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小百科 作者:孟德
张炎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七年(1290),元代统治者干了一件很惊人的事——缮写金字藏经。耗费黄金三千二百四十两。写经的人是从全国各地征召的,其中,就有宋末著名词人张炎。

  张炎的身世是很显赫的,他的六世祖是南宋名将循王张浚,曾祖父张镃是与陆游、辛弃疾、杨万里、姜夔等交往的著名词人,而且“其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齐东野语》)。他的父亲张枢,精音律,是与周密等人结词社的人物。张炎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既是富贵人家又是书香门第的家庭。他年轻的时候,是生活在桃红柳绿掩映的舞榭歌台,红妆翠袖偎依的金灯华筵之中的。

  但是,就在他二十八九岁的时候,宋亡了。他的祖父被当街磔死,家财被抄没一空,他也一下子从不知稼穑之艰的公子哥儿,变成一个寄人篱下的平民百姓。

  张炎的词,宋亡前所写,是寄寓于山水风月中的深深忧虑,入元后所写的主要就是亡国之痛了。

  宋亡前夕,张炎过西湖庆乐园,当时杭州已被元人攻下,他写了一首《高阳台》:

  古木迷鸦,虚堂起燕,欢游转眼惊心。南圃东窗,酸风扫尽芳尘。鬓貂飞入平原草,最可怜、浑是秋阴。夜沉沉,不信归魂,不到花深。

  吹箫踏叶幽寻去,任船依断石,袖里寒云。老桂悬香,珊瑚碎击无声。故园已是愁如许,抚残碑、却又伤今。更关情,秋水人家,斜照西泠。

  宋亡之后,他又写了一首题为《西湖春秋》的《高阳台》: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词人两度描写的西湖,已经没有了“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美丽,也没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的繁华,触目所见,是“古木迷鸦,虚堂起燕”,是“断石”“残碑”,是“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因此,词人们“无心再续笙歌梦”,甚至“怕见花飞,怕听啼鹃”。词人的故国情思、悲愤情怀跃然纸上。尤其是后一首,算得上是张炎词的代表作,选词极严的清常州词派的代表周济轻视张炎,但其《宋四家词选》仍不得不选张炎此词,因为它确实写得好。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不仅是词人,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三百余首,而且还是一位相当杰出的词学理论家,他的《词源》一书,是词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由于他精研音律,所以他的词音节流畅。他于词虽然也推重苏轼、辛弃疾、秦观、周邦彦等,但最推重的,还是姜夔,尤其推重他“清空”的艺术风格。他的词,也向清空的风格努力,但受时代的局限,却少了一些姜夔的刚劲,而多了一些王沂孙的凄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赤霓”E书作品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