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再写三国(九) 连环计
|
作者:holybull
连环计
在联盟解散之后,留下来对抗董卓的不是别人,正是董卓丢在洛阳收 安芯值闹?
儭yV靸y参加过镇压黄巾军的战斗,算是朝中的一员老臣。董卓把他留在洛阳,就相当于宣布了自己的退却。朱儁也没有令董卓失望,董卓前脚刚走,他就和袁绍他们取得了联系,成了反董的先锋。他还把自己的司令部设在了中牟,与董卓的女婿牛辅打起了拉锯战。(这些战斗,规模不大,影响也不甚重要。)
这时候的董卓,看到诸侯们对他的讨伐告一段落,又再嚣张了起来。一个几近品尝了失败滋味的人,挥霍起他的成果来,自然更加疯狂。而且,他也不必顾及什么名声,反正他已经没有名声可言了。
不断的杀戮和集中兵权,令 稍稍的安心,至少他看到了朝中的大臣们,是如何的畏他如虎。他又修了万岁坞,屯上足够吃30年的粮食,躲在里面做起了容登大宝的美梦。
很多人都被董卓的张扬给吓住了,他们不相信这么一个暴虐的瘟神是他们所能对付的。但也有人看到了董卓的弱点,看到了 恐怖面具上的一条裂缝。而这条裂缝,就是吕布。
吕布本是丁原的下属,在董卓的策反下,杀了老上司,带着手下投了过去。董卓自然很高兴,再加上吕布的武艺高强,擅长骑射,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董卓便收了他做养子。(前面提过,董卓无子,吕布的养子身份很是特别。)董卓对吕布,不可谓不信任。他进进出出,总是让吕布做他的护卫;即使睡觉的时候,也让吕布守在卧室外面。
同时,董卓多疑的性格,喜怒无常的脾气,却为以后两人的决裂埋下了种子。王允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设计了连环计,来对付这个无法在战场上杀死的敌人。
讽刺的是,王允和许多地方名士一样,是董卓得势后被提拔起来。董卓刚刚入京的时候,王允是河南尹。由于名声上佳,被董卓招进京城,做了尚书令。初平元年(献帝的第一个年号),又进王允为司徒,领尚书事。董卓不在朝中的时候,一切事务就由王允负责。可见董卓对于王允是何等的信任有嘉。
不过他终究是读书人,读书人很多时候在追求高官厚禄的同时,也有他们所谓的名节。王允就是这么一个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的迎奉董卓,可骨子里却恨不得把董卓跺了喂狗。他没有实力,没有足以致董卓于死地的实力,他只能周旋在董卓和公钦之间,竭尽所能的保护着小皇帝和软弱的大臣们。
董卓屡次的辱骂吕布,甚至拿手戟掷他,让王允意识到了机会的存在。《演义》中就把这一段发展成了连环计,引出了四大美人之一的貂禅。故事想来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也就不赘述了。
故事自然是假的,所谓貂禅也是一个女官的名称,而不是人名。王允虽贵为三公,可家中还不至于藏有,只应属于宫中的女官。倒是董卓家里,有不少。《后汉书》里“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这八个字说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传说中,与吕布私通的那位“貂禅”,很有可能就是“宫人”中的一个。
很不巧,这件事让王允知道了。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当时把自己的伺妾送给部下,实在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演义》中李儒在董卓撞破奸情之后,对董卓的一番劝告,很能说明问题。可麻烦在于,矛盾双方一个是瑕疵必报的董卓,一个是心怀鬼胎的吕布。
说吕布心怀鬼胎,一点也不过分。董卓对他的知遇之恩,他也许记得,可董卓对他的变化无常,他记得更深。他怕哪一天,董卓喝醉了酒,把他拿下问斩。所以在王允找到他,要与他共谋大事的时候,他只是随便敷衍了一句“父子之情”,就一脸痛改前非地答应了下来。
寝反了董卓身边的第一护卫,董卓的小命就算是到手了,接下去就应该考虑除去董卓之后,如何收服人心的问题。可偏偏王允在这时候,犯了糊涂。也许是计划进行的太顺利,让他和吕布都以为,董卓死后,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无需他们花多少脑经去算计、筹划。以至于,从吕布手刃董卓,到后来的李榷、郭汜之乱发生的两三个月间,一直没有有力的政策出台。
最终,我们的王司徒,把天下大势重归一统的最后一线机会,就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