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詞集 第01集




  婉約詞集
  前言

  我國詞壇是一個群芳競豔,姹紫嫣紅的百花園。多彩多姿、千嬌百媚的婉約詞,爲我國古典詩歌增添了無限光彩,也爲我國文學的發展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自唐五代以來,直至近代,婉約詞繼承民歌的優良傳統,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婉約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新體詩,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跟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舊唐書·溫庭筠傳》曾記載飛卿“能逐弦歌之音,爲側豔之詞”。天才的作家們既有文學素養,又都洞曉音律。每填一闋,往往錘字煉句,審音度曲,把如畫的意境,精煉的語言和美妙的音樂緊密結合起來,既表情達意,又悅耳動聽,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婉約詞便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曲新詞酒一杯”,這些溫柔香豔之曲,懷人贈別之調,又多是歌伎舞女們在花間、樽前,輕歌曼舞中彈唱的。一曲之後,餘音繞梁,沁人心脾。“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便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淺斟低唱。這類“旖旎近情,鋪敍展衍”的新曲,往往使聞者銷魂。婉約詞音節諧婉,“語工而入律”。情調柔美,容易爲人們所接受。唐五代詞早就具有這一特點。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說:“……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手,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兩宋時期,婉約詞空前繁榮,風靡全國。柳永的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之。可見當時傳播之廣。直至近代,婉約詞依然具有“可歌性”。這是它的突出特點。
  言情,是婉約詞的傳統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它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文采燦爛的《花間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五代詞人韋壓,善於運用各種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寫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晏殊的《珠玉詞》,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豔照人。歐陽修是一位領袖儒林、肩負文統道統的中心人物。在他的詩文裏,只能看到他嚴肅的護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詞,卻寫得婉媚輕柔,情致纏綿。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工文章,精騎射,而小詞卻委婉傳情,淒惻動人。蓋“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而獨於長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禮《銅鼓堂詞話》)。作家們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與歡愉,通過抒情的婉約詞,曲折細膩地透露出來,贏得古今無數讀者的同情與共鳴。
  愛情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寫愛情,反映在封建禮教統治下,人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受到挫折時的悲愁與哀怨,也就成爲婉約詞的重要內容。它首先表現在對愛情的大膽追求與歌頌。敦煌曲子詞《菩薩蠻》的作者,大膽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寫出“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表達了愛情永恒不變的心願。馮延巳的《長命女》,寫夫妻祝酒陳願,地久天長,永不分離。韋莊的《思帝鄉》“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歌頌了天真少女對愛情的熱烈追求。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對愛情的表露,抒寫她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
  多情的詞人,往往通過抒寫離愁別恨,歌頌愛情的真摯。“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爲系歸舟。……”(秦觀《江城子》)離歌一曲,動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鈴》,抒寫了濃烈感人的遊子離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淋漓盡致地描繪出與情人闊別、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抒寫了他對亡妻“不思量,自難忘”的一片真情。“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鷓鴣天》)寫當日的相親相愛,別後的相思相憶,淒婉哀怨而又嫵媚風流,輕柔自然。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等抒情小詞,雖是兒女私情、離愁別緒,卻寫得清麗婉媚,情深意長。“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幹,想君思我錦衾寒……。”(韋莊《浣溪沙》)寫愛情生活的回憶,離別相思的痛苦,洋溢著真
  情實感。
  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婦女特別是那些被壓在社會低層的歌伎們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約詞中如泣如訴地表現出來。柳永仕途坎坷,長期浪迹於下層社會。他的詞往往以極大的同情,表現歌伎們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與她們的愛戀之情。“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悔當初不把雕鞍鎖。”“鎮相隨,莫抛躲,彩線慵拈伴伊坐。”(《定風波》)詞中既寫出歌伎們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現出她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全詞傾訴了“黯然銷魂”的無限傷離之情。顯示了婉約詞“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藝術效果。婉約詞也往往抒寫感時傷世之情。作家們把家國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豔情,或寓於詠物,表面看似抒寫愛情,描摹物象,實際上卻別有寄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李煜在詞中以鮮明的形象,熾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風,抒寫亡國之恨。宋徽宗《燕山亭》,委婉悲痛地寫出了國亡被俘後的無限感慨。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運用比興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賢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寫家國之事,身心之感,情致纏綿,哀婉含蓄。
  詞人們又往往借詠燕、詠柳、詠梅、詠楊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難於明言之意。如陸遊的《詠梅》詞,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作家們常以花草、閨房、送春、惜春爲題材,表現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們對美好事物的愛戀以及受到挫折時的悲傷情緒。“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抒寫了惜春傷春之情,懷戀歌姬之感,表現了作者的淡淡哀愁。此詞溫潤秀潔,風流蘊籍,言情閒雅而不輕薄,辭語工麗而不淫豔,最爲人們所讚賞。戰爭破壞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國破家亡之恨,生離死別之情,不斷在婉約詞中反映出來。蔣興祖女的《減字木蘭花》“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將自己被虜離鄉北去的無限痛苦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地反映了那個離亂時代的社會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婉約詞的又一特點是“以美取勝”。它以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觀自然美與生活美,歌頌人物的心靈美。作家們把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諧地統一起來,創作出大量具有詩情畫意的絕妙好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李煜《望江南》)、“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晏幾道《鷓鴣天》)、“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晏幾道《蝶戀花》)凡此,皆美妙動人,絢麗多彩。往往片時佳景,一語留住;萬端情緒,一語吐出。一首詞,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紅杏枝頭春意鬧”(《玉樓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紅杏尚書”的美稱!“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于》),作者張先遂有“張三影”之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賀鑄因而被稱爲“賀梅子”。
  還有李清照“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等等。愛美是人之天性。美的藝術形式,是溝通人類感情的橋梁。創造美的意境,是婉約詞的基本特徵。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把讀者帶入美的意境。“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創造了淒涼而又幽美的意境。“春無蹤迹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黃庭堅《清平樂》),作者通過奇妙的想象,把惜春之情、尋春之意,熔鑄在一起,意境極美。蘇軾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全詞繪出暮春景色,在美的意境中,蘊含著傷*緒。王漁洋在《花草蒙拾》中曾稱讚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蘇軾《江城子》“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這美的意境中再現出來,鮮明、真切,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淒涼意境,令人銷魂、斷腸。作者以美的語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讀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納蘭性德懷戀親人、歌詠自然的小令,清新婉麗,格高韻遠,極富情味與美感。他的《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在塞外風光的描繪中,透露出離愁別恨,一片鄉思,於情景交融之中,展現出美的意境。
  婉約詞是按照美的法則來反映生活的。作家們用精煉的語言、真摯的感情、美麗動人的藝術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社會生活,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華彩紛呈,百卉競妍,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爲我國人民所喜愛,世代傳誦,曆久不衰。以上僅就婉約詞的特點,略作闡述。

  惠淇源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日于安徽大學
  第一集

  唐玄宗
  好時光
  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①畫,天教入鬢長。
  莫倚傾國②貌,嫁取個,有情。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作者簡介
  唐玄宗李隆基,睿宗李旦第三子。天寶間,安祿山反,幸蜀。太子即位,尊爲上皇。諡曰明皇。
  注釋
  ①張敞:漢宣帝時,爲京兆尹。曾爲妻子畫眉。後來成爲夫妻恩愛的典故,傳爲佳話。②傾國:極言婦女之美貌。
  評解
  此詞取篇末三字爲名。詞中著意描寫一位傾國麗人,蓮臉修眉,年輕貌美。希望她能及時“嫁取個”多情郎君,莫辜負“好時光”。這首小令,抒情委婉,描寫細膩,對後世詞風有一定影響。
  集評
  南卓《羯鼓錄》:上(玄宗)洞曉音律,由於天縱。凡是絲管,必造其妙。若製作曲調,隨意而成,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拍。至於清濁變轉,律呂呼召,君臣事物,叠相制使,雖古之夔曠,不能過也。
  顧梧芳《尊前集序》:音婉旨遠,妙絕千古。《開元軼事》,明皇諳音律,善度曲。嘗臨軒縱擊,制一曲曰“好時光”。方奏時,桃李俱發。後所度諸曲皆失傳,唯“好時光”一闋僅存。劉毓盤《詞史》:玄宗皇帝好詩歌,精音律,多禦制曲。今傳者有《好時光》一詞。

  王 建
  調笑令
  團扇①,團扇,美人並②來遮面。玉顔憔悴三年,誰複商量管弦③?弦管,弦管,春草昭陽④路斷。


  作者簡介
  王建,字仲初,唐代潁川人。代宗大曆十年進士,官陝州司馬。所作官詞百首,以詩紀事,是其創格。與韓愈、張籍齊名。著有《王司馬集》。
  注釋
  ①團扇:圓形的扇子,古代歌女在演唱時常用以遮面。②並:作“伴”字解。③管弦:用絲竹做的樂器,如琴、簫、笛。④昭陽:漢代宮殿名。
  評解
  這首小令,描寫宮廷歌女的痛苦生活。“誰複”一句,描述被擯棄後百無聊賴的愁苦況味。“弦管”一轉,說明春雖再來,而自身卻再無召幸的希望。“路斷”,絕望之詞,情極哀婉。
  集評
  顧起綸《花庵詞選跋》:王仲初古《調笑》,融情會景,猶不失題旨。《玄煙過眼續錄》:楊元誠家所藏王建親書官詞一百二十首,極其婉轉夭麗,令人罕能及。黃花庵《花庵詞選》:仲初以宮詞百首著名,三台令、轉應曲,其餘技也。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節短韻長,獨彈古調,以“團扇”起筆,《詩經》之比體也。意隨調轉,如“弦管”、“管弦”句,音節亦流動生姿,倘使紅牙按拍,應怨入落花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王仲初《調笑令》雲:“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結語淒怨,勝似宮詞百首。許彥周《彥周詩話》雲:張籍、王建樂府宮詞皆傑出,所不能追逐李、杜者,氣不勝也。

  白居易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①。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②,能不憶江南。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太原(今屬山西)人。德宗貞元十六年進士。曆任翰林學士等官。由於他反對苛政,以詩歌指斥權貴,被貶爲江州司馬,後又知蘇、杭,以刑部尚書致仕。他最工於詩,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中堅。在民間詞的影響下,倚聲填詞,通俗平易,清新雋麗,流傳較廣。
  注釋
  ①諳:熟悉。②藍:蓼科植物。其葉可制青綠色顔料。
  評解
  這首小令寫出了對江南的美好回憶。作者以比喻手法,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江花紅勝火”、“江水綠如藍”,色彩明麗,寫盡江南春色。全詞以平易的語言表現了優美的情韻,喚起人們對祖國河山和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
  集評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運用貼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對偶句,把明媚、豔麗、溫馨、柔美而富有生氣、詩情畫意般的江南水鄉春色,凝練成寥寥十四個字,成爲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佳句。讀之,令人心馳神往。《唐宋詞鑒賞集》:《憶江南》屬小令,只有二十七字,三韻,但在白居易手中,運用得流轉自然,既有詞的意境,又有濃郁的民歌風味。既通俗易懂,色彩鮮明,又講究音律,刻意求工。按韻,這首詞的結構是兩句、兩句一句。作者把頭、身體和尾巴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白樂天詩集》卷五,日人近藤元粹雲:詩餘上乘。

  長相思
  汴水①流,泗水②流,流到瓜州③古渡頭。吳山④點點愁。 思悠悠⑤,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注釋
  ①汴水:源于河南,東南流入安徽宿縣、泗縣,與泗水合流,入淮河。②泗水:源于山東曲阜,經徐州後,與汴水合流入淮河。③瓜州: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南面。④吳山:泛指江南群山。⑤悠悠:深長的意思。
  評解
  這首《長相思》,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在朦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都充滿了哀愁。前三句用三個“流”字,寫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下面用兩個“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人物的複雜感情。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昧深的特點。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若“晴空冰柱”,通體虛明,不著迹象,而含情無際。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遠,直到天末吳山,仍是愁痕點點,淩虛著想,音調複動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則汴泗交流,與人何涉耶!結句盼歸時之人月同圓,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樓一笑矣。
  黃昇《花庵詞選》:此詞上四句,皆談錢塘景。《詞譜》卷二:《長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詞“汴水流”一首爲正體,其餘押韻異同,皆變格也。此詞前後段起二句,俱用疊韻。《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卷六十引黃昇雲:樂天此調,非後世作者所能及。《蓼園詞選》引沈際飛雲:“點點”字俊。《白香詞譜箋》卷一謝朝征雲:黃叔昇雲:此詞“汴水流”四句,皆說錢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東北,受汴水合流而東南入邳州。韓愈詩“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揚州府南,皆屬江北地,與錢塘相去甚遠。叔陽謂說錢塘景,未知
  何指。《放歌集》卷一陳廷焯雲:“吳山點點愁”,五字精警。

  劉禹錫
  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①。弱柳從風疑舉袂②,叢蘭浥③露似霑巾。獨坐亦含顰④。

  作者簡介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德宗貞元九年登進士第,官監察禦史。晚年爲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他是一位具有進步思想的政治家、文學家。早期流放于巴山楚水之時,曾深入民間,學習當地民歌,創制不少新詞,如《楊柳枝》、《竹枝詞》等。詞中描繪了地方風光,反映了人民疾苦,歌頌了勞動婦女健康的愛情。他的詞輕柔流暢,語語可歌。今存《劉夢得集》,詞作集於兩卷樂府中。
  注釋
  ①多謝: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陽人。②袂(mèi):衣袖。③浥(yì):沾濕。④顰(pín):皺眉。
  評解
  這首詞,作者曾自注:“和樂天(即白居易)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爲句。”詞中寫的是一位洛陽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也有無限依戀之情。詩人通過擬人化手法,不寫人惜春,卻從春戀人著筆。楊柳依依,叢蘭灑淚,寫來婉轉有致,耐人尋味。最後“獨坐亦含顰”,以人惜春收束全詞,更增添了全詞的抒情色彩。這首小詞,抒發了惜春、傷春之情。構思新穎,描寫細膩,手法多變。充分體現了詩人樂府小章的“清新流暢、含思婉轉”的藝術特色。
  集評
  況周頤《蕙風詞話》:唐賢爲詞,往往麗而不流,與其詩不甚相遠也。劉夢得《憶江南》“春去也”云云,流麗之筆,下開北宋子野、少遊一派。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作傷春詞者,多從送春人著想。此獨言春將去而戀人,柳飄離袂,蘭浥啼痕,寫春之多情,別饒風趣,春猶如此,人何以堪!沈雄《古今詞話》:“春去也”云云,劉賓客詞也。一時傳唱,乃名爲《春去也》曲。陳廷焯《別調集》卷一:婉麗。

  瀟湘曲
  斑竹①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②怨,滿江深夜月明時。

  注釋
  ①斑竹:即湘妃竹。相傳舜崩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極哀,淚染於竹,斑斑如淚痕,故謂“斑竹”。②瑤瑟:以美玉妝飾成的瑟。古代之管弦樂器。
  評解
  劉禹錫《瀟湘》一曲,借詠斑竹以寄懷古之幽思。“深夜月明”,瀟湘泛舟。詩人觸景生情,懷古抒懷。全詞哀婉幽怨,思緒纏綿,體現了夢得詞的風格特色。
  集評
  黃山谷《山谷琴趣外篇》:劉夢得《竹枝》九章,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以獨步。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謂同工而異曲也。昔子瞻聞餘詠第一篇,歎曰:“此奔逸絕塵,不可追也。”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九疑懷古之作。當湘帆九轉時,訪英、皇遺迹,而芳草露寒,五銖珮遠,既欲即而無從,則相思所寄,惟斑竹之“淚痕”;哀音所傳,惟夜寒之“瑤瑟”,亦如萼綠華之來無定所也。李白詩“白雲明月吊湘娥”,與此詞之“深夜月明”同其幽怨。

  劉長卿
  謫仙怨
  晴川①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鳥向平蕪②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雲千里萬裏,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③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作者簡介
  劉長卿字文房,唐代河間人,開元中進士。歷任監察禦史。終隨州刺史。據《全唐詩話》載:長卿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皇甫湜雲:“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爲老兵矣;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爲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著作有集。
  注釋
  ①晴川:指在陽光照耀下的江水。②平蕪:指草木繁茂的原野。③長沙:這裏用漢代賈誼謫遷長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評解
  長卿任鄂岳觀察史期間,遭權臣吳仲儒誣奏,貶爲潘州南巴尉,尋除睦州司馬。去國懷鄉之思,有感而發。“白雲千里萬里”,“人隨流水東西”。祖別筵上,歌此一曲,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懷才不遇,遠離鄉國的感慨。全詞寫眼前之景,抒不盡之意。情思悠遠,內含豐富,耐人尋味。
  集評
  《填詞名解》卷一毛先舒雲:《謫仙怨》,明皇幸蜀,路感馬嵬事,索長笛制新聲,樂工一時競習。其調六言八句,後劉長卿、竇弘餘多制詞填之。疑明皇初制此曲時,第有調無詞也。說詳康駢《劇談錄》。案此調即唐人六言律,蓋權輿於《回波樂》詞而衍之,郭茂倩《樂府》稱《回波樂》爲商調曲,疑此調亦商調。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長卿由隨州左遷睦州司馬;于祖筵之上,依江南所傳曲調,撰詞以被之管弦。“白雲千里”,悵君門之遠隔;“流水東西”,感謫宦之無依,猶之昌黎南去,擁風雪于藍關;白傅東來,泣琵琶於潯浦,同此感也。

  溫庭筠
  夢江南(二首)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梳洗罷,獨依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①脈脈②水悠悠,腸斷白蘋洲③。

  作者簡介
  溫庭筠本名歧,字飛卿,唐代太原人。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鬱,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範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豔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造上,表現了他傑出的才能。他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七十餘首。
  注釋
  ①斜暉:偏西的陽光。②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後多用以寄情思。③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評解
  《夢江南》是溫庭筠的名作。寫思婦的離愁別恨。第一首,寫思婦深夜不寐,望月懷人。第二首,寫思婦白日倚樓,愁腸欲斷。兩首詞以不同場景塑造同一類人物。一個是深夜不寐,一個是晨起登樓,都寫得樸素自然,明麗清新,沒有刻意求工、雕琢辭句,卻能含思淒婉,臻於妙境。刻畫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揭示人物心理,細膩、逼真,足見作者技巧純熟,既擅雕金鏤玉的瑰麗之作,又有凝練的絕妙好詞。
  集評
  《唐宋詞鑒賞集》:溫庭筠《夢江南》,情真意切,清麗自然,是溫詞中別具一格的精品。張燕瑾《唐宋詞選析》:這首詞刻畫了一個滿懷深情盼望丈夫歸來的思婦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後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現了詩人對不幸婦女的同情。同時也寄寓著詩人遭受統治階級排擠,不受重用的悲涼心情,也是感慨懷才不遇的作品。黃叔暘雲:飛卿詞流麗,宜爲《花間集》之冠。栩莊《栩莊漫記》:“搖曳”一句,情景交融。陳廷焯《別調集》卷一:低回宛轉。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千帆”二句,窈窕善懷,如江文通之“黯然魂消”也。

  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①。驚塞雁,起城烏,畫屏②金鷓鴣。香霧薄③,
  透重幕,惆悵謝家④池閣。紅燭背⑤,繡簾垂,夢君君不知⑥。

  注釋
  ①迢遞:遠遠傳來。②畫屏:有畫的屏風。③香霧:香爐裏噴出來的煙霧。④謝家:西晉謝安的家族。這裏泛指仕宦人家。⑤紅燭背:指燭光熄滅。⑥夢君君不知:又作“夢長君不知”。
  評解
  這首詞描寫古代仕女的離情。上段寫更漏報曉的情景,下段述夜來懷念遠人的夢思。先以柳絲春雨,花外漏聲,寫曉色迷朦的氣象。再寫居室禽鳥爲之驚動的情景。不獨城烏塞雁,即畫上鷓鴣,似亦被驚起。這種化呆爲活、假物言人的寫法,實即指人亦聞聲而動。夜來懷人,寫薰香獨坐之無聊,滅燭就寢之入夢。通首柔情繾綣,色彩鮮明。
  集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庭筠工於造語,極爲綺靡,《花間集》可見矣。《更漏子》一首尤佳。胡元任雲:庭筠工於造語,極爲奇麗,此詞尤佳。《花間集評注》引尤侗雲:飛卿《玉樓春》、《更漏子》,最爲擅長之作。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更漏子》與《菩薩蠻》同意。“夢長君不知”即《菩薩蠻》之“心事竟誰知”、“此情誰得知”也。前半詞意以鳥爲喻,即引起後半之意。塞雁、城烏,俱爲驚起,而畫屏上之鷓鴣,仍漠然無知,猶簾垂燭背,耐盡淒涼,而君不知也。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驚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樂者自樂。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①,鬢雲欲度香腮雪②。懶起畫娥眉,弄妝③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④,雙雙金鷓鴣⑤。

  注釋
  ①小山:指屏風上雕畫的小山。金明滅:金光閃耀的樣子。②鬢雲:象雲朵似的鬢髮。度:覆蓋。香腮雪:雪白的面頰。③弄妝:梳妝打扮。④羅襦:絲綢短襖。⑤鷓鴣:這裏指裝飾的圖案。
  評解
  這首《菩薩蠻》,爲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爲了點綴皇宮裏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帽唐代仕女圖。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下片寫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集評
  張惠言《詞選》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節逆敘。此章從夢曉後領起“懶起”二字,含後文情事。“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飛卿詞如“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無限傷心,溢於言表。張燕瑾《唐宋詞選析》:這首《菩薩蠻》不僅稱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約,其詞微”的特點,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産生種種聯想。《中國歷代詩歌各篇賞析》:在這首詞裏,作者將許多可以調和的顔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們自己組織配合,形成一個意境,一個畫面,讓讀者去領略其中的情意,這正是作者在創造詞的意境上,表現了他的獨特的手法。

  南歌子
  手裏金鸚鵡,胸前繡鳳凰。偷眼暗形相①,不如從嫁與②,作鴛鴦。

  注釋
  ①暗形相:暗中打量。②從嫁與:就這樣嫁給他。
  評解
  待嫁的女子,帶著心愛的金鸚鵡,穿起了繡著鳳凰的彩衣,暗中左顧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這樣嫁給他,作一生的鴛鴦吧。這首小令,明麗自然而富於情韻,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一說“手裏金鸚鵡,胸前繡鳳凰”二句指貴公子,即擬嫁與之人,亦通。
  集評
  胡國瑞《論溫庭筠詞的藝術風格》:因爲感情的充沛,使那濃麗的辭藻適當地發揮了它們光輝作用。這首詞所描寫的青年男女戀愛情節及其所表現的既纏綿而又真率,頗有民歌風味的餘風,這應是它所以令人感到新鮮活潑的重要原因。《栩莊漫記》:“不如從嫁與,作鴛鴦”,蓋有樂府遺風。夏承燾《唐宋詞欣賞》:溫庭筠寫愛情的詞,最明朗的象“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他至多只能說到這樣,與韋莊的作品比較起來,仍是婉約含蓄的。

  司空圖
  酒泉子
  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①。假山西畔藥闌東,滿枝紅。 旋②開旋落旋成空。白髮多情人更惜。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③。

  作者簡介
  司空圖,字表聖,河中虞鄉(今山西虞縣)人。咸通末年進士,官至中書舍人。黃巢起義後,隱居中條山王官穀。朱溫代唐後,召其任禮部尚書,不食而死。他是晚唐著名的山水詩人,詞亦清雅可愛。著作有《一鳴集》。
  注釋
  ①坼(chè):裂開。②旋:俄頃之間。③從容:舒緩,不急進。
  評解
  司空圖生於晚唐,身經亂世,對眼前事物易生感慨。這首小詞,感時傷世,借花抒懷。明知滿枝紅杏“旋開旋落旋成空”,卻依然從容酹酒,遙祝東風,願留春光暫駐。畫意詩情,深深吸引了讀者。
  集評
  唐圭璋《唐詩紀事》,司空圖隱王官穀。每歲時詞禱歌舞,與閭裏耆老相樂。有《酒泉子》云云。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表聖爲唐末完人。此詞借花以書感。明知花落成空,而酹酒東風,乞駐春光於俄頃,其志可哀。表聖有絕句雲:“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與此詞同慨,隱然有黍離之懷也。

  楊柳枝
  桃源①仙子不須誇,聞道惟裁一片花②。何似浣紗溪③畔住,綠陰相間兩三家。

  注釋
  ①桃源:桃花源。②一片花:陶淵明《桃花源記》謂桃源洞外有桃花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雲雲。③浣紗溪:又名若耶溪,在浙江紹興市南,即西施浣紗處。
  評解
  江南山青水秀,風光旖旎,勝似傳說中的桃源仙境。詞人用淡雅的筆墨,傳達出人間春色的無限情韻。司空圖詩宗王維山林隱逸之風,其詞亦然,清新自然,雅潔可愛。

  張 曙
  浣溪紗
  枕障薰爐①隔繡帷②,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相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作者簡介
  張曙小字阿灰,四川成都人。侍郎張禕之從子。唐昭宗龍紀元年進士,官至拾遺。曙工詩善詞,才名籍甚。頗爲鄉里所重。
  注釋
  ①薰爐:爐煙薰香。薰:香草,亦香氣也。②帷:屏幔,帳幕。繡帷:錦繡的帷幔。
  評解
  這首小詞,委婉地抒寫了相思之苦。眼前房帷依舊,花月如常,而斯人隔絕已兩年。人間天上,何處尋覓!“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此情此景,益增相思。全詞情思纏綿,真摯感人。
  集評
  孫光憲《北夢瑣言》:唐張禕侍郎,朝望甚高。有愛姬早逝,悼念不已。因入朝未回,其猶子右補闕曙,才俊風流,因增大阮之悲,乃制《浣溪沙》,其詞曰:“枕障薰爐隔繡帷”云云。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第三句問消息於杏花,以年計也;訴愁心于明月,以月計也。乃申言第二句二年相思之苦。下闋新愁舊恨,一時並集,況“簾垂”、“微雨”之時,與玉谿生“更無人處簾垂地”句相似,殆有帷屏之悼也。陳廷焯《別調集》卷一:婉約,對法活潑。

  呂 岩
  梧桐影
  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作者簡介
  呂岩,字洞賓,唐代京兆人。咸通舉進士,曾兩爲縣令。值黃巢起義,攜家入終南山學道,不知所終。
  評解
  夕陽西沈,秋風蕭瑟,期待故人之來,心情焦急。詞中人搔手踟躕,徘徊徜徉,其久盼不至而又不忍離去的繾綣之情,微嗔之意,呼之欲出。北宋柳永《傾杯》詞中“愁緒終難整,又是立盡、梧桐碎影”,即襲此意。
  集評
  《竹坡詩話》:大梁景德寺峨眉院壁間,有呂洞賓題字。其語雲:“落日斜,西風冷。幽人今夜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字畫飛動,如翔鸞舞鶴,非世間筆也。宣和間,余遊京師,猶及見之。陳岩肖《庚谿詩話》亦載此事,與此小異,“落日斜”作“明月斜”。

  落落校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