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驾诗鉴赏
|
生平简介
王驾,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大顺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诗鉴赏
这是一首极富巧思的即兴之作。写的是人们习见的雨后花落的残春小景,但平淡中却见奇崛,诗趣盎趣。
花是春天的象征,诗的前两句即从花着眼。雨前,含苞欲放的花儿蕴藏着一片生机和希望;雨后花已凋谢,空有满枝的绿叶。字句间流露出对春光短暂的惜春情思。如果只写出雨对春光的摧残,那实在是太平常了,再高超也不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不止于此,他摄取了骤雨方晴之后一群蝴蝶的活动,通过蝴蝶对花落春残的反应,映托出诗人自己的感受。被苦雨久困的蝴蝶,终于盼到大好春晴,便翩翩飞舞,到小园中寻觅花的芬芳。遗憾的是小园无花空有叶,在失望和懊丧之中只能悻然飞走。百花凋谢,已足使人伤感 ,何况连蜂飞蝶舞的情景也不复可见, 越发加强了惜春之意。这里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拟人化手法 ,赋予蝴蝶人的情感。蝴蝶觅花原是它的本能, 此处花落自然飞往别处 ,但诗人不作如是观 ,而以“却疑春色在邻家”来作“蛱蝶飞来过墙去”的注脚,造语奇峰突现,令人耳目一新。邻家小园里自然也不会得天独厚,等待着蝴蝶的仍然是“全无叶底花”的失望 ,因此,诗人用了“却疑”二字,将蝴蝶犹豫、 疑惑而又充满向往的神态表现出来,从中透露出深藏着的惜春隐痛 。大诗人白居易曾有类似之句:“长恨 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山来。”(《大林寺桃花》) 相比之下,王驾的诗丰神更显。
受当时通俗诗派的影响 ,王驾的诗风极其通畅, 如首二句以“雨前“雨后”相对 ,“花间蕊”与“叶 底花”相对,颇具民歌意味。末二句富于巧思,而且动用因果倒装句式,妙趣横生而又蕴藉含蓄。当时杰出的诗评家司空图曾称赞他“ 长于思与境偕”(《与 王驾评诗书》),此诗便是极好的例证。
社 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王驾诗鉴赏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百姓不但通过作社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在社日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集体欢宴,非常热闹。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写道:“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 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社日》虽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描绘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
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 。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鹅鸭成群 ,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 。春社时属仲春,“稻粱 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 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 ,“半掩”而不 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这个细节描写是极有表现力。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日,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仍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 ”,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 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
所谓“故园乔木”,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 ,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鹜。
春社散后 ,人声渐少 ,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 ,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 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