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诗歌开花的夜晚

作者:何冰凌

马先生颁奖的”。诚哉斯言!诗人沙马以他自己特有的、持续的、沉静的、深入到汉语言内部的诗歌写作,赢得了这个奖项。这种民间的认同,代表着更真诚、更严正、更广泛的大众诗歌良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致谢词吧:“在接受这个奖的同时,我也感到一些愧疚:我深知在“不解”同仁里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写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作品在当今中国诗坛上也是十分出色的,我正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作品中获得一些进步的。我也深知把这个奖给我,是“不解”同仁及网络诗友对我的鼓励和鞭策。……现在站在这个领奖台上,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尽管他多次拒绝这样做)——余怒先生,我能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并写出了一些较好的作品,与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热情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我的家境、身体、工作环境及经济状况都不好,我多次想放弃……他使我在寒冷的黑夜中看到光明;他能在我冰冷的躯体里注入热血……”多么朴素的话语,在座的人都被打动了。也许,正是那些病痛和贫穷的折磨,才使得沙马创造出了闪耀着日常生活“内在光亮”的不朽诗歌。正如《大画家传》序言里所说的那样:“让我们记住这个事实——伟大的艺术出自巨大的痛苦。唯有热忱地生活的人才能美丽地创造。”王明韵主编最后致贺辞,他首先向余怒对《诗歌月刊》特别是“先锋时刻”栏目所作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然后又盛赞了民间诗歌的生机与活力。当他说到真正的好诗在民间时,我们在心里是喝了彩的。
  随后是沙马诗歌朗诵会。大家都积极地参与朗诵,甚至书吧里的几位顾客,也被吸引上来,各人按照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绎着沙马作品,表达着对沙马诗歌的喜爱。巴尔特在《S/Z》里说:“文学作品的诱惑,使读者不再是文本的消费者,而成为文本的生产者。”或者可以这样说,读者和作者一起参与了文本的创造,尤其当它由文字材料变成声音材料之时。虽然有人说,当下的诗歌是不适合被朗读的。合肥学院的王吉祥老师是语言方面的专家,精通N国语言,他先用德文现场翻译了沙马诗作《开始时》,接着又用英语朗诵了那首倍受追捧的《水仙花》,为朗诵会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余怒乘兴以地道的安庆话进行朗诵,另一位书吧的顾客则用枞阳话PK起诗歌,全场笑爆。我也乘乱用家乡的黄梅调唱起了安庆诗人沙马的篇什,当然,这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难,小时候语文早读课上,所有的课文,我都是当作流行歌曲或黄梅戏来对付的。
  沙马有诗,“一瞬间的人只存在于一瞬间”,但那个夜晚,诗歌开花的夜晚,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某种永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