教来淳化风俗、遏制情欲和医治社会的弊端,至于扼杀人类感情的假虔诚则一向是他嘲讽批判的对象。这个中篇犀利地指出宗教狂热实质上是出于自私的目的,它非但不能给人类造福,反而会酿成人间的悲剧;同时也指出婚姻的不慎,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而在婚外寻得的幸福又是多么短暂和脆弱。

  家庭的和睦

  《家庭的和睦》是《人间喜剧》中又一篇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一八三○年四月在玛门、德洛奈-瓦莱版《私人生活场景》两卷集第二卷中首次发表;一八三五年编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二卷;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属“私人生活场景”。

  这篇轻松的小作品仅仅描写了一个舞会的侧面,而且一反作者的习惯,既无详尽的环境描写,也不曾交代人物的过去、未来。这短短的一组镜头虽谈不上深刻,却无情地揭露了上流社会的道德败坏,同时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持夫妇间的爱情和家庭的和睦。作者所强调的显然是:尊重、谅解和宽容。

  菲尔米亚尼夫人

  《菲尔米亚尼夫人》是巴尔扎克在几天之内完成的一个短篇,最初发表在一八三二年二月十九日《巴黎杂志》上;同年十月收入《新哲理故事集》;一八三五年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在一八四二年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中,正式归入“私人生活场景”。

  金钱和道德的关系是巴尔扎克热中的主题之一。在《菲尔米亚尼夫人》中,作家集中笔力歌颂了爱惜名誉更甚于财富的菲尔米亚尼夫人,寄托了他的道德理想,但其中不无美化的成分。

  小说前半部的种种议论写得相当精彩,一方面为女主人公的形象作了有力的渲染,更重要的是对巴黎上流社会各色人等的空虚无聊进行了尖锐的讽刺。由此也可看出巴尔扎克通过人物语言勾画性格的功力。

  妇女研究

  《妇女研究》于一八三○年二月完稿,最初发表在同年三月十二日的《时尚》杂志上,署名“《婚姻生理学》的作者”。一八三一年秋,收入《哲理小说和故事》。一八三五年,以《侯爵夫人的侧影》为题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中的“私人生活场景”,小说的女主人公由原来的某伯爵夫人改为德·利斯托迈尔侯爵夫人,男主人公定名为拉斯蒂涅。一八四二年,恢复原名《妇女研究》,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属“私人生活场景”。

  这是作家早期写的一篇机智俏皮的小品。它不象巴尔扎克后来的作品那样深沉、凝重,而是以一封“误投的信”为契机,对贵族妇女的复杂微妙的心理作了一次小小的“研究”:操守、虚荣、嫉炉、恼恨,……描写是精确的,讽刺是温和的。

  假情妇

  《假情妇》于一八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至二十八日首先在《世纪报》上连载。一八四二年六月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

  第一卷,属“私人生活场景”。

  一个男子受人之恩,却爱上了恩人的妻子,他与恩人夫妇一起生活,每日奋受煎熬,是为了爱情而背叛友谊,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还是相反?这个主题早在一八三○至一八三一年就已在作者心中形成,在《趣话》的《剑友》中已经第一次显现。本篇试图塑造一个忠诚、正直的男子形象,以歌颂纯洁无私的爱情,并反衬社交场上的逢场作戏。

  夏娃的女儿

  《夏娃的女儿》最初于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至次年一月十四日在《世纪报》上连载。当时分成九章,各章都有标题(1.两姐妹;2.两姐妹的倾诉;3.一个幸福女子的经历;4.一位名人;5.佛洛丽纳;6.爱情与上流社会的抗争;7.自杀;8.情人的得救和复失;9.丈夫的胜利)。一八三九年与《玛西米拉·多尼》合成两卷,由苏弗兰书屋出版,增加了献辞和序文。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私人生活场景”时,取消了序文和章节。

  小说的篇名已经点明了主题。作者试图证明:在严格的宗教戒律束缚下教养大的女子,往往比在正常环境中成长的更经不起禁果的诱惑,她们的单纯、无知非但不能帮助她们抵御腐蚀,反而更易在布满陷阱的社交场中被诱入歧途。

  信使

  《信使》于一八三二年二月十五日在《两世界》杂志上首次发表,同年五月编入玛门、德洛奈-瓦莱版《私人生活场景》,和《大布勒泰什》(后并入《妇女再研究》)合为一篇,题名《劝告》。一八三四年经过较大修改,恢复原名《信使》,收进《十九世纪风俗研究》。一八三九年编入夏庞蒂埃版《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菲讷版《人间喜剧》又将《信使》

  纳入第二卷“私人生活场景”。

  这篇小小的作品,构思极为简单,但却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廖廖数笔就勾画出一对不相称的夫妻,一桩不如意的婚姻,一个品貌出众的女人难以明言的内心苦闷,及其失去感情寄托后深沉的悲哀。

  石榴园

  《石榴园》写于一八三二年八月,最初题为《孤儿》,同年十月首先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改题为《石榴园》。一八三三年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六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时,划归“私人生活场景”。

  没有爱情的婚姻,婚外寻求补偿的不幸后果,几乎是巴尔扎克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众多作品的基本主题。本篇描写一个失节贵妇的内心痛苦和她的两个非婚生子茕茕孤立的悲惨处境。作者显然无意谴责这位女性的过失,而是对她的痛苦、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

  被遗弃的女人

  《被遗弃的女人》最初于一八三二年九月九日至十六日在《巴黎杂志》上连载。一八三四年收进《十九世纪风俗研究》

  第六卷“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私人生活场景”,并增加了给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的献辞。

  本篇主题在《人间喜剧》中经常出现,但巴尔扎克笔下众多的被弃妇女中,鲍赛昂夫人的形象最生动,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她是贵族社会以财产、门第为基础的婚姻制度的典型牺牲品。她不能忍受没有爱情的婚姻,又无法摆脱婚姻的枷锁,而不合法的爱情又往往不可能持久:上流社会的男子,无论青年时代多么钟情,毕竟有一天要为自己的家庭、财产和社会地位着想而缔结一门有利可图的亲事。鲍赛昂夫人尽管出身高贵,才貌超群,仍不能逃脱两度被遗弃的凄惨命运。

  奥诺丽纳

  《奥诺丽纳》最初于一八四三年三月十七至二十九日在《新闻报》上连载。一八四四年由波泰书屋出单行本,划分为四十章,各章都有标题。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四卷时,取消了分章和标题,编排在《莫黛斯特·米尼翁》与《入世之初》之间。后作者又将本篇调到《被遗弃的女人》之后,《贝阿特丽克丝》之前,纳入“不如意的爱情”系列中。

  在这一系列作品里,作者不仅提出了家庭、婚姻、爱情问题,也提出了道德、法律、宗教问题。奥诺丽纳不满于自己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追求独立、自由和激动人心的爱情。

  她抛弃了财产和丈夫,随情人出走,却又因失去财产而遭到遗弃。她指望自食其力,然而经过七年奋斗,仍不得不在社会、法律、宗教观念的压力下,回到丈夫身边,最后身心交瘁而死。

  本篇是傅雷先生的旧译,此次根据七星文库版作了订正,取消了原译本的小标题,但保留了原译的分段。

  高布赛克

  《高布赛克》于一八三○年三月六日在《时尚》杂志上首次发表,篇名为《高利贷者》,同年编入玛门、德洛奈-瓦莱版《私人生活场景》时,易名为《行为不端的危险》。一八三五年编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中的“巴黎生活场景”,篇名改为《高布赛克老爹》。一八四二年收进菲讷版《人间喜剧》

  第二卷,重新列入“私人生活场景”,篇名又改为《高布赛克》。

  本篇以雷斯托伯爵的家庭悲剧为故事线索,但主要因塑造了一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而闻名于世。高布赛克虽仍以收取抵押品的高利贷方式聚敛财富,却已大大不同于莫里哀笔下愚蠢的放债人。他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俨然是金钱势力的化身。他和与他类似的十来个金融家控制着法国的银行、商界、政府信用机构、司法界甚至整个社会,成为“无人知晓的国王”,人们“命运的主宰”。作者一方面揭露这个人物的贪婪、吝啬,同时也承认他的才干和力量,但和纽沁根、杜·蒂耶之类银行家相比,高布赛克的剥削方式毕竟属于相当原始的类型。

  黄晋凯/袁树仁/艾珉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