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国风·邶风·北风




  北风

  题解: 情人相爱,愿在大风雪中同归去。一说卫行虐政,百姓惧祸,相携离去。

  【原文】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1。惠而好我2,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3?既亟只且4!

  北风其喈5,雨雪其霏6。惠而好我,携手同归7。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8,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注释】

  1.雨(yù玉)雪:雨雪。雨,作动词。雱(pánɡ旁):雪盛貌。
  2.惠:爱也。
  3.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通徐。
  4.既:已经。亟:急。只且(jū居):作语助。
  5.喈(jiē皆):疾貌。一说寒凉。
  6.霏:雨雪纷飞。
  7.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8.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译文】

  飕飕北风周身凉,漫天雨雪纷纷扬。承蒙恩惠对我好,携手并肩像逃亡。
  不要迟疑慢腾腾,情况紧急已很忙。

  北风喈喈来势猛,纷飞雨雪漫天飘。承蒙相爱对我好,携手归途路迢迢。
  不要迟疑慢腾腾,情况紧急很糟糕。

  不是红色不是狐,不是黑色不是乌。承蒙恩宠对我好,并肩驾车踏归途。
  不要迟疑慢腾腾,情况紧急太唐突。

  【赏析】

  《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方玉润认为是贤人预见危机而作(《诗经原始》),王先谦认为是“贤者相约避地之词”(《诗三家义集疏》)。其实,《诗序》所说诗旨不误,当是一首反映贵族逃亡的诗。

  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让人悚然心惊。

  古乐府中的《北风行》诗题即效本篇,鲍照拟作中直接采用《北风》原文:“北风凉,雨雪雱。”《古诗十九诗》(“凛凛岁云暮”篇)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数句,盖亦本于此诗。唐代李白有《北风行》,也明显受到《北风》的启发。由此可见《北风》一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朱杰人 龙向洋)

  【品味】

  这首诗多数人认为是为了逃避暴政的逃亡诗,仔细品读,理解成男女私奔比较说得通!

  青年男女私订终生,自古以来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人们一向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至于爱情,没有人为当事人真正去考虑,考虑最多的就是利益的得失。

  当事人为了追求爱情,因此只得趁风雪之际相约脱离,女主人翁对于情人的冒险行动,可以说得上是感激涕零,连续说:“惠而好我,携手同行。”男主人没有沉湎在她的情意绵绵之中,而是果断地催她快上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一切妥当后安慰道:“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即“不是红色不是狐,不是黑色不是乌!”我们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意即你我都是对方心目中的唯一!能和你一起私奔,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这样的感情何等的真挚、浓烈!纵观天下,从古自今能有几人?!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E书“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