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4)
|
东郡太守曹操正在东郡治下的濮阳操练兵马。他刚听到兖州刺史刘岱被杀的消息,心中就谋划开了。为了重建兖州防务,曹操立刻邀请附近郡县首长,召集紧急军事会议。曹操有个助手,正是当地东郡人,叫陈宫,字公台。他是曹操手下部将,又是个谋士。他向曹操献计说:“兖州刺史刘岱阵亡,如今朝廷又无法立刻委任首长。我打算去跟州里面的一些头面人物联络,尽量说服刺史府的僚属,替明府大人你争取代理州牧职务。如果能争取到这块地盘,便能以此为争霸天下的基础了。”
陈宫一番话颇使曹操动心,他很感激陈宫,当即同意陈宫的意见,并请他辛苦一趟。陈宫便立刻去了。
兖州刺史府正为刘岱战死、黄巾党人的攻击迫在眉睫而惶恐不安。陈宫乘机游说道:“如今全国处于分裂中,本州又没有领导人物,很容易被人并吞,大家便会失去统领州民的职位,不如迎接东郡太守曹大人,有他来领导,不但可以对抗骚动中的黄巾党人,并可以保护本州百姓有安居乐业的生活。”
济北相鲍信一向很看得起曹操,并对曹操寄予很大希望,他也曾劝过曹操回到黄河南边等待时机。这会儿他也在旁听了陈宫之言,表示完全赞同,并以此鼓动在场的官吏。鲍信又帮着陈宫再去跟别的官吏接头。那些做官的正担心黄巾党人跟他们过不去,现在能有人出来领头撑持局面,既可保护生命财产,又可继续做官,何乐而不为?于是都很同意让曹操接着刘岱任兖州刺史。
于是,在鲍信鼓动下,这些州吏便渡过黄河,到东武阳迎接曹操暂摄州事。并立刻整编州郡防卫军,准备和气势正盛的黄巾党人周旋到底。
但是,黄巾兵毕竟人数众多,作战能力也很强,又刚打了胜仗,声势十分浩大。曹操兵马少,力量薄弱,怎么能抵挡得了这么强的黄巾军呢?两军一接触,曹操便立刻感到悬殊太大,难以取胜。果然第一仗便败了,曹操果断收兵退回坚守。
虽一战即败,曹操仍然显得信心十足。他认真分析了黄巾党人,认为黄巾党人缺乏马匹,机动性不高,且组织松懈。目前虽人数众多,但恃胜而骄,警觉性相对下降。因此,他不打算和黄巾军再作正面会战,决定改以奇袭战术,来消磨对方气势。只要对方气势丧颓,便不难剿灭了。
曹操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准备将奇袭的战场设在寿张城,即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寿张城在济水和汶水中间,有个颇为开阔的平原,最适合于骑兵的突击。而骑兵一项,却正是曹军之长。曹操曾数度出任骑兵校尉,除了本身骑术高明外,更善于指挥骑兵战。
黄巾军集结在无盐城与寿张城之间,离曹操的大军很近。但曹操仍想到对方阵地去观察一下。于是曹操大胆地偕同鲍信,率领一支一千人组成的步骑混合部队,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以一千人部队,跑到数十万人的跟前去搜集情报,曹操有时的确大胆得近乎鲁莽。
曹操心思细腻,长于创造性策划,而且一向勇于行动,经常喜欢自己跑到最前线,因此,后世诗人苏东坡称赞他为中国史上最善于用兵的军事家。但曹操一生的战史中,却经常出现狼狈的危险状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过分的大胆行为。
曹操对寿张之役的计划周密很感骄傲,因此在会战前夕,带着鲍信到前线去视察,口沫横飞地向鲍信说明他的作战谋略。或许是兴奋过度,曹操和鲍信的骑兵部队超出了步兵部队前面一段很长的距离,正好来到汶水边。突然间,眼前出现一支数千名的敌人部队,曹操只有以数百名的骑兵仓促应战。但岸边地势不平,骑兵队无法发挥冲锋的力量,加上步兵未能及时支援,人数远居劣势,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危急中,鲍信要求少数勇猛的骑兵健儿,护围曹操先突围逃走,自己率仅存的骑兵部队浴血死战。虽然曹操极力反对,但鲍信表示军队不可没有指挥官。为了顾全大局,曹操只好趁隙突围而出。结果曹军死伤殆尽,鲍信也力战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鲍信原是一方富豪,家世不错,在关东军团中,算是难得的有志之士。
想当年曹操势单力薄,鲍信却鼓励曹操说:“缺乏智谋的人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即便目前很盛,但总有一天会失败的。将来能拨乱反正的,我想只有你了,将军你可是上天所降大任的人啊!”
如此的知心朋友,却为了自己的大意和冒险而牺牲,曹操非常痛心,他悬赏寻找鲍信的尸体不得,只好请人用木头刻了个鲍信的模样,涂上油彩,祭吊下葬。祭吊时,曹操哭得很伤心,士兵们都被感动得流了泪。大家看到曹操为了一个阵亡将士竟哭得这么伤心,心里无不十分感动,很自然的便在心理上和曹操贴得更紧了。
为了纪念鲍信,曹操决心非赢得这场战争不可。
曹操集结了兖州所有青年,只做了短暂训练,便参与实际作战。为了弥补军队作战经验不足,曹操全天候身着铠甲,亲自指挥战事,因此,全军士气旺盛。新的兵源增加了不少,加上刘岱及鲍信所遗留下来的军团,曹军的战斗力量越来越强。
相反地,黄巾党人组织松懈,缺乏军事常识,虽然人多势众,但经不起曹操马拉松式的穷追猛打,士气再而衰,三而竭。接连数十次的大小会战,曹操几乎不让黄巾党人喘口气。他将所有军团全员出击采取主动,轮番作战。曹操军队机动性高,作战士气旺盛,几场漂亮的大会战下来,把数十万黄巾党人的战斗意志完全打垮了。
曹操一向同情民变,如果不是鲍信这事件,他也绝不会对黄巾党人如此的穷追猛打。因此等到黄巾党人连续受挫,势衰气竭,曹操也从激烈的情绪中慢慢冷静下来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