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生活技能教育与聋生的心理健康促进

作者:王 雁 林 红



  摘要 生活技能是个体采取适应和积极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 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 能力。本文首先阐释了生活技能教育的内涵,并从降低行为问题出现率,提升心理社会能力 的角度就国际上开展学校生活技能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 了在聋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的意义,即不仅能促进聋生的心理健康,还能增强聋生适应社会 的能力。
  关键词 生活技能教育 聋生 心理健康
  分类号G762
  
  学校教育如何能促进聋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使其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这是人们越来越关注 的问题。通过教育可以帮助聋生理解生活中的挑战和他们应承担的责任,促进聋生自身社会 、情绪、行为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生活中需要的各种必要的技能,包括调节情绪、 作决策、解决问题等。生活技能教育顺应了积极心理学的潮流 ,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领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应用,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积极 的青少年发展项目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生活技能教育作为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的课 程开发思路,向全世界推荐[1]。国内外的研究者还将生活技能教育应用于特殊儿 童群体, 如改善学业不良儿童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业成绩等。又如生活技能教 育对降低情绪与行为失调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有效的[2]。但 在聋校开 展生活技能教育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对生活技能教育的内容及影响进行阐释,进而对聋 生进行生活技能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1 生活技能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活技能训练》课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教授、心理学家GilbertJ. Botvin和他的研究小组针对青少年不良行为,尤其是吸烟、饮酒、药物依赖等成 瘾问题行为而开发设计的。生活技能教育就是通过把这些技能教给儿童青少年,提高他们的 心理社会能力(Psychosocial competence),使儿童青少年具有良好的行为准备,进而建 立健康的行为,预防问题行为。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技能定义为[3]:个 体采取适 应和积极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主要包括十种(五对) 能力,即自我认识-同理能力、有效的交流-人际关系能力、处理情绪问题-缓解压力能力、 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决策-解决问题能力。
  
  1.1 自我认识能力(Self-awareness)
  自我认识能力是个体能够对自己的个性、长处、弱点、喜好等作出客观评价的能力。一个人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逐步建立自信心,与周围的人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2 同理能力(Empathy)
  同理能力是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能力。当人们在与他人交往、商讨和解决问题 时,非常 需要这种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这将有助于人们理解、同情和帮助别人,并且能 很好地解决问题。
  
  1.3 有效的交流能力(Effective communication)
  有效的交流能力是人们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或身体语言(包括手势、姿势、表情和动作等) ,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观点和意见,并能在需要时寻求建议和帮助。
  
  1.4 人际关系能力(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人际关系能力是人们能够以积极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如建立和保持友谊、与家人和睦相处和相 互沟通,同时,还包括能够采用恰当的、使自己和别人都不至于造成过度伤害的方式, 巧妙地断绝与某些人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获 得社会支持的重要因素。
  
  1.5 调节情绪能力(Coping with emotion)
  人的悲痛、愤怒等强烈、消极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当,会损害健康。因此人们应该能够认识自 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且掌握基本的方法,把消极的情绪逐渐调整为积极的情绪,使之不会对 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不会使这些不良情绪影响其他人。
  
  1.6 缓解压力能力(Coping with stress)
  适当的压力可以督促一个人不断进取,但是过大的压力却起到阻碍作用,甚至影响人的身心 健康。缓解压力能力即是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压力的来源及其危害,并且有能力采取必要的 措施,改变周围的环境或生活方式,减少压力的来源,或者,学会放松自己,使压力尽可能 地降低,不至于造成健康问题。
  
  1.7 创造性思维能力(Creative thinking)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抛开以往经验的束缚,不因循守旧,积极探索其 他可能的途径和方式。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能有更多的选择,从而作 出更好的决定。
  
  1.8 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相近,这种能力也可以帮助人们开阔思路,用批判的眼光来分析已获得的 信息和以往的经验,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考虑问题,以便灵活地适应日常生活,作出更加合 理的决定。
  
  1.9 决策能力(Decision making)
  决策能力是一个人通过权衡不同的选择,考虑每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 的能力。
  
  1.10 解决问题能力(Problem solving)
  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认为是一个人作出正确的决定,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它包括:认识自己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 法,制定计划,来解决实际问题。
  看来,生活技能是一种心理社会能力和人际关系技能,用于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以健康 和建设性的态度应对日常生活。如,如何处理紧张,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解决问题,如何 表达他们的感受,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批判和创造性的思考,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 想等。
  
  2 生活技能教育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生活技能教育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针对导致青少年死亡、疾病和失能的一些主 要原因进行初级预防,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为儿童青少年应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做好准备 。除了对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影响之外,生活技能教育对学校和家庭也会带来益处,如改 进伙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更少的课堂行为问题、学习成绩提高、学生出勤率提高以及更融洽 的亲子关系[4]。
  
  2.1 降低行为问题的出现
  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生活技能教育能降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出现率。如降低儿童青少 年酒精、烟草等的使用[5],降低能够导致少女怀孕或感染艾滋病高危险的性行为 [6],防止 儿童青少年打架甚至违法犯罪行为[7]。一项来自56所学校大约6000名6年级学生的 学校生活 技能教育表明,干预后学生的烟草、大麻和酒精的使用明显减少。6年后的追踪调查表明, 项目的效果一直持续到12年级[8]。另一项研究在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时进行干预 ,包括儿 童的生活技能训练和父母培训,随访到儿童15岁,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学生报告了更低水 平的不良行为和物质滥用。
  国内的研究也显示了生活技能教育能降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出现的效果。如1999年,有研 究者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初一学生中进行生活技能教育,共进行了3个学期30个课时的干预, 采用Achenbach行为量表对其效果的评量发现,干预后试验组男生部分因子(不成熟、敌对 、多动)和女生部分因子(焦虑强迫、分裂样)得分显著降低[9]。又有研究者应 用借鉴生 活技能教育课程而改编的社会技能训练对30例儿童行为问题患儿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干预 后,Rutter儿童行为总分、A分和N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临床评定总有效率达76.67%;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总分及因子分行为、学习、多动、多动指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总 有效 率为63.33%;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显示因子分违纪显著下降,总有效率60%,学员和家 长对社会技能训练课程表示接受和肯定,并认为部分行为问题得到改善[10]。还有 研究者在 秦皇岛市选择两所小学共计621名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学期共计26课时的 生活技能教育,从家长、教师和儿童自填问卷以及定性访谈多个角度证明了学校生活技能教 育对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有效性[1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