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碑林和它的现代舞蹈者 等

作者:沈 奇




  诗,从“寺”(净土)从“言”,自己和自己辩论,悟万物之妙在,并将这体验,亲切地告诉别人——为理解而教诲:诗的价值在于它本身的尊严而非成功。
  永不去适应诗以外的什么需要,出而入之,静而狂之,做一个彗星似的业余诗人。
  
  碑林和它的现代舞蹈者
  
  他们忽略了孔子忽略得过于坦率
  他们忽略了碑林就是孔庙孔庙就是碑林
  如此古老如此神圣如此庄严的碑林
  在火焰般的舞蹈中忽略了一切
  碑林
  这是另一个奇迹
  它的存在足以让一切卑琐的人感到高大
  甚而时时品尝到一点永恒的意味
  他们是另一种存在
  他们暂时什么也不相信相信了也很快忘记
  他们喜爱跳舞
  跳那种无拘无束无牵无挂无规无则的舞
  来说出那些快乐的秘密痛苦的秘密爱与愁的秘
  密
  他们反感石头
  石头没有水分
  石头只知道扳着面孔因为只有面孔
  他们只是忽略
  他们喜爱忽略惯于忽略忽略就是创造
  他们忽略
  这忽略并不意外
  他们
  是一个忽略的存在
  其实他们什么也不是
  他们只是跳跳舞
  在好日子跳跳舞
  他们像一伙顽童扬长而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答《诗歌月刊》问
  
  1.请谈谈您参加“大展”时的情形。
  答:1986年是我36岁本命年。这一年有两件事影响到我此后的诗歌生涯:一是写出了国内较早为第三代诗歌作全面肯定并阐发其历史意义的重要诗论文章《过渡的诗坛》(原刊陕西《文学界》季刊1986年第二期,后复载《诗歌报》1987年5月号),并从此渐渐由诗创作转向诗歌理论与批评为重;二是在徐敬亚的来信鼓动下,以“后客观”的流派旗号,参加了“两报大展”,发表口语化的代表诗作《碑林和它的现代舞蹈者》,并从此义无反顾地随先锋诗歌摸爬滚打了二十年。记得当时收到样报十分激动——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突围”,而一个前所未有的诗歌时代已然到来了。
  2.您对“大展”的看法和评价。
  现在回头看,当时“大展”的内容不免有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像一次主题不很明确而听任众声喧哗的诗歌大派对。但作为一个具有文学史乃至思想史、文化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只要它在必要的时刻以必要的形式发生了,并产生了必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影响,它就是成功的。这次“大展”在上一世纪伟大的八十年代应运而生,其最直接的现实价值在于,在崛起的“今天派”诗歌与老旧的官方“辫子军”诗歌的两元对峙中,为已经普遍躁动于中国大陆民间的各种新的诗歌生长点(特别是“他们”、“非非”、“莽汉”等诗派),提供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展示平台,并就此奠定了此后如燎原野火般蓬勃发展的、可称之为“体制外”或“民间性”先锋诗歌写作的坚实基础,而及大地也极为及时地扩展了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另外,从诗学意义上看,正是这次“大展”,将尚在“写什么”这样的问题上争论徘徊的新时期诗歌,及时导向“怎样写”的思考与探索上来,使之后的先锋诗歌写作有了更明确更强烈的语言意识和诗歌本体意识,由此而不断生发更为深层的影响。仅从这两点来说,此后的任何一次诗歌事件,都是无法和“大展”相提并论的。
  3.20年过去了,您认为汉语诗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新诗潮的“突围”,到伟大的八十年代先锋诗歌的滥觞,以及九十年代纯正诗歌阵营的诗学纷争所启动的跨世纪先锋诗歌的全面突进,时至今日,可以说,大陆现代汉诗的历史性崛起,已彻底改变了百年新诗史的书写理路。这种改变,总括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A.体制外写作的全面确立
  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机制,在先锋诗人们义无反顾的决绝进逼下,已逐步非体制化。包括于体制内生存的诗人在内的所有具有纯正诗歌精神的诗人们,无不以脱离体制化写作的禁锢而重返独立自由的个人化写作为归所,并经由经得起时间汰选的创作实绩,证明真正有效的诗歌写作,是非体制性的亦即体制外的写作。这一历史性的转化,是新诗潮和后新诗潮前仆后继一脉相传的先锋诗歌运动所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历史功用,且已渐渐内化为一种基本的诗歌创作立场,从根本上保证了现代汉诗的良性发展在美学发生学和心理机制上的合理支撑,并呈现出空前的活跃与繁荣。
  B.民间立场成为新的传统
  让诗歌回到民间,与当代中国人真实的生存体验、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和谐共生,以重建现代诗歌精神,并彻底告别官方诗坛的辖制,以自由、自在、自我驱动与自我完善的民间化机制,开辟现代汉诗的新天地,是上一世纪先锋诗歌运动为我们留下的另一笔至为重要的精神遗产。如今,这一遗产已转化为纯正诗歌阵营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们可以看到,即或在官方诗坛迫于当代诗歌发展的现实挑战下,开始越来越多地主动接纳先锋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将其划归主流诗歌版图,显得空前的宽容与开放时,大量的先锋诗人们(无论是“老先锋”还是“新先锋”),依然坚持以民间立场写作、在民间诗歌团体活动、在民办诗报诗刊及诗歌网站发表作品为荣,俨然已成为另一种“主流”,并大有取“天下”而代之的趋势。因主流意识形态的困扰而长期被单一化的诗歌生存状态,终于为多元共生的合理生态所替代,从而使当代诗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换。
  C.对存在的全面开放
  由“第三代诗歌”所开启的真正意义上的先锋诗歌运动,以及随后展开的第三代后民间诗歌浪潮,除延续“朦胧诗”对官方主流诗歌意识的反叛外,更进一步消解了潜意识形态化的早期先锋诗歌立场,将“写什么”的问题,导引至对存在的全面开放——从“生命写作”到“下半身写作”,从海子式的后浪漫情结到伊沙式的后现代意识;从学院化、知识化的生存体验到民间性、草根性的生存认知,从人性、诗性生命意识的复归到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接纳——百年中国新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现代中国人的生存与生命现实,有着如此真实、如此真切和如此广泛深刻的表现。
  这其中,对一再被制度与潮流所遮蔽的存在之“真实”的探求成为最核心的着力点。尽管,在这种对“真实”的急于认领中,当代诗歌暂时付出了诸如精致、典雅、静穆、高远等传统诗美品质欠缺的代价,但就诗最终是为了护理人的生命真实、以免于成为文化动物、政治动物和经济动物这一本质属性来说,我们宁可少一点所谓的“诗意”,也不能再失去真实。何况,或许只有在这片复归真实的新生地上,我们才有可能复生真正可信任可依赖的诗歌家园。就此而言,这样的追求与进步,已不仅仅是诗的、文学的进步,更是文化学、社会学意义上的进步。
  D.语言意识的空前活跃
  自“第三代诗歌”开始,绵延至今的先锋诗歌浪潮,在继承“朦胧诗”的精神传统,对存在全面开放的同时,更将语言的问题提升到本质性的高度予以持久的关注和多向度的探求,从而极为有效地扩展了现代汉诗的表现域度,也极为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新诗的表现方式和语言形态,其繁复、驳杂、多变及空前活跃,都是其它时代所不及的。
  这其中,尤其是“叙事”与“口语”两个向度的引进,极大地改变了旧有的语言格局,并发展为自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先锋诗歌进程的主要方向,影响极为广泛。虽然,这一方兴未艾的“叙事”与“口语”浪潮已开始暴露出一些负面的问题,但何以能在今天造成如此盛大的局面,并和作为诗歌思维之传统本质属性的“抒情”与“意象”一起,生成为新的传统,乃至使旧的传统相形见绌,无疑为现代汉诗诗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也推动了现代汉诗诗学的深入发展。
  4. 谈谈您的近况。
  答:自去年结集出版了三卷本的《沈奇诗学论集》和今年年初出版了耗时三年的编选《现代小诗三百首》后,由于健康原因,一直处于调整阶段,写作基本停了下来,只勉强应付教学。今年入夏稍好一些,写了集两年多的思考为一发的重要诗论《从“先锋”到“常态”——中国大陆先锋诗歌二十年之反思与前瞻》(上述第三点的回答文字,即摘引自此文),和自己较为珍重的一首长诗《人质》,并编选结集了我的第一部文艺与文化批评随笔集《文本与肉身》寻求出版。同时一直在断断续续撰写我真正最看重的一部现代诗话集《无核之云》,估计再得三年完成,目前已部分发表于台湾《幼狮文艺》和大陆《山花》文学月刊,得洛夫、痖弦等诗友肯定称许。至于多年付诸心血的当代两岸诗人诗作研究,恐渐已再难以为继了。
  
  近作一首
  
  人质
  
  一
  一九六八,冬·雪
  十七岁的你
  在死亡的威胁下
  突然长大
  
  只是,快四十年了
  你依然不明白
  何以 一个人的死
  会如此严格地制造
  另一个人的
  慢性自杀
  
  二
  那年的岁末
  大你五岁的哥哥
  在省城的大学
  跳楼自杀——
  为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
  和 在挨批斗时
  不堪忍受的打骂
  
  一米七八的哥哥
  化成一小包骨灰
  由从未出过远门的父亲
  从省城捧回
  
  那雪一样洁白的骨灰呵
  一夜间 渗白了
  母亲的黑发
  更让父亲
  老了十岁
  
  三
  十七岁的你 以
  哥哥的死 换来
  次子升为长子的位置
  接收一笔
  本不属于你的
  苦难的遗产
  从此 不再是
  原本的 你自己
  
  那个冬天 带着
  兄长的遗物
  告别病中的父母
  你去作“下乡知青”
  
  一夜一夜的失眠
  一次又一次地想
  是否 也该选择
  哥哥的选择 因为
  你太清楚
  你的怯懦
  远不足于 承担
  这错位的责任 和
  无法选择的人生
  
  可父亲活着
  可母亲活着
  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也活着
  
  于是你也得活着
  
  ——活成一个
  命运的人质!
  
  那一年
  你的身高
  从此 定格在
  一米六八
  
  四
  多么经典的人质呵
  从十七岁 到
  将近五十七岁
  谁的手挽留了你
  那样委屈而执着地
  活着——
  
  执着得连你自己
  都难以置信
  
  也只有你自己
  明白 你的内心
  早已是 怎样的
  一片空茫
  
  清水秋无力
  寒山暮多思
  
  只有 灵魂的火焰
  没有改变方向
  在微暗的黄昏
  让最后的时间 变得
  温暖而响亮
  
  五
  一九六八年
  岁末的严冬
  记忆中的老家
  那场大雪呵
  下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