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齊)·孔稚圭《上新定律注表》




  臣聞匠萬物者以繩墨為正,馭大國者以法理為本。是以古之聖王,臨朝思理,遠防邪萌,深杜奸漸,莫不資法理以成化,明刑賞以樹功者也。伏惟陛下躡曆登皇,乘圖踐帝,天地更築,日月再張,五禮裂而複縫,六樂頹而爰緝。乃發德音,下明詔,降恤刑之文,申慎罰之典,敕臣與公卿八座共刪注律。謹奉聖旨,諮審司徒臣子良,稟受成規,創立條緒。使兼監臣宋躬、兼平臣王植等抄撰同異,定其去取。詳議八座,裁正大司馬臣嶷。其中洪疑大議,眾論相背者,聖照玄鑒,斷自天筆。始就成立《律文》二十卷,《錄敘》一卷。凡二十一卷。今以奏聞,請付外施用,宣下四海。

  臣又聞老子、仲尼曰:『古之聽獄者,求所以生之;今之聽獄者,求所以殺之。』『與其殺不辜,寧失有罪。』是則斷獄之職,自古所難矣。今律文雖定,必須用之;用失其平,不異無律。律書精細,文約例廣,疑似相傾,故誤相亂,一乖其綱,枉濫橫起。法吏無解,既多謬僻,監司不習,無以相斷,則法書徒明於裏,冤魂猶結於獄中。今府州郡縣千有餘獄,如令一獄歲枉一人,則一年之中,枉死千餘人。冤毒之死,上幹和氣,聖明所急,不可不防。致此之由,又非但律吏之咎,列邑之宰,亦亂其經。或以軍勳餘力。或以勞吏暮齒,獷情濁氣,忍並生靈,昏心狠態,吞剝氓物,虐理殘其命,曲文被其罪,冤積之興,複緣斯發。獄吏雖良,不能為用。使於公哭於邊城,孝婦冤於遐外,陛下雖欲宥之,其已血濺九泉矣。

  尋古之名流,多有法學,故釋之、定國,聲光(《藝文類聚》作著。)漢台;元常、文惠,績映魏閣。今之士子,莫肯為業,縱有習者,世議所輕。良由空勤永歲,不逢一朝之賞;積學當年,終為閭伍所蚩。將恐此書永墜下走之手矣。今若弘其爵賞,開其勸慕,課業宦流,班習胄子,拔其精究,使處內局,簡其才良,以居外仕,方嶽鹹選其能,邑長並擢其術,則皋繇之謨,指掌可致,杜鄭之業,郁焉何遠。然後奸邪無所逃其刑,惡吏不能藏其詐,如身手之相驅,若弦括之相接矣。

  臣以疏短,謬司大理。陛下發自聖衷,憂矜刑網,禦廷奉訓,遠照民瘼。臣謹仰述天官,伏奏雲陛。所奏謬允者,宜寫律上,國學置律助教,依《五經》例,國子生有欲讀者,策試上過高第,即便擢用,使處法職,以勸士流。(《南齊書·孔稚圭傳》,《藝文類聚》五十四。)


  ◎孔稚珪簡介:

  孔稚珪,公元四四七年至公元五零一年,南朝齊駢文家。一作孔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劉宋時,曾任尚書殿中郎。齊武帝永明年間,任禦史中丞。齊明帝建武初年,上書建議北征。東昏侯永元元年(公元四九九年),遷太子詹事。死後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孔稚珪文享盛名,曾和江淹同在蕭道成幕中“對掌辭筆”。豫章王蕭嶷死後,他的兒子請沈約和孔稚珪寫作碑文,可見他在上層社會中的地位。史稱他“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但他對皇帝所不喜歡的人也從不稍假寬容,其彈章劾表,著稱一時。

  孔稚珪最著名的作品是駢文《北山移文》。文章借北山山靈的口吻,嘲諷了當時的名士周□故作高蹈而又醉心利祿。類似周□的情況,自兩晉以來比較普遍,因此此文筆鋒所指,並不限於周□個人。文章寫得尖刻潑辣,通過對山川草木擬人化的描寫,嘻笑調侃,因而歷來為人傳誦。他的詩作平庸,《樂府詩集》所收《白馬篇》中“白馬金具裝”一首還值得一讀。但《文苑英華》收錄此篇,署為隋煬帝作。從詩篇聲律的和諧和寫作技巧的成熟來看,恐以作隋煬帝為是。據《隋書·經籍志》,孔稚□有集十卷,現僅存文十多篇,詩三、四首,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輯有《孔詹事集》一卷。明代文徵明書《北山移文》(局部)。
  落落校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