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4期

低语十四行(组诗)

作者:郁 笛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当我的手,在键盘上敲击着这些文字的时候,这个夜晚的车辆,就在我窗子外面的马路上,一刻也不曾停留地奔驰着。我知道我的这点可怜的岁月,就是在这些车辆的奔驰中消失殆尽的。面对着这样的消失或者生死时速,我能够做的事情似乎只有“无能为力”了,这让我在深深的绝望中感到了悲哀。
  至今我也无法想象,在怎样的情形中,我的手,在无望中紧紧地抓到了诗歌这根救命的稻草。
  我知道诗歌在我的写作中,进行得缓慢而艰难。我一直渴望着的那种激情或者喷涌式的写作,似乎从来就没有降临过。就像我多年来信奉并坚守着的饱满的节制和缓慢的智慧与疼痛一样,是多么有效地抵御了漫长岁月里的欢喜与等待。
  我承认,适度的停顿,使我有机会迎来了更为持久的感动。除这些分行的文字之外,我还一直在坚持着“往事纷繁”般的乡村散文与另外一些“城市笔记”的练习与写作,这些文体各异的精神事件,呈现在我的文字生涯中。它们成群结队地到来并迅速离去,它们掠去的,是我生命中的惊艳之美,留下来的,是一片又一片生活的水洼。我相信,只要诗歌这样的“水洼”还没有消失,灵魂的湿地,就没有完全干枯的理由。
  这样的精神境遇,很容易又使我联想到这些年来在新疆的生活。
  屈指算来,20年的新疆生活,已经超过了故乡留给自己的那段童年岁月。而这20年的岁月,又几乎囊括了我的全部的文字生涯。在多么无辜的岁月里,携带着这些亡命般的文字,我的奔赴中总是充满了虚幻的荣耀。它们缠绕着我,一刻也不曾停留。伴随着我生命的岁月一点点地衰老,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往事,也在这一路的斑驳中溃退下来。
  这些文字中的风景啊,是它们自由而随意的生长,掩映着我内心日渐荒芜的一片绿洲。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已经越来越说不清楚自己真实的身份了。
  就像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回不去的故乡和离不开的新疆,成为我一生的宿命中最为艰难的选择。我知道,在这块艰难而广大的土地上,那些终生怀揣着故乡而不得归返的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寄存下自己关于回乡的梦。他们延续着一个古老的方式,在一片又一片无垠的沙漠与绿洲之间,在大山大水的阻隔中,在异域般的风俗和信仰中。
  我无法揣摩那些迟暮人百折不挠的归乡之路,是否也加入了这块土地的深远和旷达。因而,面对那些操着不同乡音、背负着不同祖籍的新疆人,我总是心怀敬意。
  作为一个生活在新疆的异乡人,除了新疆广大的“美景”,我还需要用我自己的跋涉,来表达一个异乡人内心的苦难与喜悦;也总是这些不同处境的新疆人的命运,成为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得以感知生命隐痛的最敏感的物象。
  这也几乎就是我的文字所能完成的全部使命了。
  而诸如“拯救灵魂”之类的宏大命题,我想我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接近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