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修《秋聲賦》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抈,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歎息。


  釋文:

  夜裏,歐陽子正在讀書,聽到有聲音從西南方向傳來,不禁悚然而聽,驚道:“奇怪!”這聲音初聽時淅淅瀝瀝,瀟瀟颯颯,忽然變得洶湧澎湃,像是夜間波濤突起,風雨驟然而至,碰在物體上,鏦鏦錚錚,猶如金屬相擊。再一聽,又似奔赴戰場的軍隊正銜枚疾進,沒有號令,只有人馬行進的聲音。

  於是對童子說:“這是什麽聲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說:“月色皎皎,星空燦爛,浩瀚銀河,高懸中天。四下裏並沒有人聲,那聲音來自樹林中間。”我恍然歎道:“哦,原采這是秋天的風聲呀,真令人感傷,它怎麽就來了呢?秋天總是這樣的:它的色調淒清慘澹,雲氣消失,煙靄飄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遠,日色晶明;它的氣候清冷蕭瑟,悲風凜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蒼涼,川流寂靜,山林空曠。所以它發出的聲音時而淒淒切切,時而呼嘯激昂。秋風未起時,綠草如毯,豐美繁茂,樹木蔥蘢,令人神怡。然而它一旦來臨,拂過草地,草就要變色,掠過森林,樹就要落葉。它用來摧敗花草、使樹木凋零的,便是一種肅殺之氣的餘烈。“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節,它在時令上屬陰;秋天又象徵著用兵,它在五行中屬金。這就是常說的‘天地之義氣’,它常常以肅殺爲意志。自然對於萬物,是要它們在春天生長,在秋天結實。所以秋天在音樂的五聲中又屬商聲,商聲是代表西方的一種聲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則’。商,也就是‘傷’的意思,萬物衰老了,都會悲傷。夷,是殺戮的意思,凡萬物過了繁盛期,就會走向衰敗。

  嗚呼,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爲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有無窮無盡的憂愁來煎熬他的心,又有無數瑣碎煩惱的事情來勞累他的身體,費心勞神,必然會損耗精力。何況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憂慮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然會使他鮮紅滋潤的膚色變得蒼老枯槁,烏黑光亮的鬚髮變得花白斑駁。人非金石,爲什麽卻要以不是金石的肌體去像草木那樣爭一時的榮盛呢?仔細想想吧,傷害自己的到底是什麽,又怎麽可以去怨恨這秋聲呢?


  關于歐陽修:

  歐陽修(公元一零零七年至公元一零七二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爲吉州原屬廬陵郡。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仁宗天聖八年(公元一零三零年)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爲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佑元年(公元一零三四年),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爲他辯護,被貶爲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康定元年(一零四零年),歐陽修被召回京,複任館閣校勘,後知諫院。慶曆三年(公元一零四三年),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慶曆五年,范、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爲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後,又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公元一零五四年)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嘉佑二年(公元一零五七年)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這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嘉佑五年(公元一零六零年),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

  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英宗治平二年(公元一零六五年),上表請求外任,不准。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准。神宗熙寧二年(公元一零六九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曾表異議,且未執行。熙寧三年(公元一零七零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這一年,他改號“六一居士”。熙寧四年(公元一零七一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卒諡文忠。               

  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影響也最大。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範作用。

  歐陽修一生寫了五百餘篇散文,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各體兼備。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敍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簡括有法;議論紆徐有致,卻富有內在的邏輯力量。章法結構既能曲折變化而又十分嚴密。《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與高司諫書》、《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瀧岡阡表》等,都是歷代傳誦的佳作。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的先聲,其《歸田錄》、《筆說》、《試筆》等都很有名。歐陽修的賦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象,使人仿佛可聞。這篇賦變唐代以來的“律體”爲“散體”,對於賦的發展具有開拓意義。歐陽修的詩歌創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詩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會的黑暗;他還在詩中議論時事,抨擊了腐敗政治。但他寫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的詩。

  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總的來看,風格是多樣的。歐陽修還善於論詩,在《梅聖俞詩集序》中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産生過很大影響。他的《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爲一種論詩的新形式。歐陽修也擅長寫詞,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尤善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抒情。還有一些豔詞,雖寫男女約會,也樸實生動。歐陽修在經學、史學、金石學等方面都有成就。他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提出自己的創見。史學造詣更深于經學,除參加修撰《新唐書》二百五十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爲鑒戒。他勤於收集,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編輯成一部考古學資料專集--《集古錄》。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

  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韓愈。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他的平易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歐陽修的著述,今存《歐陽文忠公全集》,其生平事迹,宋人胡柯撰《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附錄於全集。另有清人楊希閔《歐陽文忠公年譜》、華孳亨《增訂歐陽文忠年譜》。


  落落校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