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朱巧玲访谈:生命如同莲花丰盈

作者:朱巧玲

在局部上比较完善和深入,而从整体上看缺乏厚度和韧劲,缺乏与世界抗衡的能力。当下有优秀的女性诗歌而缺乏杰出的女性诗歌。或许这只是我个人片面的看法,或者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女性写作潮中正潜伏着巨大的能量也是可能的。
  
  阿翔:你生活工作在四川乐山,乐山大佛妇幼皆知,诗歌大家郭沫若和陈敬容就是乐山的骄傲,诗歌作为文明和文化的有机载体,和地域总有着某些因果关系吧。
  朱巧玲乐山真的是非常美丽的一个城市。它兼具川西风貌又位于成都平原边界,向西是蜿蜒连绵的峨眉山脉,向东是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条大江在乐山城汇合,浩浩奔向长江。而乐山大佛就端坐在三江汇合之处,镇守着这个美丽的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呵呵,真的,非常干净美好和适合居住的城市。
  郭沫若和陈敬容都是非常优秀的乐山诗人,乐山也因为有他们增添了诗性的光泽。诗歌有着地域性是必然的,四川诗人之所以显得血性,豪迈和风格多样化是和四川地貌多变有着因果关系,这里或大江大川,或高山险壑,或一马平川。乐山诗歌也蕴涵在其中。
  
  阿翔:说到你的家乡乐山,我不无心痛地想起5.12汶川大地震,作为来自灾区第一现场的诗人,我想请你谈谈你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时的经历。
  朱巧玲:说到5,12汶川大地震我非常惭愧。当大地晃动的那一刻我和同事从办公室逃出来,那一刻是空洞和茫然的,几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我逃出办公室一瞬间,我又趔趄地冲回到空调机房迅速地关闭总电闸,因为万一楼房断裂,两台空调机组就会发生爆炸,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以后的几天我都带着女儿在户外躲避地震。惊慌、无助和忧伤。
  乐山离汶川有一百多公里,受到的灾难并不严重。5月17号,我有几个同事作为自愿者到达灾区,他们都是技术精湛的焊工,到重灾区去帮助拆毁一些房屋和建筑。而我遗憾没有机会亲临到重灾区。
  我不知道如何叙述这场灾难。我觉得非常悲哀的是学校的垮塌。我曾在一首诗歌里写着“倒塌的教学楼/见证我们的原罪。”我是一个母亲,那些无辜的孩子们生命啊……我女儿所在的学校是乐山最好的小学了,乐山在受灾不严重的情况下,他们的教学楼被震成了危房,现在正在拆除中,孩子们被分散到各个学校插班。我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的教学楼如此脆弱?
  
  阿翔:这个我也有深刻的感受,大地震已震伤了我们的内心,容易使我们脆弱。现在,回过头来,你喜欢旅游吗?你最想去的地方是什么?你理想的诗意生活和人生是什么?
  朱巧玲:是的,有机会我也希望到处走走,去更远的地方。也许是工作和经济的双重原因,我很少去旅游。我最想去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很空旷辽远的地方,人烟很少,但是一定要有大山和清澈的流水。我理想的生活是很清静,很自足的过完一生,没有庸常的事情来打扰我。
  
  阿翔: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最后,我希望通过《诗歌月刊》让更多的人能走进你的诗歌世界里。我个人相信,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你将会成就自己。
  朱巧玲:呵呵。谢谢阿翔兄。也感谢《诗歌月刊》。诗歌对我来说是刚开始起步,我觉得写诗歌的过程犹如莲花在我眼前一层层地开放,我将见证花朵形成到绽放,再凋谢的全部过程,这是一种生命的过程,是非常丰盈的过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