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江淹《恨賦》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於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乎天下,同文共規,華山爲城,紫淵爲池。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爲梁,巡海右以送曰。一旦魂斷,宮車晚出。

  若乃趙王既虜,遷于房陵。薄暮心動,昧旦神興。別豔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千秋萬歲,爲怨難勝。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劍擊柱,吊影慚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門。裂帛系書,誓還漢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搖風忽起,日白西匿。隴雁少飛,代雲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

  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裏。閉關卻掃,塞門不仕。左對孺人,右顧稚子。脫略公卿,跌宕文史。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引,素琴晨張。秋日蕭索,浮雲無光。鬱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晹。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淚起。血下蔚沾襟;亦複含酸茹歎,銷落湮沈。

  若乃騎疊迹,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裏。已矣哉!

  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有關江淹:

  江淹(公元四四四年至公元五零五年),南朝文學家。字文通。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祖父和父親都在南朝宋任縣令。江淹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家境貧寒,曾采薪養母。二十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泰始二年(公元四六六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劉景素對他很重視,待以布衣之禮,但由於江淹“少年嘗倜儻不俗,或爲世士所嫉”(《自序傳》),因廣陵令郭彥文一案,被誣受賄入獄。

  在獄中,他給劉景素上書陳情獲釋。此後他曾舉南徐州秀才,對策上第,轉巴陵王國左常侍。不久,又回到劉景素幕下,任主簿、參軍等職。泰豫元年(公元四七二年)宋明帝死後,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江淹於元徽二年(公元四七四年)被貶爲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這一時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學創作方面卻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宋順帝升明元年(公元四七七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並任爲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他爲蕭道成出謀劃策並起草文書,大受重用。蕭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命爲驃騎豫章王記室帶東武令,遷中書侍郎,齊武帝永明間,任廬陵內史、尚書左丞、還有國子博士諸職。少帝蕭昭業即位,他任禦史中丞,明帝蕭鸞時,又任宣城太守、秘書監諸職。梁武帝蕭衍代齊後,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伯。

  江淹集據《自序傳》稱凡十卷,《隋書經籍志》著錄爲九卷。另有《後集》十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清代編《四庫全書》時,採用的是乾隆間考城梁賓據明代汪士賢、張溥刊本和睢州湯斌家鈔本參互校訂而成,凡四卷。《四部叢刊》影印烏程蔣氏密韻樓藏明翻宋本,凡十卷。另外還有清乾隆間江□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驥《江文通集彙注》,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排印本。

  落落校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