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现状及思考

作者:赵 斌



  摘要 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受教育 的权利和特殊教育的质量。 在倡导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文从特 殊教育一线教师的任职及其培训的现状,梳理并归纳了他的特点、主要培训形式,深入剖析 了 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培训中的不足,并就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以期为特殊教育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特殊教育 一线教师 培训
  分类号G760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把教师职业确立为专门职业以来, 教师专业化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我国学者在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制度保障和实施策略 等方面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特殊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 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而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障,特殊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特殊教育一线的教师。在倡导教 师专业化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理性地分析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问题。
  
  1 特殊教育的发展使关注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培训成为必然
  
  特殊教育一线教师,指在各类特殊学校直接从事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和特殊儿童康复 训练的教 师,包括在普通学校中承担附设的各类特殊班教育教学的老师,以及承担随班就读辅导的老 师及相关训练员。
  伴随人类教育的进步,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涌现了大量的新的 现代特 殊教育理念。诸如“回归主流”;“全纳教育”;“一体化教育”;个别教育计划观念和融 合教育观念的提出;倡导早发现,早诊断,早矫治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由单纯的医学诊断 到医学诊断和教育诊断相结合;由单纯的“特殊儿童”称谓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 变化等等,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特殊教育教师。第二,特殊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对象数量 不断 增加。从纵向看,由于遗传、食物污染、化学药品泛滥、城市污染等原因,特殊儿童的数量 持续增长;从横向看,特殊儿童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盲、聋、智力障碍,而是扩展到各种问 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自闭症、多动症、言语和语言问题等等。特 殊教育本身对其教育对象的看法也发生深刻的转变——从最初的“特殊教育对象只是占同龄 儿童人口的3%-5%的残疾儿童”到“全纳教育提倡为20%左右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发展提供 帮助”[1]。各类特殊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不完全统 计,1991 年我国各类残疾儿童学校发展到886所,在校学生8.5万人[2]。到2001年底,我国 特殊教学 学校已达1531所,在校生38万人,专任教师2.8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107%[3]。 第三,现 代信息技术、教学技术、教学传媒和教学手段的采用,使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手段面临种种 诘难和严峻挑战。
  特殊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一线教师不仅提出了数量上的要求,还包括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有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 还要有积极应对教育对象扩大、教学手段变化和各项改革措施的素质,有主动关注特殊教育 前沿研究成果、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和群体专 业化水平的意识和能力。而一线教师的这些素质不仅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因素,还依赖于特殊 教育一线教师培训制度和培训模式等相关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2 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学历水平现状
  
  1998年前后我国由特教高师和中师毕业的教师比例分别为0.7%和20.6%,受过半年以上特 教脱产培训的占14.9%。特教师资队伍中经特师专业教育或培训的人数总比例尚不足40% [4]。到2005年,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和本科毕业比例为21%,专科毕业 比例为53%,高中及高中毕业以下的比例为25%。学历合格率虽比1998年有显著提 高,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一线教师学历(高中及高中以下)不合格。专任教师中接受过培训 的 仅占一半,其中研究生、本科、专科、高中毕业学历中接受过培训的分别为60%、53%、54% 、45%,高中以下学历接受过培训的仅占32%。(见表1)。
  
  3 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培训现状分析
  
  从内容上讲,教师培训包括培养和培训两方面。前者主要指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其获得教师资 格,为进入教师队伍,获取教师职业认证作准备,它是教师任职的前提条件。后者主要是针 对在职教师的学历提高、教学适应、教学理念和手段更新以及适应课程与教学改革等进行的 短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前者重在“养”,以获取教师职业资格为主要目标,普适性宽, 后者重在“训”,目的在于使教师积极适应和发展教学,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针对 性强。从时间特性上讲,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有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种。我国特殊教 育教师职前培养已由中等特殊师范教育,经专科特殊师范教育培养模式过渡到本科特殊师范 教育模式[5]。职后培训指对已上岗的、在职的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包括使 新进入特殊 教育系统的人员了解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为承担特殊教育工作作心理上的准备。职后培训的 目的是促进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积极适应、提升教师教学实践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历 水平以及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就职后培训进行分析。据1994年统计,我国 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共计2.2万人,全国建立了34所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在5所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2所地方大学建立了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 [6]。各培训机构和高等特殊教育学院(系)分别承担了相应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 任务,已 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体系[7]。但全国一线教 师接受过 特教专业培训的仅仅过半(表1)。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特殊教育一线教师上岗 后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特教新理念及特殊教育操作经验,导致不少的随班就读的学生 实际是“随班就坐”。也有一线教师因不了解各类特殊儿童心理特点或不熟悉现代教学手 段而显得无能为力,以致成为“保姆”式教师。
  
  
  3.1 当前特殊教育一线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形式
  3.1.1 特殊教育教师上岗前的培训。一般由县一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刚毕业新进教育 系统或从其他部门考核具有教师资格转入教育系统的教学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教 育基本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教师职业道德等。培训人员多为县教师进 修学校相关学科教师,时间相对集中,以讲授为主。培训内容多针对普通教育。
  3.1.2 特殊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一般由省或市级教育部门下属的特殊教育处(或科), 根据需要,邀请相关高校从事特殊教育研究的专家就某些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一般时间 较短,理论性较强,包容性大,培训对象一般是特殊教育学校相关领导或学科教研组长。
  3.1.3 省(或市)特殊学校牵头组织的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一般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委 托辖区内师资水平高、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特殊学校承担对辖区其他特殊学校的教师 进行培训。比如,重庆市聋哑学校承担了重庆市各区县的聋哑学校的教师教学培训 ,成都市 特殊教育学校承担了四川省所属的各个特殊学校的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负责主讲的教师一 般都是负责培训任务学校的老师。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