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六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題解:

  阿房宮,秦宮名,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統一中國,認爲首都咸陽的宮殿太小,便大興土木,於西元前二一二年,發徒卒七十余萬人,在渭水南面營造阿房宮,“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記·秦始皇本紀》)。宮未建成,秦國滅亡。項羽攻入咸陽,放火焚毀。阿房,猶言近旁。“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旁”(《漢書·賈山傳》顔師古注)。也有說因其形“四阿房廣”(言四角有曲簷)而得名。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啓》中說:“寶曆(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樊川文集》卷十六)可見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於通過寫阿房宮事總結亡秦教訓,使唐敬宗李湛引爲鑒戒:統治者橫徵暴斂,荒淫無度,其結果只能是民怨沸騰,國亡族滅。

  這篇賦充分體現了唐代文賦的特點,即描寫和議論緊密結合。前面極力鋪敍渲染宮殿歌舞之盛,宮女珍寶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誇張,又富於想象,且比喻奇巧新穎。後面發議論,回環往復,層層推進,見解精闢,發人深省。語言上駢散兼行,錯落有致,詞采瑰麗,聲調和諧,一掃漢賦那種平板單調的弊病,成爲古代賦體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簡註:

  [一]六王: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之君。
  [二]兀(wù霧):突兀,指山上樹林砍盡,只剩下光禿的山頂。
  [三]覆壓:覆蓋。三百餘裏:指宮殿占地面積大。《三輔皇圖》載:阿房宮“規恢三百餘裏”。
  [四]驪山: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構:建築。
  [五]走:趨向。咸陽:秦朝的國都。
  [六]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肅,流經陝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陝西省。
  [七]廊腰:走廊中間的轉折處。縵,無花紋的絲綢。
  [八]盤盤:盤旋。焉,猶“然”。
  [九]囷囷(jūn君):曲折。
  [十]矗:高聳。落:座、所,建築物的單位量詞。一說指院落、院子。
  [十一]複道:宮中樓閣相通,上下都有通道,稱複道。因築在山上,故稱行空。
  [十二]霽(jì寄):雨止雲開。
  [十三]妃:帝王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嬪(pín貧):宮中女官。媵(yìng映):後妃陪嫁的女子。嬙(qiáng強):宮中女官。
  [十四]輦(niǎn碾):古代貴族乘坐的人力車。此用作動詞,乘車。
  [十五]脂水:洗胭脂的水。
  [十六]椒、蘭:兩種芳香植物。
  [十七]轆(lù鹿)轆:車聲。
  [十八]杳(yǎo咬):遠。
  [十九]望幸:盼望皇帝到來。幸,封建時代稱皇帝親臨爲幸。
  [二十]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前二四六—前二一零),在兼併六國前自不能羅致諸侯子女,這裏是誇張。
  [二一]其人:其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以“人”代“民”。
  [二二]鼎:古代一種三足兩耳的貴重器物。鐺( chēng稱):鐵鍋,三足。[二三]邐迤(lǐyǐ裏以):接連不斷。這裏是說到處都是。
  [二四]錙銖(zīzhū資朱):古時的重量單位。《說文》:六銖爲錙。此極言微小。[二五]負棟:支撐棟梁的柱子。
  [二六]南畝:泛指農田。
  [二七]庾:糧倉。
  [二八]帛縷:絲綢衣服上的紗線。
  [二九]九土:九州,指全國。郭:外城。
  [三十]管弦:指簫笙、琴瑟等樂器。嘔啞:樂器發出的聲音。
  [三一]獨夫:喪盡人心的暴君,指秦始皇。
  [三二]戍卒叫:指陳勝、吳廣在謫戍漁陽途中,於大澤鄉振臂一呼,率衆起義。
  [三三]函穀舉:指劉邦攻破函谷關。舉,攻破,拔取。
  [三四]楚人一炬:西元前二零六年,項羽入咸陽,殺秦將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項羽本紀》)。楚人,指項羽。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後代,故稱楚人。[三五]遞三世:傳至第三代。
  [三六]族滅:即滅族。古有滅三族、九族、十族的酷刑。此指秦朝徹底覆滅。


  釋文:

  六國滅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伐光了蜀山的樹木,阿房宮才蓋起來。阿房宮占地三百多裏,樓閣高聳,遮天蔽日。從驪山之北構築宮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咸陽。渭水和樊川兩條河,水波蕩漾地流入宮牆。五步一棟樓,十步一座閣。走廊曲折象縵帶一般回環,飛簷象禽鳥在高處啄食。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環抱,宮室高低屋角,象鈎一樣聯結,飛簷彼此相向,又象在爭鬥。盤旋地、曲折地,密接如蜂房,迴旋如水渦,不知矗立著幾千萬座。長橋橫臥在渭水上,人們看了要驚訝:天上沒有雲,怎麽出現了龍?複道橫空而過,彩色斑爛,人們看了要詫異:不是雨過天晴,哪里來的彩虹?樓閣隨著地勢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東西方向。臺上歌聲悠揚,充滿暖意,使人感到有如春光那樣和煦。殿中舞袖飄拂,好象帶來陣陣寒意,使人感到風雨交加那樣淒冷。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宮裏,氣候竟會如此不同。

  那些亡了國的妃嬪和公主們,辭別了自己國家的樓閣、宮殿,被一車車送來秦國,日夜獻歌奏樂,成了秦國的宮人。星光閃爍,原來是她們打開了梳妝鏡子;綠雲繚繞,原來是她們正在早晨梳理髮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層垢膩,是她們倒掉的殘脂剩粉;空中煙霧彌漫,是她們在焚燒椒蘭香料。皇帝的宮車馳過,聲如雷霆,使人驟然吃驚;聽那車聲漸遠,也不知馳到哪兒去了。宮人們用盡心思修飾容貌,打扮得極其嬌媚妍麗,耐心地久立遠視,盼望皇帝能親自駕臨。可是有許多宮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還未見到皇帝。燕、趙收藏的財寶,韓、魏聚斂的金玉,齊、楚搜求的珍奇,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來,從人民那裏掠奪來的,堆積得如山一樣。一旦國家滅亡,不能佔有了,統統運進了阿房宮。在這裏把寶鼎看作鐵鍋,美玉當石頭,又視黃金爲土塊,珍珠爲沙石,隨意丟棄,秦人看見了也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心,也就是千萬個人的心。秦始皇喜愛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業。爲什麽搜刮人民的財物一分一厘都不放過,揮霍時卻象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阿房宮中的柱子,比田裏的農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布機上的女工還多;建築物上的釘頭,比糧倉裏的粟粒還多;橫直密布的瓦縫,比身上衣服的線縫還多;欄杆縱橫,比天下的城郭還多;嘈雜的器樂聲,比鬧市的人說話聲還多。秦統治者窮奢極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秦始皇這個獨夫,卻越來越驕橫頑固。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回應,劉邦攻破函谷關,項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富麗堂皇的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國統治者都是愛護本國人民,那麽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如果秦國統治者同樣能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麽秦就能從三世傳下去,甚至可以傳到萬世,都爲君王,誰還能滅掉秦國呢?秦統治者來不及爲自己的滅亡哀歎,只好讓後世的人爲他們哀歎;後世的人如果只是哀歎而不引爲鑒戒,那麽又要讓再後世的人爲他們哀歎了。


  關于杜牧:

  杜牧(公元八零三年至公元八五二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八二八年)進士。爲弘文館校書郎。曆監察禦史、膳部、比部及司勳元外郎,黃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早年頗有抱負,主張削平藩鎮,抗擊吐蕃,回紇統治集團的侵擾,加強國防,以拯救日趨衰敗的唐王朝,晚年漸趨保守消極。

  杜牧詩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氣勢縱橫,敢於論列軍國大事,指陳時弊,具有較強的現實性,繼承了韓、柳派古文家的優良傳統。他的詩意境清新,風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輕浮豔麗的文壇上獨樹一幟。後人因稱他爲“小杜”,以繼杜甫;又因和李商隱齊名,被稱爲“小李杜”。

  落落校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