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与行为及网络依赖特征研究

作者:李 瑛 许渭生 游旭群



  摘要 本研究综合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294名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心理与行为特征及网络依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不同的上网动机与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呈显著正相关;除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外,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也显著影响着对网络依赖的程度。本研究的发现可以用来引导大学生用户科学地使用互联网,避免互联网使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使用动机 网络依赖
  分类号 B848
  
  1 引言
  
  近些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已涉及人类生活的几乎每一个方面。互联网使用方面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也因此成为国内外近年来心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研究者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会拓展人们的社会活动,成为减轻孤独感、增加社会支持的工具,有利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1][2][3];而另一些研究者则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会增加用户的孤独感,对用户的心理及生活产生消极影响[4][5],甚至会导致网络成瘾[6][7]。为了揭示用户使用互联网的心理机制,部分研究者从使用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出发,发现性格倾向性及动机等因素可能会对互联网使用产生影响[8][9]。一项关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对其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发现,网络依赖与用户的主观幸福感及社会疏离感存在显著相关[10]
  互联网提供了多种服务,相同的需求可以用不同的服务来满足,同时,不同的需求也可以用相同的服务来满足。目前对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研究多以互联网使用的时间来衡量用户的网络使用状况[4][10][11],针对用户使用的网络服务与网络使用动机及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而这种研究无疑有益于揭示用户使用互联网的心理机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其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的网民[12]。本研究选取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为样本,通过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状况、使用动机及成瘾状况的研究,探索其互联网使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设计
  2.1.1 结构化——半结构化访谈法
  参照当前已有研究中的互联网用户筛选标准[4][5],对具有1年以上互联网使用经历且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的20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抽取其使用互联网的一般动机。
  2.1.2 问卷构成 问卷一为参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网络使用调查表编制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问卷二为依据访谈所抽取的使用互联网的一般动机编制的互联网使用动机问卷。问卷三为用于测评用户网络依赖程度的网络成瘾量表,考虑到文化差异,本研究选取了文化背景相似的台湾研究者编制的工具——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陈淑惠,2000),并加以修订而成。该量表为五点量表,由26题组成。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由网络成瘾症状和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两个维度构成,其中网络成瘾症状包括强迫症状、退瘾症状和耐受症状三个因素;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包括时间管理问题和人际健康问题两个因素。该问卷已经被广泛用于多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被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陈淑惠教授报告的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两周之后再测信度为0.83。各因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则介于0.78 与0.90 之间。此外,针对样本分布的常态性(Normality)检验显示:CIASR量表总分与各分量表得分均符合常态分布的特性(p <0.0001)。因此,这些量表计量特性均表示,《网络成瘾量表(CIASR, 2000)》是一个合理、可靠且稳定的筛选、研究工具。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各因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至0.73。除了上述三个问卷之外,还设计了一些调查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的题项供分析讨论时参考。
  2.2 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具有互联网使用经历的本科大学生,考虑学科和年级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安高校中随机抽取298人,获得有效问卷294份。被试年龄范围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8岁),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67人。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动机特征
  
  图1显示出被试使用互联网动机的频数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使用互联网的动机中,以信息查询最多,达75%,其次是与家人朋友联系、娱乐休闲、结交朋友、扮演角色、学习。
  被试使用不同互联网服务的频数分布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诸多的互联网服务中,使用电子信箱的人数最多,占74.6%,其次是多媒体娱乐、信息查询、聊天室和网上寻呼机等,使用最少的是网上炒股、视频会议、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等。
  
  3.2 互联网使用及成瘾状况的性别特征
  3.2.1 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的性别特征
  男女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对此进行了差异显著性(t)检验。结果表明,进行联络的动机(t=2.431,p<0.05)、用于娱乐的动机(t=3.079,p<0.01)、使用互联网服务的数量(t=2.307,p<0.05)、周上网时间(t=5.999,p<0.001)、上传下载服务的使用(t=2.906,p<0.01)、网上游戏的使用(t=8.736,p<0.001)、视频会议服务的使用(t=2.075,p<0.05)和多媒体娱乐服务的使用(t=2.075,p<0.05)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更多地出于娱乐休闲目的使用互联网,使用的网络服务种类更多,周上网时间更长,更多地使用上传下载、网上游戏、视频会议等服务;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更多地出于与其他人保持联络的目的,并且对在线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功能的使用显著多于男大学生。
  3.2.2 网络成瘾状况的性别特征
  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被试的网络成瘾状况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表现在网络成瘾总分(t=4.162,p <0.001)、强迫上网症状(t=3.051,p <0.01)、人际健康问题(t=4.140,p <0.001)和时间管理问题(t=5.113,p<0.001)等方面。
  3.3 互联网使用及成瘾状况的年级特征
  3.3.1 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的年级特征
  本研究考察了被试使用动机与行为是否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所变化,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被试的使用动机未随着年级变化出现显著的变化。但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被试获取信息的使用动机和娱乐的动机呈增长趋势,保持联络的动机则有所减少。在使用互联网服务的种类(F(3,285)=7.698,p<0. 001)、周上网时间(F(3,285)=3.804,p<0. 05)、电子信箱(F(3,285) = 6.402,p<0.001)、上传下载(F(3,285)=5.371,p<0.01)、信息查询(F(3,285)=3.657,p<0.05)、聊天室(F(3,285)=5.075,p<0.01)、BBS(F(3,285)=5.524,p<0.01)、网上支付(F(3,285)=3.620,p<0.05)等方面,被试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被试使用的互联网服务种类显著增加,但具体服务的使用却有不同的趋势,其中电子信箱、上传下载、网上寻呼机、BBS、网上支付等服务的使用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聊天室的使用随着年级的上升显著减少;网络多媒体娱乐的使用在一、二、三年级呈增长趋势,而到了四年级却显著减少(与一、二、三年级多媒体娱乐使用的t检验结果,t≤2.11,p<0.05)。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