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衣的奇策
|
战争其实就是生与死的游戏,而谋略就是用一种近乎巧妙的态度去对待生与死.对于个人来说,也许真正的胜利不是让对手死掉而是让自己站着,但是战争和谋略又往往决定成功就要有牺牲,对手的死和自己的生并不是胜败的凭证,而是一种成功的表现方式,对于谋略,那是时代对于"狡黠"的宽容,尤其是没有对错的年代,阴谋也好,良谋也罢,只要有战争,就会有工于心计的谋略演绎着不同的形式,何况对于攻城略地,谋略也确是一种胜利的不二法门......
对于关羽的性格,恐怕没有人能够给他很准确的定性,一般就用傲气来概括.权且从傲气的角度去入手吧.想刘备和关羽张飞自桃园结义以来,生死与共,从青春年少到须发斑白,从不相弃.感情不可谓不深.但是后来关公的表现也确实有点不太象话了.单刀赴会还可以说是胆略过人,为主子维护领土完整,但是事情往往就怕出现导火索,因为导火索会使一些量变的东西成为质变,这次依然不例外,诸葛谨的依次出使加上关羽的态度无疑在荆州领地产生了"化学反应".当时的情况,对于荆州来说并不是十分不利,刘备赖着人家地方不假,但是时局是允许两方和睦相处的,孙权同样不是傻子,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蜀汉采取通融的政策是可以将联盟进行到底的,但是关羽偏偏在错误的时间采用了错误的对策.<<演义>>中有----
"权与众谋士商议。顾雍曰:“虽是说词,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满宠回,约会曹操,首尾相击;一面使人过江探云长动静,方可行事。”诸葛瑾曰:“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孙权用其谋,先送满宠回许都;却遣诸葛瑾为使,投荆州来。入城见云长,礼毕。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这段文字表明了孙权对于刘备确实是迫于形式有意结好,起码是"缓图之",而且孙权对于荆州的态度可以说是在于关羽的回复方式,但偏偏这马屁就拍在了驴身上!这时的关羽已经把自己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对待自己主公帐下军师爷的兄长竟然丝毫不留一丝情面,一口一个"汝"这样的称谓.不但扬言要将其斩首,还让诸葛谨这样的谦谦君子作出"抱头鼠窜"这样的举动,可见关羽的傲气之盛.关羽看不起东吴是向来就有的,但是他似乎没有仔细分析过其中的利害关系,孙权主动入使求亲,这次求亲和上次甘露寺那一出在目的上是不同的,孙权在对于荆州的态度上采取了空前的妥协性,而且孙刘自香夫人那桩事以后好歹也成了亲戚,而且当时刘备是入赘去的东吴,这在孙刘两家的地位上也是有微妙的高低之分的!这次孙权的来访对于刘备势力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亲上加亲以外,对于荆州的争执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以缓和一些,而关羽该死就该死在这件事的做法上对不起任何人.1.虽然刘备占据荆州,但是当初合同的兑现是他的一块心病,除了拖,意识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而关羽的做法却使西川后院着起了大火;2.对于局势的利害一样致命,孙刘一旦交火,不论那方胜败,得利的都是"汉贼"曹操一方;3.孙权也是具有相当妥协性的,对于大局,对于荆州,都有和刘备一样的尴尬,而关羽的举动使很爱面子的孙权被自己,被关羽都逼上了"不打不行"的绝路;4.诸葛谨是诸葛亮的胞兄,这样的口气起码是不该用在自己帮派首席智囊的直系亲属上的;5,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你说孙权的儿子是犬子,那你结义的兄长娶了人家的妹妹尚香,尚香就是"犬妹"了?你关羽当了若干年犬妹的小叔子,这理上哪儿说去?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如果一但把自己当东西,那就什么东西也不是了.对于这次有决定性质的联姻,关羽采取了错误的回复方式,等于自己往死路上走.悲剧已经有了序幕,好戏又怎么能不继续呢?
什么时候,怕就怕得罪小人,糜芳,傅士仁每人这四十棍子打得很不是时候,原因就是他俩酒后烧了军营里并不多的家当,惹怒了关羽,其实这种处罚无可厚非,但是两个人却能够怀恨在心,恐怕也是平时关羽傲气在平时就埋下了积怨吧?人就是有"疑人窃斧"的本能,如果平时对一个人有偏见,那他做什么事在自己的天平下都会打上问号,二人恐怕也依然不会例外;公安和南郡的失陷等于断了关羽的一条归路,关羽也再一次走进了自己性格所布置的绝路......
也许人一背了,什么事都能成为自己死亡的资本,在孟达的口舌之下,关羽不知多少年前的那一句"螟蛉之子切不可立"激怒了在上庸的刘封,面对正在麦城苦苦挣扎的关羽.平时好歹都能说得过去的叔侄关系如今却显得那样不共戴天.再加上咸鱼翻身的曹兵和乘胜追击的孙权,关羽已经没有了当日的威风凛凛,在人人喊打中结束了原本因该很光彩的一生,当然,英雄毕竟是英雄,他的死被说成了"就义"......
回过头来看,吕蒙导演的白衣渡江的精彩剧目,其实是一次并不很绝的计策,也许是因为关羽性格的弊病才导致了这个计策显得相当神奇,但是在对于孙权一方的政策上,刘备,甚至诸葛亮都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周瑜死后,荆州相对平静,是因为主张孙刘联合的鲁肃接任周瑜掌握军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荆州的政策是相当缓和的,而且东吴的诸将对于荆州的态度都是不容妥协了,真正坚持联兵的只有鲁肃一人.而今鲁肃已死,吕蒙继任,他是武将出身,在领兵作战有其上处,但是对于大局观和实施外交手段上是不能超越鲁肃的,而且吕蒙在鲁肃时代就经常以武将身份提出对荆州的计划!在鲁肃死后,吕蒙更是决定将归复荆州作为自己上任的第一件大事.<<演义>>中有"蒙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恰恰证明了孙权军团对于荆州问题的政策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而刘备和诸葛亮却没有及时洞察到这一微妙但却关于自己和大局形式的改变,而以第一时间对关羽下达相应的应对政策.刻舟求剑的故事上演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关羽的性格是不适合"东和孙权"的,诸葛亮很清楚,但是对于形势的变化,可能处理川中事务的丞相爷也有所忽略,守将的性格,领导层的忽略,加上对手适时采取的行动使三国的格局产生了不小的变化,荆州的失误和白衣的奇谋也就成为了仁者见仁的热点,多方的累积成为一种现象的成立,荆州如是,局势如是,历史也如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