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3期

尔碑八十诗六十

作者:刘 强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诗人王尔碑鹤发苍颜,满目慈祥,宽厚随和,待人亲切,人称她“王婆婆”。她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开始写诗,备受诗坛称颂。她生于1926年12月27日(农历丙寅年十一月二十三),已度八十大寿,是诗坛老祖母了。春天的时候,一家老年文学杂志作了一件美事,为王尔碑先生编了一期诗文专辑,并于封面刊出诗人近照,推出“庆祝著名女诗人王尔碑从事文学创作60年”横幅,发表成都及各地文朋诗友数十篇诗文,齐声诵读王尔碑。
  以诸多诗文,庆祝一位诗人的创作之寿,此乃创举!
  我写过尔碑先生的诗评,并见过她的玉照,比较含蓄,不动声容。她少女时代,在女中的两枚小照,一稳重,两手操胸前若抱成竹;一坐明月桥的石栏,倚柱望天耽于幻想。而我觉得,她是很可亲近的,她的胸怀冰清玉洁,不受世俗干扰。
  尔碑在1947年写的《窗》,就不同凡响:
  我喜欢打开窗子/夜晚也不曾把它关闭/任黑暗走进来/在我白热的心光之下忏悔
  诗人那时是一位少女,她不惧怕黑暗,竟然亮出自己“白热的心光”,敢于叫黑暗忏悔!
  面对黑暗,诗人有一颗光明磊落之心。
  那时候,就可以见出尔碑诗创造的独立自我和纯粹的精神。
  而她的诗的纯粹,一直保留到世俗的现今。依我看,世俗权势、世俗功利等,也无异于黑暗入侵,也当在磊落光明的心怀前忏悔。
  人的“白热的心光”,是可以给混沌世俗开“窗”的。
  就这样,尔碑的诗超越时空,超越于世俗社会之上。
  尔碑诗文六十年,“从文学少女走进文学祖母行列”,对黑暗社会的残酷与险恶,对世俗功利社会的复杂与坎坷,有了更深层次的洞察与体认,她的人格卓然独立,宇宙内化自我,她的诗创造才与人类精神生活发生深刻关联,才与历史融为一体。“文革”结束的时候,她写了一首《镜子》,对这段历史作了总结与告别,并开启了人类内心生活的光明。
  珍贵的镜子被打碎了/别伤心/有多少碎片/就有多少诚实的眼睛
  历史就是回头路,螺旋形上升。两首诗,是两个时代的星光折射——人类灵魂之光的折射。
  尔碑对历史“碎片”有独特的视觉。
  《镜子》这首诗告诉人们,历史的梦想虽然被打碎,人类最内在的情感却已经表现出来,人类的眼睛更明亮了。
  尔碑在她年老的时候,写了一首《观我》的诗,观人生,也观宇宙:
  人生五分钟/一分钟看月亮/三分钟看雾/最后一分钟,夕阳来了
  诗人把“栏杆拍遍”,人生、宇宙看透,超越现实,超越世俗人生,进入“第三层次”。
  三分钟看雾,是和上帝对话,不是和人类自己竞争。
  《观我》就是和上帝对话,是一种精神超越,对世俗人生的精神超越。
  人生从坠月走向夕阳,向死而生,中间隔着茫茫的“雾”。
  雾所笼罩的现实世界,我们无法准确地定义,只能是某种悲怆感受。
  现实中有太多的苦难,太深重的压抑,也太匪夷所思,必须用“雾”笼罩。或许,雾对现实是一种笼罩,更是一种探秘和追问。
  人生是一个梦,一个神话,一种虚构。当然,也是一种清醒。
  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困境,需要探索与突破。
  尔碑的所有诗篇,都是很具象的,却又蕴蓄着更抽象的历史含量。
  如今,尔碑已是诗誉满天下,品誉满天下。
  她是蜀中有名的才女,但有人喊她“王婆婆王菩萨”,婆婆是仁爱慈祥的符号,菩萨是好心肠人的表征。她像婆婆一样爱护别人,像菩萨一样帮助别人。
  她的孙女说,奶奶你像卖菜的,她说好呀,没卖菜的哪来菜吃? 诗人流沙河说,她朴素得像守自行车的人,她也笑。
  老诗人木斧赞她:“云彩在你的笔下喁喁私语/花丛在你的笔下籁籁谈心”。
  居住上海与之未曾见过面的陈广澧先生,盛赞尔碑说:“读其诗如音乐家弹琴,心声从指问飞出碰击另一颗心灵,得心心相通,如见故人。”
  诗人宓月撰文致尔碑老师说:“那些苦涩的、艰难的岁月,燃烧在昨夜的梦里,你坦荡的襟怀,总有阳光、鲜花和诗在静静流淌。”
  诗人余薇野说尔碑:“一个最珍视心灵自由和艺术自由的诗人”;她并且评价:“这位女诗人,在中国当代诗坛,我以为是有不可代替性的。”
  最后,借曾伯炎先生一句话,为尔碑祝福:
  “可喜80岁的王尔碑,不仅笔健身亦健,可不喘气爬她家6楼,我祝她艺寿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