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回 诸葛亮初次用兵 张翼德甘愿立状
|
莽张飞迷途知返,被刘备、关羽追回以后,立在将台脚下,心里有些惭愧。他对上面诸葛亮看看,但又不育上台叩头赔罪……正在这时,一名探兵匆匆下马进来。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探兵禀报,张飞也闪在一旁,让探兵上前。
这名探兵,到将台脚下,单腿一跪,朝上面一声“报禀军师”,刚想从头至尾把探来的情况向孔明详细报告,正要开口,突然诸葛亮对他用羽扇一点,说道:“与我住口!”
探兵好不容易吐出了一口长气,停住了口。因为按探兵来讲,有专门的规矩,管打探来的情况多么复杂,一定要一口气从头至尾报完,中间非但不能报错,而且不可中断。所以,他吸足了一口气刚准备开口,力万料不到被孔明哗啦一声喊住。他因此呆顿顿地感到惊奇。
张飞本来瞧不起孔明,所以处处地方看不入眼。现在从旁一看,“哈哈!”他想,这位军师确实是个外行,连这一点都不懂!可要我来做给你看看──逢到探子来报就应该问他“何事报来”,你现在怎样去喝住他呢!所以张飞在将台下毫不客气地说道:“这个军师是要吃耳光的!”
不要说三将军不懂,连刘备等文武都不明白,想孔明为什么要叫住他?正在此时,诸葛先生便十分慎重地对探子说:“你且听了,莫非夏侯惇为行军大都督,韩浩为头队正先锋,李典、乐进为副将,十万曹兵离此三十里,可对否?”
等诸葛亮说完,探子对他看看。心里想,这是我报给你听,还是你报给我听?弄了半天,好象他在向我禀报,这真是笑活。那末,孔明讲得对不对呢?探子一听,不要说完全正确,甚至比我的情况还要详细,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你军师不出营也能知天下事,如果都跟你诸葛军师这样料事如神,那末今后探子就不需要了。其实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当然是有着收取人心之用意,决不是为了要取消探马。现在,大家眼看着这名探子连连“是是是”的退了出去。
这时候看到的人都很佩服,坐在先生旁边的刘备,对下面张飞看看:三弟啊!你快些服他吧!可曾见得,孔明人虽然坐在这里,对外面的事情却了如指掌一般。
可是,张飞认为这是为了要收服我,你们当了我的面串一出把戏给我看,肯定孔明同这个探子早已对好口径。这样要我信以为真,乃是骗人的一套。所以他又在说道:“这是完全假的!”
此刻,军情已很吃紧,不管你莽张飞相信不相信,孔明没有时间和你来啰苏了,等到杀退了夏侯惇的人马再同你算账。因此孔明一声吩咐:“请众位暂等片刻!”先生说罢,便站起身来转向将台后面去了。
张飞一看,他想在这紧要关头这个妖道身为主帅,不想办法,反而往后里去干什么呢?三将军一想,明白了,孔明实在没有办法,大概到后面上吊自杀了。哪知道无多片刻,诸葛亮从后面回了出来,在中间坐定以后,一只左手伸到右手袖口中,取出了一叠东西放在虎案之上。这就是军师早已写好的所有锦囊。孔明一切筹齐,对两旁一看,说道:“两旁众位,敌人接近新野,不必惊慌。本军师布置将令,大家静听了。”
张飞一听方始明白,原来诸葛亮要下令了。他想起了刚才大哥刘备的说话来,大哥他说孔明要我接头令,打头阵,立头功。老实说与夏侯惇交战,只有我张飞才能接这条头令,因此他抬起了头,拉长了耳朵准备孔明发令与他。皇叔对张飞看看:三弟啊!我是骗骗你的。但是对先生看看,意思是请军师就看我刘备的子,给张飞一条头令吧。事实上孔明先生看都不看张飞,他想,你不要自以为本领高强,我的用兵没有你张飞也照样可以把夏侯惇十万曹兵杀光的。他将羽扇放在虎案上,一手拔令,一手拿封锦囊,嘴里开口喊道:“公侯听令!”
将台上听到这一声叫唤,大家都惊骇不已。为什么呢?一般说来,打仗的时候多数武将领先的,拿武将来说在这里最适宜的是红、黑、白三只面孔,就是关羽、张飞、赵云最具资格接这条头令,现在非但不是这三个人,而且还根本不是大将,却是一个文人,打仗用文人接头令,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公侯便是孙乾,字公侯,按照规矩发令时叫到谁,谁就应该答应。现在公侯一声不应,这是为什么呢?他想孔明军师不要看见点卯簿上的孙公侯,以为是武将。所说在这种地方也是不服孔明的原因所在,他以为孔明先生可能把文武弄错了,因此他不敢出来。
叫到名字不出来接会是有罪的。孔明第一次用兵还能原谅你一次,因此他回过头来,一对黑白分明的眼睛直往孙乾身上看过来,然后提高一点嗓音第二次喊道:“孙乾、孙公侯听令!”
先生把他连名带姓一起叫了出来,孙公侯方始明白确实是在叫他,这时吓得他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地走到虎案前对孔明一礼:“军师在上,下官在此。”
他说罢,抬起头来,一对定央央的眼睛盯着诸葛亮看,意思我自称下官──这便是文人的称呼,一般文人总是自称下官的。要是大将的话,就自称小将或者末将了。意思是你不要弄错,我是文人,便把“下官”两字说得较响一点。诸葛先生真是笑在心里。他想,我到这个时候连文官武将都弄不清,那还好当什么军师、还能退什么敌兵呢!因此他转念一想,只有此番把夏侯惇的人马杀他一个全军覆没。否则不要说张飞,包括其他文武大多数人都对我不会信服。孔明对孙乾看看,心想,我早已知道你是下官,我今天就是要用你这个下官。孔明只管发令与他:“本军师付你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五十。”
孙乾一听,他想,自古以来没有头令只带五十个小兵。公侯大夫只是摇着头,连连苦笑。
孔明继续说下去:“尔立即出发,按锦囊上办事,等到夏侯惇到来,公侯上前去攻打头阵。”
孙乾听到这番话,不禁毛骨惊然,哪里敢去接令。心里想即使去,连我本人在内要带了五十一口棺材一起去的。
孔明看他不接令,严厉地说道。“速速前往,违令立斩!锦囊自有妙计!”
孙乾心里想,看了这条妙计再讲。他便接令,拿了锦囊下将台,他从张飞身旁走过。
三将军也听得清楚,他笑着对孙乾说:“老孙啊。你要老掉哉!”
孙乾想,这倒确实要死了。他到外面冷静的地方把锦囊拆开来,从头至尾仔细看完,看得孙乾放声大笑,赞不绝口。按照锦囊上的妙计,五十个小兵已经足够了。心里从此佩服诸葛军师,不愧是当今一条伏龙!他把锦囊上所有的计划都全部牢记在心,然后把它烧去,方始吩咐军政官,点马军五十名。其中两个队长来见孙先生,问他:“带兵五十,哪里去?”孙乾回答:“去同夏侯惇打头阵。”
两个队长问:“哪位将军带兵呢?”孙乾回答说:“是我。”两个队长听了一吓,便笑着问道:‘孙先生真的吗?”公侯说:“一点也不假。”队长说:“怎么行呢?”孙乾很有把握地说:“军师锦囊自有妙计。”听见“妙计”当然心定。不过孙乾说:“你们五十马军要改为步兵。”队长问:“既然要步兵的话,那末何必马军改步兵呢?不可以直接点步兵吗?”孙乾说:“一定要马兵的,目的是要你们步行得去,然后骑马回来。”队长问:“叫我们走得去骑回来,那末马在哪里呢?”孙韩想,不能对你们都讲的,老实说马在夏侯惇那里,你们听了要吓一跳的,到时再讲。所以对他们讲:“我自有道理。”两个队长立即去点兵两队,每队二十五名,两队当然五十名,由孙乾带兵前去。
孔明军师再拔令在手,一封锦囊,这时张飞认为刚才这条令箭好象是演戏,是从‘跑龙套”开场的,还不算真戏。现在这条令是真正头令了,看来要叫我张飞了,因此地等待着接令。
只听孔明喊道:“显和听令!”
显和使是简雍,字显和。又是一个文人!大家想,大概诸葛亮善用文官。张飞想,诸葛亮啊,你怎么完全用文人,一个大将都不用,如果这样能打败十万曹兵,那末我张飞倒亦甘拜下风。
简雍听到军师点到自己,只好踏出来,也同孙乾一样心惊肉跳,到孔明面前拱手说道:“下官在此!”
诸葛亮:“本军师付你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五十。”
又是五十小兵。象出售东西一样,这是起码价格。因为这里只有九百五十人,譬如金钱一样,多少要由自己来掌握好。再说用兵好的主将,兵多能安排不乱,兵少也能奋勇杀敌,但是象刘备这样穷,不可能大手大脚,只有孔明能妥善用兵,使之优劣得所,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显和想,不知叫我干些什么?
诸葛亮:“尔立即带兵去新野城内,四城关大小街头巷尾去敲锣传令。讲明夏侯惇的人马虽然杀来,但是有本军师抵抗,叫子民们不必惊慌,照常做生意买卖,千方不要迁居和乱造谣言,谁要是违抗,则带至衙门严办。”
因为在乱世年间,民心最容易混乱,善用兵者先要安内,才能治外,只有安了民心,才可以避免泄漏内情和一切不必要的麻烦。简雍大夫感到虽强敌在前,可是军师他有条有理,心中佩服,因此接令,一切照办。
诸葛再拔令在手,一声吩咐:“二位糜大夫听令!”
便是刘皇叔的两位舅兄糜竺、糜芳。二人从旁闪出,上前见过军师。孔明便付令和一封锦囊给他们说:“二位糜大夫带兵五十。”
两位文人只带五十人是否太少了?事实上足够了,孔明感到你们的事情不必多带军队的。究竟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你们去衙门中保护二位主母,一位小主,请他们安心在城内便了。”
这是稳住民心最好的办法。人家听说不要逃难,首先要打听皇叔的家眷,要是皇夫人离开新野,我就无法安定民心。现在大家听到刘备家眷都在城内,这样他们便相信我的说话而照常办事。后方一稳住,我在前方就可全力以赴了。让二位糜大夫接令而去,一切照锦囊办事。我在这里说明一下具体干了些什么,事实上孔明在发令的时候并没有这样详细,三条令箭把四位文人全部差完,军师重新拔令在乎。三将军心还不死,认为刚才文人不好算是头令的,现在要差武将,大概我是头令了。只听军师一声吩咐:“子龙听令!”
赵云听到诸葛先生呼唤他,子龙想,我自从跟了皇叔以来,不是头令便是二令,最多三令。可是,今天军师到现在才想着我。再一想,还是我有面子。你看,堂堂关君侯还没有轮到他,坐在旁边声音都没有。尤其三将军张飞,立在将台之下只是唉声叹气。
这时候,张飞才算明白,刚才大哥是欺骗我的。因此,他叹着气说道:“看来不要说头令,老张末令也要没得哉!”
子龙上前见过军师:“末将在!”
诸葛亮:“本军师付你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长枪手马队五十人,连子龙共五十一人,五十一匹马,离博望坡五里,敌人头队正先锋韩浩杀到,子龙带长枪手杀出,同韩浩交战一个回合,胜则有罪,败则有功,名谓诈败。然后进了两山环抱的地方,子龙用回马枪一枪挑去韩浩,大功一次;两枪挑韩浩功过抬平;三枪挑韩浩不但无功,反而有罪。其他一切按锦囊办事,不得有误!”
赵云听完孔明这番说话,他想,这条令是难接的,其中条条框框多得很,就是条件苛刻得很。首先,他关照在博望被外五里交战,博望坡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怎样去交战?所说《三国》有很多无名的小地方,甚至连当地的人都不完全晓得的地方。由于在这里发生了大的战斗,因此这地名就传向四方,随着历史一直流传到今。博望波根本是新野县外面一个山套而已。因为被后汉军政家诸葛亮初次用兵,把十万官兵消灭在这块土地上,所以博望坡的遗迹被后人传为佳话。当时子龙想,军师在锦囊上一定写明在哪里。这不去多讲。奇怪的是要我只能败而不能胜。再一想他有他的道理,此乃是假的败,凶险的是要我一枪挑去韩浩是有功;二枪挑去功过抵消,便是白当差使了;可怕的是三枪,即使挑去了韩浩,我还是有罪的。子龙知道,韩浩是河北道上一员名将,本领高超,就算我能取胜他也要费一番心血,可能要打几十个照面。照现在孔明的规定,三枪就要杀头了,那还有什么可能打几十个照面?因此,这条令我是很难胜任的。子龙再一想,觉得自己太戆了!你孔明军师亦不跟在我的背后,到那时我把韩浩十枪八枪挑死,你军师如何能得知,只要在回来交令的当口,我不说多,也不说少,就说两枪,这样既没有罪,我也不要功,马马虎虎就算了。事实上并不是孔明苛刻,而是关心你赵云。你还没有知道他的用兵是首尾衔接、环环扣紧的,不要说敌人无法抵挡,就是连自己人的一切行动也要万分谨慎,稍一疏忽也有危险。因此你只能一枪挑去韩浩,立即离开这个地方,否则略一迟疑连你自己也要葬身火海。现在,赵云认为可以不听孔明说话的;等到那时候,他就明白只能一枪,切不可两枪。所以,子龙想出了一枪挑去韩浩的办法,此活下面再讲。目前他接令便走,诸葛先生还拔令在手,一声吩咐:“毛、苟、刘、龚四将听令!”
这四位将军感到脸上飞金,大有面子。我们四个人本领最差,但是军师重用我等。关将军和三将军都没有令,我们在他们之前。因此,四将满面笑容地上来见了军师。所说用兵好的主帅,优劣得所,就是本领大的干大事,本领小的干小事,甚至包括老人、小孩和病人都能合理安排。尤其这四将,本领虽差,却都是忠心耿耿。诸葛亮一向重用他们。
现在,军师见四人到了门前,便吩咐道:“亮付尔等将令一支,带兵四百。”
旁边皇叔一听,感到孔明起初都是五十,象用钱一样十分节约。现在一条令便差脱四百,近乎差去我半家人家。事实上需要这些兵,因为夏侯惇十万兵马,碰到的具体埋伏就是这四百兵。
诸葛亮:“照锦囊行事,立即去博望坡内埋伏,到傍晚前完工,不得有误。”
四将接令便走,一切照计划办事,先到城内军师府去搬取大车十辆,每辆车上装着一个大木箱。在三请诸葛亮的时候讲过,自从孔明出山,共带来四十只木箱,其中二十只用于前《三国》这段时间里;十只今天烧博望坡;另十只下次火烧新野县。箱内都是些地雷、火炮。因为在一千七百多年之前,是个刀枪时代,很少用这东西。尽管当时的地雷、火炮,远远不及现代。可是,比刀枪的杀伤率要厉害得多。尤其孔明所布置的埋伏,往往出乎敌人的意料。毛、苟、刘、龚四将带着四百兵,推了十辆大车来到西门外二十里路的博望坡,四周山套重重,此山名叫余山。博望坡是其中的一个山套,周围十里方圆,上山重叠,树木兴旺,很多千年老树,盘根错节。在农历四月里的天气,茅草丛生,荆棘遍地。孔明早在前阶段亲自来察看过,因此照他的意图来布置一无差错。地雷当然是埋在地下的,火炮安置在山坳或土山背后不容易发觉的地方,这些火药线都结在茅草根上,等到茅草烧着,药线着火,地雷、火炮便会发挥它们的威力。当然,单靠这些埋伏还是不够的,烧死敌人主要靠周围的树木。但是要烧着这些树木也是很困难的,故而在树身上都擦上了油。在树桠杈里放上一些象鸡蛋那样大小的火药包,到那时只要有一棵树着火,这些火药包炸开来,每只包里要有几百支小火箭射出来,趁着风射向四周。旁边的树木便都着火,等到这些大树一着火,使越烧越旺,救都救不熄,加上在所有的茅草上象播谷一样,撒满了许多火药子。就在博望坡的正面山套口有着两座不高的山头,中间只相隔十几丈,而且这两座山顶部向对方侧着,四将便带了一些汉兵冲上山去,在两座山顶上搭起竹桥,下面用竹竿撑住在上面铺着稻草、茅草、硫磺、烟硝等引火之物,人在山足下望上去看不清,误以为是两座山峰在起舞一样。其实一半是天然,一半是人造。等到上面火燃着,竹桥烧断,从上往下倒塌下来,好象天空中闸下一把大火刀,把正面山套完全可以封锁住。所以这里便称为两山围抱,敌人过去有死无生,四位将军按计划布置完毕,然后四处埋伏起来。
当然,孔明的令箭还在不断地发着,只见他拔令在手,侧转身来面对君侯叫一声:“关将军听令!”
关羽想,我没有令箭倒没有问题的,请你给我三弟一个吧,免得他失望。但现在叫到我的名字,我怎么能不站起来?
所以要紧立起身说:“关某在此!”
诸葛亮:“亮付君侯将令一支,带领刀斧手一百,公子关平,副将周仓,二十名关西汉,到本军师公馆之中,领取牛五十头。”
旁边人一听,一下子不明白,认为诸葛亮到底是个乡下出身的人,有这么许多的牛,大概把乡下这些耕牛都弄出来了。
刘皇叔一听,他方始想起孔明刚出山到新野的时候,他问我有多少人马,我说只有九百五十人,他好象叹了一口气,后来他就要我买牛,我以为他喜欢吃牛肉的,而且买了还要买,我想我虽然穷,毕竟还是一个皇叔,是新野县的主人,牛还是买得起的。因此要我两天买一头,三天买两头。到现在听来,原来所买的牛,军师都养好在府上,不知他有什么用处。
只听孔明对云长讲:“你君侯去埋伏在离博望坡三里的余山足下。等到明天东方发白之时,三员败将和三万败兵败走余山足下,请君侯效学当年齐国田单,用‘火中阵’杀出,依亮看来,三员曹将要逃脱,三万曹兵将全军覆没。不过,君侯其功非小。”
所说孔明初次用兵,虽然用火攻,但是火攻分成两种:一种是埋伏山套之中的地雷、火炮;一种火在牛身上。关羽在这点上感到孔明先生具有一定的用兵知识,因为君侯他是熟读《春秋》,他一听就明白,知道在列国时代,管、乐的用兵是有名的。管仲帮齐桓公九令诸侯,献计联盟,北杏定霸;乐毅助燕,联络了秦、赵、韩、魏四国,统帅五国兵马,出兵半年,接连攻下了齐国的七十余座城地。燕国虽弱,得到了乐毅的相助,竟然把强大的齐国的大多数国土全部占领,只剩下没有几个城池了。就在这将要亡国的紧要时刻,齐国出了一个抗燕名将,名叫田单,居住即墨城。当时,齐国的男子大都死在战场,兵无来源,对燕国的入侵已无能为力,仅即墨被骑劫围了好几层。可是,田单使用农村的耕牛来抵抗燕军,他创造一种名为“火牛阵”,在古代战场起了很大的杀伤作用,后来节节胜利杀得燕将骑劫丢了性命,终于收复了丧失的所有土地,齐国遂强。云长一听,就知道孔明先生用兵知识确是广博。因为刘皇叔兵微将寡,他就用牛来补充兵力的不足。云长接令。但是锦囊上还有点事情要关将军去做,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关羽虽然接令,可是有一点不太相信,就是孔明说的三将要逃脱。他想,我一个都捉不到吗?事实确是如此。孔明为什么讲得这样肯定呢?他明白,张飞有气放在面孔上,是容易使他服的。此番博望坡一烧,保证他心服口服。可是云长不然,虽然同样不服我孔明,但是他放在心里,这就比较难弄。所以诸葛亮发他的令时,就要说得特别详细,想要他早些佩服,这样对他是有好处的。在孔明火烧博望、新野这两次用兵时云长接令是从不违抗,但他总以为孔明用兵虽好,一半还靠他大哥刘备的洪福。有这种唯心的观点。一直要到赤壁一战,云长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时候,他方始对孔明心服口服。现在关将军接令而去。
这时,几乎在将台上的所有文武都被差去了。刘备对虎案上一看,锦囊没有了,只见孔明一手撩须,一手执羽扇在闭目养神,知道这一批将令布置下来先生也够辛苦了,因此把手拱拱,说道:“军师辛苦了!”
诸葛亮:“那是理所当然。”
意思是请你皇叔不要客气,当上了军师之职,用兵上应该如此,吃什么饭当什么心,是谈不上什么辛苦的。
突然,孔明长叹一声,皇叔感到奇怪,要紧问道:“请问军师为何长叹啊?”
诸葛亮:“惜乎啊!惜乎!”
刘备一听,惜乎者便是可惜的意思,不知他在可惜些什么。便问道:“请问军师,你‘惜乎’些什么啊?”
诸葛亮:“惜乎哉,缺少上将一员。”
皇爷听孔明说缺少一个大将,他险些笑了出来,认为诸葛亮本领虽大,也有些女人家的性格,俗语说来有些娘娘腔。弄了半天说少有一员大将,那我家三弟不是很好的一员大将么?你为什么摆着不用呢?因此皇叔对将台下面的张飞看看,意思是三弟请不要心焦,孔明要一员将领,让我来问他有什么用,要是你能够胜任的话,我马上来介绍你去。所以,皇叔便问道:“啊!请问军师,不知要上将何用啊?”
诸葛亮:“主公听了,亮料到此番敌将夏侯惇定要兵败小道,名叫‘安岭道’,若有上将镇守此道,可以生擒夏侯惇,伤其曹操一员大将,大大削弱曹贼之威力。目前并无上将埋伏安岭道,定然被他脱逃,岂不是惜乎哉?”
不晓得便罢,现在我预料夏侯惇定走此道,但是没有大将去捉,这不是可惜吗?皇叔一听,原来是捉拿贼将夏侯惇,心想,张飞是完全有这能力,因此立即开口道:“军师,原来如此。那末,有我家三弟啊!”
诸葛亮:“令弟是哪一个啊?”
刘备想,孔明你问得出来我也佩服你了!吃了我的饭,连我三弟是哪一个都不晓得。你象在做梦了!这时,张飞听得清爽,对刘备看看,意思是:大哥啊!请你不要介绍了,我早知道孔明与我是前世冤家。但皇叔此时,当然要讲明事情原委:“三弟便是张飞!”
诸葛亮:“他在哪里?”
张飞想,我这样大的人难道你还看不见吗?真不当我张飞,当我香榧哉。这分明是你孔明不用我,有意在那里装聋作哑。
可是,皇叔重又解释说:“我家三弟就在将台脚下。”
孔明只是微微地冷笑着。
刘皇叔继续问他:“请问军师缘何发笑?”
诸葛亮:“我看张飞莫说捉不倒夏侯惇,就是一兵一卒,一马一骑也难拿到。”
刘备一听,孔明说得张飞兵都捉不到一个,马都拿不到一匹,那是你把他太看轻了。皇叔也有些不服气了,再次说道:“军师,要知道我家三弟好勇猛啊!”
诸葛亮:“他勇虽勇,然勇而无谋,只不过是个匹夫罢了!”
到这时候,皇叔才明白这是诸葛亮存心不用张飞。权在他手中,推荐不上也就算了。这时候的张飞,听到孔明一连贬低自己的说话,心里想,我到此时完全清楚了,总的说来莫怪孔明要看我不起,归根到底他以为我张飞是个无用之辈,那好极了,俗语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既然你料到夏侯惇定要败走小道安岭,那末让我先去那里守着,等到捉住了夏侯惇再与你孔明讲话。想想我过去在虎牢关前同吕布都要决战,说笑话我张飞两只大眼睛要是捉不住夏侯惇这一只眼,我还象什么虎将呢!但是,去安岭道至少要带一些兵来协助于我,否则捉牢了夏侯惇连捆绑的人都没有一个,难道把他象一只火腿那样提他回来吗?想到兵是有的,可是我调不动他们,是要用令箭去调的。令箭呢?在诸葛亮的虎案令架之上。那末,让我去向他讨一条令。想到讨令吧,那一定要叫一声军师了,这倒有些不好意思。再一想,为了自己要争口气,让我暂时老老面皮。大丈夫能屈能伸,好得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昨夜吃醉了老酒。我可装得昨天的事情都忘怀了,尤其目前将台上的人不多。三将军想到这里,他强装着笑脸,提起甲拦裙跨上了将台,来到孔明面前一躬到底,叫一声:“军师在上,老张有礼了!”
这时候。孔明的目的是要张飞受服,他懂得张飞的来意,因此亦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问道:“将军怎样?”
只要孔明称他一声将军,莽张飞就有了上场势。他开口问道:“这个……军师啊!你料到贼将夏侯惇要败走安岭道吗?”
诸葛亮:“正是!”
张飞:“现在没得大将去镇守?”
诸葛亮:“是也!”
张飞:“那末老张愿往。”
诸葛亮:“将军愿去吗?”
张飞:“着啊!”
诸葛亮:“亮看来,将军前去莫说夏侯惇,连一人一骑都毋拿到。”
张飞:“拿不到啊?”
诸葛亮:“是也!”
张飞:“嘿!拿不到夏侯惇,老张愿当军令,立斩无怨!”
诸葛亮:“你口说无凭,可愿立下军令状?”
张飞:“老张愿立!”
诸葛亮:“你与我立上来。”
张飞:“好!”
张飞想,捉不住夏侯惇那我还象人吗?这张笔据一定要立的,他便走上两步,就在孔明的虎案旁磨墨提笔,拿过一张纸来。上面首先写上“军令状”三字,因为军令状不可能预先写好,这是逢到碰僵的事情而写下状子作为凭据的,诸如其他契据一样,或田契房契,或借据收据等,都是临时写上的。三将军在准备写下去的时候,他倒想着了一个问题,他想:我捉不牢夏侯惇,自己脑袋要拿下来,要是捉牢便怎样呢?这是预先要讲明白的。因此,他留住了笔,开口便问:“慢来慢来!军师啊,老张要是拿到夏侯惇你便怎样?”
孔明想,谁人要是说张飞是戆大末,谁就是戆大。他比任何人都想得周到,象做买卖一样,要领先讲好价钿。诸葛先生想,我来让你便宜一点,但是看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本领来达到目的。因此,军师笑着回答他说:“将军若能拿到夏侯惇,本军师赶来十里之外跪接,马前敬酒三杯。”
三将军一听,心里想,好极了!等到你来接我的时候,我张飞便可放足架子,把夏侯惇押在马后,长矛一架,虎须一撩,在吃你三杯酒的当口,乘机把你孔明狠狠地训斥一番,要你永远在我面前不敢逞强。他刚要落笔写下去,又想到孔明大欺人了,他说我兵马拿不到一人一匹,这点也要讲讲明白。“那末老张拿到一个小兵呢?你便怎样?”
诸葛亮:“本军师同样十里外跪接,敬酒三杯。”
张飞:“那末带到一匹马呢?”
诸葛亮:“也是如此。”孔明想:我放宽到如此地步,看你办得到否。
莽张飞一听,真料到我连兵马都抓不到吗?其中定有道理。他倒要仔细考虑了,最后他笑笑,问孔明先生:“军师啊!要是夏侯惇他不走安岭道,那末你便怎样呢?”
诸葛亮一听,感到张飞哪里是什么戆大,你看他想得何等周到,而且处处都有他的道理。他认为不是没有本领捉住夏侯惇,而是恐怕听了我诸葛亮的话,白白地守在安岭道上,反而把责任全部推卸于我。孔明想,他真是想得面面俱到。为了使张飞这员粗中有细的猛将受服,诸葛亮胸有成竹地放他一只“棋”。因此用断定的语气回答他:“将军听了,要是夏侯惇不走安岭道,此乃是本军师的失算,非你无能,那末我照样十里外跪接,敬酒三杯。”张飞听到这里,他开口道:“待老张来算他一算。”
他想,拿到夏侯惇,孔明十里外跪接,敬酒三杯;拿到一个小兵,也是如此;带到一匹马,也是如此;夏侯惇不定安岭道,也是如此。要是我赢,就只赢你三杯酒;要是我输,就要输会一个头。张飞顿然一笑,想想我这个头难道只值三杯酒?不合算的!但是反复一想,诸葛亮总是要输脱的,因为我各方面都占到便宜。夏侯惇来,我捉;夏侯惇不来我亦赢。实在捉不到夏侯惇,我只要拿到一个兵,或者带到一匹马,也是我赢了。难道我张飞连马都带不到一匹吗?自己都不会相信。实际上就是如此!他想到这里,便落笔滔滔写好了这张军令状。
孔明要他找个保人,三将军便请大哥刘备作保。皇叔欣然同意,但是他也难断定自己三弟是否能拿到夏侯惇。孔明把张飞立下的笔据接到手中一看,倒在孔明意料之外。只见上面所写的字,个个方棱出廓,可称铁划银钩,万万想不到张飞有这样一手好字。回想他再有这一身过人的本领,因此孔明对他刮目相视,已存爱慕。所以,火烧博望坡之后,孔明愿意收他为徒。正是玉不琢不成器。今后成了《三国》中一员文武双全的名将,这是事实!张飞不仅有一手好字,善写蝇头小楷,而且他还有一手好画,三将军善画仕女,是我国古代的一员儒将。孔明放好这张军令状,方始拔令在手,开口道:“三将军听令!”
张飞:“老张在!”
诸葛亮:“亮付你将分一支。”
张飞:“锦囊没得。”
张飞一看锦囊没有。孔明想,你不需要什么锦囊的。
张飞问:“带多少兵?”
诸葛亮:“九百五十内多下来的,你全部带走吧!”
张飞想,我倒要算一算,还剩下多少兵马?回忆刚才四个文官三条令,共差去一百五十人,子龙五十,变成二百,毛、苟、刘、龚四百,变成六百,二哥云长带走一百,六百加一百变成七百,九百五十去掉七百还剩二百五,巧真巧,正好是“二百五”,二百个是步兵,五十是马军。张飞接令,在他临走时,孔明对他说:“三将军,你千万不可擅离信地。”
“擅离信地”的意思就是不可以离开镇守的地方,才能捉住胜夏侯惇。张飞服孔明就在这一句话上。诸葛亮叫他不要离开,哪知晓莽张飞自说自话上山去看火烧博望,结果被夏侯惇脱逃。现在让他带兵去安岭道,暂时不提。
再看孔明,仍旧在说“惜乎”。刘皇叔想,你的惜乎倒多得很,要紧问道:“军师又惜乎什么?”
诸葛亮:“惜乎缺少上将一员。”
皇叔想,又少一将。刚才有我三弟前往,现在不知道要上将何用?便说:“请问军师,再要上将何用?”
诸葛亮:“前去同夏侯惇攻打头阵。”
刘备想,要直接同夏侯惇打头阵者,一定要有相当的本领,非一般人可去的。现在,不要说有本领的上将没有了,即使一般化的人也没有。既然你用兵好,那就另换别的方法吧。说道:“军师,如今没有上将,头阵就不必打了。”
诸葛先生想,用兵是一篇武文章,一定要四面顾到,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性的一只棋子上。孔明认为这头阵非打不可。不打,博望坡就烧不成功。因此对皇叔说道:“请主公前往攻打头阵!”
刘备:“命刘备前去啊?”
诸葛亮:“正是!”
皇叔想,我有什么本领呢?再一想,孔明先生肯定误会了。他在卧龙岗大约也听说我们刘、关、张三战吕布的事情,想,能同吕布打,本领一定好,尤其我刘备排列在关、张之前,一定比关、张二人还要厉害。其实真是天晓得!我这个刘备象火腿上的烂草绳──带卖的,当时同吕布确实交战过,但是真正同吕布打得凶的是两个兄弟,其中特别是我家三弟和吕布拚死一战,我刘备只敢打打吕布的马脚和马屁股,连马头都不敢打,待等吕布掉转马头来的时候,我已经逃开了,因此你先生不要弄错了。所以回答说:“军师,刘备无能打头阵的。”
诸葛亮:“主公放心便了,有本军师保护。”
皇叔听见孔明说他来保护我,觉得好笑,刘备想,我看你拿把扇子都感到吃力,还能保护我吗?对孔明看看,你不要想骗我了。再一想,我今年四十九岁了,你只有二十七岁,老实讲,只要你先生在我旁边,我就不怕了。他算聪明的想法,事实上到那个时候,要吓得刘备有生以来所没有碰到过的心惊胆颤。目前他笑着说:“既然军师保护,刘备愿住。”
孔明听到刘备愿意去,就拔令在手,命公子刘封带领三班当差等手下人待命,因为多下来的军队已经全部被三将军带走了。所以,只好叫当差们帮帮忙了。军师吩咐公子准备好赶往博望坡中,在孤山上扎下帐篷一个,酒席一桌,号炮一尊,等候于我,因为刘封公子没有什么本事,所以孔明在用兵时经常叫他摆酒放炮的,到后来刘封是一员出名的放炮小将,因为他放出经验来了。让公子先去博望,然后孔明同刘备下将台,一个上马,一个上车。君臣两个车马并进。这里校场暂且不提。路上迅速,太阳偏西时已到博望坡。进入两山环抱处,前面一切埋伏不要说敌人看不见,就是连皇叔都半点没有察觉。三里左右直至里而孤山,四面脱空。山并不高,上面都按先生所说的齐办。公子下来迎接,君臣都下马下车。车马一起弄到山上。君臣跟刘封到了山顶之上,在帐篷中并肩坐定。当差们敬酒。皇叔想,孔明先生确是想得出来,到山顶上来喝酒。他望到周围群山叠叠,树木森森,古木参天,茅草丛生,象已熟的麦苗随风飘荡。一轮夕阳将要西下,天空中红霞朵朵,树林中鸟雀喧噪。春末夏初,野风拂拂。在这里畅谈,倒确是感到别有风味。刘皇叔精神一振,顺手拿起酒杯招呼一声:“军师请了!”
诸葛亮:“主公请!”
皇叔将酒杯送到嘴边,一阵酒香直冲鼻子,他更觉得此刻一杯美酒令人心旷神怡。事实上你是吃不成的!
正在这时候,皇叔的耳内只听得远远传来不断的炮声和军号之声,“轰……轰……”他立即把酒杯放在台上,双手撩须向对面炮声结束的地方观望,因为在山顶之上,正是凭高远眺,只见刀枪如林,旗幡密布,一望无边的曹军兵马象潮水一般向博望坡方向涌来。刘备再对附近四下一看,除了自己和孔明之外,只有寄儿刘封和当差们以及两个小僮。他想,此地一片荒郊,并无提防,倘若被十万曹兵赶到,来个团团包围,我同孔明插翅难飞。皇叔看到敌人来的趋势肯定朝着这里,甚至可能已发现我刘备在此了。这个时候,他那里还吃得了什么酒呢?立即倒转身来,但只见孔明在那里若无其事、自由自在地饮酒。皇叔发出急迫的声音说道“啊呀,军师!”
孔明好象冷不防被他吓一跳的模样,放下酒杯,执着羽扇侧身问道:“主公怎样?”
刘备想,亏你问得出,难道你没有耳朵,还没有听得吗?便说道:“嗳!军师,你可曾看得曹兵来了?”
诸葛亮:“曹兵在哪里?”
刘备想,我真佩服你,事情这样紧急,你还要装模作样。皇叔要紧用手指着来敌说道:“军师请看啊!”
皇叔想,你又不是瞎子。孔明对皇叔指的方向一望,他只是微微地好笑──“嘿……”刘备想,十万敌兵杀到,你还笑得出来。我是今世佩服你!俗语说:隔墙人家火烧着,还要摸摸自己墙头上可烫。我看只有你诸葛亮了,人家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你倒还这样的定心,说道:“请问军师缘何发笑啊?”
诸葛亮:“敌人来得真巧!”
刘备:“巧在哪里?”
诸葛亮:“敌人杀来,请主公下山攻打头阵!”
刘备:“刘备哪里来这样的本领?”
诸葛亮:“主公既然无能,那刚才为何答应呢?”
刘备:“刚才因为军师说保护于我。”
诸葛亮:“亮不是在此吗?”
孔明想,我坐在你旁边还不算保护吗?难道要把你抱在身上才算真正的保护吗?皇叔想,你不要说什么笑活了,要紧追问先生。
刘备:“请问军师,这里可有埋伏?”
孔明想,我早有消灭敌人的埋伏。诸葛亮用兵一向不肯预先讲穿的。不要说今天初用兵,更其不能同皇叔讲明在前了。孔明一生谨慎用事,不到一定成熟之时,对谁都不讲。所以回答皇叔说:“主公听了,博望坡中一无埋伏。”
刘备一听,山套之中一无埋伏。心想,那不是在此等死吗?他便站起身来说:“既然这样,我与军师回归新野去吧!”
刘皇叔认为,到新野城里把城门紧闭,吊桥高拉,即使夏侯惇杀到,还能镇守。其实这是下策,按照你这样做,小小新野乃弹丸之地,粮草不足,能守多少天?这不成了笼中之鸟,网中之鱼?等到断粮绝草,要与过去徐州失守一样坐以待毙。自古善于用兵的人,逢到以少胜多的战争,多数是破敌于根据地之外。孔明一方面暂不泄漏,同时用半真半假之言来安慰皇叔之心,他笑着说道:“主公只管放心!亮自有道理,请坐下。”
刘备来的时候,他想得多好,认为只要孔明在旁就不怕了。俗语说,要死与你一道死。真正到了紧要关头,他害怕了。这倒不能怪他的,因为他心中一无底细。刘备对孔明深深一礼,说:“刘备告退了!”说罢,要想转身而走。
孔明一把抓住了他,说了声:“主公不必惊慌,有亮在此,请坐下!”
刘备冷不防被先生用力一拉,一屁股跌坐在位子上。他不懂孔明为什么不走,是否一定要与我同归于尽?一方面他眼睁睁地望着越来越近的敌人。他想,奇怪!夏侯惇即使要捉我刘备,应该杀往新野县,为什么大队人马十万,全军向此博望坡而来呢?难道真的知道我在此不成?谁知道,这是孔明先生的计谋把他们引来的。
要知曹兵怎么会来的,请听下回分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