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宣泄功能──三说李逵



  现在不妨再把李逵和宋江做为一组相对照的形象来看。
  从最表层的社会意义来看,可以说李逵和宋江分别代表了反政府武装中的两种倾向,李逵代表的是狂暴、猛烈、破坏力强的一面,宋江代表的是温文、和缓的一面,这两种倾向,历来就共存于各反政府武装中吧?
  但是如果把观察视野再放宽一点,也许还可以再深开掘出些意义。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或者说这种“儒将+莽将”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如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或焦赞,秦琼和程咬金等等,现在要探讨的是为什么这种组合如此常见?
  在在下看来,这种组合体现了作品的两种艺术功能。
  先看儒将(当然有些人如刘备、秦琼也称不上儒将,这里为行文方便,先姑用这一词来概称)这一系列,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节制,对既定的价值规范如忠义持认同态度,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象岳飞这样的人,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忠臣,甚至还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时代,他的行事都可称模范公民。这一组人物,体现的是作品的引导功能,他们是作品树立给红尘众生的立世样板。
  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列位看官读来那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莽将这一系列的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这在那个时代也不能说不应该但让人心烦,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不便由样板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全交给莽将去说去做,这样作品(包括说书这类口头艺术)在大体不冒犯忠义之类社会正统价值的前提下,又能提供宣泄渠道,让作品的接受者通过代入式的审美幻想,获得畅快淋漓的宣泄的满足。这些就体现了作品应具有的宣泄功能的一面。
  因此,李逵、张飞、牛皋、程咬金这类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们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这一系列的人物,这类作品便少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