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杜涯创作年表

作者:佚名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1968年1月7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东部平原上的一个村庄里。童年、少年倾听母亲念诵的许多歌谣和经传,接触到最初的诗歌元素。这是我诗歌教育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1977年,9岁,二哥从外地回来,带回来一箱子书给我,于是在阅读《激流三部曲》《红旗谱》《封神演义》等小说后,写出第一篇“小说”,然后雄心勃勃,准备创作长篇,由于功力不足,写出第一章后便搁浅。
  1980年,12岁,春天,写出第一首“诗歌”,共三节,是很押韵的那种,记得其中一节:“蜜蜂在花丛中嗡嗡飞/路上的牛铃响叮当/我奔跑在春天的小路上/树叶儿在风中哗哗唱”。写第二首时,我学会了“抒情”:“啊,忧伤的姑娘/你就是春天的早晨”。
  夏天,小学毕业,由于看课外书入迷,耽误了学习,从第一名落为中等,没考上乡中学,从没拍过我一巴掌的父亲盛怒之下拿着扫帚撵了我好远,从此不敢耽误学习,一直保持年级第一名。
  1982年,14岁,在乡中学上初二,我的一首“诗歌”被登在了学校的黑板报上,那段时间每从黑板报前的人丛中穿过,我便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心中却是欢乐的。“诗歌”悬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不好意思了很长一段时间。12岁至14岁,共写了5、6首诗歌,后来就中断了。
  其年,教语文的陈发现老师认为我在文学创作上有潜力,要求我背唐宋诗词。周末,我从乡中学沿着春天的河堤回家,边走边背诵:“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这是我诗歌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1984年,16岁,初中毕业,考入地区卫校,重新开始诗歌写作,此后未再中断。这段时期,由于无人指点和没有书籍引导,所进行的仍是那种不知往哪里努力的诗歌写作。后来我把开始诗歌写作的时间改为“1988年”,是因为小小的虚荣心:不愿别人看到写于1988年之前的这些幼稚的诗歌,更不愿别人知道,从开始写诗到写出自认为“像样”的诗歌中间经过了数年的时间。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没能上高中考大学,产生严重的幻灭感,伴随多年。
  1985年,17岁,春天,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大约10万字,自己用牛皮纸糊了信封,写的是《青年文学》的地址,不记得是否贴了邮票,上午上课时我溜出教室,把小说塞进校门口的邮筒,听见“咚”的一声响,我如释重负地转身回去上课了,此后这篇小说便杳无音讯,下落不明。
  1987年,19岁,卫校毕业,夏天时阅读同学赠送的由蓝棣之先生主编的《现代派诗选》,接触现代派诗作,秋天时,诗歌写作有了从形式到内容的质的变化。
  10月,分配到县医院工作,直到1997年离开,在医院工作了10年。
  1988年,20岁,秋天时写出《捎给秋天》《秋月》等诗,自认为自诗歌写作以来,第一次写出了“像样”的诗歌。开始把之前数年写的诗或烧毁、或藏起,为的是不让人看到那些幼稚的所谓诗歌。
  放弃小说写作,开始把精力全部用在诗歌创作上。
  1990年,22岁,5月,只身去到浙江的舟山群岛,在东海的青浜岛滞留半个月,写出《一只鸟飞临大海》《寄平原》等一组诗,这组诗歌后来发表后,从此开始走向诗坛。
  1993年,25岁,1月,写出《桃园之冬》,标志着后来被人称为“成熟写作”的开始。
  1994年,26岁,9月,为圆早年的大学梦而想上“作家班”,于是去到北京大学,见到谢冕老师。“作家班”停办了,大学梦重新破灭,坐在北大校园里掉了半天泪,就回许昌了。
  1996年,28岁,接到通知,诗歌人选了由谢冕教授主编的“中国女性诗歌文库”丛书,要出诗集。于是大量烧毁写于1992年前的处于摸索阶段的诗作,以致把整理好的诗作拿给我那本书的编辑耿占春先生时,他笑说:“这么少,我都没法编。”
  1997年,29岁,5月,从许昌去到郑州。
  1998年,30岁,7月,诗集《风用它明亮的翅膀》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4年,36岁,2月,从郑州来到北京。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