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回 治乱有术 人神鬼五体投地




  持家无方 七人女六人下凡

  太白金星、托塔天王等老臣们,见张百忍的确有治乱之才,更是尽全力辅助朝纲,三年之后,天上、人间、地府果然被他治理得规规矩矩,有条不紊。

  张百忍不为自已的业绩沾沽自喜,反而时时检讨自己的不足,处处反省以往的失误,广泛搜集不同见解,事事纳谏如流。每一件事都要与周围的臣子们商量,从来不独断专行。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鬼、神、怪谈起张百忍的才能无不为之倾倒。

  因此,三界名士都纷纷写奏章,进良言,送请愿,要立张百忍为终生疋帝。张百忍本不愿这样做,但为了三界的稳定,为了不负臣民之心,又不能不答应他们的要求--终身为帝,永不让位了。后来有人用玉石为他雕了一座神像,因为"宝玉雕像不变,上界皇帝为大",故有玉皇大帝之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界大事刚刚有了点头绪,玉皇大帝的几个女儿也渐渐长大了,免不了又要考虑终生大事。这样一来烦恼的事也就接踵而至了。

  有道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何况她们一个个都是天仙,还有什么烦恼可言呢。听故事的有所不知,正因为她们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又是天仙,所以才闹出许多麻烦来。

  皇帝之女应由公侯主婚,故得"公主"之名。皇帝的女婿非正驾之车,故有"附马"之职。由此及彼,皇帝的女儿应该找个丞相的公子,才剪.门当户对。仙女应当嫁个上界真神,才算般配匹对。可是说来也怪,一开始玉皇大帝的女儿们七个中就有六个思恋凡尘,不肯嫁给天仙。到最后则成了"熟食店里的油条一个个都下了矾(凡)"。

  平心而沦,玉皇大壶的女扎思凡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们本来就对凡问有感情。伽难竣垮忍的是,她们没有一个不是找来个"丢杷引狗"的策略。,可惜那御案上摆的尽是些水果、佛手、鸭梨、蟠桃、枇杷、葡萄,就是没有肉包子和米粑之类的食品。眼看那嗥天犬就要抓住他的衣服了,玉帝连想也来不及想,就抓起一个仙桃抛了过去。玉帝毕竟是三界真主,却也有些法力,那仙桃抛过去后,恰好在嗥天犬头上打了个正着。嗥天犬顿时兽性大发,把个玉帝咬得乱翻乱滚。宫娥彩女们吓得乱哭乱叫,连舞也跳不成了。

  俗话说:一蛮三分理,十善九吃亏。杨戬这一闹腾,搞得玉帝束手无策,骑虎难下,只好降旨召安。封杨戬为二郎神,封三娘为华山神。三娘杨琼后来与秀才刘向成婚,并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沉香。沉香劈山救母之后,三娘被人尊为华山圣母,这是后话。再说王母娘娘见时机已经成熟,便适时地劝道:"亏你还叫张百忍呢。女儿们下凡,一来因为她们原先是凡间女子,对凡问有感情二来说明她们不嫌贫爱富。这本来就是件好事,更何况她们下凡也得到了你我的默许。你身为天帝,怎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呢?到如今又欺软怕硬,杨戬动武,你便封神。弄个不动武的遵纪守法荇,你就丢下不管厂么?"

  张百忍见事已至此,就又忍了一次,不但没有对女儿们治罪,反而把杨戬兄妹和崔天保等三个外孙都收回天庭,封了神。不过从那以后,他又定了一条仙女不得下嫁凡人的天规。玉帝一向不偏爱女儿们。如今仅仅剩七女一人没有下凡私配了,玉帝便自然而然地对七女格外偏爱起来,把七女视为掌上明珠。玉帝能担保七女为帝门争光吗?那才是:

  天上的星斗凡间的灯,说不定也数(诉)不清。不信单等七月七,卧看牵牛织女星。

  用一复:一击! 工孕王定王最希昂一刨知错必纠赤脚大仙度亡灵七仙女的六位姐姐下凡私配终身之后,玉皇大帝对冰清玉

  洁的小女儿"爱"得格外严厉。帝王之家不愁吃、不愁穿,衣来伸三,饭来张口,在物质生活上一直是无忧无虑。所谓"爱得严厉"主要是指精神生活。

  玉皇大帝为了不让七女"玩花了心",便规定她除了闺房、绣楼、御花园、蟠桃园等有限的、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之外,哪里也不能去;除了琴、棋、书、画之外什么也不准学;除了针红女织之外什么也不准干。这么一"规"一"定",七仙女简直成了笼中的金丝鸟。

  刚开始,七女不习惯那种笼中鸟式的生活,也曾偷偷地跑到天河岸边去玩了两次,每次都惹得玉皇大帝大发雷霆。为了避免再次惹得父王生气,七女决定深居简出,尽可能地做到"不越雷池一步"。

  用七女自己的话说,她并不害怕玉皇大帝发脾气,反倒觉得只有在发脾气时的玉皇大帝才像"父王",才有"父亲味儿"。而平常那走路拿样子,上朝摆架子,一开口便是"圣旨"、"帝喻",一出巡便是大队人马前呼后拥式的帝王生活,则既不像神,也不像人,倒像个被供入寺庙的泥塑木雕的菩萨。

  七女说,她之所以深居简出,与其说是害怕父王,不如说是可怜玉帝。七女认为玉皇大帝那种只因自己的女儿至河岸边去玩了一会儿,便大发脾气的心态好可怜;发完脾气之后,那种精疲力尽的样子好可怜;那种因自己的女儿"不听话"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样子更可怜。在七女看来,父王眼下的这种可怜,比当年因害怕上天来当皇帝时所表现出来的那副可怜相还要可怜。

  玉皇大帝日理万机,每天从鸡叫忙到鬼叫。天刚蒙亮就出门,夜幕降临了好半天才进门。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体味女儿的这种心情。玉帝只知道自己发了两次脾气之后,小女儿就比先前乖多了,听话多了。因此,玉皇大帝对七女更是疼爱有加一指望她为帝门争光,为父母争光。

  然而,尽管有"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之说。可是,生活中的父母,必竟不同于戏台上的"父母官"可以由一位男性作"全权代表"。作为父王的玉皇大帝可以这么想,作为母后的王母娘娘却大不以为然。

  王母娘娘发现,自从"老头子"被封为终身天帝之后,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如果说刚上天时他一直是任人唯贤,那么成为终身天帝后就开始有点任人唯亲了。如果说,玉皇大帝先前爱听的是与政建有益的逆耳之言,那么,现在已经乐意听歌功颂德的奉承话了。先前他一直主张"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如今也开始独断专行,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了。

  王母娘娘无意干预朝政,但对于子女的事儿,却不能不尽一分母爱,不能不尽一分做母亲的责任。她认为女儿既是神仙也是人,却决不是什么金丝鸟,决不能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把她关在笼子里,关得住她的人也关不住她的心,关得了今年也关不了明年,关得了十年八年,总不能关她一辈子。

  王母娘娘曾不只一次地向"老头子"阐述过这种"大道理"。

  七仙女的六位姐姐下凡私配终身之后.玉皇大帝对冰清玉洁的小女儿"爱",得格外严厉。帝王之家不愁吃、不愁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物质生活上一直是无忧无虑。所谓"爱得严厉"主要是指精神生活。

  玉皇大帝为了不让七女"玩花了心",便规定她除了闺房、绣楼、御花园、蟠桃园等有限的、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之外,哪里也不能去;除了琴、棋、书、画之外什么也不准学;除了针红女织之外什么也不准干。这么一"规"一"定",七仙女简直成了笼中的金丝鸟。

  刚开始,七女不习惯那种笼中鸟式的生活,也曾偷偷地跑到天河岸边去玩了两次,每次都惹得玉皇大帝大发雷霆。为了避免再次惹得父王生气,七女决定深居简出,尽可能地做到"不越雷池一步"。

  用七女自己的话说,她并不害怕玉皇大帝发脾气,反倒觉得只有在发脾气时的玉皇大帝才像"父王",才有"父亲味儿"。而平常那走路拿样子,上朝摆架子,一开便是"圣旨"、"帝喻",一一出巡便是大队人马前呼后拥式的帝王生活,则既不像神,也不像人,倒像个被供入寺庙的泥塑木雕的菩萨。

  七女说,她之所以深居简出,与其说是害怕父王,不如说是

  用心良苦王母娘娘劝玉帝第三回知错必纠赤脚大仙度亡灵她说,无论是凡人还是仙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不可回避酒、色、财、气四个字。喜、怒、悲、思、忧、恐、惊谓之"七情",也是人之常情,尽管有"喜则伤心,怒则伤肝,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惊则伤神"之说,却无法因此而抛弃情感因为没有了情感便不成其为人,就只能是木头、石头、泥土,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具可以活动的行尸走肉。

  "这个我懂!可是我们的孩子不一样。"这便是玉皇大帝的唯"反响"。哪怕你说他个三天三夜,他还是"这个我懂......"。王母娘娘见"老头子"不仅是榆木脑袋死不开窍,而且听多了劝告就发烦、发火、发脾气。因此王母常常在心里嘀咕:我看该为这老头子改改名字了,要么将张友人改为目中无人的"张无人";要么把张百忍改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张百火"。因为先前的两个名字已经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更谈不上恰如其分了。然而,夫妻毕竟还是夫妻。对于丈夫从"友人"变"无人",从"百忍"变"百火",也只能自己在心里嘀咕嘀咕罢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在外人面前,王母娘娘仍然非常注意维护其天帝的权威。

  丈夫的权威要维护,子女的难处也不能不管。为了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王母娘娘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母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一天傍晚,王母娘娘特地炒了几盘玉皇大帝最爱吃的小菜,准备了几樽"老头子"最喜欢喝的好酒。她早早地打发孩子们吃了晚饭,并把他们支配到别的地方去,仅仅留下他们老俩口子,面对面地品尝起来。

  才开始,玉皇大帝一直沉浸在已经获得的巨大成功的喜悦中;沉浸在那种被群臣众卿前呼后拥,三跪九叩,山呼万岁的威严感之中,就连与自己的结发之妻面对面的小酌薄饮时,也一直端着一副天帝的架子。三杯美酒,两碟小菜,一阵轻松的谈笑之后,玉皇大帝终于"解除了武装",放轻了"天架"。

  王母娘娘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亲亲热热地喊了一句:"百忍......"。

  "噢......!!!"玉皇大帝一听"百忍"二字便本能而又十分威严地"噢......!"了一一声。如果这一"噢......"是在灵霄宝殿上发出的,随之而来的肯定是一阵"扑扑通通"的膝盖着地声和日f』头如捣蒜的"捣蒜"之声。

  不料这会儿换来的却是:"我说老头子,只怕你是两杯黄汤灌糊涂了吧,面对自己的妻子撤的那门子帝王威风呢?"

  原来,玉皇大帝的身子虽然解除了武装或放松了架式,脑袋里仍紧绷着那根帝王之筋,威严之弦。尽管"百忍"二字既是其昔日美誉,又是他成为天帝之前,妻子对丈夫最亲切的爱称,只因经久不用,而使他感到陌生,乃至以为是直呼其帝王名讳。他这才本能地也是习惯性地"噢......!"了一声。

  有趣的是,玉皇大帝的一声"帝威"换来的既不是膝盖着地之声,也不是叩头声,更不是唯唯喏喏的"请天帝恕罪"!而是"老头子......"的吼叫声,"只怕你是黄汤灌多了......"的斥责之声和"撒哪门子帝王威风"的质问声。

  更有趣的是,那"帝威"不仅没有吓倒老婆,反倒是老婆子的斥责、吼叫与质问把帝威的持有者吓了一跳。由此可见所谓"中国三大怪,第一是老头子怕老太"之说,并非无稽之谈--身为老天爷的玉皇大帝尚且如此,何况凡夫俗子的平民百姓呢?王母娘娘的一声吼,将玉皇大帝从灵霄宝殿的龙椅上"吼",回来 回到面对结发妻子的热情款待的现实中,这才猛然意识到"百忍"二字非但不是直呼名讳,而是"久违了"的亲呢爱称。端着唱天帝的架子。三杯美酒,两碟小菜,一阵轻松的谈笑之后,玉皇大帝终于"解除了武装",放轻了"天架"。

  王母娘娘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亲亲热热地喊了句:"百忍, "噢......!!!"玉皇大帝一听"百忍"二字便本能而又十分威严地"噢......!"了一+声。如果这一"噢......"是在灵霄宝殿上发出的,随之而来的肯定是一阵"扑扑通通"的膝盖着地声和叩头如捣蒜的"捣蒜"之声。

  不料这会儿换来的却是:"我说老头子,只怕你是两杯黄汤灌糊涂了吧,面对自己的妻子撒的那门子帝王威风呢?"

  原来,玉皇大帝的身子虽然解除了武装或放松了架式,脑袋里仍紧绷着那根帝王之筋,威严之弦。尽管"百忍"二字既是其昔日美誉,又是他成为天帝之前,妻子对丈夫最亲切的爱称,只因经久不用,而使他感到陌生,乃至以为是直呼其帝王名讳。他这才本能地也是习惯性地"噢......!"了一声。

  玉皇大帝听着、听着便情不自禁地拉过王母娘娘的手一一拉过刚才拍过了的那只手,自言自语地说:"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难处。处处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玉皇大帝端起一樽酒喝了个"翻天覆地"之后"哎......"了一声接着说:"识我者太白,知我者婉玲也!"

  "百忍,你我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闲聊啦,趁今天高兴,我给你讲个笑话听听如何?"王母一反过去那种正面劝导之法,准备来他个"寓教于乐",试图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融通于自己精心编就的玩笑之中。这些年来的生活实践,使她明白了一个道理玉皇大帝不无歉意地轻轻拍打了一下王母娘娘的手一拍了一下那只刚刚放下酒樽的右手,亲切而略含内疚地喊了一声:"婉玲......这些年也真难为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