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四三 | |
|
|
总之,宋庆龄始终珍视俄国十月革命同中国革命之间的联系,把它看成是孙中山最后的信念中的关键部分,也是新中国的根本信条之一。只有当苏联领导人的态度背离了她认为绝对必要的平等和同志关系的原则时,她才感到愤怒。 历史证明,中国人民以及他们在胜利后所建立的国家同苏联和其他所有国家的关系,只有像孙中山在遗嘱中所说那样“以平等待我”,才能保持良好。在历史上,苏联曾经是唯一一个宣布对中国平等相待并在很大程度上付诸实践,从而赢得中国革命者的友谊和信任的国家。随着复杂的历史进程,苏联开始采取超级大国的架势,表现出甚至对中国的内部发展也要发号施令的倾向,苏共则对中国党表现出家长制的态度。一方认为有权进行控制,另一方认为有权抵制外来控制,双方之间的冲突自然就会发展起来——即使双方是老朋友,并且都自认为是在奉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学说。 宋庆龄遵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间平等关系的全面规范。“和平共处”最早是列宁提出来的。作为苏联外交的目标,它的意思是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国家之间避免战争(并建立正常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五项原则是这一概念的发展,由中国首先提出并同它的亚洲邻国缅甸和印度共同制定。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大体相当于第三世界国家),不论其社会制度和政府形式如何,为保卫和巩固新获得的主权,在相互关系中保持和平、友谊和互利,五项原则为此提供了基础。后来,中国又把五项原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关系中(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换句话说,作为国与国关系的普遍准则——并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事后看来,这是中国近代整个革命经验的总结——不论是孙中山的经验、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经验(事实上是两种经验溶合的产物)。这也是作为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的宋庆龄在思想上或在行动上始终遵守的准则。抓住这一点,不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都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她、了解她的时代。 [亚洲的“亲戚”] 如果说中苏友好是她从1924~1927年以后一直怀有的感情,她的致力于争取亚洲自由的事业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作为中国人,她是个亚洲人。她从孙中山那里了解到,整个亚洲都在殖民主义枷锁下受苦,普遍地渴望独立和自我发展。她认识了来自许多亚洲国家的革命志士。孙中山和她很快看穿了日本官方鼓吹的泛亚主义不过是掩盖其企图操纵和统治亚洲国家的野心的幕布,而对日本的这一野心她将无情地进行斗争。但是她永远保持着纯洁的理想,希望所有国家在争取解放中互相帮助并平等相待。 现在,使她十分喜悦的是,她的祖国已经站起来了,不但中国本身——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已经解放,而且还会使那些尚在外国统治下的国家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得到新的鼓舞和空前有利的条件。 在新的条件下,宋庆龄担当着一项对她来说最为合适并且使她感到十分满意的任务,那就是作为中国同那些已获自由或正在争取自由的亚洲国家(特别是同它们的妇女界)之间的联系纽带。 新中国建立不久,她在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重述了她20多年来对中国妇女一再阐明的基本观点,即:妇女的解放同民族的解放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人民一部分的妇女和人民有着)同的敌人。这些敌人就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它所造成的殖民主义以及在国内所产生的封建主义及其高级阶段的买办主义。” “亚洲的妇女们曾经长期与男子并肩进行武装斗争,争取民族的独立,反对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反抗她们本国的封建主义和买办主义。她们曾经面对过枪口、集中营的酷刑和种种可以想象的惨死。中国、印度、越南、朝鲜、印尼和其他各国的女英雄是全世界妇女可以引以为荣的。”① ①《在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49年12月11日),《宋庆龄选集),第204—221页。 在这篇讲话中,她还着重讲到苏联和新中国妇女的情况。在这里提到的只是有关亚洲的方面,其他有关妇女社会地位方面的内容将在以后涉及。 第二年,她在一篇题为《朝鲜人民的斗争在亚洲所起的作用》的文章中说: “一个普遍和绝对的真理渗透了今天的亚洲大陆……武装群众在一切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争取独立的斗争中,终究会赢得胜利的……中国如此样南与朝鲜也是如此。这在历史上标志着力量的日益转移,成为对于今天的亚洲说来是极为重要的政治军事事实……以革命的政治思想武装了的新的亚洲兵士,已经站立起来与西方帝国主义面对面作战…… 这不能不鼓舞了那些被压迫的人民,从事争取自己胜利的斗争,以期整个亚洲得到解放。”① ①《朝鲜人民的斗争在亚洲所起的作用》(1950年10月11日),《宋庆龄选集》,第244—249页。 这些话表达了一个正在出现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实,即:亚洲(占有世界上一半人口)终于开始、并在一个不长的历史时期内完成了非殖民化的进程。 这篇文章的发表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前两个星期。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把美军推进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妄想“压平”新中国,但终被志愿军击退。(朝鲜的斗争以后在中美关系部分还会谈到) 在前面已经引述过的在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开幕词中,她强烈地把世界和平同非殖民化(特别是在亚洲)联系起来。(有一些西方代表团集中注意大国之间的缓和,想借此回避殖民主义这个有刺激性的问题,而这种观点并未受到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的反对。) 前面提到过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时发表的中印、中缅会谈联合声明中共同倡导的。她在1955年的一篇文章中论述了这一对国际关系的新贡献。她说,五项原则“在全亚洲受到特别欢迎,”得到“具有各种不同目的和信仰的社会人物和组织的广泛赞成”,“表达了亚洲一切国家人民的最珍视的愿望”。 在这篇文章中,她还讲到台湾问题,严正表明:“决不能容忍对我们内政的干涉”,中国人民“决不接受使台湾和台湾海峡‘中文化’或‘置于监督下’的任何建议”,认为这都是“违反五项原则的”。① ①《五大原则》,载《人民日报》1955年3月25日。转引自《宋庆龄年谱》,第217页。“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