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仕途初登 崭露锋芒(10)



  后来,事态的发展是这样的:不久,灵帝通知王芬,想到冀州去巡视,王芬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便上书表示,目前黑山贼叛乱攻掠冀州郡县,灵帝前来,正好可提升官兵士气。一方面更公开集结州郡兵力,准备灵帝进入冀州便一举成擒。
  正好这个时候,北方出现大片红云,太史官卜了卦表示:“北方有阴谋不宜行。”灵帝乃取消冀州行,并下令王芬集结兵力讨伐黑山贼前,先到京城述职。王芬接到圣旨后大惊,以为阴谋败露,乃举家自杀……
  曹操闻知此事,非常惋惜,同时也在心中批评王芬太不冷静。不过由王芬一事,说明当时反朝廷的气氛已相当浓厚了。
  其实,据曹操所知,自从第二次党锢事件后,朝臣和士族都恨透了宦官,因此对灵帝也相当地失望和反感。在此之前,便有朝中大臣张均、审忠等因公然反抗宦官,指责皇帝而遇害。而且,曹操还知道另一件秘密的事情,就是冀州信都郡令阎忠,游说皇甫嵩军变之事。
  皇甫嵩和曹操等人一起大破黄巾起义军以后,一时威震天下。阎忠便对他说:“至难得时运,时运一到,良机便来,所以圣者顺时运而动,智者把握机会发展。现在将军时运当头,若放弃此千载难逢良机,如何享天下之至名呢?”
  皇甫嵩对他的话表示不解。
  阎忠进而说明道:“天下大势只跟有能力的人走,智者不应受制于昏君。今将军春来出征,晚秋凯旋,有如天降神兵,天下群雄谁不动心,天下百姓谁不爱戴。即使商汤、周武的壮举也不如你,你却依然侍奉昏君,宁不危乎?”
  皇甫嵩说:“我日夜为国事操劳,内心一点也不敢忘忠诚,如何会危险呢?”
  阎忠说:“从前韩信不忘报一餐之恩,拒绝蒯通劝说,失掉了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的机会,最后才后悔死在吕后之手。当今皇上远不及刘邦、项羽,而将军势力远大于韩信……只要举兵诛除罪恶滔天的宦官,谁也不会和你正面冲突……等到天下平定,你再向天祷告,取代汉王室,登上天子宝座,这才是顺应时势呀!向衰退的王朝效忠,在昏君底下做事是不能长久的,加上将军功勋盖世,难免有谗臣生忌妨之心……如果不早设法,后悔便来不及了。”
  皇甫嵩摇头道:“黄巾贼人怎可比秦末项羽,这次的成功并非是我的才能,而是百姓士兵赤胆报国之故啊,你的建议是逆天而行,计划有如空中楼阁,是会闯出大祸来的。我就算受到谗臣陷害,最多不过辞职返乡而已,仍可拥忠义之名,叛逆之说,绝不敢信从。”
  曹操知道,皇甫嵩虽然否决了阎忠的建议,但也没有告发或处罚阎忠。由此也可见,一般朝臣对汉皇室的合法性认同,已相当不稳定了。
  曹操虽住在极其偏僻的一个小茅屋里,但两耳仍然时闻京城内外的许多事。
  后来,曹操听说阎忠参加了凉州韩遂等人的武装叛乱,并继五国之后,被拥立为领袖。不久,却发现自己只是傀儡,遂忧愤以终。
  但由凉州叛乱事件,接二连三又牵引出幽州之变,并州南匈奴内侵,以及益州的暴动事件,汉灵帝不得不重新改组朝政及军政,并编组京城的五军团,以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曹操便在这时候又被召进京城,以典军校尉之职,指挥军中第四大的军团。
  身在茅庐的曹操,又得到了要急于召他回京的消息,并知道了是任典军校尉。他认为,这是他获得“征西将军”职位的一个大好机会。因此,便毫不犹豫地结束了隐居生活,赶到洛阳报到。
  但不久,曹操又发现自己正卷入一场逐渐严重的政治斗争中。
  大宦官蹇硕有意以新编的军团来对付何进,但中军校尉袁绍反而靠向何进阵营,助军左校尉赵融及右校尉淳于琼也都倾向袁绍的立场。
  身为宦官后代的曹操,面对这场不得不表明立场的抉择,虽然他一再反对盲目的流血政变,但仍义无反顾地站到他的同乡少年伙伴,贵胄子弟袁绍阵营,和宦官在洛阳最寒冷的中秋展开了一场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