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 卷51-55




  ●樂府詩集 卷伍拾壹
  宋郭茂倩編

  清商曲辭 捌

  江南弄 下

  《采菱歌七首》宋·鮑照
  騖舲馳桂浦,息棹偃椒潭。簫弄澄湘北,菱歌清漢南。
  弭榜搴蕙荑,停唱納薰若。含傷拾泉花,縈念采雲萼。
  睽闊逢暄新,淒怨值妍華。秋心殊不那,春思亂如麻。
  要豔雙嶼裏,望美兩洲間。嫋嫋風出浦,沉沉日向山。
  煙噎越嶂深,箭迅楚江急。空抱琴心悲,徒望弦開泣。
  緘歎淩珠淵,收慨上金堤。春芳行歇落,是人方未齊。
  思今懷近憶,望古懷遠識。懷古複懷今,長懷無終極。

  《采菱曲》梁·簡文帝
  菱花落複含,桑女罷新蠶。桂棹浮星艇,徘徊蓮葉南。

  《采菱曲》陸罩
  參差雜荇枝,田田競荷密。轉葉任香風,舒花影流日。
  戲鳥波中蕩,遊魚菱下出。不與文王嗜,羞時比萍實。

  《采菱曲》費昶
  妾家五湖口,采菱五湖側。玉面不關妝,雙眉本翠色。
  日斜天欲暮,風生浪未息。宛在水中央,空作兩相憶。

  《采菱曲》江淹
  秋日心容與,涉水望碧蓮。紫菱亦可采,試以緩愁年。
  參差萬葉下,泛漾百流前。高彩隘通壑,香氣麗廣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乘黿非逐俗,駕鯉乃懷仙。
  眾美信如此,無恨在清泉。

  《采菱曲二首》江洪
  風生綠葉聚,波動紫莖開。含花複含實,正待佳人來。
  白日和清風,輕雲雜高樹。忽然當此時,采菱複相遇。

  《采菱曲》徐勉
  相攜及嘉月,采菱渡北渚。微風吹棹歌,日暮相容與。
  采采不能歸,望望方延佇。儻逢遺佩人,預以心相許。

  《采菱曲》唐·儲光羲
  濁水菱葉肥,清水菱葉鮮。義不游濁水,志士多苦言。
  潮沒具區藪,潦深雲夢田。朝隨北風去,暮逐南風還。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飯稻以終日,羹蓴將永年。
  方冬水物窮,又欲休山樊。盡室相隨從,所貴無憂患。

  《采菱行》劉禹錫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蕩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
  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蘭橈破輕浪。長鬟弱袂動參差,釵影釧文浮蕩漾。
  笑語哇咬顧晚暉,蓼花綠岸扣舷歸。歸來共到市橋步,野蔓系船萍滿衣。
  家家竹樓臨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攜觴薦芰夜經過,醉踏大堤相應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

  《陽春歌》宋·吳邁遠
  百里望咸陽,知是帝京域。綠樹搖雲光,春城起風色。佳人愛華景,
  流靡園塘側。妍姿豔月映,羅衣飄蟬翼。宋玉歌陽春,巴人長歎息。
  雅鄭不同賞,那令君愴側。生重受惠輕,私自憐何極。

  《陽春歌》梁·吳均
  紫苔初泛水,連綿浮且沒。若欲歌陽春,先歌青樓月。

  《陽春歌》齊·檀約
  青春獻初歲,白雲映彫梁。蘭萌猶自短,柳葉未能長。
  已見紅花發,複聞綠草香。乘此試遊衍,誰知心獨傷。

  《陽春歌》陳·顧野王
  春草正芳菲,重樓啟曙扉。銀鞍俠客至,柘彈婉童歸。
  池前竹葉滿,井上桃花飛。薊門寒未歇,為斷流黃機。

  《陽春歌》隋·柳顧言
  春鳥一囀有千聲,春花一叢千種名。旅人無語坐簷楹,
  思鄉懷土志難平。唯當文共酒,暫與興相迎。

  《陽春歌》唐·李白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嫋風。披香殿前花始紅,
  流芳發色繡戶中。繡戶中,相經過,飛燕皇后輕身舞,
  紫宮夫人絕世歌。聖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

  《陽春曲》無名氏
  芣苡生前逕,含桃落小園。春心自搖盪,百舌更多言。

  《陽春曲》溫庭筠
  雲母空窗曉煙薄,香昏龍氣凝輝閣。霏霏霧雨杏花天,簾外春威著羅幕。
  曲欄伏檻金麒麟,沙苑芳郊連翠茵。廄馬何能齧芳草,路人不敢隨流塵。

  《陽春曲》莊南傑
  紫錦紅囊香滿風,金鸞玉軾搖丁冬。沙鷗白羽翦晴碧,野桃紅豔燒春空。
  芳草綿延鎖平地,壟蝶雙雙舞幽翠。鳳叫龍吟白日長,落花聲底仙娥醉。

  《陽春曲》僧貫休
  為口莫學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公。為手須似硃雲輩,折檻英風至今在。
  男兒結髮事君親,須斅前賢多慷慨。歷數雍熙房與杜,魏公姚公宋開府。
  盡向天上仙宮閑處坐,何不卻辭上帝下下土,忍見蒼生苦苦苦。

  《朝雲引》郎大家宋氏
  巴西巫峽指巴東,朝雲觸石上朝空。巫山巫峽高何已,
  行雨行雲一時起。一時起,三春暮,若言來,且就陽臺路。

  《上雲樂》梁·武帝
  《古今樂錄》曰:“《上雲樂》七曲,梁武帝制,以代西曲。一曰《鳳台曲》,二曰《桐柏曲》,三曰《方丈曲》,四曰《方諸曲》,五曰《玉龜曲》,六曰《金丹曲》,七曰《金陵曲》。”按《上雲樂》又有老胡文康辭,周舍作,或雲範雲。《隋書·樂志》曰:“梁三朝第四十四,設寺子導、安息、孔雀、鳳皇、文鹿、胡舞、登連、上雲樂、歌舞伎。”

  《鳳台曲》
  《古今樂錄》曰:“《鳳台曲》,和雲:‘上雲真,樂萬春。’”

  鳳臺上,兩悠悠。雲之際,神光朝天極,
  華蓋遏延州。羽衣昱耀,春吹去複留。

  《桐柏曲》
  《古今樂錄》曰:“《桐柏曲》,和雲:‘可憐真人游。’”

  桐柏真,升帝賓。戲伊谷,遊洛濱。參差列鳳管,
  容與起梁塵。望不可至,徘徊謝時人。

  《方丈曲》
  方丈上,崚層雲。挹八玉,禦三雲。金書發幽會,
  碧簡吐玄門。至道虛凝,冥然共所遵。

  《方諸曲》
  《古今樂錄》曰:“《方諸曲》,三洲韻。和雲:‘方諸上,可憐歡樂長相思。’”

  方諸上,上雲人。業守仁,摐金集瑤池,
  步光禮玉晨。霞蓋容長肅,清虛伍列真。

  《玉龜曲》
  《古今樂錄》曰:“《玉龜曲》,和雲:‘可憐遊戲來。’”

  玉龜山,真長仙。九光耀,五雲生。交帶要分影,
  大華冠晨纓。耇如玄羅,出入遊太清。

  《金丹曲》
  《古今樂錄》曰:“《金丹曲》和雲:‘金丹會,可憐乘白雲。’”

  紫霜耀,絳雪飛。追以還,轉複飛。九真道方微,千年不傳,一傳裔雲衣。

  《金陵曲》
  勾曲仙,長樂遊洞天。巡會跡,六門揖,玉板登金門,
  鳳泉囬肆,鷺羽降尋雲。鷺羽一流,芳芬鬱氛氳。 右七曲。

  《上雲樂》
  《上雲樂》梁·周舍
  西方老胡,厥名文康。遨遨六合,傲誕三皇。西觀濛汜,東戲扶桑。
  南泛大蒙之海,北至無通之鄉。昔與若士為友,共弄彭祖扶床。
  往年暫到昆侖,複值瑤池舉觴。周帝迎以上席,王母贈以玉漿。
  故乃壽如南山,志若金剛。青眼眢眢,白髮長長。蛾眉臨髭,
  高鼻垂口。非直能俳,又善飲酒。簫管鳴前,門徒從後。濟濟翼翼,
  各有分部。鳳皇是老胡家雞,師子是老胡家狗。陛下撥亂反正,
  再朗三光。澤與雨施,化與風翔。覘雲候呂,志游大樑。
  重駟修路,始屆帝鄉。伏拜金闕,仰瞻玉堂。從者小子,
  羅列成行。悉知廉節,皆識義方。歌管愔愔,鏗鼓鏘鏘。
  響震鈞天,聲若鵷皇。前卻中規矩,進退得宮商。舉技無不佳,
  胡舞最所長。老胡寄篋中,複有奇樂章。齎持數萬里,原以奉聖皇。
  乃欲次第說,老耄多所忘。但願明陛下,壽千萬歲,歡樂未渠央。

  《上雲樂》唐·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沒。康老胡雛,生彼月窟。巉岩容儀,戍削風骨。
  碧玉炅炅雙目瞳,黃金拳拳兩鬢紅。華蓋垂下睫,嵩嶽臨上脣。
  不睹譎詭貌,豈知造化神。大道是文康之嚴父,元氣乃文康之老親,
  撫頂弄盤古,推車轉天輪。雲見日月初生時,鑄冶火精與水銀。
  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女媧戲黃土,團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間,
  濛濛若沙塵。生死了不盡,誰明此胡是仙真。西海栽若木,東溟植扶桑。
  別來幾多時,枝葉萬里長。中國有七聖,半路頹鴻荒。陛下應運起,
  龍飛入咸陽。赤眉立盆子,白水興漢光。叱吒四海動,洪濤為簸揚。
  舉足蹋紫微,天關自開張。老胡感至德,東來進仙倡。
  五色師子、九苞鳳皇,是老胡雞犬鳴舞飛帝鄉。淋漓颯遝,
  進退成行,能胡歌,獻漢酒,跪雙膝,並兩肘,散花指天舉素手。
  拜龍顏,獻聖壽,北斗戾,南山摧,天子九九八十一萬歲,長傾萬歲杯。

  《上雲樂》唐·李賀
  飛香走紅滿天春,花龍盤盤上紫雲。三千宮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聞。
  大江碎碎銀沙路,嬴女機中斷煙素。斷煙素,縫舞衣,八月一日君前舞。

  《鳳台曲》王無競
  鳳台何逶迤,嬴女管參差。一旦彩雲至,身去無還期。
  遺曲此臺上,世人多學吹。一吹一落淚,至今憐玉姿。

  《同前》唐·李白
  嘗聞秦帝女,傳得鳳皇聲。是日逢仙子,當時別有情。
  人吹彩蕭去,天借綠雲迎。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

  《鳳皇曲》唐·李白
  嬴女吹玉蕭,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影滅彩雲斷,遺聲落西秦。

  《簫史曲》宋·鮑照
  簫史愛少年,嬴女■童顏。火粒原排棄,霞好忽登攀。
  龍飛逸天路,鳳起出秦關。身去長不返,簫聲時往還。

  《簫史曲》齊·張融
  引響猶天外,吟聲似地中。戴勝噪落景,龍歕清霄風。

  《簫史曲》陳·江總
  弄玉秦家女,簫史仙處童。來時兔月照,去後鳳樓空。
  密笑開還斂,浮聲咽更通。相期紅粉色,飛向紫煙中。

  《方諸曲》謝燮
  望仙室,仰雲光,繩河裏,扇月傍。井公能六著,
  玉女善投壺。瓊醴和金液,還將天地俱。

  《梁雅歌》
  《古今樂錄》曰:“梁有雅歌五曲:一曰《應王受圖曲》,二曰《臣道曲》,三曰《積惡篇》,四曰《積善篇》,五曰《宴酒篇》。三朝樂第十五奏之。”

  《應王受圖曲》
  應王受圖,荷天革命。樂曰功成,禮雲治定。恩弘庇臣,念昭率性。
  乃眷三才,以宣八政。愧無則哲,臨淵自鏡。或戒面從,永隆福慶。

  《臣道曲》
  孝義相化,禮讓為風。當官無媚,嗣民必公。謙謙君子,謇謇匪躬。
  諒而不許,和而不同。誡之誡之,去驕思沖。弘茲大雅,是曰至忠。

  《積惡篇》
  積惡在人,猶酖處腹。酖成形亡,惡積身覆。殷辛再離,溫舒五族。
  責必及嗣,財豈潤屋。斯川既往,逝命不復。鏡茲餘殃,幸修多福。

  《積善篇》
  惟德是輔,皇天無親。抱獄歸舜,舍財去邠。豚魚懷信,行葦留仁。
  先世有作,餘慶方因。鳴玉承家,錫珪於民。連城非重,積善為珍。

  《宴酒篇》
  記稱成禮,詩詠飽德。蔔晝有典,厭夜不忒。彝酒作民,樂飲虧則。
  腐腹遺喪,濡首亡國。誓彼六馬,去茲三惑。占言孔昭,以求溫克。

  《梁雅歌》
  《君道曲》唐·李白
  唐李白曰:“梁之雅歌有五篇,今作一章。”按梁雅歌無《君道曲》,疑《應王受圖曲》是也。”

  大君若天覆,廣運無不至。軒後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
  小白鴻翼於夷吾,劉葛魚水本無二。土扶可成牆,積德為厚地。


  ●樂府詩集 卷伍拾貳
  宋郭茂倩編

  舞曲歌辭 壹
  《通典》曰:“樂之在耳者曰聲,在目者曰容。聲應乎耳,可以聽知,容藏於心,難以貌觀。故聖人假幹戚羽旄以表其容,發揚蹈厲以見其意,聲容選和而後大樂備矣。《詩序》曰:‘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樂心內發,感物而動,不覺手之自運,歡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舞亦謂之萬。《禮記外傳》曰:“武王以萬人同滅商,故謂舞為萬。”《商頌》曰:“萬舞有奕。”則殷已謂之萬矣。《魯頌》曰:“萬舞洋洋。”衛詩曰:“公庭萬舞。”然則萬亦舞之名也。《春秋》魯隱公五年:“考仲子之宮,將萬焉。公問羽數於眾仲,眾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故自八而下,於是初獻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預以為六六三十六人,而沈約非之,曰:“八音克諧,然後成樂,故必以八人為列。自天子至士,降殺以兩,兩者減其二列爾。預以為一列又減二人,至士止餘四人,豈複成樂。服虔謂天子八八,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於義為允也。”周有六舞:一曰帗舞,二曰羽舞,三曰皇舞,四曰旄舞,五曰幹舞,六曰人舞。帗舞者,析五彩糸曾,若漢靈星舞子所持是也。羽舞者,析羽也。皇舞者,雜五彩羽,如鳳皇色,持之以舞也。旄舞者,氂牛之尾也。幹舞者,兵舞持盾而舞也。人舞者,無所執,以手袖為威儀也。《周官·舞師》:“掌教兵舞,帥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帥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帥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帥而舞旱之事。”樂師亦掌教國子小舞。自漢以後,樂舞浸盛。故有雅舞,有雜舞。雅舞用之郊廟、朝饗,雜舞用之宴會。晉傅玄又有十餘小曲,名為舞曲。故《南齊書》載其辭雲:“獲罪於天,北徙朔方。墳墓誰掃,超若流光。”疑非宴樂之辭,未詳其所用也。前世樂飲酒酣,必自起舞。詩雲“屢舞仙仙”是也。故知宴樂必舞,但不宜屢爾。譏在屢舞,不譏舞也。漢武帝樂飲,長沙定王起舞是也。自是已後,尤重以舞相屬,所屬者代起舞,猶世飲酒以杯相屬也。灌夫起舞以屬田蚡,晉謝安舞以屬桓嗣是也。近世以來,此風絕矣。

  《雅舞》
  雅舞者,郊廟朝饗所奏文武二舞是也。古之王者,樂有先後,以揖讓得天下,則先奏文舞,以征伐得天下,則先奏武舞,各尚其德也。黃帝之《雲門》,堯之《大鹹》,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文舞也。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武舞也。周存六代之樂,至秦唯餘《韶》《武》。漢魏已後,鹹有改革。然其所用,文武二舞而已,名雖不同,不變其舞。故《古今樂錄》曰:“自周以來,唯改其辭,示不相襲,未有變其舞者也。”然自《雲門》而下,皆有其名而亡其容,獨《大武》之制,存而可考。《樂記》曰:“樂者,象成者也。總幹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強,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複綴以崇天子,夾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國也。分夾而進,事早濟也,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故季劄觀樂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其後成王以周公為有勳勞,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禮樂,升歌清廟,下管象武,硃幹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積,裼而舞《大夏》,以廣魯於天下也。自漢已後,又有廟舞,各用於其廟,凡此皆雅舞也。”

  《後漢武德舞歌詩》東平王蒼
  一曰世祖廟登歌。《宋書·樂志》曰:“周存六代之樂,至秦唯餘《韶》《武》而已。始皇二十六年,改周《大武舞》曰《五行》。漢高祖四年,造《武德舞》,舞人悉執幹戚,以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六年,改舜《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襲也。文帝又造《四時舞》,以明天下之安和,蓋樂先王之樂者,明有法也,樂己所自作者,明有制也。孝景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薦之太宗之廟。孝宣采《昭德舞》為《盛德舞》,薦之世宗之廟。”《漢書·禮樂志》曰:“高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廟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孝武廟奏《盛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諸帝廟皆常奏《文始》《四時》《五行》舞,大抵皆因秦舊事焉。”《東觀漢記》曰:“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公卿奏世祖廟舞名。東平王蒼議,以為漢制,宗廟各奏其樂,不皆相襲,以明功德。光武皇帝撥亂中興,武力盛大,廟樂舞宜曰《大武》之舞,其《文始》《五行》之舞如故,勿進《武德舞》。詔曰:如驃騎將軍議,進《武德》之舞如故。”

  於穆世廟,肅雍顯清。俊乂翼翼,秉文之成。越序上帝,駿奔來寧。建立三雍,
  封禪泰山。章明圖讖,放唐之文。休矣惟德,罔射協同。本支百世,永保厥功。

  《晉正德大豫舞歌》傅玄
  《宋書·樂志》曰:“晉武帝泰始九年,荀勖典知樂事,使郭瓊、宋識等造《正德》《大豫》之舞,而勖及傅玄、張華又各造舞歌。咸甯元年,詔定祖宗之號,而廟樂同用《正德》《大豫舞》。初,魏明帝景初元年造《武始》《鹹熙》二舞,祀郊廟。《武始舞》者,平冕,黑介幘,玄衣裳,白領袖,絳領袖中衣,絳合幅褲,絳糸末,黑韋鞮。《鹹熙舞》者,冠委貌,其餘服如前。奏於朝廷,則《武始舞》者,武冠,赤介幘,生絳袍,單衣,絳領袖,皁領袖中衣,虎文畫合幅褲,白布糸末,黑韋鞮。《鹹熙舞》者,進賢冠,黑介幘,生黃袍,單衣,白合幅褲。其餘服如前。晉相承用之。”

  《正德舞歌》
  天命有晉,光濟萬國。穆穆聖皇,文武惟則。在天斯正,
  在地成德。載韜政刑,載崇禮教。我敷玄化,臻於中道。

  《大豫舞歌》
  於鑠皇晉,配天受命。熙帝之光,世德惟聖。嘉樂大豫,
  保祐萬姓。淵兮不竭,沖而用之。先帝弗違,虔奉天時。

  《晉正德大豫舞歌》荀勖
  《正德舞歌》
  人文垂則,盛德有容。聲以依詠,舞以象功。幹戚發揮,節以笙鏞。
  羽籥雲會,翊宣令蹤。敷美盡善,允協時邕。煥炳其章,光乎萬邦。
  萬邦洋洋,承我晉道。配天作享,元命有造。上化如風,民應如草。
  穆穆斌斌,形於綴兆。文武旁作,慶流四表。無競維烈,永世是紹。

  《大豫舞歌》
  豫順以動,大哉惟時。時邁其仁,世載邕熙。兆我區夏,宣文是基。
  大業惟新,我皇隆之。重光累暉,欽明文思。迄用有成,惟晉之祺。
  穆穆聖皇,受命既固。品物咸寧,芳烈雲布。文教旁通,篤以淳素。
  玄化洽暢,被之暇豫。作樂崇德,同美《韶》《濩》。濬邈幽遐,式遵王度。

  《晉正德大豫舞歌》張華
  《正德舞歌》
  曰皇上天,玄鑒惟光。神器周囬,五德代章。祚命于晉,世有哲王。
  弘濟區夏,陶甄萬方。大明垂耀,旁燭無疆。蚩蚩庶類,風德永康。
  皇道惟清,禮樂斯經。金石在縣,萬舞在庭。象容表慶,協律被聲。
  軼《武》超《濩》,取節《六韺》。同進退讓,化漸無形。太和宣洽,通於幽冥。

  《大豫舞歌》
  惟天之命,符運有歸。赫赫大晉,三後重暉。繼明紹世,光撫九圍。
  我皇紹期,遂在璿璣。群生屬命,奄有庶邦。慎徽五典,玄教遐通。
  萬方同軌,率土鹹雍。受制大豫,宣德舞功。醇化既穆,王道協隆。
  仁及草木,惠加昆蟲。億兆夷人,悅仰皇風。丕顯大業,永世彌崇。

  《宋前後舞歌》王韶之
  《宋書·樂志》曰:“武帝永初元年,改晉《正德舞》曰《前舞》,《大豫舞》曰《後舞》,並蕤賓廂作。孝武孝建二年九月,建平王宏議,以為舞不更名,直為前後二舞。依據昔代,義舛事乖,宜厘改權稱,以‘凱容’為《韶舞》,‘宣烈’為《武舞》。祖宗廟樂,總以德為名。若廟非不毀,則樂無別稱。猶漢高、文、武,鹹有嘉號,惠、景二主,樂無餘名。章皇太后廟唯奏文樂,明婦人無武事也。郊祀之樂,無複別名,仍同宗廟而已。詔如宏議。”

  《前舞歌》
  於赫景明,天監是臨。樂來伊陽,禮作惟陰。歌自德富,舞由功深。
  庭列宮縣,陛羅瑟琴。翿籥繁會,笙磬諧音。《簫韶》雖古,九成在今。
  導志和聲,德音孔宣。光我帝基,協靈配乾。儀刑六合,化穆自然。
  如彼雲漢,為章於天。熙熙萬類,陶和當年。擊轅中《韶》,永世弗騫。

  《後舞歌》
  假樂聖後,實天誕德。積美自中,王猷四塞。龍飛在天,儀刑萬國。
  欽明惟神,臨朝淵默。不言之化,品物鹹德。告成於天,銘勳是勒。
  翼翼厥猷,亹亹其仁。順命創制,因定和神。海外有截,九圍無塵。
  冕旒司契,垂拱臨民。乃舞《大豫》,欽若天人。純嘏孔休,萬載彌新。

  《齊前後舞歌》
  《前舞階步歌》齊辭
  《隋書·樂志》曰:“近代舞出入皆作樂,謂之階步,鹹用《肆夏》,至梁去之,隋複用焉。即周官所謂樂出入奏鐘鼓也。”《古今樂錄》曰:“何承天雲:今舞出樂謂之階步,蕤賓廂作。尋《儀禮》燕、飲、射三樂,皆雲席工於西階上,大師升自西階北面東上,相者坐受瑟,乃降笙入,立於縣中北面,仍合樂工,歌《鹿鳴》《四牡》《周南》。今直謂之階步,而承天又以為出樂,俱失之矣。”天挻聖哲,三方維綱。川嶽伊寧,七耀重光。茂育萬物,眾庶咸康。道用潛通,仁施遐揚。德厚坤極,功高昊蒼,舞象盛容,德以歌章。八音既節,龍躍鳳翔。皇基永樹,二儀等長。
  《前舞凱容歌》宋辭
  《南齊書·樂志》曰:“宋前後舞歌二章,齊微改革,多仍舊辭。《宣烈舞》執幹戚,用魏武始舞冠服,《凱容舞》執羽籥,用魏《鹹熙舞》冠服。宋以《凱容》繼《韶》為文舞,據《韶》為言。《宣烈》即是古之《大武》,今世諺呼為武王伐紂。齊初仍舊,不改宋舞名。其舞人冠服,亦相承用之。”《古今樂錄》曰:“宋孝武改《前舞》為《凱容》之舞,《後舞》為《宣烈》之舞。何承天《三代樂序》雲:‘晉《正德》《大豫舞》,蓋出於漢《昭容》《禮容樂》,然則其聲節有古之遺音焉。’晉使郭瓊、宋識等造《正德》《大豫舞》,初不言因革昭業等兩舞,承天空謂二容,竟自無據。”按《正德》《大豫》二舞,即出《宣武》《宣文》魏《大武》三舞也。《宣武》,魏《昭武舞》也。《宣文》,魏《武始舞》也。魏改《巴渝》為《昭武》,《五行》曰《大武》。今《凱容舞》執籥秉翟,即魏《武始舞》也。《宣烈舞》有矛弩,有幹戚。矛弩,漢《巴渝舞》也,幹戚,周武舞也。宋世止革其辭與名,不變其舞。舞相傳習,至今不改。瓊識所造,正是雜用二舞,以為大豫爾。夷蠻之樂雖陳宗廟,不應雜以周舞也。

  於赫景命,天鑒是臨。樂來伊陽,禮作惟陰。歌自德富,舞由功深。
  庭列宮縣,陛羅瑟琴。翿籥繁會,笙磬諧音。《簫韶》雖古,九奏在今。
  導志和聲,德音孔宣。光我帝基,協靈配乾。儀刑六合,化穆自宣。
  如彼雲漢,為章於天。熙熙萬類,陶和當年。擊轅中韶,永世弗騫。

  《後舞階步歌》齊辭
  皇皇我後,紹業盛明。滌拂除穢,宇宙載清。允執中和,以蒞蒼生。
  玄化遠被,兆世軌形。何以崇德,乃作九成。妍步恂恂,雅曲芬馨。
  八風清鼓,應以祥禎。澤浩天下,功齊百靈。

  《後舞凱容歌》宋辭
  假樂聖後,實天誕德。積美自中,王猷四塞。龍飛在天,儀刑萬國。
  欽明惟神,臨朝淵默。不言之化,品物鹹得。告成於天,銘勳是勒。
  翼翼厥猷,亹亹其仁。從命創制,因定和神。海外有截,九國無塵。
  冕旒司契,垂拱臨民。乃舞《凱容》,欽若天人。純嘏孔休,萬載彌新。

  《梁大壯大觀舞歌二首》唐·沈約
  《隋書·樂志》曰:“梁初猶用《凱容》《宣烈》之舞,武帝定樂,以武舞為《大壯舞》,文舞為《大觀舞》。二郊明堂太廟三朝同用。”《古今樂錄》曰:“梁改《宣烈》為《大壯》,即周《武舞》也。改《凱容》為《大觀》,即舜《韶舞》也。陳以《凱容》樂舞用之郊廟,而《大壯》《大觀》猶同梁舞,所謂祠用宋曲,宴准梁樂,蓋取人神不雜也。”

  《大壯舞歌》
  《隋書·樂志》曰:“《大壯舞》取《易.彖》雲:‘大壯,大者壯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也。’”《古今樂錄》曰:“《大壯》《大觀》二舞,以大為名。《老子》雲:‘域中有四大。’《論語》雲:‘惟天為大。’今制‘大壯’‘大觀’之名,亦因斯而立義焉。”高高在上,實愛斯人。眷求聖德,大拯彝倫。率土方燎,如火在薪。惵惵黔首,暮不及晨。硃光啟耀,兆發穹旻。我皇郁起,龍躍漢津。言屆牧野,電激雷震。闕鞏之甲,彭濮之人。或貔或武,漂杵浮輪。我邦雖舊,其命惟新。六伐仍止,七德必陳。君臨萬國,遂撫八夤。

  《大觀舞歌》
  《隋書·樂志》曰:“《大觀舞》取《易.彖》曰:‘大觀在上。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也。’”皇矣帝烈,大哉興聖。奄有四方,受天明命。居上不怠,臨下惟敬。舉無愆則,動無失正。物從其本,人遂其性。昭播九功,肅齊八柄。寬以惠下,德以為政。三趾晨儀,重輪夕映。棧壑忘阻,梯山匪夐。如日有恆,與天無竟,載陳金石,式流舞詠。《咸》《英》《韶》《夏》,於茲比盛。

  《北齊文武舞歌》
  《隋書·樂志》曰:“北齊元會大饗奏文武二舞,二舞將作,並先設階步焉。”

  《文舞階步辭》
  我後降德,肇峻皇基。搖鈴大號,振鐸命期。雲行雨洽,天臨地持。
  茫茫區宇,萬代一時。文來武肅,成定於茲。象容則舞,歌德言詩。
  鏘鏘金石,列列匏絲。鳳儀龍至,樂我雍熙。

  《文舞辭》
  皇天有命,歸我大齊。受茲華玉,爰錫玄珪。奄家環海,實子蒸黎。
  圖開實匣,檢封芝泥。無思不順,自東徂西。教南暨朔,罔敢或攜。
  比日之明,如天之大。神化之洽,率土無外。眇眇舟車,華戎畢會。
  祠我春秋,服我冠帶。儀協震象,樂均天籟。蹈武在庭,其容藹藹。

  《武舞階步辭》
  大齊統曆,天鑒孔昭。金人降泛,火鳳來巢。眇均虞德,幹戚降苗。
  夙沙攻主,歸我軒朝。禮符揖讓,樂契《鹹》《韶》。蹈揚惟序,律度時調。

  《武舞辭》
  天眷橫流,宅心玄聖。祖功宗德,重光襲映。我皇恭己,誕膺靈命。
  宇外斯燭,域中鹹鏡。悠悠率土,時惟保定。微微動植,莫違其性。
  仁豐庶物,施洽群生。海寧洛變,契此休明。雅宣茂烈,頌紀英聲。
  鏗鍠鐘鼓,掩抑簫笙。歌之不足,舞以禮成。鑠矣王度,緬邁千齡。

  《隋文武舞歌》
  《隋書·樂志》曰:“隋有文舞武舞,舞各六十四人。文舞黑介幘,冠進賢冠,絳紗連裳,內單皁襪領,□裾,革帶,烏皮履。左手執籥,右手執翟。武舞服,武弁,硃褾衣,餘同文舞。左執硃幹,右執大戚。其舞六成,始而受命,再成而定山東,三成而平蜀道,四成而北狄是通,五成而江南是拓,六成複綴以闡太平。”

  《文舞歌》
  天眷有屬,後德惟明。君臨萬宇,昭事百靈。濯以江漢,樹之風聲。
  罄地畢歸,窮天皆至。六戎行朔,八蠻請吏。煙雲獻彩,龜龍表異。
  緝和禮樂,燮理陰陽。功由舞見,德以歌彰。兩儀同大,日月齊光。

  《武舞歌》
  惟皇禦宇,惟帝乘乾。五材並用,七德兼宣。平暴夷險,拯溺救燔。
  九域載安,兆庶斯賴。續地之厚,補天之大。聲隆有截,化覃無外。
  鼓鐘既奮,幹戚攸陳。功高德重,政謐化淳。鴻休永播,久而彌新。

  《晉昭德成功舞歌》
  《唐餘錄》曰:“晉天福五年,詔有司複修正至朝會二舞之制,以文舞為《昭德》之舞,武舞為《成功》之舞。十一月冬至,遂奏之。於時二舞久廢,眾喜於復興,而樂工舞員,雜取教坊以滿之。聲節靡曼,綴兆合節,而無遠促遲速之累。及明年正旦再奏,而蹈厲進退無列,議者非之。”《五代史·樂志》曰:“文舞六十四人,左手執籥,右手執翟。冠進賢冠,服黃紗袍,白紗中單,皁領褾,白練襠襠,白布大口褲,革帶,烏皮履,白布襪。武舞六十四人,左手執幹,右手執戚。服弁,平巾幘,金支緋絲布大袖,緋絲布裲襠,甲金飾,白練□襠,錦騰蛇起梁帶,豹文大口布褲,烏皮靴。”

  《昭德舞歌二首》
  聖代修文德,明庭舉舊章。兩階陳羽籥,萬舞合宮商。
  劍佩森鴛鷺,《簫韶》下鳳凰。我朝青史上,千古有輝光。

  寰海干戈戢,朝廷禮樂施。白駒皆就縶,丹鳳複來儀。
  德備三苗格,風行萬國隨。小臣同百獸,率舞賀昌期。

  《成功舞歌二首》
  撥亂資英主,開基自晉陽。一戎成大業,七德煥前王。
  炎漢提封遠,姬周世祚長。硃幹將玉戚,全象武功揚。

  睿算超前古,神功格上圓。百川留禹跡,萬國戴堯天。
  既已櫜弓矢,誠宜播管弦。蹌蹌隨鳥獸,共樂太平年。


  ●樂府詩集 卷伍拾叁
  宋郭茂倩編

  舞曲歌辭 贰
  雜舞 壹
  雜舞者,《公莫》《巴渝》《槃舞》《鞞舞》《鐸舞》《拂舞》《白紵》之類是也。始皆出自方俗,後浸陳於殿庭。蓋自周有縵樂散樂,秦漢因之增廣,宴會所奏,率非雅舞。漢、魏已後,並以鞞、鐸、巾、拂四舞,用之宴饗。宋武帝大明中,亦以鞞拂雜舞合之。鐘石施於廟庭,朝會用樂,則兼奏之。明帝時,又有西傖羌胡雜舞,後魏、北齊,亦皆參以胡戎伎,自此諸舞彌盛矣。隋牛弘亦請存四舞,宴會則與雜伎同設,於西涼前奏之,而去其所持鞞拂等。按此雖非正樂,亦皆前代舊聲。故成公綏賦雲:“鞞鐸舞庭,八音並陳。”梁武帝報沈約雲,“鞞、鐸、巾、拂,古之遺風”是也。唐太宗貞觀中,始造宴樂。其後又分為立坐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謂之坐部伎。立部伎八:一《安樂》,二《太平樂》,三《破陣樂》,四《慶善樂》,五《大定樂》,六《上元樂》,七《聖壽樂》,八《光聖樂》。自《破陣樂》以下,皆用大鼓,雜以龜茲樂,其聲震厲。《大定樂》又加金鉦。《慶善樂》顓用西涼樂,聲頗閒雅。坐部伎六:一《宴樂》,二《長壽樂》,三《天授樂》,四《鳥歌萬歲樂》,五《龍池樂》,六《小破陣樂》。自《長壽樂》以下,用龜茲樂,唯《龍池樂》則否。武后、中宗之世,大增造立坐部伎諸舞,隨亦寢廢。武后毀唐太廟,《七德》《九功》之舞皆亡,獨其名存。自後宴饗,複用隋文舞武舞而已。開元中,又有《涼州》《綠腰》《蘇合香》《屈柘枝》《團亂旋》《甘州》《囬波樂》《蘭陵王》《春鶯囀》《半社渠》《借席烏夜啼》之屬,謂之軟舞。《大祁》《阿連》《劍器》《胡旋》《胡騰》《阿遼》《柘枝》《黃□》《拂菻》《大渭州》《達磨支》之屬,謂之健舞。文宗時,教坊又進《霓裳羽衣舞》女三百人。末世兵亂,舞制多失。凡此,皆雜舞也。

  《魏俞兒舞歌》王粲
  《晉書·樂志》曰:“《巴渝舞》,漢高帝所作也。高帝自蜀漢將定三秦,閬中範因率賨人從帝為前鋒,號板楯蠻,勇而善鬥。及定秦中,封因為閬中侯,複賨人七姓。其俗喜歌舞,高帝樂其猛銳,數觀其舞,曰:‘武王伐紂歌也。’後使樂人習之。閬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曰《巴渝舞》。舞曲有《矛渝》《弩渝》《安台》《行辭》,本歌曲四篇。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度。”左思《蜀都賦》雲:“奮之則賨旅,玩之則渝舞”也。顏師古曰:“巴,巴人也。俞,俞人也。高祖初為漢王,得巴俞人,並趫捷,與之滅楚,因存其武樂。巴渝之樂,自此始也。”巴即今之巴州,渝即今之渝州,名各本其地。《宋書·樂志》曰:“魏《俞兒舞歌》四篇,魏國初建所用,使王粲改創其辭,為《矛俞》《弩俞》《安台》《行辭新福歌》曲,行辭以述魏德。後於太祖廟並作之。黃初二年,改曰《昭武舞》,及晉,又改曰《宣武舞》”。《唐書·樂志》曰:“俞,美也。魏、晉改其名,梁複號巴渝,隋文帝以非正典,罷之。”漢初建國家,匡九州。蠻荊震服,五刃三革休。安不忘備武樂修。宴我賓師,敬用禦天,永樂無憂。子孫受百福,常與松喬遊。烝庶德,莫不鹹歡柔。

  《右《矛俞新福歌》》
  材官選士,劍弩錯陳。應桴蹈節,俯仰若神。
  綏我武烈,篤我淳仁。自東自西,莫不來賓。

  《右《弩俞新福歌》》
  武力既定,庶士鹹綏。樂陳我廣庭,式宴賓與師。昭文德,
  宣武威,平九有,撫民黎。荷天寵,延壽屍,千載莫我違。

  《右《安台新福歌》》
  神武用師士素厲,仁恩廣覆,猛節橫逝。自古立功,莫我弘大。
  桓桓征四國,爰及海裔。漢國保長慶,垂祚延萬世。
  右《行辭新福歌》

  《吳俞兒舞歌》唐·陸龜蒙
  枝月喉,棹霜脊,北斗離離在寒碧。龍魂清,虎尾白,秋照海心同一色。
  纛影吒沙幹影側,神豪發直。四睨之人股佶栗,欲定不定定不得。
  舂牘殘,兒且止,狄胡有膽大如山,怖亦死。

  《右劍俞》
  手盤風,頭背分。電光戰扇,欲刺敲心留半線。纏肩繞脰,
  □合眩旋。卓植赴列,奪避中節。前沖函禮穴,上指孛彗滅,與君一用來有截。

  《右矛俞》
  牛來開弦,人為置鏃。捩機關,迸山谷,鹿駭澀,隼擊遲。析毫中睫,洞腋分龜。
  達堅壘,殘雄師,可以冠猛樂壯曲。抑揚蹈厲,有裂犀兕之氣者,非公與?

  《右弩俞》
  《晉宣武舞歌》傅玄
  《晉書·樂志》曰:“魏黃初三年改漢《巴渝舞》曰《昭武舞》。景初元年,又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執羽籥。及晉,改《昭武舞》曰《宣武舞》,《羽籥舞》曰《宣文舞》。咸甯元年,詔廟樂停《宣武》《宣文》二舞,而同用《正德》《大豫舞》雲。”

  《惟聖皇篇 矛俞第一》
  惟聖皇,德巍巍,光四海。禮樂猶形影,文武為表裏。
  乃作《巴俞》,肆舞士。劍弩齊列,戈矛為之始。
  進退疾鷹鷂,龍戰而豹起。如亂不可亂,動作順其理,離合有統紀。

  《短兵篇 劍俞第二》
  劍為短兵,其勢險危。疾逾飛電,迴旋應規。武節齊聲,
  或合或離。電發星騖,若景若差。兵法攸象,軍容是儀。

  《軍鎮篇 弩俞第三》
  弩為遠兵軍之鎮,其發有機。體難動,往必速,重而不遲。
  銳精分鎛,射遠中微。弩俞之樂,一何奇,變多姿。
  退若激,進若飛,五聲協,八音諧,宣武象,贊天威。

  《窮武篇 安台行亂第四》
  窮武者喪,何但敗北。柔弱亡戰,國家亦廢。秦始、徐偃,既已作戒前世。
  先王鑒其機,修文整武藝,文武足相濟。然後得光大。亂曰:高則亢,滿則盈,
  亢必危,盈必傾。去危傾,守以平,沖則久,濁能清,混文武,順天經。

  《晉宣文舞歌》傅玄
  《羽籥舞歌》
  羲皇之初,天地開元。罔罟禽獸,群黎以安。神農教耕,創業誠難。
  民得粒食,淡然無所患。黃帝始征伐,萬品造其端。軍駕無常居,
  是曰軒轅。軒轅既勤止,堯、舜匪荒寧。夏禹治水,湯、武又用兵。
  孰能保安逸,坐致太平。聖皇邁乾乾,天下興頌聲。穆穆且明明。
  惟聖皇,道化彰,澂四海,清三光,萬幾理,庶事康。潛龍升,儀鳳翔。
  風雨時,物繁昌。卻走馬,降瑞祥。揚側陋,簡忠良。百祿是荷,眉壽無疆。

  《羽鐸舞歌》
  昔在渾成時,兩儀尚未分。陽升垂清景,陰降興浮雲。
  中和合氛氳,萬物各異群。人倫得其序,眾生樂聖君。
  三統繼五行,然後有質文。皇王殊運代,治亂亦繽紛。
  伊大晉,德兼往古,越犧、農,邈舜、禹,參天地,陸三五。
  禮唐、周,樂《韶》《武》,豈惟《簫韶》,六代具舉。
  澤沾地境,化充天宇。聖明臨朝,元凱作輔,普天同樂胥。浩浩元氣,
  遐哉太清。五行流邁,日月代征。隨時變化,庶物乃成。聖皇繼天,
  光濟群生。化之以道,萬國咸寧。受茲介福,延於億齡。

  《魏陳思王鼙舞歌》
  《宋書·樂志》曰:“《鞞舞》未詳所起,然漢代已施於燕享矣。傅毅、張衡所賦,皆其事也。魏曹植《鞞舞歌序》曰:‘漢靈帝西園鼓吹,有李堅者,能《鞞舞》。遭亂,西隨段熲。先帝聞其舊有技,召之。堅既中廢,兼古曲多謬誤,故改作新歌五篇。’晉《鞞舞歌》,亦五篇,並陳於元會。《鞞舞》故二八,桓玄將即真,太樂遣眾伎。袁明子啟增滿八佾,相承不復革。宋明帝自改舞曲歌辭,並詔近臣虞龢並作。”《古今樂錄》曰:“《鞞舞》,梁謂之《鞞扇舞》,即《巴渝》是也。鞞扇,器名也。鞞扇上舞作《巴渝弄》,至《鞞舞》竟,豈非《巴渝》一舞二名,何異《公莫》亦名《巾舞》也。漢曲五篇:一曰《關東有賢女》,二曰《章和二年中》,三曰《樂久長》,四曰《四方皇》,五曰《殿前生桂樹》,並章帝造。魏曲五篇:一《明明魏皇帝》,二《大和有聖帝》,三《魏曆長》,四《天生烝民》,五《為君既不易》,並明帝造,以代漢曲。其辭並亡。陳思王又有五篇:一《聖皇篇》,以當《章和二年中》;二《靈芝篇》,以當《殿前生桂樹》;三《大魏篇》,以當漢吉昌,四《精微篇》,以當《關中有賢女》,五《孟冬篇》,以當狡兔。按漢曲無漢吉昌、狡兔二篇,疑《樂久長》《四方皇》是也。”《隋書·樂志》曰:“《鞞舞》,漢《巴渝舞》也。”按《樂錄》《隋志》並以《鞞舞》為《巴渝》,今考漢、魏二篇,歌辭各異,本不相亂。蓋因梁、陳之世,於《鞞舞》前作《巴渝弄》,遂雲一舞二名,殊不知二舞亦容合作,猶《巾舞》以《白紵》送,豈得便謂《白紵》為《巾舞》邪?失之遠矣。

  《聖皇篇》
  聖皇應歷數,正康帝道休。九州鹹賓服,威德洞八幽。三公奏諸王不得久淹留。
  籓位任至重,舊章鹹率由。侍臣省文奏,陛下體仁慈。沈吟有愛戀,不忍聽可之。
  迫有官典憲,不得顧恩私。諸王當就國,璽綬何蔂縗。便時舍外殿,宮省寂無人。
  主上增顧念,皇母懷苦辛。何以為贈賜,傾府竭寶珍。文錢百億萬,采帛若煙雲。
  乘輿服禦物,錦羅與金銀。龍旂垂九旒,羽蓋參班輪。諸王自計念,無功荷厚德。
  思一效筋力,糜軀以報國。鴻臚擁節衛,副使隨經營。貴戚並出送,夾道交輜軿。
  車服齊整設,韡曄耀天精。武騎衛前後,鼓吹簫笳聲。祖道魏東門,淚下沾冠纓。
  扳蓋因內顧,俯仰慕同生。行行將日暮,何時還闕庭。車輪為徘徊,四馬躊躇鳴。
  路人尚酸鼻,何況骨肉情。

  《靈芝篇》
  靈芝生玉地,硃草被洛濱。榮華相晃耀,光采曄若神。古時有虞舜,父母頑且嚚。
  盡孝於田壟,烝烝不違仁。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娛親。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蘭少失母,自傷早孤煢。刻木當嚴親,朝夕致三牲。暴子見陵侮,犯罪以亡刑。
  丈人為泣血,免戾全其名。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
  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歲月不安居,嗚呼我皇考。
  生我既已晚,棄我何其早。蓼莪誰所興,念之令人老。退詠南風詩,灑淚滿褘抱。
  亂曰:聖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萬國咸禮讓,百姓家肅虔。
  庠序不失儀,孝悌處中田。戶有曾閔子,比屋皆仁賢。
  髫□無夭齒,黃發盡其年。陛下三萬歲,慈母亦複然。

  《大魏篇》
  大魏應靈符,天祿方甫始。聖德致泰和,神明為驅使。
  左右宜供養,中殿宜皇子。陛下長壽考,群臣拜賀鹹悅喜。
  積善有餘慶,寵祿固天常。眾喜填門至,臣子蒙福祥。
  無患及陽遂,輔翼我聖皇。眾吉咸集會,凶邪奸惡並滅亡。
  黃鵠遊殿前,神鼎週四阿。玉馬充乘輿,芝蓋樹九華。
  白虎戲西除,舍利從辟邪。騏驥躡足舞,鳳皇拊翼歌。
  豐年大置酒,玉樽列廣庭。樂飲過三爵,硃顏暴已形。
  式宴不違禮,君臣歌《鹿鳴》。樂人舞鼙鼓,百官雷抃贊若驚。
  儲禮如江海,積善若陵山,皇嗣繁且熾,孫子列曾玄。
  群臣咸稱萬歲,陛下長壽樂年。禦酒停未飲,貴戚跪東廂。
  侍人承顏色,奉進金玉觴。此酒亦真酒,福祿當聖皇。陛下臨軒笑,
  左右咸歡康。杯來一何遲,群僚以次行。賞賜累千億,百官並富昌。

  《精微篇》
  精微爛金石,至心動神明。杞妻哭死夫,梁山為之傾。
  子丹西質秦,烏白馬角生。鄒衍囚燕市,繁霜為夏零。
  關東有賢女,自字蘇來卿。壯年報父仇,身沒重功名。
  女休逢赦書,白刃幾在頸。俱上列仙籍,去死獨就生。
  太倉令有罪,遠征當就拘。自悲居無男,禍至無與俱。
  緹縈痛父言,荷擔西上書。盤桓北闕下,泣淚何漣如。
  乞得並姊弟,沒身贖父軀。漢文感其義,肉刑法用除。
  其父得以免,辯義在列圖。多男亦何為,一女足成居。
  簡子南渡河,津吏廢舟船。執法將加刑,女娟擁棹前。
  妾父聞君來,將涉不測淵。畏懼風波起,禱祝祭名川。
  備禮饗神祇,為君求福先。不勝釂祀誠,至令犯罰艱。
  君必欲加誅,乞使知罪愆。妾原以身代,至誠感蒼天。
  國君高其義,其父用赦原。河激奏中流,簡子知其賢。
  歸娉為夫人,榮寵超後先。辯女解父命,何況健少年。
  黃初發和氣,明堂德教施。治道致太平,禮樂風俗移。
  刑錯民無枉,怨女複何為。聖皇長壽考,景福常來儀。

  《孟冬篇》
  孟冬十月,陰氣厲清。武官誡田,講旅統兵。元龜襲吉,元光著明。
  蚩尤蹕路,風弭雨停。乘輿啟行,鷥鳴幽軋。虎賁采騎,飛象珥鶡。
  鐘鼓鏗鏘,簫管嘈喝。萬騎齊鑣,千乘等蓋。夷山填谷,平林滌藪。
  張羅萬里,盡其飛走。趯趯狡兔,揚白跳翰。獵以青骹,掩以修竿。
  韓盧宋鵲,呈才騁足。噬不盡□,牽麋掎鹿。魏氏發機,養基撫弦。
  都盧尋高,搜索猴猿。慶忌孟賁,蹈穀超巒。張目決眥,發怒穿冠。
  頓熊扼虎,蹴豹搏貙。氣有餘勢,負象而趨。獲車既盈,日側樂終。
  罷役解徒,大饗離宮。亂曰:聖皇臨飛軒,論功校獵徒。
  死禽積如京,流血成溝渠。明詔大勞賜,太官供有無。
  走馬行酒醴,驅車布肉魚。鳴鼓舉觴爵,擊鐘釂無餘。絕網縱麟麑,
  弛罩出鳳雛。收功在羽校,威靈振鬼區。陛下長歡樂,永世合天符。

  《晉鼙舞歌五首》傅玄
  《古今樂錄》曰:“晉鼙舞歌五篇:一曰《洪業篇》,當魏曲《明明魏皇帝》,古曲《關東有賢女》;二曰《天命篇》,當魏曲《大和有聖帝》,古曲《章和二年中》;三曰《景皇篇》,當魏曲《魏曆長》,古曲《樂久長》;四曰《大晉篇》,當魏曲《天生烝民》,古曲《四方皇》;五曰《明君篇》,當魏曲《為君既不易》,古曲《殿前生桂樹》。”按曹植《怨歌行》雲:“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不知與此同否?

  《洪業篇》
  宣文創洪業,盛德在泰始。聖皇應靈符,受命君四海。萬國何所樂,
  上有明天子。唐堯禪帝位,虞舜惟恭己。恭己正南面,道化與時移。
  大赦蕩萌漸,文教被黃支。象天則地,體無為,聰明配日月,神聖參兩儀。
  雖有三凶類,類言無所施,象天則地,體無為,稷、契並佐命,伊、呂升王臣。
  蘭芷登朝肆,不無失宿民。聲發響自應,表立景來附。虓虎從羈制,潛龍升天路。
  備物立成器,變通極其數。百事以時敘,萬機有常度。訓之以克讓,納之以忠恕。
  群下仰清風,海外同歡慕。象天則地,化雲布,昔日貴雕飾,今尚儉與素。
  昔日多纖介,今去情與故,象天則地,化雲布,濟濟大朝士,夙夜綜萬機。
  萬機無廢理,明明降疇諮。臣譬列星景,君配朝日暉。事業並通濟,
  功烈何巍巍。五帝繼三皇,三王世所歸。聖德應期運,天地不能違。
  仰之彌已高,猶天不可階。將複禦龍氏,鳳皇在庭棲。

  《天命篇》
  聖祖受天命,塵期輔魏皇。入則綜萬機,出則征四方。朝廷無遺理,方表甯且康。
  道隆舜臣堯,積德逾太王。孟度阻窮險,造亂天一隅。神兵出不意,奉命致天誅。
  赦善戮有罪,元惡宗為虛。威風震頸蜀,武烈懾強吳。諸葛不知命,肆逆亂天常。
  擁徒十餘萬,數來寇邊疆。我皇邁神武,秉鉞鎮雍、涼。亮乃畏天威,未戰先僕僵。
  盈虛自然運,時變固多艱。東征陵海表,萬里梟賊淵。受遺齊七政,
  曹爽又滔天。群凶受誅殛,百保鹹來臻。黃華應福始,王淩為禍先。

  《景皇篇》
  景皇帝,聰明命世生,盛德參天地。帝王道大,創業既已難,繼世亦未易。
  外則夏侯玄,內則張與李。三凶稱逆,亂帝紀,從天行誅,窮其奸宄。
  邊將禦其漸,潛謀不得起。罪人咸伏辜,威風振萬里。平衡綜萬機,
  萬機無不理。召陵桓不君,內外何紛紛,眾小便成群。蒙昧恣心,
  治亂不分。叡聖獨斷,濟武常以文。從天惟廢立,掃霓披浮雲。雲霓既已辟,
  清和未幾間。羽檄首尾至,變起東南籓。儉、欽為長蛇,外則憑吳蠻。
  萬國紛騷擾,戚戚天下懼不安。神武禦六軍,我皇秉鉞征。儉欽起壽春,
  前鋒據項城。出其不意,並縱奇兵。奇兵誠難禦,廟勝實難支。兩軍不期遇,
  敵退計無施。虎騎惟武進,大戰沙陽陂。欽乃亡魂走,奔虜若雲披。天恩赦有罪,東土放鯨鯢。

  《大晉篇》
  赫赫大晉,於穆文皇。蕩蕩巍巍,道邁陶唐。世稱三皇五帝,及今重其光。
  九德克明,文既顯,武又章。恩弘六合,兼濟萬方。內舉元凱,朝政以綱。
  外簡虎臣,時惟鷹揚。靡從不懷,逆命斯亡。仁配春日,威逾秋霜。濟濟多士,
  同茲蘭芳。唐虞至治,四凶滔天。致討儉、欽,罔不肅虔。化感海外,海外來賓。
  獻其聲樂,並稱妾臣。西蜀猾夏,僭號方域。命將致討,委國稽服。吳人放命,
  憑海阻江。飛書告諭,囬應來同。先王建萬國,九服為籓衛。亡秦壞諸侯,
  享祚不二世。歷代不能複,忽逾五百歲。我皇邁聖德,應期創典制。
  分土五等,籓國正封界。莘莘文武佐,千秋遘嘉會。洪業溢區內,仁風翔海外。

  《明君篇》
  明君禦四海,聽鑒盡物情。顧望有譴罰,竭忠身必榮。蘭茝出茞野,
  萬里升紫庭。茨草穢堂階,掃截不得生。能否莫相蒙,百官正其名。
  恭己慎有為,有為無不成。闇君不自信,群下執異端。正直罹譖潤,
  奸臣奪其權。雖欲盡忠誠,結舌不敢言。結舌亦何憚,盡忠為身患。
  清流豈不潔,飛塵濁其源。歧路令人迷,未遠勝不還。忠臣言立君朝,
  正色不顧身。邪正不並存,譬若胡與秦。秦胡有合時,邪正各異津。
  忠臣遇明君,乾乾惟日新。群目統在綱,眾星拱北辰,設令遭闇主,
  斥退為凡民。雖薄供時用,白茅猶可珍。冰霜晝夜結,蘭桂摧為薪。
  邪臣多端變,用心何委曲。便僻從情指,動隨君所欲。偷安樂目前,
  不問清與濁。積偽罔時主,養交以持祿。言行恆相違,難饜甚溪穀。
  昧死射幹沒,覺露則滅族。

  《鼙舞歌》
  《東海有勇婦》唐·李白
  魏《鼙舞》五曲。李白作此篇以代《關中有賢女》。
  梁山感杞妻,慟哭為之傾。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東海有勇婦,
  何慚蘇子卿。學劍越處子,超騰若流星。損軀報夫讎,萬死不顧生。
  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十步兩躩躍,三呼一交兵。斬首掉國門,
  蹴踏五藏行。割此伉儷憤,粲然大義明。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
  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志在列女籍,竹帛已光榮。淳於免詔獄,
  漢主為緹縈。津妾一棹歌,脫父於嚴刑。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讓斬空衣,有心竟無成。要離殺慶忌,壯夫素所輕。妻子亦何辜,
  焚之買虛名。豈如東海婦, 事立獨揚名。

  《章和二年中》李賀
  雲蕭索,風拂拂,麥芒如篲黍如粟。關中父老百領襦,關東吏人乏詬租。
  健犢春耕土膏黑,菖莆叢叢沿水脈。殷勤為我下田鉏,百錢攜賞絲桐客。
  遊春漫光塢花白,野林散香神降席。拜神得壽獻天子,七星貫斷姮娥死。


  ●樂府詩集 卷伍拾肆
  宋郭茂倩編

  舞曲歌辭 叁
  雜舞 贰
  《齊鼙舞曲》
  《明君辭》
  《南齊書·樂志》曰:“漢章帝造。《鼙舞歌》雲:‘關東有賢女。’魏明帝代漢曲雲:‘明明魏皇帝。’傅玄代魏曲作晉《洪業篇》雲:‘宣文創洪業,盛德存泰始。聖皇應靈符,受命君四海。’今前四句錯綜其辭,從‘五帝’至‘不可階’六句全玄辭。後二句本雲‘將複禦龍氏,鳳皇在庭棲’,又改易焉。”明君創洪業,盛德在建元。受命君四海,聖皇應靈乾。五帝繼三皇,三皇世所歸。聖德應期運,天地不能違。仰之彌已高,猶天不可階。將複結繩化,靜拱天下齊。

  《聖主曲辭》
  聖主受天命,應期則虞、唐。升旒綜萬機。端扆馭八方。
  盈虛自然數,揖讓歸聖明。北化陵河塞,南威越滄溟。廣德齊七政,
  敷教騰三辰。萬宇必承慶,百福鹹來臻。聖皇應福始,昌德洞祐先。

  《明君辭》
  明君禦四海,總鑒盡人靈。仰成恩已洽,竭忠身必榮。
  聖澤洞三靈,德教被八鄉。草木變柯葉,川嶽洞嘉祥。
  愉樂盛明運,舞蹈升太時。微霜永昌命,軌心長歡怡。

  《梁鞞舞歌》沈約
  《隋書·樂志》曰:“梁三朝樂第十七設《鼙舞》。”《唐書.樂志》曰:“《明君》,本漢世《鞞舞曲》。梁武帝時改其辭以歌君德。”

  大樑七百始,天監三元初。聖功澄宇縣,帝德總車書。熙熙億兆臣,
  其志皆歡愉。刑措甫自今,隆平亦肇茲。神武超楚、漢,安用道邠、岐。
  百拜奄來宅,執玉鹹在斯。象天則地,體無為。 禮緝民用擾,樂諧風自移。
  舜琴中已絕,堯衣今複垂。象天則地,體無為。 治兵戰六獸,為邦命九官。
  靈蛇及瑞羽,分素複銜丹。 望就逾軒、頊,鏗鏘掩《鹹》《濩》。
  九尾擾成群,八象鳴相顧。象天則地,化雲布。 有為臣所執,司契君之道。
  運行乃四時,無言信蒼昊。宸居體沖寂,忘懷定天保。至德同自然,
  裁成侔玄造。珍祥委天貺,靈物開地寶。窈窕降青琴,參差秀硃草。

  《右明之君》
  《梁鞞舞歌三首》周舍
  赫矣明之君,我皇邁前古。機靈通日月,聖敬締區宇。
  淮海無橫波,文軌同一土,樂哉太平世,當歌複當舞。

  《右明之君》
  聖主應圖籙,天下鹹所歸。端扆臨赤縣,宸居法紫微。
  遐方奉正朔,外戶辟重扉。我君延萬壽,福祚長巍巍。

  《右明主曲》
  明君班五瑞,就日朝百王。充庭植鷺羽,鈞天奏清商。
  本支同中嶽,良臣安四方。盛明普日月,兆民樂未央。

  《右明君曲》
  《鐸舞歌》
  《唐書·樂志》曰:“《鐸舞》,漢曲也。”《古今樂錄》曰:“鐸,舞者所持也。本鐸制法度以號令天下,故取以為名。今謂漢世諸舞,鞞、巾二舞是漢事,鐸、拂二舞以象時。古《鐸舞曲》有《聖人制禮樂》一篇,聲辭雜寫,不復可辨,相傳如此。魏曲有《太和時》,晉曲有《雲門篇》,傅玄造,以當魏曲,齊因之。梁周舍改其篇。”《隋書·樂志》曰:“《鐸舞》,傅玄代魏辭雲‘振鐸鳴金’是也。梁三朝樂第十八設鐸舞。”

  《聖人制禮樂篇》
  昔皇文武邪 彌彌舍善 誰吾時吾 行許帝道 銜來治路萬邪
  治路萬邪赫赫意黃運道吾 治路萬邪 善道明邪金邪 善道
  明邪金邪帝邪 近帝武武邪邪 聖皇八音 偶邪尊來 聖皇八音
  及來儀邪同邪 烏及來義邪 善草供國吾咄等邪烏 近帝邪武邪
  近帝武邪武邪 應節合用 武邪尊邪 應節合用 酒期義邪同邪
  酒期義邪 善草國吾咄等邪烏 近帝邪武邪 近帝武武邪邪
  下音足木 上為鼓義邪 應眾義邪 樂邪供邪延否
  已邪烏已禮祥 咄等邪烏 素女有絕其聖烏烏武邪

  《雲門篇》晉·傅玄
  黃《雲門》,唐《咸池》,虞《韶舞》,夏《夏》殷《濩》。
  列代有五,振鐸鳴金,延《大武》。清歌發唱,形為主。
  聲和八音,協律呂。身不虛動,手不徒舉。應節合度,
  周其敘。時奏宮角,雜之以徵羽。下饜眾目,上從鐘鼓。
  樂以移風,與德禮相輔,安有失其所。右二曲。

  《齊鐸舞歌》
  《南齊書·樂志》曰:“《鐸舞歌》一曲,傅玄辭,以代魏《太和時》,徵羽,除‘下厭眾目,上從鐘鼓’二句。”

  黃《雲門》,唐《咸池》,虞《韶舞》,夏《夏》殷《濩》,列代有五。
  振鐸鳴金,延《太武》。清歌發唱,形為主。聲和八音,協律呂。
  身不虛動,手不徒舉,應節合度,週期序。時奏宮角,雜之以徵羽。
  樂以移風,禮相輔,安有出其所。 右一曲。

  《梁鐸舞曲》周舍
  《雲門》且莫奏,《咸池》且莫歌。我後興至德,樂頌發中和。
  白雲汾已隆,萬舞郁駢羅。功成聖有作,黃、唐何足多。 右一曲。

  《巾舞歌》
  《唐書·樂志》曰:“《公莫舞》,晉、宋謂之《巾舞》。其說雲:漢高祖與項籍會鴻門,項莊舞劍,將殺高祖,項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語莊雲:‘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漢王也。漢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項伯衣袖之遺式。”《宋書·樂志》曰:“按《琴操》有《公莫渡河》,然則其聲所從來已久。俗雲項伯,非也。”《古今樂錄》曰:“《巾舞》,古有歌辭,訛異不可解。江左以來,有歌舞辭。沈約疑是《公無渡河曲》今三調中自有《公無渡河》,其聲哀切,故入瑟調,不容以瑟調離於舞曲。惟《公無渡河》,古有歌有弦,無舞也。”

  吾不見公莫時吾何嬰公來嬰姥時吾哺聲何為茂時為來嬰當恩吾明月之土轉起吾何嬰土來嬰轉去吾哺聲何為土轉南來嬰當去吾城上羊下食草吾何嬰下來吾食草吾哺聲汝何三年針縮何來嬰吾亦老吾平平門淫涕下吾何嬰何來嬰涕下吾哺聲昔結吾馬客來嬰吾當行吾度四州洛四海吾何嬰海何來嬰四海吾哺聲熇西馬頭香來嬰吾洛道吾治五丈度汲水吾噫邪哺誰當求兒母何意零邪錢健步哺誰當吾求兒母何吾哺聲三針一發交時還弩心意何零意弩心遙來嬰弩心哺聲複相頭巾意何零何邪相哺頭巾相吾來嬰頭巾母何何吾複來推排意何零相哺推相來嬰推非母何吾複車輪意何零子以邪相哺轉輪吾來嬰轉母何吾使君去時意何零子以邪使君去時使來嬰去時母何吾思君去時意何零子以邪思君去時思來嬰吾去時母何何吾吾

  《齊公莫舞辭》
  《南齊書·樂志》曰:“晉《公莫舞歌》二十章,章無定句,前是第一解,後是第十九二十解,雜有三句,並不可曉解。建武初,明帝奏樂至此曲,言是似永明樂,流涕憶世祖雲。”

  吾不見公莫時,吾何嬰公來。嬰姥時吾,思君去時。
  吾何零,子以耶,思君去時,思來嬰,吾去時母那何,去吾。 右一曲。

  《公莫舞歌》唐·李賀
  方花古礎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銀罌。華筵鼓吹無桐竹,長刀直立割鳴箏。
  橫楣粗錦生紅緯,日炙錦嫣王未醉。腰下三看寶玦光,項莊掉箾欄前起。
  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龍子。芒碭雲瑞抱天回,咸陽王氣清如水。
  鐵樞鐵楗重束關,大旗五丈撞雙鐶。漢王今日須秦印,絕臏刳腸臣不論。

  《晉拂舞歌》
  《晉書·樂志》曰:“《拂舞》出自江左,舊雲吳舞也。晉曲五篇:一曰《白鳩》,二曰《濟濟》,三曰《獨祿》,四曰《碣石》,五曰《淮南王》。齊多刪舊辭,而因其曲名。”《古今樂錄》曰:“梁《拂舞歌》並用晉辭。”《樂府解題》曰:“讀其辭,除《白鳩》一曲,餘並非吳歌,未知所起也。”

  《白鳩篇》
  《南齊書·樂志》曰:“《白符鳩舞》,出江南,吳人所造。其歌本雲:‘平平白符,思我君惠,集我金堂。’言白者金行,符合也,鳩亦合也,符鳩雖異,其義是同。”《宋書·樂志》曰:“晉楊泓《舞序》雲:‘自到江南,見《白符舞》,或言《白鳧鳩舞》,雲有此來數十年矣。察其辭旨,乃是吳人患孫皓虐政,思屬晉也。’晉辭曰:‘翩翩白鳩,載飛載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蓋晉人改其本歌雲。”

  翩翩白鳩,載飛載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白雀呈瑞,素羽明鮮,
  翔庭舞翼,以應仁乾。交交鳴鳩,或丹或黃。樂我君惠,振羽來翔。
  東璧餘光,魚在江湖。惠而不費,敬我微軀。策我良駟,習我驅馳。
  與君周旋,樂首亡餘。我心虛靜,我志沾濡。彈琴鼓瑟,聊以自娛。
  淩雲登臺,浮游太清。扳龍附鳳,目望身輕。

  《濟濟篇》
  暢飛暢舞氣流芳,追念三五大綺黃。去失有時可行,去來同時此未央。
  時冉冉,近桑榆,但當飲酒為歡娛。衰老逝,有何期,多憂耿耿內懷思。
  淵池廣,魚獨希,原得黃浦眾所依。恩感人,世無比,悲歌且舞無極已。

  《獨漉篇》
  “獨漉”,一作“獨祿”。《南齊書·樂志》曰:“古辭《明君曲》後雲:‘勇安樂,無慈不問清與濁。清與無時濁,邪交與獨祿。’《伎錄》曰:‘求祿求祿,清白不濁。清白尚可,貪汙殺我。’晉歌為‘鹿’字,古通用也。疑是風刺之辭。”

  獨漉獨漉,水深泥濁。泥濁尚可,水深殺我。雍雍雙雁,遊戲田畔。
  我欲射雁,念子孤散。翩翩浮萍,得風遙輕。我心何合,與之同並。
  空床低帷,誰知無人。夜衣錦繡,誰別偽真。刀鳴削中,倚床無施。
  父冤不報,欲活何為。猛虎班班,遊戲山間。虎欲齧人,不避豪賢。

  《碣石篇》
  《南齊書·樂志》曰:“《碣石》,魏武帝辭。晉以為《碣石舞》。其歌四章:一曰《觀滄海》,二曰《冬十月》,三曰《土不同》,四曰《龜雖壽》。”《樂府解題》曰:“《碣石篇》,晉樂,奏魏武帝辭。首章言東臨碣石,見滄海之廣,日月出入其中。二章言農功畢而商賈往來。三章言鄉土不同,人性各異。四章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也。”按《相和大麯》,《步出夏門行》亦有《碣石篇》,與此並同,但曲前更有豔爾。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右《觀滄海》。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鶤雞晨鳴,雁過南飛。鷙鳥潛藏,
  熊羆窟棲。錢鎛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右《冬十月》。
  鄉土不同,河朔隆寒。流凘浮漂,舟船行難。錐不入地,豐籟深奧。水竭不流,
  冰堅可蹈。士隱者貧,勇俠輕非。心常歎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右《土不同》。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地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右《龜雖壽》。

  《淮南王篇》
  崔豹《古今注》曰:“《淮南王》,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淮南王服食求仙,遍禮方士,遂與八公相攜俱去,莫知所往。小山之徒,思戀不已,乃作《淮南王曲》焉。”班固《漢武帝故事》曰:“淮南王安好神仙,招方術之士,能為雲雨。百姓傳雲:‘淮南王得天子,壽無極。’帝心惡之,使覘王,雲:‘能致仙人,與共游處,變化無常,又能隱形飛行,服氣不食。’帝聞而喜,欲受其道,王不肯傳。帝怒,將誅焉。王知之,出令與群臣,因不知所之。”《樂府解題》曰:“古詞雲:‘淮南王,自言尊。’實言安仙去。”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後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
  汲寒漿,飲少年,少年窈窕何能賢。揚聲悲歌音絕天。我欲渡河河無梁,
  原化雙黃鵠,還故鄉。還故鄉,入故里,徘徊故鄉,苦身不已。
  繁舞寄聲無不泰,徘徊桑梓遊天外。

  ●樂府詩集 卷伍拾伍
  宋郭茂倩編

  舞曲歌辭 肆
  雜舞 叁
  《齊拂舞歌》
  《白鳩辭》
  晉《白鳩舞歌》七解,齊樂所奏,是最前一解。
  翩翩白鳩,再飛再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 右一曲。

  《濟濟辭》
  《南齊書·樂志》曰:“晉《濟濟舞歌》六解,齊樂所奏,是最後一解。”按《晉書.樂志》是最前一解,疑《齊書》之誤。暢飛暢舞,氣流芳,追念三五,大綺黃。 右一曲。

  《獨祿辭》
  《南齊書·樂志》曰:“晉《獨鹿歌》六解,齊樂所奏,是最前一解。”

  獨祿獨祿,水深泥濁。泥濁尚可,水深殺我! 右一曲。

  《碣石辭》
  《南齊書·樂志》曰:“晉《碣石舞歌》四章,齊樂所奏,是前一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河淡淡,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言志。
  右一曲。

  《淮南王辭》
  《南齊書·樂志》曰:“晉《淮南王舞歌》六解,齊樂所奏,前是第一解,後是第五解。”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
  我欲渡河河無梁,原作雙黃鵠,還故鄉。 右一曲。

  《梁拂舞歌》
  《古今樂錄》曰:“梁三朝樂第十九,設《拂舞》。”

  翩翩白鳩,再飛再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
  曖曖鳴球,或丹或黃。樂我君恩,振羽來翔。

  《拂舞歌》
  《拂舞辭》唐·李賀
  吳娥聲絕天,空雲閑徘徊。門外滿車馬,亦須生綠苔。樽有烏程酒,勸君千萬壽。
  全勝漢武錦樓上,曉望晴寒飲花露。東方日不破,天光無老時。丹成作蛇乘白霧,千年重化玉井龜。從蛇作龜二千載,吳堤綠草年年在。背有八卦稱神仙,邪鱗頑甲滑腥涎。

  《白鳩辭》李白
  《古今樂錄》曰:“鞞、鐸、巾、拂四舞,梁並夷則格,鐘磬鳩拂和,故白擬之,為《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雲。”

  鏗鳴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白鳩之白誰與鄰,霜衣雪襟誠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咽,性安馴,首農政,鳴陽春。天子刻玉杖,
  鏤形賜耆人。白鷺亦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闕五德,無司晨,
  胡為啄我葭下之紫鱗。鷹鸇雕鶚,貪而好殺,鳳皇雖大聖,不原以為臣。

  《獨漉篇》李白
  獨漉水中泥,水濁不見月。不見月尚可,水深行人沒。越鳥從南來,胡鷹亦北度。
  我欲彎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歸路。落葉別樹,飄零隨風,客無所托,悲與此同。
  羅帷舒卷,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雄劍掛壁,時時龍鳴。不斷犀象,
  繡澀苔生。國恥未雪,何由成名。神鷹夢澤,不顧鴟鳶。為君一擊,摶鵬九天。

  《獨漉歌》王建
  獨獨漉漉,鼠食貓肉。烏日中,鶴露宿,黃河水直人心曲。

  《臨碣石》梁·沈約
  碣石送返潮,登罘禮朝日。溟漲無端倪,山島互崇崒。驥老心未窮,酬恩豈終畢。

  《小臨海》劉孝威
  碣石望山海,留連降尊極。秦帝枉鉤陳,漢家增禮飾。石橋終不成,
  桑田竟難測。蜃氣遠生樓,鮫人近潛織。空勞帝女填,詎動波神色。

  《淮南王二首》宋·鮑照
  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煉氣讀仙經。琉璃藥碗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合神丹,賜紫房,紫房彩女弄明璫,鸞歌鳳舞斷君腸。硃門九重門九閨,
  願逐明月入君懷。入君懷,結君佩,怨君恨君恃君愛。築城思堅劍思利,
  同盛同衰莫相棄。

  《晉白紵舞歌詩》
  《宋書·樂志》曰:“《白紵舞》,按舞辭有巾袍之言,紵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晉俳歌雲:‘皎皎白緒,節節為雙。’吳音呼緒為紵,疑白緒即白紵也。”《南齊書·樂志》曰:“《白紵歌》,周處《風土記》雲:‘吳黃龍中童謠雲:行白者君,追汝句驪馬。後孫權征公孫淵,浮海乘舶,舶白也。今歌和聲猶雲行白紵焉。’”《樂府解題》曰:“古詞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為樂,其譽白紵曰:‘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為袍餘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唐書·樂志》曰:“梁武帝令沈約改其辭為《四時白紵歌》。今中原有《白紵曲》,辭旨與此全殊。”

  輕軀徐起何洋洋,高舉兩手白鵠翔。宛若龍轉乍低昂,凝停善睞客儀光。
  如推若引留且行,隨世而變誠無方。舞以盡神安可忘,晉世方昌樂未央。
  質如輕雲色如銀,愛之遺誰贈佳人。制以為袍餘作巾,袍以光碟機巾拂塵。
  麗服在禦會嘉賓,醪醴盈樽美且淳。清歌徐舞降祇神,四座歡樂胡可陳。
  右一篇。
  雙袂齊舉鸞風翔,羅裾飄颻昭儀光。趨步生姿進流芳,鳴弦清歌及三陽。
  人生世間如電過,樂時每少苦日多。幸及良辰耀春華,齊倡獻舞趙女歌。
  羲和馳景逝不停,春露未晞嚴霜零。百草凋索花落英,蟋蟀吟牖寒蟬鳴。
  百年之命忽若傾,早知迅速秉燭行。東造扶桑遊紫庭,西至昆侖戲曾城。
  右一曲。
  陽春白日風花香,趨步明玉舞瑤璫。聲發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紅袖揚。
  清歌流響繞鳳梁,如矜若思凝且翔。轉盻遺精豔輝光,將流將引雙雁行。
  歡來何晚意何長,明君禦世永歌昌。 右一曲。

  《宋白紵舞歌詩》
  《宋書·樂志》曰:“《白紵舞歌詩》,舊新合三篇,二篇與晉辭同,其一篇異。”

  高舉兩手白鵠翔,輕軀徐起何洋洋。凝停善睞客儀光,宛若龍轉乍低昂。
  隨世而變誠無方,如推若引留且行。宋世方昌樂未央,舞以盡神安可忘。
  愛之遺誰贈佳人,質如輕雲色如銀。袍以光軀巾拂塵,制以為袍餘作巾,
  四坐歡樂胡可陳,清歌徐舞降祇神。 右一篇。

  《齊白紵辭》王儉
  陽春白日風花香,趨步明月舞瑤裳。情發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紅袖揚。
  清歌流響繞鳳梁,如驚若思凝且翔。轉眄流精豔輝光,將流將引雙雁行。
  歡來何晚意何長,明君馭世永歌昌。右五曲。

  《梁白紵辭二首》梁·武帝
  《古今樂錄》曰:“梁三朝樂第二十,設《巾舞》,並《白紵》,蓋《巾舞》以《白紵》四解送也。”

  硃絲玉柱羅象筵,飛琯促節舞少年。短歌流目未肯前,含笑一轉私自憐。
  纖腰嫋嫋不任衣,嬌怨獨立特為誰。赴曲君前未忍歸,上聲急調中心飛。

  《白紵舞辭》
  《白紵曲》宋·劉鑠
  仙仙徐動何盈盈,玉腕俱凝若雲行。佳人舉袖耀青蛾,
  摻摻擢手映鮮羅。狀似明月泛雲河,體如輕風動流波。

  《白紵歌六首》鮑照
  吳刀楚制為佩禕,纖羅霧縠垂羽衣。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屣颯遝紈袖飛。
  淒淒風夏起素雲囬,車怠馬煩客忘歸,蘭膏明燭承夜暉。

  桂宮柏寢擬天居,硃爵文窗韜綺疏。象床瑤席鎮犀渠,雕屏鉿匝組帷舒。
  秦箏趙瑟挾笙竽,垂璫散珮盈玉除,停觴不語欲誰須。

  三星參差露沾濕,弦悲管清月將入。寒光簫條候蟲急,荊王流歎楚妃泣。
  紅顏難長時易戢,凝華結藻久延立,非君之故豈安集。

  池中赤鯉庖所捐,琴高乘雲騰上天。命逢福世丁溢恩,簪金藉綺升曲筵。
  思君厚德委如山,潔誠洗志期暮年,烏白馬角寧足言。

  硃脣動,素腕舉,洛陽少童邯鄲女。古稱《淥水》今《白紵》,催弦急管為君舞。
  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夜長酒多樂未央。

  春風淡蕩俠思多,天色淨綠氣妍和。桃含紅萼蘭紫牙,朝日灼爍發園花。
  卷幌結帷羅玉筵,齊謳秦吹盧女弦,千金顧笑買芳年。

  《白紵歌二首》湯惠休
  琴瑟未調心已悲,任羅勝綺強自持。忍思一舞望所思,將轉未轉恆如疑。
  桃花水上春風出,舞袖逶迤鸞照日。徘徊鶴轉情豔逸,君為迎歌心如一。

  少年窈窕舞君前,容華豔豔將欲然。為君嬌凝複遷延,
  流目送笑不敢言。長袖拂面心自煎,願君流光及盛年。

  《白紵歌九首》梁·張率
  歌兒流唱聲欲清,舞女趁節體自輕。歌舞並妙會人情,
  依弦度曲婉盈盈,揚蛾為態誰目成。

  妙聲屢唱輕體飛,流津染面散芳菲。俱動齊息不相違,
  令彼嘉客淡忘歸,時久玩夜明星稀。

  日暮搴門望所思,風吹庭樹月入帷。涼陰既滿草蟲悲,
  誰能離別長夜時。流歎不寢淚如絲,與君之別終何知。

  秋風蕭條露垂葉,空閨光盡坐愁妾。獨向長夜淚承睫,
  山高水深路難涉,望君光景何時接。

  遙夜方遠時既寒,秋風蕭瑟白露團。佳期不待歲欲闌,
  念此遲暮獨無歡,鳴弦流管增長歎。

  夜寒湛湛夜未央,華燈空爛月懸光。
  從風衣起發芬香,為君起舞幸不忘。

  列坐華筵紛羽爵,清曲未終月將落。
  歌舞及時酒常酌,無令朝露坐銷鑠。

  愁來夜遲猶歎息,撫枕思君終反仄。金翠釵環稍不飾,
  霧縠流黃不能織。但坐空閨思何極,欲以短書寄飛翼。

  遙夜忘寐起長歎,但望雲中雙飛翰。明月入牖風吹幔,
  終夜悠悠坐申旦。誰能知我心中亂,終然有懷歲方晏。

  《白紵辭二首》唐·崔國輔
  洛陽梨花落如霰,河陽桃葉生複齊。坐恐玉樓春欲盡,紅錦粉絮裛妝啼。

  董賢女弟在椒風,窈窕繁華貴後宮。璧帶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變成空。

  《白紵辭二首》楊衡
  王纓翠珮雜輕羅,香汗微漬硃顏。為君起唱《白紵歌》,
  清聲褭雲思繁多,凝笳哀琴時相和。金壺半傾芳夜促,
  梁塵霏霏暗紅燭。令君安坐聽終曲,墜葉飄花難再複。

  躡珠履,步瓊筵,輕身起舞紅燭前。芳姿豔態妖且妍,
  囬眸轉袖暗催弦。涼風蕭蕭流水急,月華泛豔紅連濕,牽裙覽帶翻成泣。

  《白紵辭三首》李白
  揚清歌,發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
  旦吟《白紵》停《淥水》,長袖拂面為君起。
  寒雲夜卷霜海空,胡風吹天飄塞鴻。玉顏滿堂樂未終,館娃日落歌吹濛。

  月寒江清夜沈沈,美人一笑千黃金。垂羅舞縠揚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
  《子夜》吳歌動君心。動君心,冀君賞,原作天池雙鴛鴦,一朝飛去青雲上。

  吳刀翦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輝。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激楚》《結風》醉忘歸,高堂月落燭已微,玉釵掛纓君莫違。

  《白紵歌二首》王建
  天河漫漫北斗粲,宮中烏啼知夜半。新縫白紵舞衣成,
  來遲邀得吳天迎。低鬟轉面掩雙袖,玉釵浮動秋風生。
  酒多夜長夜未曉。月明燈光兩相照,後庭歌聲更窈窕。

  館娃宮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滿樹。城頭烏棲休擊鼓,
  青蛾彈瑟白紵舞。夜天燑燑不見星,宮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無次第,墮釵遺佩滿中庭。此時但願可君意,
  囬晝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棄。

  《白紵歌》張籍
  皎皎白紵白且鮮,將作春衫稱少年。裁縫長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複恐蘭膏汙纖指,常遣傍人收墮珥。衣裳著時寒食下,還把玉鞭鞭白馬。

  《白紵歌》柳宗元
  翠帷雙卷出傾城,龍劍破匣霜月明。硃脣掩抑悄無聲,金簧玉磬宮中生。
  下沈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羽觴蕩漾何事傾。


  落落校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