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仙”“道”剖析



  孜城 (1975.11.11)
  《水浒》中充满了大量的迷信描写。莫看这些东西荒诞离奇,和主题却有极大关系。
  在这些迷信描写中,出现的角色有两种:一种是从“万丈深浅的地穴中”冲出的“魔”,他们变成了梁山泊的头领,为的是去“恼害生灵”;另一种是“上界”的霹雳大仙、赤脚大仙、“紫微府”的星辰,他们变成了人间的宋太祖、宋仁宗、包拯、狄青这些“明主贤臣”,造成了“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对于“魔”这种“可憎”的角色,作者指出了两种结果:一种是“去邪归正”,断绝“魔心”,这样便可以得“道”成仙,重登紫府;否则,便要“罪下fēng@①都”,打入十八层地狱,万劫不复。而要由“魔”变成“仙”,关键在于得“道”:要一洗原来“杀尽不平”的魔性,服服帖帖地跪倒在“天道”的面前。这还不够,对于那些不肯改邪归正的“魔”,要站在“替天行道”的立场上,把他们斩尽杀绝。
  “魔”由“无道”到“得道”,使之在灵魂上、行动上都成为“仙”的俘虏和奴才,这是《水浒》主题的深意之一。看到以刀杀“魔”身,不如以“道”杀“魔”心,对反动统治阶级更有利,这便是《水浒》作者要鼓吹“替天行道”,宣扬投降主义的原因所在。
  作者又看到,要对那么多杀气腾腾的“魔”讲经论道,要他们“去邪归正”,也不是很容易的,弄不好挨他们一顿板斧、禅杖、朴刀是随时可能的。怎么办?作者从他丰富的地主阶级政治经验中总结出,要降伏众多的“魔”,关键在于控制其中的“星主”。从灵魂深处买通了他,就什么都好办了。《水浒》第四十二回,九天玄女娘娘单独接见了宋江这个“星主”,赐了仙酒仙枣。宋江吃喝一通之后,“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在宋江受宠若惊、战战兢兢之际,向他传法旨,赐天书,并要求他保密。这一番勾搭之后,宋江见到“重登紫府”有望,便更卖劲儿地“替天行道”起来。
  作者借九天玄女娘娘的法旨,传达了整个地主阶级对投降派头子提供的指导思想和反革命策略:“去邪归正”,就是要宋江站稳地主阶级立场;“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就是要宋江当好投降路线的头子和地主阶级鹰犬这一双重角色。总之一句话,要“行道”,就要去掉“魔心”。
  地主阶级的统治之“道”,与革命农民的反抗之道,究竟谁是人间正道?谁是歪门邪道?站在不同的立场,对这一问题必然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被压迫人民要革命,要造反,首先就必须否定反动统治阶级及其思想的“正统”、“合法”地位,非此便不足以革命。反动阶级总是借着宣扬自己的反动统治是“正道”,攻击革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邪道”,企图先在思想上摧毁人民革命。革命派的斗争勇气和信心,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蔑视反动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传统“尊严”,这是革命派与投降派、投机派的最根本区别之一。以晁盖为首的坚持农民起义路线的人,敢于“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正是这种气魄的体现。而宋江这样的投降派,总是把反动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视为“正道”,并以此修正农民革命的理论和路线。什么“去邪归正”,这是典型的投降心理!
  “去邪归正”,是历史上和现实中一切投降主义、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传统心理,即向反动没落阶级投降缴械的心理,也是他们修正、歪曲、篡改革命路线的手段。在他们看来,只有把革命斗争拉回到反动阶级所能接受的轨道中来,才算回到了“正道”。实际上,这也正是不折不扣的投降。
  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有这种向革命者叫喊“去邪归正”的人,都会有这种攻击革命者是“魔”,并向他们兜售成仙之“道”的人。革命队伍中,也会相继钻进和出现以“去邪归正”、“替天行道”为功业的投降派。这就向一切革命者提出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提高识别形形色色投降主义的能力并与之作斗争。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投降派及投降之“道”,总是要失败的。*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丰的繁体字加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