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从官渡到赤壁
|
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雄踞河北的袁绍才灭掉老对手公孙瓒,就开始准备南下袭击许昌,把汉献帝捏在手里。袁本初不是白痴,虽然预见力不够,可是曹操尊奉天子以后得到的诸多好处,他可都一一看在眼里。不行,我是新时代的老大,你曹操光给个大将军的虚名给我可不成!
曹操闻讯,首先进军黄河南岸的黎阳,修筑公事,防备河北军的侵攻。他屯田的成果刚刚显现,尤其是,关中基本平定,李傕、郭汜都被手下砍了脑袋来投降他,新负责关中事务的幕僚卫觊献上各郡县买犁买牛,供给百姓垦荒的建议,也才刚刚开始——可不能在这个时候前功尽弃。袁绍呢?前一年还饿得士兵都采桑葚为食,和在淮南捞螺丝裹腹的老弟袁术相映成趣(这就是穷兵黩武,不恤民力的下场),现在终于结束了长年的幽州之战,开始积草屯粮,腰杆一下子硬了起来。而袁术被曹操、刘备打败,只好这辈子第一次向老哥服输,请求收留——不过跑到半道就OVER了,真乃天不佑恶人也!
袁绍还是很稳健的,一方面南结徐州刘备,给曹操背后捅了一刀,一边积聚实力,并不着急进攻。曹操松了口气,急忙派重兵扼住官渡要冲,并且于第二年亲自挥师东进,赶跑刘备,逮了关羽。刘备跑去袁绍处哭诉,袁绍也正好感觉时机成熟了,于是聚集大军,直向黎阳杀来。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官渡大战,就这样开始了。
前锋接触战在白马展开。袁绍派郭图、淳于琼和颜良去进攻曹操方的东郡太守刘延,而自己率领主力,在黎阳做好渡河准备。曹操往救刘延,采纳荀攸的建议,耍了一个花招。他直指延津,作出偷袭袁军后方的假象。袁绍恐怕大本营兵力不够,急忙抽调颜良等人的部分兵马回援。曹操趁机以精锐部队奇袭白马,大败并且砍掉了颜良。
虽然初战得胜,解了白马之围,但是众寡之势没有改变,曹军数量仍然小弱,曹操就勒令白马附近的老百姓向西搬迁,免得落入袁绍之手(前面说过了,农民数量是强国的关键)。袁绍终于渡过了黄河,在后面紧紧追赶。到了延津以南某个地方,曹操停了下来,不但停了下来,还命令大家下马休息,把辎重粮食随便扔在道路上。时候不大,袁绍前军五六千骑兵出现了,领兵的是刘备和文丑。袁军纪律涣散,看曹军没有防备的样子,就放了心先抢辎重要紧。曹操突然发动攻势,又把文丑给宰了。然后他就退守官渡,袁绍则进军阳武。
对于官渡大战,双方的军力比,演义中的七十万对七万当然是夸张啦,可是史书上给的数字却也不可信。古来征战胜利,从来虚报杀伤人数,同时大幅度压缩己方实际前线兵力,已经成为惯例了。做史者稍微疏忽一下,也往往信以为真。按《三国志》本传记载,袁军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而曹军不足万人,只有战马六百来匹。对此,裴松之作了很好的批评和分析,重点包括——
曹操起兵的时候就有五千人,后来收了青州黄巾三十万,从来打仗胜多败少,就算分兵守护各地,主战场上人也不应该这么少啊。如果双方兵力对比真的达到十比一,袁绍大可包围住曹军,何必相持阵地战呢?更怎么可能允许后来徐晃劫袁军粮草、曹操火烧乌巢等事情发生——这不正说明对比曹军,袁军兵力也不够多线布阵吗?战争结束后,据说曹军杀死了袁军七八万人,七八万人奔逃,七八千人追都追不过来,怎么杀法?最后,《钟繇传》记载,钟繇运了两千多匹马给曹操,可是说曹操只有六百骑兵,马都哪里去了?(依俺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曹军粮草不足,军马都宰了吃了;二,曹营战将千员,一人两匹马就……哈哈哈哈)。
因此,现在普遍认为,当时官渡主战场,袁绍有十万兵,曹操有七八万兵,虽然确有差距,但不是传说中那么恐怖。
袁绍大军压进,打了几个胜仗,终于来到了官渡。他以强弩攒射曹营——袁军的弩手是有名的,当初在界桥,就是用这招破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曹操打不赢袁绍,一时气沮,打算撤兵,多亏荀彧一封书信劝住了。袁绍看正面战场无法短期取胜,就派刘备去汝南,联合刘辟打游击战,骚扰曹操后方。史书上说“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用了一个“叛”字,看起来他虽然造反出身,当时应该已经被曹操招安了。
曹仁进军打败刘辟。刘备逃回官渡,张目一看,怎么那么久了战事还没有进展啊?这位枭雄政治嗅觉敏感,觉得袁绍大事不妙,于是再请南下,去汝南联合另一伙贼寇龚都。曹操派蔡阳前往征剿,被刘备砍了。
袁绍的骚扰政策才见了一点成效,他的末日也就临近了。先是曹操用荀攸计,派徐晃、史涣劫了他的部分粮草,接着又得到许攸来投,亲自出马放火烧了乌巢。乌巢守将淳于琼字仲简,原是袁、曹做西园校尉时候的老同僚,据说有兵万余,曹操虽然只领了五千精锐,但是出敌不意,还是把他击败了。淳于琼的覆灭引起了连锁反应,袁军大将张郃、高览等随即降曹,曹操发起反击,北军全线崩溃。
考究官渡大战袁绍的失败,恐怕很大因素在于内部矛盾。沮授、田丰等有能力的谋臣被疏远,逢纪、郭图等内斗高手深得宠信(并且这几个内斗高手还因为拥护不同的继承人而攻讦不休),怎么可能打胜仗?何况,他的对手还是军事天才曹操……
前锋接触战在白马展开。袁绍派郭图、淳中华三国联盟之三国志黄巾风云袁绍在官渡大败,跑回去没多久就郁闷死了。其实这个时候,河北实力损伤并不算致命,致命的是他到死也没能磨合几个儿子间的矛盾。曹操到了晚年,也堕入相同的悲哀境地,不过好在他的儿子分档次,曹植、曹彰在政治上完全不是曹丕的对手。袁家兄弟可不一样,袁谭经验丰富,袁尚野心勃勃,谁也斗不过谁。于是曹操用拉一个打一个的方法,很快就把他们兄弟做掉了。从不明智兼不理智这两点上来判断,两个家伙完全是废物,也许袁绍让中子袁熙或者外甥高干继承他的事业,情况会好一些……
曹操欲北先南。首先往汝南去打刘备,刘备够明智的,一看曹操亲来,仗都没接,掉头就逃,到荆州去依附了刘表。然后摆出南征刘表的架式,袁氏兄弟看到外部压力减轻,开始放手内斗,袁谭吃了点亏,就向曹操投降。曹操大喜,挥军北上,端了袁家的大本营邺城——这座重要军事基地,后来成为了曹操的大本营,而把许昌只作为摆放汉朝皇帝的一个最大宗庙罢了。
曹操进了邺城,先去袁绍坟上大哭了一场——这未必全是演戏,曹操是个诗人,难免有时候掀起感伤的情绪波澜,他向来以喜怒无忌闻名汉末官僚层。而且,年青时代,他们确实有过一段深厚的永远难忘的友情……不过感伤归感伤,老友既然已经变成了敌人,就必须毫不留情地赶尽杀绝。曹操第一个砍掉的是新投降的袁谭,第二个砍掉的是降而复叛的高干。袁熙和袁尚逃往北方,去依附三郡乌丸(又称乌桓,东胡的一支)和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用郭嘉的建议,千里奔袭,在柳城附近斩杀乌丸首领塌顿等。不久,公孙康派使者送来了袁熙兄弟的首级,表示臣服。至此,曾经拥有四州庞大势力的袁氏家族彻底完蛋了,长江以北,无人再能抗拒曹操的征伐。曹操,将目光转向了南方……
刘表雄踞荆州已经很多年了,而一向动乱中华三国联盟之历史与游戏刘表雄踞荆州已经很多年了,而一向动乱的扬州,现在也有了新的强大的主人。“小霸王”孙策向袁术借兵千余,并老爹留下的部曲(家族形式的私兵),一路攻坚破锐,吞并了大半个江东。孙策具备极强的个人魅力,并且和其他军阀不同,非常关注民生,因此扬州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接近荆州的繁荣程度(可惜,扬州人口实在太少,南部更多少数民族如山越等闹事——江南在当时还是偏远的未开发地)。官渡大战的时候,孙策曾想奇袭许昌,劫夺汉献帝——他够狠的,真要干了,那曹操就完了!
关于孙策的死,根源在于广陵太守陈登对江东的策反。孙策因此杀死了吴郡太守许贡。一说他单骑追杀许贡家人,结果被许家的门客击伤,一说是许家门客趁他打猎的时候围攻致伤。不管哪种说法是对的,都非常戏剧性,联系到孙策正欲偷袭许昌,不禁让人隐约感觉到背后阴影中伸出陈登的黑手……
总之,一代英豪就这样故去了,年青的孙权继承了老爹和老哥的事业,准备迎接来自北方的强大考验。赤壁之战,揭开序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