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庭珪《盧溪詞》
|
蝶戀花
月落燈殘人散後。忽到尊前,但覺眉兒皺。數日不來如許瘦,裙腰減盡加知否。
公子風流應自有。占斷春光,肯落誰人手。已是許多時做就,重教舞徹雙羅袖。
蝶戀花
罨畫樓中人已醉。別院微聞,笑語簾垂地。催喚傾城香霧起,翠帷雙卷春風裏。
妝樣尖新歌妙麗。滿酌金尊,不信人憔悴。饑客眼寒誰管你,主人見慣渾閒事。
蝶戀花
桂樹新生都幾許。兄弟騎龍,雙入蟾宮去。一日兩枝同折處,姮娥拍手都分與。
楊柳江頭春色暮。白馬青衫,兩郡文章主。只恐遠方難久住,高宗夢覺思霖雨。
點絳唇
花外紅樓,當時青鬢顏女如玉。淡煙殘燭,醉入花間宿。
白髮相逢,猶唱當時曲。當時曲,斷弦難續,且盡杯中醁。
點絳唇
玉漏春遲,鐵關金鎖星橋夜。暗塵隨馬,明月應無價。
天半朱樓,銀漢星光射。更深也,翠娥如畫,猶在涼蟾下。
點絳唇
春入西園,數重花外紅樓起。倚欄金翠,人在非煙裏。
風月佳時,蓬島開平地。笙歌沸,畫橋燈市,一夜驚桃李。
寰海清
畫鼓轟天。暗塵隨寶馬,人似神仙。天恁不教晝短,明月長圓。天應未知道,天天。須肯放、三夜如年。
流酥擁上香軿。為個甚、晚妝特地鮮妍。花下清陰乍合,曲水橋邊。高人到此也乘興,任橫街,一一須穿。莫言無國豔,有朱門、鎖嬋娟。
好事近
宴罷莫匆匆,聊駐玉鞍金勒。聞道建溪新焙,盡龍蟠蒼璧。
黃金碾入碧花甌,甌翻素濤色。今夜酒醒歸去,覺風生兩腋。
江城子
錦袍繡帽躍金鞍,卷旗旛,整師還。輕騎窮追,湘尾鼓聲寒。千里塵清高會處,張翠幕,萬人看。
藕絲衫袖捧雕盤,◇玉山,夜將闌。幸遇休兵,且盡玉壺寬。未用漢軍頻出塞,徒生事,斬樓蘭。
江城子
渡頭猶唱棹歌聲,雨初晴,月初生。忽見飛虹,夭矯掛寒汀。兩岸小兒齊拍手,今夜裏,放人行。
朱欄畫鷁照江亭,客來登,眼初明。如泛銀河,天上跨長鯨。君是濟川舟楫手,將許事,笑談成。
江城子
夜郎江上看元宵,鬥囬杓,雪初消。燈火銀花,何處是星橋。鬧得滿城春不夜,三妓女,五溪徭。
此時囬首憶行朝,太平樓,倚層霄。紅蠟光中,買酒聽吹簫。且就天涯聊一醉,歌一曲,望京謠。
江城子
天囬北斗欲中宵,屢移杓,客魂消。記得皇州,燈火虹成橋。異俗西南開萬里,冠帶盡,百蠻徭。
盧溪太守未還朝,起朱樓,接叢霄。翠幕紅妝,歌管玉為簫。民樂豐登無一事,看下詔,采風謠。
江城子
樓頭鐘鼓變新聲,晚霞晴,水雲生。何處歸帆,爭泊蓼花汀。遙望虹橋如畫裏,鼇背上,著人行。
夜闌風定見危亭,卻重登,景方明。影落波心,疑是海中鯨。願借吸川滄海量,為公壽,落橋成。
西江月
一拂退黃衫子,幾團嗅蕊蜂兒。西風吹下月中枝,種在寒岩影裏。
人道蠟梅相似,又傳菊滿東籬。饒伊顏色入時宜,安得香傳九裏。
念奴嬌
少年時期,見皇州燈火,衣冠朝市。天漢橋邊瞻鳳輦,簾幕千家垂地。人似神仙,身游佛國,謫墮紅塵裏。如今憔悴,漸無往歲歡味。
此夜帝裏喧傳,太平祥瑞,有街頭人醉。更值端門新又起,樓闕千兵嚴衛。朝野多歡,邊庭初靜,歌舞方騰沸。良宵好景,異時多少遺事。
柳梢青
蘭亭絲竹,高會群賢,其人如玉。曲水流觴,燈前細雨,簷花蔌蔌。
舞◇初試春衣,聽詠歌、童子五六。澤畔行吟,沙汀拾翠,滿江新綠。
桃源憶故人
催花一霎清明雨,留得東風且住。兩岸柳汀煙塢,未放行人去。
人如雙鵠雲間舉,明夜扁舟何處。只向武陵南渡,便是長安路。
浪淘沙
翠袖卷輕紗,玉腕慵遮。蕊珠宮殿倚彤霞。不憤江南梅信早,爭下香車。
月露洗凝華,豔壓群葩。音傳春信到天涯。試問東風誰第一,先到人家。
菩薩蠻
武陵西上沅陵渡,扁舟忘了來時路。花外有人煙,相逢疑是仙。
清尊留夜語,醉倒知何處。歸去客心驚,金雞嘲哳鳴。
感皇恩
飛雪滿貂裘,馬蹄輕驟。筆下文章煥星斗。淩雲才調,儘是奪◇高手。況聞場屋裏,知名久。
金榜篆雲,銀鞍披繡。歸去天香滿衣袖。莫辭今夕,且盡一尊芳酒。為君歌一曲,為君壽。
感皇恩
羸馬怯征鞍,駸駸欲驟。昨夜文星動南斗。廣寒宮近,欲上煙霄攜手。素娥不奈冷,淒涼久。
知是謫仙,肝腸錦繡。天半清風動襟袖。而今西笑,且飲新豐美酒。悠然還獨酌,誰為壽。
感皇恩
一葉下西風,寒生南浦。椎鼓鳴橈送君去。長亭把酒,卻倩阿誰留住。尊前人似玉,能留否。
醉中暫聽,離歌幾許。聽不能終淚如雨。無情江水,斷送扁舟何處。歸時煙浪卷,朱簾暮。
虞美人
城東樓閣連雲起,冠絕辰州市。蓮燈初發萬枝紅,也似江南風景、半天中。
花衢柳陌年時靜,產地今年盛。棚前簫鼓鬧如雷,添個辰溪女子、舞三台。
解佩令
湘江停瑟,洛川囬雪。是耶非、相逢飄瞥。雲鬢風裳,照心事、娟娟山月。剪煙花、帶蘿同結。
留環盟切,貽珠情徹。解攜時、玉聲愁絕。羅襪塵生,早波面、春痕欲滅。送人行、水聲淒咽。
滿庭芳
頹玉成山,傾江作酒,醉來莫問升沉。少年狂怪,應笑老婆心。也會東塗西抹,行穿過、柳陌花陰。誠何用,腰龜左顧,猶待鑄黃金。
如今。囬首處,青樓縹緲,朱箔重深。歎江海飄零,離恨難禁。好在銅梁玉壘,將車騎、他日重臨。歸來看,文君未老,相對撫鳴琴。
滿庭芳
宿雨初收,晚風微度,萬家簾卷青煙。暗塵隨馬,人物似神仙。試問天公借月,天須放、明月教圓。應移下,廣寒宮殿,燈火接星躔。
盧川。元古郡,當時太守,賓從俱賢。到如今井邑,歌吹喧闐。花下紅妝賣酒,時相遇、曲水橋邊。誰知道,山城父老,重見中興年。
滿庭芳
東閣官梅,玉欄朱檻,未如山館疏籬。水邊竹外,斜出兩三枝。最好西湖月下,林處士、著意吟時。何須說,揚州舊日,何遜更能詩。
誰知。深雪裏,玉妃粲粲,初下瑤池。笑人間春色,只在桃蹊。紫燕黃鸝解語,來時但、青實離離。爭知道,調羹附鼎,終得近丹墀。
鳳棲梧
瓊海無邊銀浪卷。畫戟朱樓,縹緲雲間見。當日使君曾擁傳,海霞光裏時開讌。
翠斝紅鱗吹酒面。莫謂今朝,人在天涯遠。彩鳳銜書應不晚,願公難老身長侹。
憶秦娥
梅花發,夜寒吹笛千山月。千山月,此時愁聽,龍吟幽噎。
數枝飛盡南枝雪,風光又作年時別。年時別,江頭心緒,亂絲千結。
謁金門
溪風緊,溪上官梅整整。萬木寒癡吹不醒,一枝先破冷。
夢斷香雲耿耿,月淡梨花清影。長笛倚樓誰共聽,調高成絕品。
臨江仙
定住天門閶闔外,別來幾度花開。近傳消息到江淮。玉京知好在,金闕尚崔嵬。
流落江南山盡處,雨余蒼翠成堆。暫同溪館醉尊罍。恐隨丹詔動,且任玉山頹。
臨江仙
問道春來相識否,嶺頭昨夜開花。水村煙塢寄生涯。月寒疏影淡,整整複斜斜。
素面玉妃嫌粉汙,晨妝洗盡鉛華。香肌應只飯胡麻。年年如許瘦,知是阿誰家。
臨江仙
寂寞久無紅袖飲,忽逢皓齒輕謳。坐令孤客洗窮愁。誰知沅水上,卻似洛城遊。
聞道辰溪賢令長,深房別鎖明眸。多年鉛鼎養青虯。不應攜妓女,騎鶴上揚州。
臨江仙
簾外東風吹斷夢,捲簾人探春還。一枝疏影動簷間。鴛鴦碧瓦冷,霜月墮欄幹。
聞道壽陽如許好,晨妝洗盡微殷。可憐玉骨瘦孱孱。誰家長笛怨,吹徹玉樓寒。
鵲橋仙
雲靜天高,山明水闊。一年待個中秋月。十分魄少一分圓,今宵已覺蟾光別。
且盡金尊,遙瞻玉闕。更深江水沙如雪。來宵風雨不相關,重須買酒追佳節。
浣溪沙
薄薄春衫簇綺霞,畫簷晨起見棲鴉。宿妝仍拾落梅花。
囬首高樓聞笑語,倚欄紅袖卷輕紗。玉肌微減舊時些。
浣溪沙
九裏香風動地來,尋香空繞百千囬。錯驚秋色上崔嵬。
誰識薌林三昧手,能令花落又花開。返魂元學嶺頭梅。
殢人嬌
小院桃花,煙鎖幾重珠箔。更深後、海棠睡著。東風吹去,落誰家牆角。平白地教人,為他情惡。
花若有情,情應不薄。也須悔、從前事錯。而今夜雨,念玉頻飄泊。知那裏人家,怎生頓著。
雨霖鈴
瓊樓玉宇。滿人寰似、海邊洲渚。蓬萊又還水淺,鯨濤靜見,銀宮如許。紫極鳴筲聲斷,望霓舟何處。待夜深、重倚層霄,認得瑤池廣寒路。
郢中舊曲誰能度。恨歌聲、響入青雲去。西湖近時絕唱,總不道、月梅鹽絮。暗想當年賓從,毫端有驚人句。謾說枚叟鄒生,共作梁園賦。
醉花陰
玉妃謫墮煙村遠,猶似瑤池見。缺月掛寒梢,時有幽香,飛到朱簾畔。
春風嶺上淮南岸,曾為誰魂斷。依舊瘦棱棱。天若有情,天也應須管。
醉花陰
月娥昨夜江頭過,把素衫揉破。冷逐曉雲歸,留與東風,吹作千千朵。
雲殘香瘦春猶可,玉笛愁無那。倚著畫樓人,且莫教他,吹動些兒個。
醉花陰
紅塵紫陌春來早,晚市煙光好。燈發萬枝蓮,華月光中,天淨開蓬島。
老人舊日曾年少,年少還須老。今夕在天涯,燭影星橋,也似長安道。
醉桃源
朱門映柳畫簾垂,門前聞馬嘶。主人新著綠袍歸,天恩下玉墀。
憑翠袖,撚花枝,勸教人醉時。請君聽唱碧雲詞,倒傾金屈◇。
作者簡註:
王庭珪(公元一零八零年至一一四二年)字民瞻,吉州安福(今屬江西)人。自少刻志於學,通經史百家。徽宗政和八年進士,調衡州茶陵縣丞。宣和末棄官家居,葺茅堂於盧溪之上,因號盧溪。紹興十二年,作詩贈胡銓,有‘癡兒不了公家事,男子要爲天下奇’之句,大忤秦檜,流放夜郎。孝宗召爲國子監主簿、直敷文閣。乾道八年卒。庭珪以詩文馳名,其詩多爲時而作,沈痛激烈,其文雄渾剛大,其詞格力雅健,深爲時人推許。著有《易解》二十卷、《六經講義》十卷、《論語講義》五卷、《語錄》五卷、《雜誌》五卷、《滄海遺珠》二卷、《方外書》十卷、《校字》一卷、《鳳停山叢錄》一卷及文集等,今多亡佚,其《盧溪詞》一卷則自宋已單刻行世,亦複亡佚,今存趙萬裏輯本。事蹟見周必大《王公行狀》(《周文忠公集》卷二十九)、胡銓《王公墓誌銘》(《澹庵集》卷二十九)。
《盧溪集》五十卷,爲其孫輩及門人劉江於南宋淳熙間編輯刊行,有楊萬裏、謝諤序。《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著錄《盧溪集》七卷,《宋史·藝文志》著錄《盧溪集》十卷,或爲別本,由於宋刻均已散佚,其版本源流已難甄別。現存《盧溪集》,以嘉靖五年梁英刻本爲最古。是本前有胡銓、謝諤、楊萬裏序,猶有‘吉州東崗劉宅梅溪書院善本’、‘門人劉江編’等題識,末有張寰、鄧韍二序,張序亦稱‘獲劉氏刻本’‘付梁侯刻之’,則此本乃據宋劉江刻本重刊。清乾隆五十一年愛敬堂複據嘉靖本重刊,《四庫全書》所收《盧溪集》,其底本亦爲黃登賢家藏之嘉靖本。《藏園羣書經眼錄》卷十四著錄明寫本,傅氏稱:‘嘉靖本五十卷,四庫著錄同,此本獨作二十卷,細審篇第,大體不異,惟逐卷歸併耳。餘取嘉靖本對校,別有跋語著其異同焉。考卷一有校正重刊銜名兩行,當是明代重刊,然改正嘉靖本誤脫至夥,則所從出亦舊本也。’此本爲傅增湘所校跋之嘉靖本,今未見著錄。攷其內容,確如傅氏所言‘誤脫至夥’,如卷二十六《上李丞相書》一文中,嘉靖本即脫‘由’、‘幹’等字,並誤‘九’(欲)、‘隴中’(隆中)、‘者’(有)、‘頸’(顯)等字。然刊刻既古,且爲現行各本之祖,影茲一編,以存其舊可也。
落落校録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