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者:张承芬 陈功香



  摘要 研究考察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除掌握目标定向外,新课程改革对成就目标定向均有显著影响;在预习策略、复习策略和精加工策略方面,新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性别对高中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有显著影响,女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要优于男生;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相关显著。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成就目标定向 学习策略
  分类号 B842.3
  
  1 引言
  
  2004年9月,全国首批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开始对高一新生实施新课改。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两个问题,是影响高中生能否顺利进行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
  学生持有的学业成就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学业目标(academic goal)和社会目标(social goal)。学业目标指学生在学业情境中想获得成功的学业方面的理想,涉及对能力发展和能力表现的追求。目前在学习领域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学习目标定向与业绩目标定向。学习目标定向又叫掌握目标定向(master goal orientation)、任务目标定向(task goal orientation)或任务卷入(task involvement)。持有这种目标定向的学生将学习本身视为一种目的,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注重对任务的理解和掌握。业绩目标定向也叫能力目标定向(ability goal orientation)或自我卷入(ego involvement)。持有这种目标定向的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手段,通过成绩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但极力回避那些可能失败或可能表现出低能力的情境。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能力观的差异,即能力是发展的还是固定不变的[1]。社会目标指学生在学业情境中想获得成功的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亲密目标和合作取向目标。社会亲密目标是指学生渴望形成和保持一种积极的伙伴关系,包括渴望被同伴接受及形成更加亲密的个人之间的友谊。Cheung 及其同事[2]从成就目标理论出发,提出个体也会追求与他人合作的目标,具有合作取向的学生把成功看作是能够与其他人有效地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课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3-5]。已有研究不仅丰富了学习心理理论,而且在实践上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外有大量研究考察了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者们试图通过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不同学生在认知强度上的差异[6]。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存有密切的关系。时勘、王文忠等人[7]以初中、高中和大学生为被试,发现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呈显著相关:学习定向与深加工策略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努力策略、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呈显著负相关,而成绩定向与学习策略的相关关系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雷雳、汪玲等[8]以5、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这些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刘加霞、申继亮等人[9]以中学生为对象开展的研究则发现: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成绩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学习动机除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影响学习策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新课程改革对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二者的影响,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思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山东省两所高中随机选择被试1210人,其中高二学生(新课程改革前的学生)364人,高一学生846人(改革后的学生)。男女生对半。
  
  2.2 测量工具
  (1)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社会目标和学业目标,社会目标采用李晓东目标取向量表[10]中的合作取向目标和社会亲密目标,合作取向目标(5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85;社会亲密目标(6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78;学业目标部分采用王振宏的学业目标取向量表,包括业绩目标定向和掌握目标定向。共包括20个项目。评分方法采取六分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71。
  (2)学习策略量表取自庞维国自主学习量表[11]中的学习方法部分,包括六个方面:预习策略、理解策略、复习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和一般学习方法,每个维度包括5道题目,信效度良好。
  
  2.3 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将两份问卷装订成册,由被试在规定时间内一次完成。施测前,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指导语,在他们完全理解答题要求后开始作答。施测时间为30~50 分钟。
  
  2.4 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0.0 在微机上统计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生学习策略、成就目标定向的特点
  通过多元方差分析考察新课程条件下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的差异。结果如表1 所示。在成就目标定向的四个维度上,除在掌握目标定向上没有显著影响外,在其他的三个维度上,新课程改革对成就目标定向均有显著影响。说明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策略的6个维度上,新课程改革在预习策略、理解策略、复习策略和精加工策略四个方面均有差异。在预习策略、复习策略和精加工策略方面,新课程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而在一般学习方法和组织策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的均数差异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生在合作取向目标和社会亲密目标以及业绩目标定向3个方面均高于新课程改革前。在学习策略上,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生的预习策略、复习策略和精加工策略均优于课程改革前。
  
  3.2 不同性别对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的影响。
  通过多元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性别条件下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的差异。结果如表3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性别对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影响,就学习策略各维度来说,除预习策略外,其他策略也均有显著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女生在成就目标定向的4个维度上均高于男生,在理解策略上,男生要优于女生,在复习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上,女生均好于男生。
  
  3.3 性别和新课程改革对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的影响
  以性别和新课程改革为自变量,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新课程改革主效应显著:F (1,1206)=6.614,P<0.001;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1206)=6.381,P<0.001;新课程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也显著:F (1,1206)=2.077,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见表5,新课程改革和性别在成绩目标定向的业绩目标定向和掌握目标定向两个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在学习策略的预习策略、复习策略和组织策略三个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业绩目标定向维度上,新课程改革对女性影响较大:F (1,1230)=4.18,P<0.05;而在掌握目标定向维度上,仅在改革前存在性别差异:F (1,1093)=37.44,P<0.001。在学习策略的预习、复习和组织三个维度上,新旧课程的改革对女性影响较大,在预习策略上:F (1,936)=11.23,P<0.001;在复习策略上:F (1,951)=14.73,P<0.001;在组织策略上,F (1,848)=6.23,P<0.05。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