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分析

作者:李海华 王 涛 刁光涛



  摘 要 目的:初步探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特点。方法:采 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对3 61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了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在诸多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源和支 持利用度欠佳。结论: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有着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断面研究 社会支持 农民工子女
  分类号B849
  
  1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逐年上升,而且有渐成 常住人口的趋势,当这些农民工的子女突然走进大城市,走进一群与他们以前完全不同的生 活、学习环境之中时,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如语言问题、环境适应问题等等[1] ,致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系列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而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 其心身健康[2],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地缓解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本文力图通过农民工子女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探讨农民工子女获得社会支持的情况,并初 步探讨其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为其积极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源提供帮助,也为相关教育部 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苏州市某两农民工子弟学校中,选取小学3-6年级和初一学生共计403人,有 效问卷361份。年龄10—16岁,平均年龄13.11,7人未填;
  
  2.2 研究工具
  社会支持问卷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SSRS)[3],本量表共10个条目 ,分客观 支持(第2、6、7项)、主观支持(第1、3、4、5项)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 项)三个维度,该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 进行了修改,第4项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项“夫妻”改为班主任,“儿女”改为“ 其他任课老师”,第6项和第7项“配偶”改为“父母”、“同事”改为“同学”、“工作单 位”改为“学校”,第10项改为班级、学生会和党团宗教工会等。修订后的量表对三年级至 初一进行了小样本相隔一周的重测,10个项目的相关系数为0.749—0.906,说明修订后的量 表有较高的信度。
  
  2.3 问卷施测
  将量表编排于试卷上,量表前附有指导语,每个班级由 一名心理学研究生和该班班主任共同施测。
  
  2.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民工子女获得社会支持的比较分析
  3.1.1 性别维度上的社会支持差异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上要显著高于男生,在社会支持具体的三个维度上无 显著性别差异。
  3.1.2 学校环境中的差异比较
  班干部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上要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在支持利用 度上无显著差异。
  3.1.3 家庭环境维度上的比较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在父母受教育程度维度和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
  
  3.2 农民工子女获得社会支持的发展趋势分析
  
  方差分析显示: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年级之间有显著差 异; 随后进行事后平均数比较发现,高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一般都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 。
  从表6中F检验可看出,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上年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在 支持利用度上无显著的年龄差异;随后进行事后均数比较发现,14-15岁年龄段学生获得的 社会支持要显著高于10-13岁年龄段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
  
  3.3 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源分析
  
  社会支持量表中的第6条和第7条分别为对客观物质支持和精神心理支持来源的调查。分析了 361名学生对于这2个条目的回答,其社会支持来源主要如表7所示。从表7可以看出,在获得 实际帮助和精神鼓励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第二位的是亲戚,其次是朋友、同学,其 他家人,且选择的频率远远高于其它支持源。学校、党团工会、宗教团体等很少被选择。
  
  3.4 农民工子女主动获取社会支持情况
  调查表明:在遇到烦恼时,只有22.99%的人主动寻求倾诉,19.39%的是被动回 答朋友询 问,32.13%的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人倾诉,25.48%的从不向任何人诉说。求助 方式,17 .73%主动寻求帮助,60.67%的很少或偶尔寻求帮助,21.61%的人根本不接受帮 助。平常对于班级等团体活动,有4.99%的人从不参加,39.61%的人偶尔参加。
  
  4 讨论
  
  4.1 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差异分析
  在性别维度上,从社会支持总分来看,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社会对女性的特别关注 有关:外界社会可能在支持上更多的给予女性[4]。但从社会支持的具体三个维度 来看,并无显著差异,具体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班干部在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上均显著高于其他一般同学,这与班干部所处的学 校班级环境中的角色分不开。班干部一般学习成绩较好,交际能力较强,往往是班级活动的 组织协调者,更易使其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同时,良好客观支持系统和本身良好的 人格特征使其更易感知到他人的支持。
  社会支持各维度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席居哲研究表明[5] :儿童 的发展与家庭父母文化、经济地位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讲,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更关注孩子 的成长,更多的给予支持;独生子女获得的社会支持要比非独生子女要高。但本研究却出现 了与此不一致的结果。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被试的取样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因被试的 父母是农民工,更多关注与家庭生存有关的经济问题,导致 其对子女关注不多,体现不出父母文化程度和独生子女因素的作用。农民工子女因其特殊性 ,使其具有独特的社会支持特点。
  
  4.2 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发展趋势分析
  高年级在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上均显著高于低年级。这可能由于高年级随着交往 能力 的提高、交往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更注重自我支持等原因造成的。在年龄维度上,14—16岁 年 龄段的农民工子女在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上均要显著高于10—13岁年龄段的,这 可能说明了支持是有年龄段差异的,但这还需进一步证实。
  
  4.3 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源分析
  父母是社会支持的最多的来源[6],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支持源上,农民工 子女支持 多来自家庭、同学和朋友等,只有很少部分是来自学校和党团组织,还有的是无任何来源的 学生。一方面可能是学校和社会的党团组织对农民工子女群体的关注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可 能与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环境较为封闭,形成所谓农民工群体的“孤岛效 应”有关。针对以上原因,学校和党团组织以及各种民间非政府组织应加大对农民工及其子 女的支持力度,同时农民工及其子女要克服孤岛心理,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寻求各种支持、扩 大其支持来源。
  
  4.4 农民工子女主动利用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主动利用度在性别、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和年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这一取样 群体受这些因素影响还不明显。在年级维度上,初一的学生显著高于其他低年级学生,五年 级的 高于四年级的;同时,文中主动获取社会支持调查情况也表明了:总体上中小学学生支持利 用度普遍都不高。这与农民工子女人格特点(敢为性低,自卑性强,主动性差等) [7]有关。这就启示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儿童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培养力度,以充 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