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当然也有内容丰富而且风格奇丽的神话。

  神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产生于原始的人类,是他们以幼稚的目光认识自身,也认识客观世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是原汁原味的神话。

  另一种则是人类文明有所发展之后,有人在文学创作中模拟古代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的作品。

  神话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

  早期的神话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

  如果把一个民族的起源、发展比喻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的话,原始社会就好比一个人的幼年时代。

  人在幼年时代,智力和认识能力都很低,对自身和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也比成年人更富有想象力。

  原始时代的人们看到诸如日月星辰的运行,风雨雷电的发生,四季寒暑的交替,植物动物的生长,以及人类自身的繁衍生息等等变幻莫测的现象,都会产生巨大的好奇。

  但当时的认识能力和智力水平使他们不可能真正弄清这些事物、现象的原因和本质。

  他们通过幻想,把自己的意识、思想、感觉等推广到天地间万事万物上,想当然地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都与自己一样,是有意识,有思想,有感情的,这就是“万物有灵”的观念。

  他们进而想象到,每种事物都有有意志有权力的神在支配着,例如太阳有太阳神,月亮有月亮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等等。

  此外,像天地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是如何起源的,自己的部族是怎样产生的等问题也时常激发起人们的好奇心,在认识能力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前提下,通过幻想,他们把这些也都归结

  为神的意志和力量,像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神话就是对天地形成、人类产生等问题的解释。

  而且先民们还认定自己的部族与某种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有血缘关系,在他们的想象中,这种动物或其他自然物当然是有灵性的,是它产生了自己的部族,例如古代传说殷商的始祖契是他

  母亲简狄吞食玄鸟(也就是燕子)的蛋后怀孕生下的,所以殷商部族认燕子为自己的祖先。

  所以说,神话中虽然有很多幻想的成分,但绝不是凭空幻想,而是以现实生活作根据的,是早期的人类用幼稚的眼光认识自己也认识周围世界的产物。

  他们把一切自然力量都形象化、人格化,幻想出各种各样的神和神的故事。

  不仅如此,许多神话传说还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战胜邪恶、获取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早期的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低,对于诸如雷雨洪水、山崩地震、凶禽猛兽、疾病瘟疫等等灾难,人们心存恐惧,又很希望战胜他们。

  即使在平常的劳动生活中,人们也希望减少困难,降低劳动强度,取得更大的收获,使劳动生活更加便捷、美好。

  像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伏羲的发明、仓颉造字,以及诸神在天上飞行、帝尧宫中的历荚和萐莆等等,就都反映了先民的这种愿望,而且他们塑造了一些发挥聪明

  才智、为提高人类文明水平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有些人被神化了)的形象,表达了先民对这些人的感激、赞美和崇敬。

  在许多神(其实是神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胸怀博大、勇敢探索、勤于实践、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气概。

  当人类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中的政治关系、等级关系也反映在神话中,许多神话还表现出不畏强暴、勇于同恶势力(恶势力的代表往往也以神的形式出现)抗争或不怕牺牲、为民

  兴利除弊等观念和精神。

  这些,都不可能是凭空编造出来的。

  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

  神话传说中的许多人物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或很可能确有其人的,像尧、舜、禹、商周的历代君王、姜太公等等,而且关于他们的神话故事也和历史上此人的真实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如此,我们仍然不可以把神话传说和历史混淆起来。

  简单地说,历史是一门科学,它研究和阐述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既然是科学,对史实的阐述就要求真实,不能虚构。

  而神话是文学,其中的有些内容如天地怎样形成之类不是历史学考察的范围。

  更重要的一点是,神话不仅不追求一般意义上的真实,而且是以虚构为特征的,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这正是神话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的重要方面。

  当然,上面说过,神话不是凭空编造的,而且有些神话传说与历史关系密切,即使是浪漫神奇色彩很浓的神话,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

  只是神话反映现实的途径和方式更加曲折,与历史学的阐述有明显的区别。

  懂得了这个道理,历史学者也就可以把神话作为自己考察的材料,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例如古代神话中说商部族的始祖是他母亲吃了燕子蛋而怀孕生下的,周部族的始祖是他母亲踩了巨人的脚印而怀孕生下的。

  从历史角度看,这些情节当然不可信,但从中却可以看出“知母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情况。

  即使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也至少可以说明我们的祖先对天地如何形成这个问题是很感兴趣的,否则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神话。

  由此看来,如果正确利用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但神话传说毕竟属于文学的范畴,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历史,就像不能把小说《三国演义》简单地当成三国时代的

  历史来读,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神话还不同于迷信。

  迷信在开始时也是古代的人们对世界的一种幼稚的认识,是对想象出来的一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这和神话有相似之处。

  但是,神话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往往取积极的态度。

  补天的女娲、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治水的鲧和大禹、为民除害的神羿、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等等,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不畏强暴邪恶,与命运积极抗争至死不悔的

  精神。

  有些神话传说中还反映出民心不可违,正义的力量不可战胜等思想,即使是上天神帝也不能违背自然和社会规律,为所欲为。

  而迷信则是消极的,宣传的是宿命论,企图让人们相信命运是由超自然力量决定的,是不可抗争的。

  像牛郎织女敢于反抗天帝和王母,这种做法与迷信是背道而驰的。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神话和迷信的差别。

  我国的神话传说在记录和流传的过程中肯定已经散失了不少,流传至今的则零零星星地散见于一些古籍当中。

  神话的产生应当在文字之前,是人们的口头创作,也在民间口头流传。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这些作品又不断地被修改补充。

  我们现在从古书中阅读神话传说时,经常遇到一个故事在情节上有多种说法,一个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中名字不同,或者一个名字在不同的故事中代表的是不同的人等等情况,也有时虽然

  是一个人,但在不同的故事中性格特征并不完全一致。

  这些情况,与上面所说的早期神话的创作流传方式有很大关系,是很自然的事,不足为怪。

  有了文字以后,许多神话的不同传说形式都有可能被记录下来,而且在以后的流传中也仍然会被修改补充或删节,不断地被打上所经历的时代的思想文化特征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