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1)孟母(2),择(3)邻(4)处(5),
子(6)不学(7),断(8)机杼(9)。
窦燕山(10),有义方(11),
教五子(12),名(13)俱(14)扬(15)。
【读音练习】
昔(xí) 孟(mèng) 母(mǔ),择(zé) 邻(lín) 处(chǔ),
子(zǐ) 不(bù) 学(xué),断(duàn) 机(jī) 杼(zhù)。
窦(dòu) 燕(yān) 山(shān),有(yǒu) 义(yì) 方(fāng),
教(jiào) 五(wǔ) 子(zǐ),名(míng) 俱(jù) 扬(yáng)。
【字词义解释】
(1)昔:过去的、从前的。
(2)孟母:孟子的母亲。仉姓。孟子的母亲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为激励孟子勤奋好学,曾经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子培养成一代大儒,后世奉为贤母的典范。后来常以“孟母三迁”来形容家长为教育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花的苦心。
(3)择:选择。
(4)邻:住处相近的人家
(5)处:居住。
(6)子: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
(7)不学:逃学或指不用心学习。
(8)断:截开、割断。
(9)机杼:织布机。机,织布的木架。杼,织布用的梭子。“断机杼”的故事源于《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10)窦燕山:人名。本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人。因他是蓟州人,蓟州古属燕地,故人们称他“窦燕山”。他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五个儿子相继登科及第,当时号称“窦氏五龙”。
(11)义方:好的方法,亦指圣贤教诲的义理。
(12)五子:五个孩子。
(13)名:名声。
(14)俱:都。
(15)扬:称颂、传播。
【译文参考】
远在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能激励孟子向学的好环境,不辞辛劳地搬了三次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当着他的面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匹割断,并且教训他说:“求学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连成寸后才能积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如果像现在半途而废就前功尽弃了。”
五代时,有一位重视孩子教育的好父亲窦禹钧(又称窦燕山),他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在他的教养下,个个都很有成就,名声传播四方。
【问题讨论】
(1)学习最重要的是必须做到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不断的累积,才能有成就。请和大家分享你平时是如何规划你的读书时间。
(2)承上题,请分享你学习或生活中因为有恒心或专注而成功的一件事情。
【故事天地】
窦燕山教子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时候的人,住在蓟州,因为那个地方正是古代的燕国,所以人们称他为窦燕山。他的家里非常富有,可是窦禹钧为人心术不正,常欺负穷人。因为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沒有子女。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已经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正,德行不端,再这样做恶下去,不但不会有儿子,而且还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向善,多积阴德,多帮助人,或许还有挽救的余地。”窦禹钧醒来,把梦中父亲说过的话一一谨记在心,再也不敢做坏事了。
后来,他不仅不敢再做恶,还帮助了许多地方上的穷苦人家,甚至在自己的家里设立“义馆”,聘请有名的老师来教书,让家里贫穷没办法读书的孩子,都可以来上学。有一天,他在一间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他就在那儿等了一天,等失主回来找的时候,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失主。
有一天晚上,窦禹钧又梦见父亲对他说:“你现在积了很多阴德,老天会赐给你五个儿子,你的寿命也会延长。”窦禹钧醒来后,虽然知道只是一场梦,但是却更加认真修养自己、多行善事。后来妻子果然为他生了五个儿子。
窦禹钧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教他们圣贤义理与处世态度。他的五个儿子在他的教导之下,相继登科及第,乡里的人无不称颂,窦禹钧和他五个儿子的名声因此传遍了全国。
【心得写作单】
(1)看完这个故事后,请说说看是什么原因改变了窦燕山原本的命运。
(2)你觉得窦燕山和他五个儿子的名声能传遍全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