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投魏抗蜀:孙权表称臣
|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足见其对孙权评价之高,而曹操也可称知人,孙权确是个英雄,他的权谋干略足与曹刘并称。他袭取荆州及尔后与刘备决战中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知刘备对荆州彼袭、关羽被杀决不罢休,一场恶战即将开始,为了应付这一严峻的局势,他从军事、外交上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他的“伐交”最为出色!
“是儿欲使我居炉火上耶!”
曹魏是当时三国中的最强者,吴国如能促使魏国出兵攻蜀,蜀国则无力攻吴;如能争取魏国的支持,吴国则不惧蜀国。为此,孙权忍辱负重向魏国称臣,使最强者与已站在一起以反击较强者。在蜀军事未发动前,他上表向曹操称臣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主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孙权的意图很明白:他称臣劝曹操“正大位”,使池征伐不肯臣服的刘备,则吴之危可解。但奸雄曹操不会上孙权的当,他看书后大笑,出示群臣说:“是儿欲使我居炉火上耶!”意思是说如他当皇帝,而当时拥汉派尚多,必然遭到他们的反对:对孙权的用心操是了解的,故说要他称帝无异将之置在炉火上“烧烤”。
坐山观虎斗
劝操伐蜀之计不得逞,孙权又派诸葛瑾往成都向刘备求和,又遭到拒绝。
这时,曹操已死,曹丕篡汉,孙权又派使向曹丕称臣。丕乃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大夫刘晔谏说:“今孙权惧蜀兵之势,故来请降。以臣愚见,蜀、吴交兵,乃天亡之也,今若谴上将提数万之兵,渡江袭之,蜀攻其外,魏攻其内,吴国之亡,不出旬日。吴亡则蜀孤矣。陛下何不早图之?”丕说:”
孙权既以礼服朕,朕若攻之,是阻天下欲降者之心,不若纳之为是。”又说:”
朕不助吴,亦不助蜀。待看吴、蜀交兵,若灭一国,止存一国,那时除之,有何难哉?”曹丕实是坐山观虎斗,从中取利。
避免两面受敌,以一击一
从曹操、曹丕对待孙权上表称臣采取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其父子的优劣,曹操和孙权是不相上下,而曹丕却非孙权的对手,曹操对孙权称臣置之不理,而曹丕却封侯加九锡,以壮其声威。刘晔的蜀魏内外夹攻吴国之策,则优于曹丕“朕不助吴,亦 不助蜀”的中立之策。当时蜀、吴矛盾已不可调和,蜀、吴之战已不可避免,如果曹丕能陈兵吴境以壮蜀国声势,吴国势孤必难于相敌,趁吴国败退之时,率兵攻吴,在蜀、魏夹攻之下,吴国之亡指日可待。吴国如亡,剩下蜀国当非曹魏对手。而曹丕不纳刘晔之计,只能坐观蜀、吴之胜负,无所作为,失去了良机。孙权虽不能争取强魏助吴,但能使魏国采取中立态度,他则可集中力量以对抗蜀国,避免了两面受敌之险,这对保证彝陵之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