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之——李忠救人



  不知不觉已是春深时节,一派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好景致。这天我批完了各处的文书,嘱咐中军主簿写了节略上报吴军师。我自己就忙里偷闲从后门溜出来,提调了一条泥鳅小船,由一个老军驾着,往水泊深处来看景色。
  才行不远,就远远看见右岸滩上聚集了一群人,中间有一个隐约像是柴大官人。
  我嘱咐老军把船划近。等离近了一看,果然是柴大官人小旋风柴进。地上还躺着一个老汉,浑身湿淋淋的。我心中好奇,就下了船走过来看个究竟。
  原来那老汉是山前的农户,年成不好,春天青黄不接的当口一家五口断了粮,还欠着人家十两银子的陈年老债。
  眼看揭不开锅,儿子就把种子粮拿出来要熬粥救命。老汉自己不肯,嚷着:“饿死爹和娘,不吃种子粮!“坚决不让儿子动种子。可是儿子还是偷偷把种子粮熬粥了。老汉一时心窄,要寻短见,投了水,刚巧被路过的柴大官人遇见,就把他搭救上来了。
  柴大官人间随行的军需采办官:“山寨不是有令,青黄不接的时候,周围方圆百里的百姓凡有揭不开锅的,山寨都要送粮到户的。怎么还有人家挨饿?“军需说:“规定是有的,难题是告示一出,十里八乡的人家都到山寨来领粮食,个个都说自己家缺粮,山寨哪有如此多存粮分给众人。于是便改了章法,每年春节一过,各乡报上名单,山寨统一拨粮,各地自己发放。想是周转调拨,耗费时间,粮食没能及时到手的缘故吧。“那边老汉已经在人帮扶之下,坐起了身。听军需官说话,老汉接道:“几位英雄有所不知啊。自从梁山开仓放粮,两年了,我老汉是一粒梁山的粮食也没有吃到过!“柴进闻听此话就是一惊,蹲下身问:“老丈这却是为何?“老人把其中的原委讲了一遍。
  梁山的赈灾粮食是按时放到各村的,不过各村管放粮的人并不把粮食立时放出去。他要等些日子,等着各家各户来走关节,然后会把和自己亲近的、有所表示的人家列为放粮对象,同时自己也留一部分。真正能拿到救灾粮的普通百姓少之又少!
  。乡绅猛于虎啊!“柴进恨恨地说道。说着话从腰间摸了20两一锭的银子出来,交到老汉的手里说:“老丈,这是一些银子,拿回去买粮买种度饥荒吧。千万莫再寻短见了!“老汉千恩万谢地走了。柴进看着他蹒跚的背影,紧锁着双眉一语皆无。沉默了半晌,他突然问我:“朱军师,这赈灾的粮食不能这么个发法,这样下去岂不是养肥了那些乡绅,百姓依旧挨饿。“我点点头,确实需要想个新办法出来。
  巡山看景的心思早消得一干二净,我和柴大官人一路走一路商议,径往聚义厅来。一路上我反复考虑,进屋落座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主张。当夜我和柴大官人就起草了新的放粮章程。
  其一,凡领粮米者需亲自到山寨来办理手续,并且每次限量三十斤,多领多来。这为的是增加领粮手续成本,闹饥荒的不怕麻烦,贪小便宜的就会考虑为三十斤粮食值不值得。
  其二,凡领粮米的,需登记姓氏、住址,梁山进行查证。一旦发现有人虚报饥荒,作弊冒领救灾粮,给予严惩,决不手软。这为的是增加作弊的风险,让贪小便宜的人望而却步。
  其三,给每村的困难户登记造册,组成互帮组,凡有新增困难户,需原有众人表决,通过了方可领粮。这为的是让挨饿的人有发言权,穷人最知道穷人苦,谁是作弊的,谁真有困难揭不开锅,立时就见分晓。其四,困难户组成的自帮组,实行按人口等额放量,有人要进组,经表决接纳的,增人增粮;同时互帮组内要每年公选,大家都公认可以自力更生的,要给予除名,但是减人不减粮,多出来的粮食大家平分。这为的是鼓励吐故纳新,确保把救灾粮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调整了新的办法以后,感觉良心稍稍平静了一些。
  第二天,柴大官人水泊救人的事情不胫而走。
  黄昏时分,我到裴宣处拿公文节略。一进门,看见丑郡马宣赞正和裴宣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
  宣赞拉我坐下,跟我说:“朱军师,你来评评理,救人家性命之后,该不该收人家钱财?“我笑着摇摇头,说:“救人是义举,怎好收钱。“宣赞又问:“前日柴大官人救人,不但没要人家酬谢,反周济了人家20两银子,这是不是大义举动?“我点点头,说:“确实是,此事我当时就在场。“宣赞指着裴宣说:“前几日,李忠在泊外的路上也救了一个人,这个不长进的,救完人还收了人家谢礼。这不,山寨里要赏有义举的人,裴宣不考虑柴大官人这样的,却要赏李忠,真是莫名其妙!“这事情确实有奥妙。我看着裴宣点点头,会心一笑。裴宣也笑了,说:“就请朱大哥把里边的曲直给他讲讲吧。“宣赞惊诧地看着我,说:“怎么,你也是赞成的?“我把椅子朝他拉近了些,说:“宣赞兄弟别着急,听愚兄给你讲两位古人吧。““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日: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鲁国之法,赎人于他国者,受金于府也)。孔子日: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次救了一个落水的人,被救者家里人非常感激,送了他一头牛。子路高兴地接受了这头牛。于是孔子说:好啊,将来鲁国的人,都愿意救人了!
  孔子还有一个学生叫子贡,他在外国为一个被迫为奴的鲁国人赎了身。依照当时鲁国的法令,在国外为本国奴隶赎身,可以到政府领取一笔钱。但是子贡只救人,却没有收政府发的这笔钱。孔子说:这样有问题啊,恐怕以后鲁国没有人在外国替本国人赎身了。为什么孔子这么说呢?
  因为子路给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这个榜样告诉人们救人也可以自己有回报,这一点即使是思想不那么先进的人都可以接受,所以这是容易做到的善,无论贫富贵贱或者思想境界高低,大家都可以模仿。这样一来,各个阶层的人士肯定都争相为善。
  而子贡是一个富商,以当时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看,很多人即使想像子贡那样做,也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子贡也树立了一个榜样,就是做事情可以不计个人利益,不要政府补助。这个榜样确实很让人钦佩,可是他只适合那些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且思想境界已经很高的人,所以子贡的榜样属于难为之善。孔子担心一旦政府按照子贡的标准来要求众人,那么做善事的人恐怕就越来越少了。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如何劝善确实是个重要问题。在劝善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工具一个是建立制度,一个是道德教育。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手段。管理者可以宣传子贡式的先进典型,鼓励人们做善事,但是千万不能把这种模式作为制度设计的模版。劝善就是要劝大多数人做好事,这当然就要考虑大多数人的经济水平和思想境界,如果按照少数优秀分子的标准为大多数人定做制度,那就是完全的“画饼充饥“、“空中楼阁“。
  李忠就好比子路,他提供了一个劝善的样板,而且这个样板绝对适合梁山绝大多数小喽哕的思想水平和经济水平。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就要比照李忠案例。我们要肯定人们的个人利益,让大家都知道做好事有好的回报,并且把这种实实在在的回报宣传出来。
  因此,宣传李忠,不是宣传他的思想境界,而是为了宣传我们的回报机制,以鼓励和号召大多数普通人也努力做善事。而柴大官人就好比子贡,对他的宣传是纯粹的道德表扬,跟制度设计无关,我们绝不会因为一个柴大官人做好事不要实惠,就否定很多个李忠做好事要实惠的行为。人们总是有差别的,管理者当然要承认大多数普通人和经济上、思想上都领先的优秀分子的不同。因此,对柴大官人事迹的传播只限于道德赞美而不会涉及制度,在小喽哕的心目中,无疑李忠的事迹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这也就是我们首先要宣传李忠的原因。劝善贵在能劝众。我们就是要用制度设计解决底线问题,然后再通过道德教育,使人们的境界逐步提高。
  宣赞大瞪着两只眼睛,听得愣愣的。
  裴宣在一边则是频频点头。最后,等我说完了,他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要用规则管事,而不是用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