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3期

中国新诗九十年笔谈

作者:佚名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在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方面的丰富多彩。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诗回到了诗。诗人不再给诗歌加上诸多的社会功能了。目前的诗歌,我指的是大部分诗歌,变得真实、自由、亲切、自然了。这一点,近年来的诗歌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张扬、不炫耀,注重内在,注重诗歌本身。
  黄桂元(《文学自由谈》副主编):“三十而立”可以概括新时期的小说形态,却无法表证诗歌的运行轨迹。“新诗潮”萌动期甚至应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些令人尊敬的诗人。文学本身是富有弹性的,包含了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便是诗歌,最低值则什么都有可能。
  汶川大地震突降之后,做出“第一反应”的是无数写诗者。我之所以回避“诗人”的称谓,是因为其写作主体多为普通民众,诗歌以集团的方式迅速进入了公众视野。不仅波及到权威主流媒体和各类行业报刊,更是覆盖了所有的民间刊物、草根网站。
  诗潮退去,焦点转移,只有少数真正的诗人仍在原位空空荡荡地坚守。哀痛作为诗歌创伤记忆的一种储存形式,已成为当今商业社会的稀有品质。市场机制的改变,促使社会文化逐渐完成了从泛政治化到泛娱乐化的转型,新时期文学进程与之共舞,一度甚至发生“空转”,也只有诗歌还懂得哀痛。还有精神痛感,并始终坚忍跋涉在未知终旅的生命之途。这个世界诱惑太多,热点太多,光环太多,只有真正的诗人能够拒绝招安,警觉异化,呼唤良知,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他们最清贫也最富有、最落魄也最尊贵。漂泊的宿命。决定了诗人必然是永远的怀疑主义者和永远的理想主义者。诗歌是一道“在路上”的移动风景。漂泊是诗歌的精神故乡与心灵家园。
  冯景元(诗人、《天津通俗小说报》原主编):本来没有准备,听了大家的发言,有了些感受,1978年的时候,我35岁,一直过来的。也许是老天造就了诗歌界,1976年“四人帮”倒台,是中华民族人心最统一的时候。三十年后,汶川大地震,又出现了诗歌爆发,但是有很多表面化的东西。连年热的小品。却在汶川大地震中消失了。为什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应该反思和总结,在这样时代的关键历史时刻,为什么又恰恰是诗,能发出这样汇聚真情、感染世人的巨大力量?
  诗是力量,是草是芦苇。诗是主观的,不是旁观的。诗歌的底层支撑作用很重要。首先不能妄自菲薄了自己。不能忘记,正是诗歌支撑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诗人的称号非常好。因为首先是人。诗,是不死的。
  段光安(天津九三学社):近三十年知识裂变发展,传统的纸质阅读多数已被影视和网络传媒所取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重大改变。某些艺术由主体走向边缘也就成为必然。诸如诗歌、书法、京剧等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就像蜡烛已被电灯所取代,因为它很美,仍作为照明的象征用于祭奠或庆典,依然存在着。我认为,诗现在才真正得到解放,诗人成为普通人,不必承载过多。当代诗人已没有什么光环和桂冠而言,已从高坛上走下,却未失去傲骨。慢慢品尝自己的血,自觉、觉他。诗像纸质阅读已处于边缘,却不会消失。诗像烛火已不作为照明工具,却在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持久呈现。
  
  “中山全球通杯·改革开放颂”全国诗歌大赛揭晓
  
  从今年年初在广东中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大赛正式启动,到今年十一月征稿截止。倍受诗歌界瞩目的“中山全球通杯·改革开放颂”全国诗歌大赛圆满结束。大赛共收到来稿一千七百多份,计有诗作八千多首。众多作品激情洋溢,手法多样,其中流露出来的是一颗颗关心祖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热诚的心。在大赛进程中,主办方、协办方领导对大赛活动高度重视,多次就大赛事宜进行及时交流、磋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从经费方面全力保障,保证了大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感谢全国诗人、诗歌爱好者对此次活动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评委会认真研读参赛稿件,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获奖作品。丘树宏、雷抒雁的诗作虽得到高度评价,但因与主办方有较密切关系,被列为特别奖,不颁发奖金。现将大赛评委会组成名单和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评委会组成名单:
  主任:叶延滨(《诗刊》主编)
  副主任:陈旭(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胡伟(广东移动公司中山分公司总经理)
  评委:叶延滨(《诗刊》主编)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杨匡满(《中国作家》原常务副主编)
  李小雨(《诗刊》副主编)
  林莽(《诗刊》二编室主任)
  评奖办公室:
  主任:杨志学、李卓文
  成员:李容焕、周所同、向兵、高立林、罗军
  获奖名单:
  特别奖:丘树宏《珠海,珠海……》(交响音诗)
  雷抒雁《大道》(外一首)
  一等奖:阎志《城市的和解》(组诗)
  二等奖:傅大为《天地伟业》(二首)
  华万里《重庆城乡交响曲》(组诗)
  普冬《中国,你好》
  刘立云《三个中国军人,三个中国农民的儿子》
  梁平《通天之路》(长诗节选)
  三等奖:罗 筱、刘功业、孙晓杰、汤松波、林染、杨泽远、陈人杰、李建华、郑小琼、阳飚
  优秀奖:张国军、杨炳麟、徐明德、徐南鹏、郑集思、马治平、姚江平、叶舟、熊国太、大卫
  赵克红、王浩洪、高若虹、周东浩、彭凯雷、陈修元、林海蓓、韩闽山、田斌、刘双红、
  刁家乐、王顺彬、宣家江、赵历法、田传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