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力点评(1)



  三国武将的武力问题一直是众多三国同好的热门话题。酒某不才,斗胆要出个系列详细分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酒某才疏学浅,有不到之处,还望诸位三国同好不吝指点一二。
  在正式评比之前,先需要说明几件事情 -- 即本武力点评所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
  (1) 唯一依据:《三国演义》
  拙文所论三国武将之武力,完全依据罗贯中之《三国演义》,与正史(如《三国志》)中记录的人物武力和战绩无关,与正史中人物的统军、指战、以及智谋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就更无关了。所以,说白了,这是篇为了好玩过瘾才写的东东,跟学术研究完全沾不上边儿。请研究正史的朋友看到此处就一笑跳过吧,呵呵。
  另外,各类评书和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也概不作为参考依据,原因也很简单 -- 这些文艺作品对三国武将武力的描写和表现相互间存在极大差异,令人无所适从;另外,它们的流传广度也无法与三国演义相比。因此,以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三国演义为唯一依据,应该是可行和合理的做法。
  (2) 罗本与毛本的差异问题
  目前网上能够找到的只有毛本,这是毛宗岗父子根据明朝中叶的嘉靖本改编而成;嘉靖本又称罗本或原本。总体上来讲,毛本文字较罗本精练,且具有更强的政治倾向性,文学价值也许更高一些;但毛氏父子对於原本进行了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删改和增补,令原本中大量生动细节不复为读者所知,因此趣味性有所降低。这个问题在武将阵前交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多数演义同好认为,在阵前交锋场景的细节描写方面,毛本明显逊于罗本,因此趣味性亦逊于罗本;且毛本在删改过程中平添了许多错漏和于理不合之处。因此,仅以武力问题论,罗本远优。“今宵酒醒”兄 是这方面的评论专家,出有系列文章专门研讨两个版本在战阵交锋方面描写之优劣异同;另“辽东管宁” 兄于此亦颇多研究,并有多篇评论文字散见于本坛,诸公可多所参考。
  酒某这个武力点评亦希望以罗本(原本、嘉靖本) 为依据;奈酒某身居海外,无缘亲读罗本,因此只能做出如下安排:
  -- 凡酒某已掌握的罗本描写,即以罗本为依据进行点评;-- 酒某尚未掌握的罗本描写,暂时只能以毛本为依据进行点评;若伺后发现与罗本有重大差异时再进行修改;(3) 只关注“前三国”武将
  本文将整套《三国演义》分为“前三国” 、“中三国”和“后三国” 三部份:前三国自第1回始至第77回结束,中、后三国则自第78回始至第120回即全书结束。分界线是关公之败亡。
  本文只关注在前三国时期出现的武将。对于跨越前、中、后三国的武将,将其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在前三国时期已成名且武力已基本定型者,如:赵云、张合、魏延、周泰等,在进行武力点评和排名时,将考虑其全部战绩;另一类武将在中、后三国时期的武力表现明显优于前三国时期,如:马岱、丁奉、徐盛等,则将主要考虑前三国战绩,其在中、后三国之战绩仅做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