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课 志向远大有理想
|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在自己的儿子诸葛方刚满10岁的时候就开始告诫他:“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还用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教育儿子。
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诸葛家族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诸葛亮的父亲曾任太山郡丞,但在诸葛亮8岁时就过世了。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从此都靠他的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诸葛亮的幼年时期,正是东汉王朝极度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并且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人们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诸葛亮9岁时,西凉豪强董卓带兵进京废掉少帝,另立献帝,控制了东汉政权。野心勃勃的其他豪强借口讨伐董卓纷纷起兵,从此开始了豪强割据、军阀混战的大乱时期。诸葛亮13岁时,曹操攻打当时占据徐州的陶谦,使诸葛亮的家乡面临毁灭之灾。为了躲避战乱,诸葛玄带领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亮的两个姐姐辗转半个中国,到襄阳投靠荆州牧刘表。诸葛亮到襄阳后开始住在城内,在城南的学业堂里读书。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了,他就在城西的隆中山定居下来。少年的诸葛亮离乡背井,不仅亲眼目睹,而且亲身经受了混乱时代的灾难。他渴望安定,渴望统一,决心为消灭豪强、重建统一的国家而奋斗。为此,他在隆中生活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密切关注国家的局势;他自比管仲、乐毅,立志为重建强大的国家做出贡献。由于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诸葛亮觉得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治学生活之道,也是很值得儿子借鉴的。暑假的一天,外面下起了雨,看着儿子百无聊赖的样子,诸葛亮想:雨天教育孩子倒是一个好机会,便向儿子介绍了他年轻时在生活治学方面的特点。诸葛亮介绍道,一是志存高远,慕效先贤。到了求学的年龄,诸葛亮踏进了设在襄阳城南二里、岘山脚下的学业堂。他望着这个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学堂,认定是个十分适宜读书的好地方,便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学堂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寒窗苦读的生活开始了。每天清晨,雄鸡报晓后,诸葛亮便叫醒弟弟诸葛均,一同到岘山上去学习。这很快被细心的老师黄承彦知道了,他感到这是个温故而知新的好方法,便号召学生们向诸葛亮兄弟俩学习,并把晨读作为学业堂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从此,学风为之一新,人们每天老远就能听到从岘山顶上传来的朗朗的读书声。不久,黄承彦又发现诸葛亮是个天资很高的学生。他读书的方法很特殊,不像一般的学生那样死记硬背,而是观其大略,记其精粹,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如要吟诗作赋,命题一出,诸葛亮便能即席而起,信口而出,并且文简意明,高雅隽永,字字句句都能表明他是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更使黄承彦惊异的是,这个平日沉默寡言、喜怒从不外露的诸葛亮,竟不顾刘表独尊儒术的三令五申,在夜深人静之时,如饥似渴地攻读诸子百家的著作。黄承彦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不同凡响的学生。年考就要来临。诸葛亮突然向黄承彦提出要参加最高年级考试的要求,黄承彦居然答应了他。消息传出后,立即轰动了整个学业堂。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人说他狂妄,有人挖苦他想出风头,有人指责他目中无人,他们都等着要看诸葛亮的笑话。诸葛亮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年考那天,他沉着冷静地走进考场,接过考卷便一挥而就。他那旁若无人的神情、稳操胜券的气度,表明他早已成竹在胸。考试揭晓,诸葛亮竟以最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他在《诫外生书》中曾写道:“志当存高远,慕先贤”。这句话恰是他青少年时期的自我写照。年方20的诸葛亮,最景仰的先贤是帮助齐桓公推行法治、开发经济、“尊王攘夷”、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和联合秦楚三晋为燕昭王攻下齐国70余城的燕国上将军乐毅,并不畏时人的鄙视嘲笑,“自比于管仲、乐毅”。由于少年诸葛亮有慕效先贤的高远志向,因此他的治学态度就不同于常人。当时,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本末不分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以便捞个一官半职;而诸葛亮读书却是务大略,去细碎,追本源,忌庸俗,从年轻时就培养了自己以经世济民为己任的高尚气质。二是博览群书,藏器待用。少年诸葛亮对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十分酷爱,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法典,从图阵兵法到诗文书论,从哲理算术到机械制作,从经济食货到抚乱安民之道,他都无不广泛阅读,潜心研究,做到了博采众长,融集一体,贮才于身,待时而用。一旦形势需要他并赋予他施展才能的机会时,他能立刻把积累于身的才学化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立法施度、整饬内政、开发生产、开发边疆、文武兼治、立国安邦的才干,并创出了非凡的功业。如他写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成为了历代传颂的文学名著,他所著述的《兵要》、《将苑》、《便宜十六策》,被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广为精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赤壁之战时,他才27岁。由于他成功地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蜀抗魏,并帮助周瑜出谋划策,才使得孙权刘备打赢了赤壁之战,大破魏兵,促成了鼎足三分天下的局势。三是躬耕田亩,心怀天下。25岁以前,诸葛亮曾躬耕南阳。但年轻的诸葛亮并未因位卑而消沉,相反的,这段田垄布衣生活,倒养成了他坚强毅力和紧张简朴的生活习惯,并一边耕作,一边读书,一边体察民情,根据客观世态洞察天下,审时度势。也正因为这样,当刘备三顾茅庐时,年仅26岁的诸葛亮就能了如指掌地指点江山,纵谈天下大事,为刘备提出了以荆益二州为根据地,东联孙权,共拒曹操,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北取秦川等一系列复兴汉室的精辟韬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隆中对》。听了诸葛亮的叙述,诸葛方对爸爸佩服得五体投地。他问:“怎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呢?”诸葛亮回答道:“当然是制定适宜的目标!”
把自己和94个失败者区别开来
诸葛亮说:“不是每个年轻人都重视制定人生的目标,这是正常的,在世界各国都有这种‘通病’。一个著名的研究成功的机构,曾经长期追踪100个年轻人,直到他们年满65岁。结果发现:只有一个人很富有,其中有5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94人情况不太好,可算是失败者。这94个人之所以晚年拮据,并非年轻时努力不够,主要因为没有选定清晰的目标。你是我的儿子,应该有能力把自己和94个失败者区别开来。”诸葛方笑了。
诸葛亮问:“那么什么是目标呢?你知道吗?”诸葛方说:“目标就是理想。”
看着爸爸不置可否,他又说:“目标就是想要得到的东西。”诸葛亮没有表态,诸葛方又说:“目标就是你想到的地方。”诸葛亮还是没有反应。诸葛方想了想又说:“目标就是target,是一个靶子。”诸葛亮似乎始终没有满意,诸葛方又说出了“目标就是航向。”“目标就是目的和标准。”
……等120多种答案。
“好了,”诸葛亮摆了摆手,打断儿子,“对于目标,有多种理解,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并不算错,但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点:我这里所说的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靶子,或者英文里的target,它实际上是分目标的简称,相当于英文里的goal,是指通过斗争和忍受艰难困苦才能取得的东西。”说着,诸葛亮在电脑里敲进几个大字:“通过斗争和忍受艰难困苦才能取得。”诸葛亮接着说: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会有奋斗的方向。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具体到某一个人头上,并非就是那么回事。正说着,张飞来借辣椒油。
“村夫(张飞一向这样称呼诸葛亮),你家前门树林里那个怪物是什么啊?不是狗屋吧?”
诸葛方说:“张叔叔,那正是一间狗屋。”
张飞笑了,他指出了206个毛病,又说:“你为什么不事先计划一下呢?如今盖狗屋都要照着蓝图来做的。”诸葛亮觉得这是一个启发儿子的机会,便说:“你张叔叔说得太对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方,在你计划你的未来时,也要这么做,不能不制定目标,不要害怕画蓝图。”张飞一听诸葛亮在教育儿子,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便坐了下来,也不提辣椒油的事,却讲起了故事:“方儿,你不是爱听张叔叔讲故事么?今天我再给你讲上一段。想当初,我作为前锋,曾经参加一场生死攸关的篮球冠军争夺战。我们在做了赛前热身运动后,为投入比赛做好了身体上的准备。然后,我们返回到更衣室,教练给我们面授行动前最后的机宜,下达最后的指示。他告诉我们:‘伙计们!这是最后一战,成败就在此一举,我们要么会青史留名,要么默默无闻,结果就取决于今晚!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整个赛季的成败就在今晚!’“我们士气高涨,一个个像被打足了气的皮球。当我们冲出门跑向球场时,几乎要把门从框上扯了下来。可当我们来到球场上时却愣住了,一个个大惑不解,十分沮丧和恼怒。原来我们发现球篮不见了——后来才知道是曹操派人搞的破坏。当时,我们愤怒地大叫:‘没有球篮我们怎么打球?’因为没有球篮,我们就没法知道比分,就无法知道我们的球是否命中,我们的比分是否多于对手。当然,现在也没有必要埋怨曹操了。我今天想告诉你的是,没有投球的目标,我们就无法进行比赛。球门对于球类比赛相当重要,对吧?那你呢?你是否也在打一场没有球门的比赛?如果是这样,你的得分是多少?聪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来说都能围绕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否则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张飞得意地望着诸葛方:“方儿,张叔叔这故事讲的如何?”诸葛方笑了,正想回答,张飞的儿子张苞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爸爸,我妈妈现在要吃面条,都急了,辣椒油!快!”“你拿着辣椒油,我先回去。”话没说完,张飞已跑出了300多米。“爸爸,我有一个问题。”诸葛方想了想,“我已经认识到了,目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可制定目标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不是太早了?”诸葛亮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正要给你讲这个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适当的学习目标是顺利进入理想大学的保障。”
你首先应制定一个长远规划
为了说明目标对学习的重要性,诸葛亮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一次小经历:一天,诸葛亮坐在车上,看到旁边一辆空出租车违规肇祸,就抱怨他说:“空车没有载客,应该从从容容地开才对,为什么还这样漫无章法呢?”正在驾驶的司机侧过脸回答道:“就因是空车,所以容易出事!空车的驾驶因为急于找客人,总是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正要左转,心想右边客人或许多些,又临时改为右转,所以速度虽不见得快,却最易出事。倒是载了客人的车子,司机心里有一定的方向,纵使开快,也不容易肇事。”诸葛亮说:“回家后,我反复考虑司机的话,觉得真有道理!我们人生不也是如此吗?认定方向的人,速度快而平稳;没有志向而彷徨犹豫的人,不但速度慢,且容易出错。积累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诸葛方望着爸爸:“您能说得具体些吗?”诸葛亮喝了口水,接着说,在知识的积累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有目标的积累最有效。
这是因为:
有了目标,才谈得上有计划。目标不清楚,无从制定计划,也做不成任何一件事。有了目标,才能明确“积”什么,“累”什么。缺乏内在联系的知识,或虽有联系但彼此相隔太远的知识,积累得再多,也难以发挥作用。有了目标,才可能判断知识的相对价值。知识都具有或大或小的价值。但是对于不同的立志成才者来说,它们的价值又具有相对性,并不一样。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有用知识。诸葛亮指出:高考,对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而考试范围又如此之广,必须作长远规划。想靠临考前一个月内的突击取得好成绩,那是异想天开。所以不要总以为高考是一年后或两年的事,远着呢!一点都不远,你准备的时刻到了!你首先应制订一个长远规划,比如一年规划(目标××大学,各科内容学习目标等等),进而做出本月规划,本周计划乃至本日计划,某某时刻该做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要学什么,要怎么学,只有这样,你的学习动机才会强烈,学习效果才会显著。“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目标分类的问题。其实,在其他方面的目标也一样,都存在类似的分类,你可能不是很清楚,我电脑里刚好有这方面的资料,咱们可以看看。”诸葛亮启动电脑,打开了一篇文档。诸葛方仔细阅读起来,文章的内容是:目标的大致分类:
①长远目标——长远目标与你所追求的整个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你想从事的职业类型,你是否想结婚,你向往的家庭类型,你追求的总的生活境况。设计将来应当有一些总体性的考虑,在考虑长远计划时,不必拘泥于细节,因为以后的变化太多。应该有一个全局性的计划,但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②中期目标——中期目标包括5年左右的时间,它包括你正在追求的高中教育,你生活历程中的下一步。你能够较好地把握住这些目标,并且在实施中能够预见你能否达到目的,并按照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努力的方向。③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指的是一个月至一年的目标。你能很现实地确定这些目标并且能够迅速地明晰地说出你是否正在实现它们。不要为自己设立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人总是希望自己有所进步的;但亦不能要求过高,以免达不到而挫伤信心。目标要实际,但更要不惜一切地去实现它。④小目标——小目标指的是一天到一月的目标。控制这些目标比控制较长远的目标容易得多。你能列出下一个星期或下一月要做的事,并且你完成计划也是大有可能的(假如你的计划是合理的话)。假如你发现你的计划过大,你以后也可以修改它;考虑的整块时间越小,你就越能控制每一整块的时间。⑤微型目标——微型目标指15分钟至一小时的目标。这些目标你是能够现实地直接地掌握住的。尽管它的效果不很重大,但由于它是被你直接控制住的,在你的生活中,它还是显得很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实现这些微小的目标,你才能实现较大的目标。诸葛亮告诉儿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假如你在一个15分钟不能向你的长远目标迈进,那你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呢?再过一个15分钟吗?假如你的微型目标计划得不错,并能朝着这些目标前进,你的长远目标就可以得到保证了。“那么,具体该怎么制订目标呢?”诸葛方急切地问。“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现在我可以先给你讲一些基本要领,刚好我的电脑里有些这方面的资料。”诸葛亮说着,打开了另一篇文档。
制定目标应考虑的问题
①目标并不只是一个愿望。
目标,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一个目标并不只是一个设想,而是一个得以实施的设想。
一个目标不只是模糊地“希望我能”,而是明确的“这是我的奋斗方向”。目标对于成功者,犹如空气对生命,不可缺少。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那些98%的人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踏出他的第一步。当你研究那些已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的人物时,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各有一套明确的目标,都已订出达到目标的计划,并且花费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们的目标。认识愿望和强烈欲望之间的差异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东西——如金钱、名誉、尊重——但是大多数的人仅把这些希望当作一种愿望而已。如果你知道你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如果你对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坚定性已到了执著的程度,而且能以不断的努力和稳健的计划来支持这份执著的话,那你就已经是在发展你的明确目标。从明确目标中会发展出自力更生、个人进取心、想象力、热忱、自律和全力以赴,这些全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②目标只是一种计划,你可以列出可能的事,它意味着你的计划有时获得了成功,有时却遭到了失败——尽快地认识到这一点,会使你减少苦恼。没有什么东西是确有把握的,你为未来所制定的计划也不能不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假如你认识到这一点,另外的几个结论是一目了然的:第一、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第二、有备用的计划,以便在第一步计划未能奏效之时使用;第三、任何计划都有失败的可能性,你要为此作好充分的准备。③你的目标应有不同时间长度的分别,如一小时、一星期、一年、10年。显然,考虑明年一年的计划与考虑今后10年的计划,那是有很大不同的。你能够而且应该朝前计划10年,但是你不能想得很精细,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虽然,在你的生活中,今后一个10年的事很不确定,但有一个事实你是能够确知的。这就是,从现在起,10年后,你会长10岁。假如说,你现在是16岁,你的下一个10年中,你可能完成了你的学业,你可能离开了家庭,你可能结婚,你可能走上你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你也可能变换了一次工作。你在作计划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④目标应该明确集中。在你的生活中,至少有一个领域应当是你最感兴趣的、最认真的。要将重点集中在某件事情上,它或许是你的工作、业余爱好,或许是某些集体活动。你需对某事有所擅长,而且擅长到能使你自己暗暗为之自豪,从而使你知道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能做好一件事。你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做得这样好,也不必这样,但要选择一个领域去做,而且要做得特别好,超出一般。如果你选择了合适的领域,成功将属于你。⑤即使你的兴趣集中在一个领域,目标和计划还是多样一些好。生活是变化多端的,对付灾难的最好的办法是你的才能、“资本”的多样性。你在制订人生的目标时,要考虑到这一点。⑥要考虑到目标是逐步达到的,切不可企求一蹴而就。实际上,生活中任何有价值的事情,它的成功都是一步步实现的。知识是逐渐积累的,孩子是一天天成长的,美丽的公园是慢慢地整治好的,才能是磨炼出来的,良好的关系是逐步建立的,深厚的感情是一天天培养起来的。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工作、家庭、朋友——都是为着创造美好的生活逐渐推进的战役,很少有战役是速战速决的。最难的是认识自己
对关平的故事进行了讲述和评说之后,诸葛亮有意让儿子思考了几分钟。他品了几口茶,问诸葛方:“你觉得现在能够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了吗?”诸葛方想了想,说:“应该不能。”
诸葛亮笑了笑,说:“到目前为止,你还不能制订出令自己满意的目标,这原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你对某些重要的原则还不了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看了看诸葛方,接着说:“你还不知道怎样正确认识自己。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仅仅知道怎么制订目标还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正确认识自己。”诸葛亮解释说,也许人生最大的难题,就是“知道你自己”。各种“算命”法(手相、面相、属相、星相、测字、易经、生辰八字、求签、血型、星座、解梦、咖啡杯等等)的流行,说明人们迫切地想认识自己,又很难认识自己。据说,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的神殿门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格言教育别人,因此后世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这是他讲的话。但在当时,人们则认为这句格言就是阿波罗神的神谕。这其实是家喻户晓的一句民间格言,是希腊人民的智慧结晶,后来才被附会到大人物或神灵身上去的。有意思的是:两三千年前这句格言看来直到今天还有现实意义。认识你自己吗?谈何容易!
现时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正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经受一点点挫折、打击就悲观、失望、苦恼、抱怨、彷徨,终日在唉声叹气、无所作为之中虚掷光阴。而要为自己制订适宜的目标,就必须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诸葛亮给儿子讲述了一个实例,就是杜康广告公司总经理杜康当年初入广告界的经过:在20岁以前,杜康渴望成为一名调酒师,而且,在这方面他已颇有造诣。在学校时,他就很努力地充实自己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有一次,他想卖掉手边的一架唱机和唱片,于是选出了几位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分别写信问他们,看谁愿意买。其中一位朋友看了信之后非常愿意购买。于是,立刻回信,在这封回函里,这位朋友不断地夸赞他文笔流畅,颇具说服力。因此便建议他,既然能写出这么有魅力的推销信函,为什么不投入广告界从事撰写广告的工作呢?朋友的这封信,就像一粒小石头丢入水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一样,“投入广告界立志做个出色的广告人!”就此整日盘旋在他脑中。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他立志要在广告界一展身手时,他便已经成功了。杜康调酒的功夫本来实在很一般,但是为什么“杜康酒”驰名中外,以致曹操都赋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呢?那就是因为杜康的广告做得成功,宣传的到位。诸葛亮说,类似的实例在生活中很多。人生实在是奇妙的,不管我们是怎么地认定自己,哪怕那种认定是不好的或有害的,最终我们的人生必然会跟着那种认定走。每个人都具有特殊才能,既然如此,每个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尽量灵活运用自己的这项特殊才能。事实上,偏偏有很多人以为自己所具有的这项才能,只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儿”,根本不曾妄想过利用这项“小玩意儿”来提高身价。正因为我们怠于思考自己所拥有的才能,所以也懒得活用上天赐予的最佳礼物。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并尽力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限。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并能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适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的不同要求,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建立良好的道德风范,确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优良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青春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的时期。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对自己的认识、看法和态度。我们不能将青年的自我意识看成是个人主义,是“以我为中心”,必须正确地分析青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随着青年身体和身心的成长,以及社会、成人对其态度的变化,青年们越来越将注意力指向自身,将自身变成意识的对象,从而使自我认识、自我的情感体验及自我对待的意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了,意识的能力和水平,也越来越提高了。青年们开始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我意识是个性的核心成分,它对个性发展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青年的个性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自己塑造的产物。青年们需要重视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即不仅要注意到本身个性的特点,还要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社会义务,意识到自己肩担的时代使命,意识到什么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就能对个性的发展经常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强化、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以保证自己确立的人生目标得以实现。大多数的成功者表现出一种现实的自我觉察,承认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着明显区别的个体。他们能觉察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更能觉察到由于遗传和环境给自己造成的缺陷,可以借助于镜子看到自己眼睛后面的东西,用别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成功者有着非凡的能力去认识他们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去认识每天影响着自己生活的人和事。他们懂得“适应”是精神上和肉体上获得成功的钥匙。现实的自我觉察能使我们自己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解自己在生活现实中所扮演的角色、潜在能力和将来要去承担的角色及要达到的目标。他们从经验中,或凭借着洞察力、反馈信息、判断能力去不断学习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他们在生活中不是单靠出力气做事,而是时常开动脑筋,避免发生错误和纠正不足。他们习惯以最诚实的方式鉴别一切,他们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对自己做人的形象,从自己的身体外观、品德和才能、优点和缺点、特长和不足、过去和现状以至自己的价值和责任,总会有一定的认识。然而,自己对自己的这些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本来面目和实际情况,各人就会出现许多差异。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些人看到自己很多问题,但却看不到自己的主要问题;也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却看不到自己的一点长处。可见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并不像照镜子那样简单。“当事者迷”也就成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警句。诸葛亮接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处于各种不同评价和议论的包围之中,有人会赞许你、称颂你;有人会批评你、责备你;甚至还有人轻视你。那么在各种议论中,究竟哪一个‘你’是真实的呢?在投向你的形形色色目光中,你自己又能否准确无误地分辨呢?你是否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丰富自己、改善自己了呢?还是丧失了自主精神淹没在他人的议论中呢?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客观地、透明地、正确地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我刚才讲的话你能理解吗?”诸葛方说:“爸爸,我已经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可是究竟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诸葛亮说:“这个问题可很难回答,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我刚才说过,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世界性难题。”诸葛方迟疑着问:“那我们是不是——?”他不相信聪明的父亲会有回答不了的难题,因此,后半句怀疑的话没有说出来。诸葛亮完全知道了儿子的疑惑。他看了看儿子,肯定地说:“很难回答并不等于没有答案,毕竟我有很多生活的经验,而且,看了很多书,收集了一些材料,或许对你有所帮助。这里,我还想提醒你的是,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并不妨碍我们积极探索人生。也许,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人生充满乐趣的全部意义。下面几点建议可能有助于你发现和正确认识自己。”说着,他又在电脑上打开了一片文档。诸葛方看到屏幕上写的是:发现和正确认识自己的几点建议:
①孤独地面对自己;
②试着改变某些习惯;
③不过分压制自己;
④与自己良好‘对话’;
⑤通过别人充分了解自己。
“就这么简单呀?”诸葛方似乎觉得难以置信。诸葛亮知道有必要逐条做些解释,便说:
“首先是孤独地面对自己。
“许多现代人总是陷于无尽无穷的日常事务和人际关系中,不能自拔。这使得我们根本无暇去了解自己内心的需要,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不是我们内心的真实状态。人际交往中待人接客,你表现得热情周到,爽朗大方,乐此不疲,而内心深处也许你更想独自一人看书作画;也许你受当今成功的价值诱惑,硬着头皮精明强干,纵横商场、职场,挣得汽车洋房、踌躇满志;换一种生活,进图书馆,做学者,宁静深沉说不定更让你心满意足……在纷繁复杂的高速度运转中,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给自己内心的真我一个表现的时间。那么,你不妨给自己放个假,让自己引退,孤独地只面对一个自己,没有家长或上司、没有同学同事、没有作业工作、没有交际应酬,看看自己的状态。这时候自己的表现,往往更能显示真实的自己。”“其次是试着改变某些习惯。每个人都有很多好的和不好的习惯,这些习惯说不定正是掩蔽你真实个性的罪魁。比如你可能经常性的呆在家里看电视,以打发你的剩余时间;你可能习惯于用玩游戏的方法排遣孤独,你可能忧闷之时习惯把自己独自关在家里,等等,这些习惯很多并不是你自己的最佳选择,而仅仅是习惯。如果你要发现你的个性,不妨打破这些习惯,发展更多的爱好,以挖掘自己的个性,你如果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改成看书,你会发现你并不需要激情刺激,而更喜欢冷静的思维。你如果把上网换成散步,也许你会发现闲适的宁静正是你的真实个性。……冲破习惯的牢笼,你会发现另有一个我存在于你的心中。这时发现的‘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可能更接近‘真实的自己’。”“再次是不过分压制自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也一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在不如意的时候,不过分压制自己,有时有助于发现你的个性。“比如,我们有可能在愤怒之极的时候,一改平日温顺屈从的性格,与上司大干一场,并因此对自己的行为极为满意,那么,你会发现,温顺并不是你真实的个性,你其实具有极为强烈的抗争能力,斗争精神,并相当有魄力,如果你时时保持这种状态,你将一改温顺屈从的个性而为一个强干、有魄力的人,在这种状态下,你更为愉快和坦然。“个性是需要发现和需要发展的,人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个性基因,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它,发展它,丰富它,使自己成为一个丰富多彩、魅力四射的人。“再有就是与自己良好‘对话’。
“为什么有的人很了解自己,而有些人却不熟悉自己呢?其最大的关键在于,真正了解自己的地位,尤其是在了解到自己的缺点时,有些人会感到害怕,甚至还有人害怕自己的‘底细’会为人所知而产生一种恐惧。怀着这种恐惧生活是相当累人的。假使你曾经产生过一时的恐惧,那么这在紧张复杂的人生中是很正常,也是可能改变的,人类绝对有足够的能力来自我控制。“其实我们大家都是这样,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样样并存。世上没有只有缺点而无优点的人,同样,也绝对没有只有优点而无缺点的人。明白这一点,你就能坦然正视自己的短处,在他人指出你的不足时,你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个劲儿地想尽办法反驳,反而会坦然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缺点?为什么以前没有注意到?是不是自己真的如他人所说的那样?然后根据反思所得,对症下药,早日改掉那些缺点。“了解自己的人品和性格,并非像某些人所想的那样可怕。其实,如果你能真正了解自己,就会发现这对你本身有很大的帮助,能让你有个目标可以改进努力。“想要真正了解自我,必须要养成与自己‘对话’的习惯。这里的‘与自己对话’,不是只有单纯地将目光转向自己。相信你也曾注意到,平常人们在做事时若身边有其他人在,所表现出的态度便会和单独一个人时不一样。还有,总是会对别人的事情过分介意;总是过度担心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总是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理想等,这些都是人们没有做到和自己好好“对话”的例子。“要怎样才能做到与自己良好‘对话’呢?你只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了。当你一个人独处时,你可以把自己此刻的感觉、感情、想法等在心中一一过滤,检视一下自己的心态是否正确、是否平衡?这就是与自我进行对话的最好方式。“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意识中的自我,另一个是无意识中的自我;而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乎全部是在无意识的自我控制之下进行的。看清自己无意识中的自我,并与自己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真正在想些什么?自己的性格倾向为何?怎样做才会使自己心安理得?出现障碍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待人处事等等。如果这些你都能做到,那你就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了。“最后是通过别人充分了解自己。在这一步我们要做的是设法了解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大家都迫切地想了解自己,但有些人认为真正看清自己是件很可怕的事,尤其难以接受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一旦有人当众指责自己的缺点,他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恨意,心中油然生起对于此人的厌恶感。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会主动指出他人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向亲人或较亲近的朋友询问你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听听他们对于自己各方面的看法。当然,对于别人的指责,我们应冷静地予以接受。不过,只向亲友讨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应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有关自己特性方面的认知,这样准确性会高一些。“如何才能知道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呢?首先就必须主动与别人交往。如果你本身不喜欢与别人交往,当然别人也不会主动与你打招呼。久而久之,你留给别人的印象就孤僻、目中无人。当然,也许你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但你最好还是要主动与别人交往,这绝对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一般人看来,性格活泼、积极乐观的人总是要比性格内向、消极悲观的人来得有吸引力。“不要刻意将自己的想法、心情、意见、人生观及事业观等埋在心底,而是很乐意地敞开心扉,和别人交流。如果我们所面对的是个心情开朗、个性外向的人,经常与他相处、交流之后,会使我们同样‘开放’起来,从而增加获得他人好感的机会。可见关于外向型的人比较有好机会的说法,是毋庸置疑的。”
诸葛亮讲起来滔滔不绝,他似乎又找到了当年舌战群儒的感觉,诸葛方却觉得自己没有抓住要领,所以希望父亲能讲得再具体一些。
诸葛亮看穿了儿子的心思,他接着说:“这些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施行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为了便于你操作和施行,我们可以做一下下面的练习。“你现在可以在电脑上打字。用3句话概括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件事情听上去容易,做起来却难。它要求你知道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你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明白你自己的价值观。
注意自己积极的方面而不要过多的关注缺点,以你的能力为依据把你自己描述出来。“下面是我对于‘我是什么样的人’的可能答案。请你也写下自己3句话的答案吧!
①我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
②我生长于这个世界,但不是为了让它维持原状,而是要让它变得更好。③我有能力用我的讲话和文章去影响别人,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④在用人方面,我有一些缺点,我愿意不断改善自己。⑤我是一个过分谨慎,又愿意冒一定风险的人。⑥我是一个开朗善于交往的人。
⑦我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考的人。
⑧我是一个工作过分认真的人。……”
诸葛方想了想,写下了这样3句话:
①我是一个中学生。
②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③我是一个愿意努力,能够付出辛苦的人。等诸葛方写完了,诸葛亮接着说:“考虑一下你生命的方向以及为什么你会像现在一样。问你自己一些尖锐的问题,比如你每天早上起床到底是为什么?“你达到最好了吗?你生命的最高峰是在你已逝的过去,还是在你的未来?“你的生活有目标感吗?还是你只是觉得这些日子虽然你在用所有的热情全力学习,结果却是一步也没有前进?“我们的生命是从出生那天开始的。但我们的生活何时才开始呢?如果不是此时此刻,又将是何时呢?为了开始生活我们该采取些什么行动呢?我们不仅是自己命运的建筑设计师,我们还是制造它的建筑工人。我们每个人都要问自己:在我们追求自己最高理想的路上,是把生命当作一种真实的事物,还仅仅是用来做一种测验工具呢……”诸葛方第一次听说可以把“生命”和“生活”分开的理论,第一次考虑这样的问题:我的生活何时才开始呢?他想:今天晚上,我应该有能力为自己做出一份完美的“人生规划”了。
从小处着手,从每一步做起
可能是觉得刚才讲述的理论多了些,怕儿子枯燥。诸葛亮又给诸葛方讲开了故事:清晨,在一个经过暴风雨洗礼的海滩,一个男子在散步时发现,在沙滩的浅水塘中,有数以千计的小鱼。显然,这是昨夜被风雨卷上来的。他知道,要不了多长时间,小洼中的水就会被沙子吸干,太阳蒸干,这些小生灵定难逃厄运。不一会,他看到一个小男孩将小鱼一条条捡起,又抛入大海。男子说道:“孩子,这水洼里有上千条小鱼,你是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孩答道。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
“这条小鱼在乎!”孩子一边回答,仍在一条一条地将小鱼放归大海。讲完了故事,诸葛亮深有所感地说:“现在你还在学习,你将学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将来你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不能施惠于整个国家的人,甚至帮助不了一个市的人。但是,你还是可以帮助一些人,你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你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到的。你要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在整个社会的大机器中,个人的力量虽是渺小的,但是,只要从小处着手,从每一步做起,取得每一点一滴的成功,就会使你的意志愈炼愈刚,毅力愈积愈强。因此,你要懂得重视现在,重视今天的每一步奋斗。“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与不成功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事情上,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报纸上曾经报道一位拥有100万美元的富翁,原来却是一位乞丐。在我们心中难免怀疑:依靠人们施舍一分、一毛的人,为何却拥有如此巨额的存款?事实上,这些存款当然并非凭空得来,而是由一点点小额存款累聚而成。一分到十元,到千元、到万元,到百万,就这么积聚而成。若想靠乞讨很快存满100万美元,那是几乎不可能的。“聪明的人,为了要达成主目标常会设定‘次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于完成主目标。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易于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设定‘次目标’便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能逐步完成‘次目标’,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主目标总有一天也能完成。“司马懿65岁的时候,从西安市步行到了郑州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他才到达了目的地。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他。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他?他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司马懿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是的,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每个人都应该有伟大的长远梦想和希望,然而,对于目标设定,成功大师往往建议人们做一个不太成功的人,而不是过度成功的人,也就是说,采取初级步骤。例如,两年前,你妈最终想减重25公斤,拥有健美的身材,医生推荐她先减重10公斤,而不是试图向前迈出一大步,一下子减重275公斤;不是去健身房一个小时,而是只去20分钟。换句话说,设定一个不太成功的目标,然后迫使自己坚持它。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是觉得能够应付。由于觉得自己能够应付,你会发现自己渴望去健身房,或做生活中其他需要你做或改变的事情。所以你妈减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总之,拥有宏伟的大胆的梦想,然后每天做一点事情,也就是说,用小步而不是迈大步越过悬崖。“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只要再多一点能力。
只要再多敏捷一点。
只要再多准备一点。
只要再多注意一点。
只要再多培养一点精力。
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
你就能从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向成功迈进!”“爸爸,是不是我们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确保成功呢?”诸葛方突然提出了一个“有水平”的问题。
牢牢把握住前进的方向
“当然不是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确保成功,”诸葛亮果断地说,“不然,成功不是太容易,太简单了吗?有毅力、不断努力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却很少,就是实例。努力也要讲求方法,注意技巧。最起码的要求是应该把握住方向;还要集中精力,不能三心二意。”随后,诸葛亮又开始讲故事了:你刘备大爷卖草鞋的时候赚了很多钱。有一次卖晚货回家,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你刘备大爷自知自己的腿脚功夫不行,便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你大爷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了山洞里。在洞的深处,你大爷本能地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了一顿毒打,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着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再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两个人置身洞里,像置身于一个地下迷宫。
山匪庆幸自己从你大爷那里抢来了火把,于是他将火把点燃,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给他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你大爷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没有火把照明的人最终走出了黑暗,有火把照明的人却永远葬身在黑暗之中。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得出某种启示:决定你能否成功的,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有多大的干劲,受到什么阻力,而是在于你能否在黑暗中,在前途不是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始终把握住自己前进的方向。接着,诸葛亮又强调了专注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不把他的全部心灵用在某一件事情上,他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你赵云叔叔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我还是喜欢讲故事,再给你讲一遍法布尔的故事吧。不要忘了温故而知新,再次回味这个故事的时候,希望你有新的收获,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这个故事。”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许多有成就的人物都是“聚焦”成功的。就拿法布尔来说,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俯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她们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功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按照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解释,注意力这种心理现象,是由大脑皮质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神经过程的诱导律”所支配的。人在做某一件事时,大脑皮质的某一区域就会发生一种兴奋过程,其他相邻的区域则相应发生一种抑制过程。这样,一个兴奋,一个抑制,就构成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个人在读书时,如果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书的内容居于他的意识中心,兴奋区域高度兴奋,它就会抑制各种外界干扰。反之,读书时注意力不集中,书的内容只居于他的意识边缘,那他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注意力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的一切都要经过它进来。历史上凡是事业真正有成效的人,工作和学习时总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如痴如迷的程度。“你妈就有着非凡的注意力。她小时候读书很专心,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的一切,即使别的孩子为了跟她开玩笑,故意发出各种使人不堪忍受的喧哗,都不能把她的注意力从书本上移开。“有一次,她的几个表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她身后造了一座不稳定的三角架。她由于在认真看书,一点也没有发现头顶上的危险。突然,‘木塔’轰然倒塌,引起周围的孩子们的哄笑。至于老爸我曾把怀表当鸡蛋煮;曹操一次思考问题,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你关羽大爷夜读《春秋》,看书入了迷,把一张价值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当书笺丢掉了……,都是因为太专心了。”要突破,要杰出,要卓越,要高于众;追求的境界高,付出的努力必然就大,目标就必须专一。诸葛方问道:“怎样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呢?”诸葛亮觉得有必要耐心解释一番。他说,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使刺激引起的兴奋强烈起来。
苍蝇是四害之魁,瘟神之首,可是在仿生学家眼里,苍蝇竟成了“彩页”。可见,注意力与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兴趣大的事情,对人的刺激就大,兴奋程度就高,注意力就容易集中。
排除外界干扰,也是提高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有两条办法可供选择,一种是闹中取静。一种是闭门谢客,像诗人普希金那样,把自己关进书房,闭门苦读。小说家契诃夫则既能在喧哗的环境里写作,更能在宁静的书屋挥笔。英国科学家培根指出,演算数学题可以使人专心,因为做数学题稍一分心,就会做错或者根本做不出。如果你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抄书吧!几张纸抄下来,注意力也就慢慢集中了。高尚的志趣,顽强的意志,完全可以对注意力的集中发生巨大的作用。诸葛亮还向儿子推荐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练习,就是将时间分成一块块的,在一块时间中你要保证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管你是在洗碗,上课,玩游戏,和你的朋友说话,还是阅读杂志,试着把精力只集中于一件事上。要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去,集中精力。你会发现有两件事开始发生。首先,你将确实在享受你正做着的,甚至是一些平常的事像洗碗或洗澡之类。当你精力集中,而不是注意力分散,这会使你完全被你所做的事情所吸引,并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而不管它可能会是什么。第二件,你将惊异于你如此迅速和高效地把事情完成。因为你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所以,在你生活的各个领域你的技能都有所增进——写作,读书,干杂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