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呉)·韋昭《博弈論》




  蓋聞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故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齒之流邁而懼名稱之不立也,故勉精厲操,晨興夜寐,不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若甯越之勤,董生之篤,漸漬德義之淵,棲遲道藝之域。且以西伯之聖,姬公之才,猶有日昃待旦之勞,故能隆興周道,垂名億載,況在臣庶,而可以已乎?曆觀古今立功名之士,皆有累積殊異之跡,勞身苦體,契闊勤思,平居不墮其業,窮困不易其素,是以卜式立志於耕牧,而黃霸受道於囹圄,終有榮顯之福,以成不朽之名。故山甫勤於夙夜,而吳漢不離公門,豈有遊惰哉?

  今世之人多不務經術,好玩博弈,廢事棄業,忘寢與食,窮日盡明,繼以脂燭。當其臨局交爭,雌雄未決,專精銳意,心勞體倦,人事曠而不脩,賓旅闕而不接,雖有太牢之饌,韶夏之樂,不暇存也。至或賭及衣物,徙釭易行,廉恥之意弛,而忿戾之色發,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務不過方罫之間,勝敵無封爵之賞,獲地無兼土之實,技非六藝,用非經國;立身者不階其術,徵選者不由其道。求之於戰陳,則非孫、吳之倫也;考之於道藝,則非孔氏之門也;以變詐為務,則非忠信之事也;以劫殺為名,則非仁者之意也;而空妨日廢業,終無補益。是何異設木而擊之,置石而投之哉!且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養,其在朝也竭命以納忠,臨事且猶旰食,而何博弈之足耽?夫然,故孝友之行立,貞純之名彰也。

  方今大吳受命,海內未平,聖朝乾乾,務在得人,勇略之士則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則處龍鳳之署,百行兼苞,文武並騖,博選良才,旌簡髦俊,設程試之科,垂金爵之賞,誠千載之嘉會,百世之良遇也。當世之士,宜勉思至道,愛功惜力,以佐明時,使名書史籍,勳在盟府,乃君子之上務,當今之先急也。

  夫一木之枰孰與方國之封?枯釭三百孰與萬人之將?袞龍之服,金石之樂,足以兼釭局而貿博弈矣。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而用之於詩書,是有顏、閔之志也;用之於智計,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於資貨,是有猗頓之富也;用之於射禦,是有將帥之備也。如此則功名立而鄙賤遠矣。


  ◎作者簡註:
  韋昭,?至公元二七三年,韋昭篤學好古,博覽群籍,有記述之才,著作豐富,堪稱是三國時代東吳第一的史家,而他主編的《吳書》也成為《三國志》中吳國史料的主要來源。韋昭時常拒絕與暴虐的孫皓合作,又堅持不替沒當過皇帝的孫皓之父孫和立本紀,終於招至殺身之禍,其史官風骨卻值得後人景仰。
  韋昭字弘嗣,吳郡雲陽(今江蘇省丹陽縣)人。晉統一天下後,《三國志》作者陳壽為了避司馬昭的名諱,硬是把韋昭改成了韋曜。
  韋昭年輕時便好學能文,曾經作過丞相掾、西安令、尚書郎、太子中庶子等職位。韋昭任太子中庶子的時候,吳國的太子是孫權的三子,孫和。那時吳國十分流行博弈下棋,孫和認為下棋沒什麼益處,就令韋昭作專文章反對,這也是史上一篇有名的反對玩物喪志的文章。(原文附在最後)
  公元二五零年孫和被廢,韋昭成為黃門侍郎。兩年後孫權亡故,孫亮即位,由太傅諸葛恪輔政,任命韋昭為太史令,撰寫吳書,又令華覈、薛瑩等參與編寫。
  公元二五八年,孫琳廢孫亮,立孫休為帝,韋昭官拜中書郎、博士祭酒。孫休命韋昭依照西漢劉向的當年作為,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又想延請韋昭和博士盛沖為自己講論經史。但是孫休寵愛的左將軍張布,行事不正,又怕性情精確的韋昭以古今事警告孫休,便在孫休面前力爭不可。孫休雖然不喜歡張布的小人行徑,最後竟然也疏遠了韋昭和盛沖。
  公元二*年孫休亡,孫皓即位,韋昭封高陵亭侯,擔任中書僕射、侍中,領左國史。這時吳國境內有不少祥瑞的徵兆,孫皓問韋昭的意見,韋昭說:『這些都是很尋常的事,陛下引圖緯以為祥瑞,其實這些圖緯不過是家裏筐篋中的書,不算是什麼祥瑞的徵兆。』後來孫皓要韋昭為他的父親孫和在史書上作『紀』,韋昭堅持不要,因為孫和從未登基為帝,應該立『傳』。韋昭不只一次地持正反對孫皓,惹得孫皓不悅,韋昭憂懼,自陳衰老,求免侍中、國史二官,自己不要再寫吳史了。但是孫皓終不聽。韋昭生病了,孫皓派人全程監視他的醫療和用藥情形,怕韋昭死掉,同時逼迫他快點為孫和寫本紀。
  吳王孫皓時常整日大宴群臣,座客至少得飲酒七升,雖然不完全喝進嘴裏,也都要澆灌在臉上,讓酒盅見底。韋昭的酒量不到二升,一開始孫皓對他特別優待,擔心他不勝酒力出洋相,便暗中賜給他茶來代替酒。到了韋昭逐漸失寵後,孫皓便強逼韋昭喝酒,常常喝不完就怪罪。
  孫皓喜歡酒後和官員玩益智問答,讓侍臣在官員面前提問,以問倒官員為樂,並藉此嘲弄他們;或者當場揭發隱私,給官員難堪。在這其間,如果官員犯了什麼忌諱,或應對有錯,就要當場收押,甚至處死。韋昭也是負責提問的侍臣之一,但他認為讓官員沒面子,內心忌恨,使群臣不睦,沒什麼好處,所以提問的問題都不難,大都是儒家經義。孫皓覺得韋昭不合作,不幫他問倒官員,又因為韋昭歷來老是不屈不撓地違逆自己的意思,新嫌舊怨併發,竟把韋昭關進了監獄,這是公元二七三年的事。
  韋昭在獄中上書,洋洋灑灑,希望替自己脫罪,但是孫皓嫌韋昭的上書『太髒』,又怪罪韋昭,華覈連連上疏救韋昭,孫皓還是不聽,終於把韋昭殺了,強迫搬遷其家至零陵。
  《三國志》評韋昭『篤學好古,博見群籍,有記述之才。』韋昭堪稱是三國時代東吳第一的史家,著作豐富,長於考據,又堅持不與孫皓妥協,替孫和立紀。韋昭最有名著作是與華覈、周昭、薛瑩、梁廣合撰的《吳書》五十五卷,並成為陳壽《三國志》的主要取材來源之一。此外,韋昭還著有《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二卷、《孝經解贊》一卷、《辯釋名》一卷、《國語注》與《漢書音義》,後者在唐代顏師古注《漢書》時多有引述。《晉書》又提到吳帝命韋昭制十二曲名,按照漢朝時短簫鐃歌之樂,改其中十二首曲目名稱,以稱述歷任吳君功業德行,承受天命。韋昭的兒子,韋隆亦有文學。

  落落校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