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虚 实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说善于作战的将帅,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这一军事思想,历来受到兵家的高度评价,《李卫公问对》指出,兵法千章万句,其要者莫过于“致人而不致于人。”能“致人而不致于人”,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使敌人随着自己的指挥棒行事,就能分解强敌,以少胜众,以弱胜强。而要“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认为要“出其所必趋”,“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避实而击虚”,这都是说攻虚击弱之法。而能否攻虚击弱,决定于能否善 于“示形”,所谓“示形”即伪装和欺骗。孙子强调“示形”要做到“无声”、”
  无形”,“故能为敌之司命。”意思是说善于“示形”的,自己一方的动作,敌人毫无所知,这是因它伪装得很好,使敌人象是目盲耳聋一样,看不见形,听不到声;而我方却是目明、耳聪,对敌人动静一清二楚,所以能指挥敌人。
  《三国演义》对孙子的《虚实篇》所提出的观点有了充分的发挥,且将之具体化、形象化。凡战胜者,大都与“示形”得好有关。孔明对虚实的运用,是因人因事而异,他知曹操懂得兵书所说“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之法,就来个“实者实之”之法,即举火于此,伏兵于此,使曹操在华容中计。但在一次退兵中,却用添灶之法,使司马懿错误认为添灶是增兵,故不敢追击。
  其实添灶是真,增兵是假,智如司马懿竟被他瞒过了。曹操袭白马却虚作“攻其所必救”,即进军延津假装袭袁绍之后,绍被迫分兵以应之,操当即从延津直趋白马,攻其无备,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司马懿破公孙渊则是采取“攻其所必趋”的战术,因辽东守将坚守不出战,司马懿乃虚作袭其老巢, 迫使辽东守将回救,结果中伏惨败。

  1.算华容:诸葛弄虚实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是兵家常用之法,而孔明用此法却有新发展,使杰出的兵谋家曹操料不到而中了计。
  “实则实之”
  孔明算华容,既不用“虚则实之”之法,也不用“实则虚之”之法,而是用“实则实之”之法以瞒曹操。
  刘、孙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孔明立即派将遣兵于路截击,唯独不理关公,关公要求出战,诸葛亮说:“今曹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须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关公乃立下军令状,说:“若曹操不从那条路上来,如何?”孔明说:“我亦与你军令状。”关公大喜。孔明说:“云长可于华容小路高山之处,堆积柴草,放起一把火烟,引曹操来。”关公说:
  “曹操望见烟,知有埋伏,如何肯来?”孔明笑说:“岂不闻兵法‘虚虚实 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说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将军休得容情。”关公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
  华容道瓮中捉鳖
  曹操在逃命途中,先后被孔明所派遣的赵子龙、张翼德挡击,伤亡惨重,狼狈不堪,刚摆脱追兵,忽见前面有条路,不知所从,操乃问军士说:“哪条路近?”军士说,“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小路。诸将说:“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操说:“岂不闻兵书有:‘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在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诸将皆赞说,“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华容道。途中,人饥马困,路小险峻,且适逢下雨,泥泞不堪,步履极难,倒下沟壑的,不计其数,行了数里,三停人马丢了二停,只有三百余人跟上。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曹操以为摆脱了敌兵追击,正在自夸其高明,突然一声炮响,西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如不是云长念及其昔日之情纵之归去,曹操这次必被擒无疑。
  诸葛亮智算华容,可称神机妙算,其运用虚实之法既绝且奇,正如毛宗岗所说:“凡计之中人,必度彼为何如人,而后中之,则未有不中者也。又度彼之料我为何如人,而后中之,则又未有不中者也,彼方自以为智,而我即中之以其智,则正迎乎彼之意中。彼方料我之智,而我反中之,以我之愚,则又出乎彼之意外。如孔明之料曹操于华容也。夫举火于此,而伏兵于彼,则智人之所为,而为彼之所知。举火于此,而伏兵即在此,此愚人之所为,而为彼之不及料。操固熟知有兵家虚实之法,而不熟知孔明之知有兵家虚实之法,此其所以为孔明之所中与?” (第五十四回评)

  2.分敌势:曹操袭白马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写“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的故事,由于作者为突出关公斩颜良的神勇,却没有写曹操如何分敌势袭 白马之计。其实,在 历史上,曹操这一仗打得很漂亮。
  声东击西
  汉末,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遣郭图,淳 于琼、颜 良进攻白马。袁绍则引兵到黎阳,将渡河。东郡太守刘延告急,是年夏四月,曹操北救刘延。荀攸向曹操献计说:“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回其后者,绍必西 应之,然后轻骑兵袭白马,掩其无备,颜良可 擒也。”曹操从其计,袁绍闻曹操引军渡河以袭其后,果分兵以应之。讵料曹军一 到延津即引军直趋白马,未到十余里,颜良大惊,仑卒应战。张辽、 关羽出战,击破之,斩颜良。遂解白马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百战奇略》谈及《形战》,即以曹操袭白马为其例,并总结其经验说:
  “凡与敌战,若彼众多,即设虚形以分其势,彼不敢不分兵以备我。敌势既 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法曰:形人而我无形。”
  “形人而我无形”
  “形人而我无形”这话出于《孙子兵法·虚实篇》。原全文是:“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击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以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曹操袭白马前,兵少于敌,虚袭敌后,使敌军分,“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必分兵把守,故袭白马时变成我众敌寡,以众击寡乃胜。曹操平生最爱读《孙子兵法》,他也是第一个整理和注解《孙子兵法》的人。他在《孙子序》中赞《孙子兵法》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而他之所以能成为杰出的军事家,与其熟读兵书战策,特别是与深入研究 《孙子兵法》有关。我们从他的作战谋略中大多可从《孙子兵法》中找 到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