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诗人档案

作者:佚名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文化》节目以《石油诗人张洪波》为题,用多种语言向国外做了专题报道。5月, 《铜像》一诗收入《中国百家哲理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调到华北石油管理局新闻文化管理处任副处长兼华北石油报社副社长。
  1993年3月,到扬州、镇江、南京等地走访。5月,主编的《新诗季刊》出版创刊号。6月。带领报社记者参加华北油田霸33并灭火抢险21天,并完成报告文学《21个日日夜夜的鏖战》。8月,在甘南桑科草原坠马受伤,险些造成高位截瘫。诗集《沉剑》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4年2月,《沉剑》等3首诗被收入《中国当代抒情诗佳作选》(哈尔滨出版社)。5月底,与林莽一起筹备《诗探索》编辑部组织的“白洋淀诗歌群落寻访”活动。10月,《张洪波石油诗选》和《张洪波短诗选》分别由石油工业出版社与新华出版社出版。12月,在《作家》发表800余行的长诗《穿越新生界》。
  1995年6月,《雄牛》一诗被收入《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山东文艺出版社)。7月,当选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副秘书长。9月,《张洪波自选诗》7首在《诗潮》发表,韩子勇在评点中说:“适度的抒情是这几首诗的主要特点。”11月,任华北油田文联专职常务副主席、文学季刊《石油作家》副主编。12月,长诗单行本《穿越新生界》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并获中国石油作家协会1995年创作成果一等奖。
  1996年5月,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1997年3月,《泥火山》一诗被收入《中国现代山水诗100首》(上海文艺出版社)。8月,借调到《诗刊》工作。12月,散文随笔集《摆脱虚伪》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童话集《童话石油国》上、下册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8年1月,诗《滴血的小黄羊》被译成英文和法文发表在英文版和法文版的《中国文学》上。4月, 《春天的家园》一诗被译成英文发表在《英语辅导报》上。
  1999年1月,正式调回故乡延吉,任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汉文编辑室主任,当选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协委员。3月,《诗刊》中青年诗人作品选《张洪波作品小辑》选发14首诗作。11月,获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获奖诗集为《张洪波石油诗选》。
  2000年1月,出版诗集《生命状态》(北方文艺出版社)。被聘为吉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2001年3月,借调到吉林日报社任《关东周报》常务副总编。4月,《诗林》在“21世纪诗人档案”栏发《六月走青田》一诗,同时发表林莽《我认识的诗人张洪波》一文。5月,《向西凝望》《想起智利的蝴蝶》诗被收入《中华诗歌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7月,住北京紫竹花园,筹备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编辑部。被聘任为《诗选刊》副主编。9月,调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任少儿图书出版公司经理。10月,诗集《生命状态》被列为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初选推荐提名书目名单。11月,《星星》在“世纪诗心与文本内外”栏发表组诗《生命状态》,同时发表张洪波谈诗文章《紫竹花园手记》。诗《六月走青田》获《诗林》杂志天问诗歌创作二等奖。12月, 《鸭绿江》发表组诗《生命状态》并配发张洪波谈生态的文章《最后的泪水:质问我们自己》。
  2002年12月,诗集《生命状态》获吉林文学奖。
  2003年发表了大量儿童诗和儿歌。1月,出版散文随笔集《诗歌练习册上的手记》(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童话《九头鼠和八爪猫》(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九头鼠和八爪猫卡通画书》10本(农村读物出版社)。6月, 《四友诗选》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7月,出版诗集《旱季》(时代文艺出版社)。11月,组诗《一次单独的闪电》在《绿风》发表,宗仁发在评点这些诗的时候说:“虽然我无法划定张洪波创作变化的一条界限,但我认为他的诗越来越深入诗歌的内部了。”12月,《张洪波诗歌作品评论集》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
  2004年4月,调到时代文艺出版社任副总编。6月,在《清明》发表《夜色中的仙人掌》等诗,陈超在当期评论中写道:“早期直接表达沉痛的方式,在此几乎消隐了,代之以舒徐沉郁的吟述(且吟且述,载吟载述也)还有反讽与幽默。”8月,出版诗集《最后的公牛》(吉林人民出版社)。被聘为《岁月》杂志顾问。
  2005年1月,在《儿童文学》发表能展示自己一个阶段以来对儿童诗深度探索的组诗《兄弟物种》。11月,兼任《诗探索》作品卷主编。
  2006年2月,组诗《黑亮的波浪奔跑成蓬勃的狼群》获《鸭绿江》年度诗歌奖。4月,在宁波参加诗刊社“春天送你一首诗”全国主会场活动。6月,参加鼓浪屿诗歌节。7月,参加中国作家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汽大众行采风活动。10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张洪波诗歌作品专题节目。出版诗集《沙子的声音》(北方文艺出版社)。11月底,与好友郎宝君到石家庄、安阳、濮阳、郑州、武汉、广州、深圳、东莞、海口、三亚、上海等地走访。
  谈谈张洪波 牛 汉 叶 橹 林 莽 孟繁华 任林举 苗雨时 邢海珍
  
  牛 汉:
  我与洪波的友情已绵绵不断地交往了二十几年之久,倒真的是不知不觉,确有那种茫茫然之感。世界上有不少大作家不回顾过去,我以为多半是由于太痛苦不堪回首的缘故。而我从不回避痛苦,因为回避痛苦无异于回避人生。我认识洪波的那一年,正当我的生命复苏没有多久。许多年轻诗人很关怀我,给我以极大的温暖和力量,洪波当时还在遥远的长白山,他的关怀是真诚的。如今,许多亲切而智慧的面孔和眼神,以及他们那些字迹稚拙的厚重的诗稿。都先后梦幻般地不知消失到何方何处了。我无法使自己不知不觉,我的鬓发日渐地霜白了。但可喜的是,洪波,还有另一些年轻的诗人,不但没有远远地消失,而且一直离我很近。他从长白山迁徙到广阔的华北平原。他的墩墩实实的身影,我一举目就可望见:我们站立在同一片土地上。记得福克纳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站立在自己的土地上,你在这世界上就有了自己的位置。但洪波有了生命的立锥之地,似乎并没有真的安定下来,他的心灵仍有漂泊的苦恼。
  我常常把朋友比作一个活东西,不是动物就是植物,或者别的什么:把绿原比作穿山甲,把另一位诗人比作四川马,还把一个年轻诗人比作瀑布。我一直把洪波看成人世间的独旅者,这形象主要是从他的创作个性和精神境界得来的,独旅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他的壮实的身躯和奔波不息的姿态,让我想起一头孤独的熊。美国诗人弗洛斯特把自己比作“一匹独来独往的狼”。我以为弗洛斯特不是从狼的凶悍一面说的,他所指的是旷野上狼飞奔时那个诗意的姿态,我童年时不止一次见过狼的壮美而有节奏的奔跑姿态,闪亮闪亮的背部如起伏的波浪,既恐怖又美丽,异常有张力和旋律感,当狼跃起捕捉猎物的一刹那,真好似一首火花一样爆发的诗。几十年之后,每当我在兴奋激动之中写一首诗时,就常常想起狼捕捉猎物时,一秒钟之内形成的那个诗意的生命动态。

[1] [2] [3]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