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烈马鞭粮多




  周川与本村的周山是光着屁股一块儿长大的好朋友,二人结伴到外面去做生意。三年后周山回来说,周川在外不学好,用光了钱财就不想回家。周川他妈怀疑周山杀了自己的儿子,便向布袋和尚救助......

  "老前辈,你的赌技实在太厉害了。晚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周山知趣地把刚才赢回来的银子拿出一半来送到胖老头面前说,"这是你该得的一份,周某向来够朋友,讲义气......"胖老头笑眯眯地将银子重新推到周山面前道:"刚才不过是一句玩笑而已,你还真以为老夫要分你的钱财呀?

  周山面对此情此景,真是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连忙拉上胖老头,一边往外走一边说:"走,我们一起喝酒去!"

  "像又怎么样,不像又怎么样呢?"布袋和尚没料到慈云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很不高兴地答道。

  后来冷静地一想又觉得,这并不奇怪,毕竟跟随了自己三十余年。只是不应该在这样的时机、这样的场合提这样的问题罢了。

  "徒儿的意思是,如果那个长汀子真的是师傅你,徒儿不是一下子便有了五个弟弟么?"慈云说。

  "你才多大一点点。人家唐大、唐二、唐三、唐四、唐五都是快三十多岁的人了,到底谁是弟弟谁是哥哥?"布袋和尚问。

  "师傅,这话要看怎么说了。八十多年前徒儿已经是个十四岁的小和尚,后来变了七年牛,又变了三十多年的卧牛石,再后来就是师傅让我变成一条狗跟随你跑前跑后三十年,如今依然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和尚。"慈云说,"如今论年龄徒儿虽然不及他们唐氏五兄弟,若是论资历,却比他们的父亲长汀子的资历还老呢......

  说话听音,打锣听声。布袋和尚从慈云的话音中听出他已经猜出了其中的原委便打断他的话说:"好了,不要越说越不像话。"

  "天色不早了",咱们还要赶路呢。"

  "师傅,咱们能不能在这里住一夜呢?"慈云说,"徒儿总觉得如果在这里住一夜,也许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知客也说:"二位香客若是愿意在小庙屈尊一宿,山人将代表全庙道众深深致谢。"

  布袋和尚想了想说:"不行,贫僧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儿没有办完。今天是非走不可,不过关帝庙我们还会再来的,早则十天半月,晚则一年半载,贫僧依然带着慈云重返关帝庙。"说完便起身告辞。

  知客见布袋和尚执意要走,便一直将他们送到三叉路口才依依不舍地与他们告别道:"道家讲究听其自然,既然二位香客另有要事,山人也就不便强留了。望十天半月后能够再会。"

  布袋和尚也满怀深情地说:"后会有期。"

  慈云什么也没说,只是双手合十,默默地念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边念一边不时地向后张望。

  "慈云你在干什么呢?看你那鬼鬼祟祟的样子。"布袋和尚不解地问。

  "师傅,你不觉得那位老和尚让我们到苏州来是一种特意安排么?"慈云见知客已经走远了这才对布袋和尚说,"寒山寺里的鬼讨钱,看似有所收获,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师傅想要达到的目的。'点化'商老五可以说是师傅离开岳林寺以来的第一次失败......"

  布袋和尚打断慈云的话说:"不是还有你吗?能让你脱胎换骨地由狗变人,难道不是为师离开岳林寺至今的最大成功么?"

  "也许这是一个例外,也就是说徒儿的脱胎换骨完全超出了那位神秘老和尚的意料。"慈云说,"或者说是师傅的意外收获,除这一意外的胜利之外,凡是失败都是老和尚刻意安排的。"

  "其中也包括关帝庙内的所见所闻?"布袋和尚问。

  "是的。至少徒儿以为是这样的。"慈云说,"如果师傅不想继续瞒着徒儿的话,徒儿可以作更加深入的分析。"

  "说吧,说吧。有什么想法全都说出来让为师听听。"布袋和尚哈哈一乐道,"你什么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好瞒的?为师刚才打断你的话,是因为内外有别。"

  "徒儿以为,那位知客早就猜出了你就是长汀子。徒儿正是为了提请师傅注意这一点才故意提出'徒儿怎么觉得那个长江子越说越像师傅你,的,否则也许师傅便准备在关帝庙睡一晚上了。"

  "这么说,你劝为师在关帝庙住一夜也是欲擒故纵?"

  "师傅不妨想一想,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每到关键时刻是沿着先前的路继续往前走对自己有利,还是放弃原有的东西另辟新路更有利呢?"慈云说,"如果是放弃胜过坚持,放弃胜过继续的话,那么关帝庙之行便是那神秘老和尚精心安排的结果。"

  "为师还真没考虑过这件事儿。"经慈云这么一点拨,布袋和尚认真一回顾,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自从布袋和尚记事开始,他得益于放弃远比沿着老路继续走下去多得多:

  十三岁那年,长汀子的父母化成莲藕后,长汀子是在放弃了学业之后才学会了许多谋生的本领。既为当时能够生存下去,尽了最大努力,也为他后来能够养家糊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十七岁那年放弃的更多,也就更有长进:先是离乡背井,放弃了自己熟悉的一切,到苏州去找叔父借钱;后是放弃了已经到手的三百两银子,选择了当叫花子;再是放弃了生的希望,跳入富春江,以换取同船过渡者的生存。

  背井离乡使长汀子开拓了眼界;放弃金钱使长汀子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放弃生的希望跳人江中使长汀子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二十四岁时他又放弃了仕途之路,放弃了幸福的家庭生活,放弃了繁华的都市,毅然坠入空门。

  二十七岁那年已经有所成就的契止和尚,又放弃了当岳林寺主持的机会,从寺院走人民间去观察、体验如何才能使佛法与世法打成一片的方式方法。

  皈依佛门使长汀子完成了由凡夫俗子到佛门中人的跨越;重新走向民间又使他完成了由鲜为人知的契止和尚,到广为人知的布袋和尚的重要跨越。

  三十七岁时,布袋和尚在度完刘均佐后,放弃了重返兜率天,留下来为芸芸众生寻找人间极乐世界的香格里拉。那更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果。只因他每找到一个人间净土,人们便蜂拥而至......,布袋和尚才决定从五十七岁开始,回过头来寻找物资净土的替代物--心灵的净土。

  这一次与前几次不同的是,在寻找心灵净土时,并没有放弃继续寻找的努力。还有一点不同则是这件事从一开始便遭到了老和尚的反对。

  布袋和尚不知道那个老和尚是谁,也不想知道他是谁。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经慈云这么一点拨,布袋和尚立即意识到老和尚不仅颇有能耐,而且很有心计。

  "慈云,如果真如你所预料的那样,包括关帝庙之行在内都是老和尚精心安排的,那么你认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布袋和尚试问道。

  慈云说:"老和尚好像不愿意师傅你再去寻找什么心灵的净土。如果徒儿的判断没有失误的话,那么他让我们到苏州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自己知难而退。"

  "他想用连续两次失败逼为师知难而退?"布袋和尚问。

  "依徒儿之见,老和尚为我们安排的绝不可能仅仅只有这两次失败。而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心理。"慈云说,"寒山寺里的鬼讨钱是一种类型,商老五请我们将他的左邻右舍排除在'众生'之外,又是一种类型。"

  "依你之见,这是两种什么类型呢?''

  慈云说:"寒山寺内出现的事儿,告诉我们:天下的人们没有不爱钱的,区别只是胃口大小不同而已;商老五的言行则告诉我们:人的宽容之心是有限的,而妒忌之心是无限的。宽容之心往往施于远而止于近,妒忌之心则往往施于近而止于远。"

  "依照你的分类方式,关帝庙里的故事好像无法归纳到你所说的类型中去啊。"布袋和尚说,"如果说这也是老和尚所为,那也只能是专门替为师准备的,对吧?"

  "关帝庙里的故事的确是专门为师傅你准备的,但目的却与以上提到的两种类型完全一致--劝退。"慈云说,"鬼讨钱和商老五的万变不离其宗,为的是让师傅你知难而退,关帝庙的故事为的是让师傅你见好就收,急流勇退......。"

  布袋和尚摇了摇头说:"不太像,一进入苏州便连吃败仗,事实可以与多知难而退联系起来,却无法与急流勇退联系起来。"

  "徒儿并不这么认为,相反在仅仅经历两次失败后便安排关帝庙的故事,正好是劝你急流勇退。"慈云说,"因为师傅你从走进岳林寺的第一天开始至今,可以说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这个时候退出凡尘,算不算急流勇退?"

  "这还用问么?"布袋和尚说,"问题是为师没有这么做呀。"

  "正是由于师傅你没有在老和尚认为你应该那么做的时候那么做,他才为你安排了两次失败后,紧接着又为你安排了关帝庙的故事。"慈云说,"老和尚是想用围绕着关帝庙所发生的故事,提醒师傅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好处。"

  布袋和尚说:"这也是你刚才让为师'回忆一下'的目的?"

  "师傅猜得既对又不对。所谓对,是由于徒儿确实想提请师傅'回忆一下',所谓也不对是由于实际请师傅回忆一下的是老和尚,而不是徒儿我。"

  "依你之见,为师如果在关帝庙住一夜将会发生什么事?现在已经提前离开了,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慈云说:"如果师傅今天晚上住在关帝庙内,老和尚会用托梦的方式启示你;反之则有可能继续给师傅出难题。"

  布袋和尚对慈云的话半信半疑。便试探性地问慈云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呢?"

  慈云说:"徒儿永远忘不了师傅说过的,让徒儿终身受益的四个字。""哪四个字?"布袋和尚问。

  "不言放弃!"慈云说。

  布袋和尚说:"那我们就继续往前走吧。"

  "徒儿听师傅的。"慈云说,"咱们走!"

  "慢!"布袋和尚说,"我们不能就这么走了。得把那神秘老和尚给我们出的难题记下来。"

  "有这个必要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布袋和尚说,"一定得记下来!"

  慈云见布袋和尚的态度如此坚决,便掏出随身所带的一把刻刀,准备将"鬼讨钱"和商老五请他们将左邻右舍排除在"众生"之外的两件事刻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

  "慢!"慈云刚拿起刻刀,布袋和尚便说,"为师不想让你记在石头上!"

  "师傅嫌这种方式太原始、太古老?"慈云说,"咱们东奔西走,四海为享'笔、墨、纸、砚携带不便。再说,这些年来,凡是别人为我们做过的好事不都是师傅你亲自动手将它们刻在石头上的么?石头的记性是最好的,无论什么事只要你告诉它,多少年多少代它都会清楚地记得。"

  布袋和尚说:"正因为石头的记性太好,为师才不想把老和尚给我们出难题的事告诉石头。"

  慈云说:"徒儿这就不明白了,师傅让徒儿记下来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记住它们吗?不记在石头上又记在哪里呢?徒儿手头又没有笔、墨、纸、"为师是为了尽快忘掉老和尚给我们出难题的事,才让你记下的。因件事只能记在沙滩上。"布袋和尚笑了笑说,"我告诉石头的,都是篓恐自己会忘记的事,要让石头替我记住;而告诉沙滩的,都是惟恐自己记住,惟恐自己忘不掉的事,我要让沙滩替我把它们忘记掉。"

  "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刻在石头上,把心中的不快记在沙滩上;一个是竺雾忘却的记录,一个是为了忘却的记录,真是太妙了。"慈云说完立即跑掣沙滩上,用刻刀在细沙中写下了:某年初秋,老和尚给布袋和尚契止菖?袋和尚看后说:"好,写得好。就让这两件事永远留在这里吧。"说元便带看悉石继续往前走。

  一日来到芜湖境内。往日的布袋和尚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肩扛龙头禅,朝上的一端系着那个脏兮兮的大布袋,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东西;朝下的一端是龙尾,系的是布袋和尚的酒葫芦。

  今天的布袋和尚将禅杖和布袋一起让慈云扛着在前面走。自己拿着那个硝葫芦,一边走一边喝一边唱道:

  "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高楼来饮酒,有人枕上泪双流。一个老太婆"咚!"的一声跪在路中间拦住布袋和尚的去路说: "求法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

  "慢!"慈云刚拿起刻刀,布袋和尚便说,"为师不想让你记在石头上!"

  "师傅嫌这种方式太原始、太古老?"慈云说,"咱们东奔西走,四海为家,笔、墨、纸、砚携带不便。再说,这些年来,凡是别人为我们做过的好事,不都是师傅你亲自动手将它们刻在石头上的么?石头的记性是最好的,无论什么事只要你告诉它,多少年多少代它都会清楚地记得。"

  布袋和尚说:"正因为石头的记性太好,为师才不想把老和尚给我们出难题的事告诉石头。"

  慈云说:"徒儿这就不明白了,师傅让徒儿记下来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记住它们吗?不记在石头上又记在哪里呢?徒儿手头又没有笔、墨、纸、砚。"

  "为师是为了尽快忘掉老和尚给我们出难题的事,才让你记下的。因此,这件事只能记在沙滩上。"布袋和尚笑了笑说,"我告诉石头的,都是惟恐自己会忘记的事,要让石头替我记住;而告诉沙滩的,都是惟恐自己记住,惟恐自己忘不掉的事,我要让沙滩替我把它们忘记掉。"

  "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刻在石头上,把心中的不快记在沙滩上;一个是惟恐忘却的记录,一个是为了忘却的记录,真是太妙了。"慈云说完立即跑到沙滩上,用刻刀在细沙中写下了:"某年初秋,老和尚给布袋和尚契止出难题两道......"

  布袋和尚看后说:"好,写得好。就让这两件事永远留在这里吧。"说完便带着慈云继续往前走。

  一日来到芜湖境内。往日的布袋和尚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肩扛龙头禅杖,朝上的一端系着那个脏兮兮的大布袋,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东西;朝下的一端是龙尾,系的是布袋和尚的酒葫芦。

  今天的布袋和尚将禅杖和布袋一起让慈云扛着在前面走。自己拿着那个酒葫芦,一边走一边喝一边唱道:

  "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高楼来饮酒,有人枕上泪双流。"

  一个老太婆"咚!"的一声跪在路中间拦住布袋和尚的去路说: "求法,师为我儿伸冤呐!"

  慈云连忙上前将老太婆扶起来说:"施主快快请起,佛家不比官家,有什么事只管说,不必下跪。"

  "我儿死得好冤呐!"老太婆还没有开口已是声泪俱下。

  布袋和尚说:"老施主,你有什么冤屈应该去找官府,我们出家人只怕管不了官府的事啊。"

  老太婆说:"我叫周川妈,我儿周川的案子除了你布袋和尚之外,只怕谁也管不了......"

  原来老太婆是芜湖城外周家溪人,娘家姓钱婆家姓周,丈夫去世多年,守寡将自己的独生儿子周川扶养成人。周川与本村的周山是光着屁股一块儿长大的好朋友。他们因为在家没事做,便结伴到外面去做生意赚钱。

  三年后,周山一个人回来了,他对村里人和周川的母亲说:"这三年来,周川在外面做生意虽然和我一样也赚了不少钱,但是他不像我周山这样恋家,我在外面省吃俭用为的是早点回家,周川却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玩得连家也不肯回了。"

  刚开始周川妈信以为真,只说怪只怪自己从小把儿子养得太娇惯了。但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她发现周山并不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既勤奋又省吃俭用,而是每天游手好闲,还爱嫖好赌。因此,周川妈便怀疑自己的儿子并没有变坏,变坏了的是周山。

  周川妈认为是变坏后的周山谋害了她的儿子周川,然后把周川在外面赚的钱拿去供自己花天酒地,吃喝嫖赌。

  但这是一件只能猜想,不便报官的事儿。她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可疑,也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不闻不问,又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无从下手。

  因无计可施,周川妈只得每天望天而拜,一个劲地念:"求菩萨保佑!求菩萨保佑!"

  昨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一个老和尚对她说:"明天中午要从城外进来一个浑身上下都胖得出奇的胖和尚。你只有找到那个胖和尚才有希望为你的儿子伸冤报仇。"

  周川妈说:你说的那个胖和尚我从来没见过,万一认错了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