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听障学生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新走向
作者:李启隆 李 明 蒋雪峰
4教学实例
第一步:使用IBM的Via voice语音识别软件为教师(使用者)建立一个适用于教室环境的个人语音档案(语音模型库)——通过朗读Via voice自带的短文进行基本模型的建立,如果要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就需要在基本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再朗读一些和授课专业相关的材料(可以是该门课程的教材也可以是相关学科的论文报告等等),朗读得越多模型所支持的语音识别的正确率就越高,当然这必须是在朗读正确、发音清楚的基础上。通过对Viavoice语音模型的建立保证识别教师本人的讲话风格。
第二步:为提高语音软件的识别率,教师首先要为系统提供丰富的语料,即将课程所需的课堂用语、专业词汇(以文本的方式,word、txt、RTF格式的文本Viavoice都可以处理)输入Viavoice软件生成词条库。通过IBM的ViaScribe语音教学软件将教师的语音转换为电子文本。
第三步:授课时教师通过麦克风将授课信息传入Viavoice的语音模型,由Viavoice的语音模型识别后再传给ViaScribe,通过IBM的ViaScribe语音教学软件将教师的语音转换为电子文本,配合教师的演示文稿,在投影屏幕或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同步展示,使听障学生通过阅读屏幕上的文字来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第四步:这些文字和老师的声音,包括老师使用的PPT文件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被同步地记录在计算机上,以网页、音频文件或者多媒体文件等多种形式保存在电脑里,成为多媒体笔记,可被教师编辑和修订。在对其多媒体笔记进行修订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人语音档案将会不断进行更新,使语音识别率持续得到提升;同时这样本文、音频和视频的文件可以上传到网络上作为课堂笔记提供给学生使用,成为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需要学生登录学习的网络并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流程图见图3。
5语音识别技术在我国的教学试验进展及趋势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于2005年3月加入国际无障碍教学联盟,开始将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听障学生的各种教学环境下的试验研究。次年,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与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合作,继续这方面的试验。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听障学生的教学之中,在我国还是首次。针对理论性强、概念多的课程,授课教师在教授之前对课程所涉及的语言进行精心的辨音准备和误识字词的修正,通过语音施教,再配合教学幻灯片,可对手语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既解决了专业词汇的准确表达问题,同时也训练了学生阅读文字资料的能力。从现状来看,无限词汇量、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对于比较正式的书面语言,在限定环境下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实用程度。语音识别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日臻完善,将大大改善听障学生的教学环境,解决听障学生在学习等方面对手语的依赖性。“无障碍教学”建立的教学无障碍平台,将扩大听障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利于听障学生教学效果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由于其即时字幕标注系统和多媒体笔记本功能,将可推广至其他障碍学生以及健全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成为对各类学生辅助教学、网络教学以及自主学习的有力工具和构造学习情景的有效手段,使各类障碍学生获得与健全学生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要提高无障碍教学的效果,除要做好软硬件准备工作以外,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第一:教师在使用语音软件时要保持语音软件限定的说话音调和节奏,对个人语音档案进行持续更新和不断改进语音软件的适应性。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先对软件进行测试,让系统了解当天本人的发音特点,以保持授课语音转换的高正确率;
第二:不断改进语音软件的使用界面,添加适合授课的组件以方便教学,使其更易于听障学生接受;
第三:进行听障学生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哪些课程用语音教学软件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识别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哪些课程使用情景教学、示范教学的方式比较好,以发挥语音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四:将制作的e-learning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随时浏览语音教学软件课上自动保存成网页格式的内容;也可以采用将文件拷贝的方式课下浏览,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五:建立http://liberated.zftp.com在亚洲的境像站点,使得在中国从事无障碍教学研究的研究人员和教师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国际上无障碍教学的相关信息、下载资料;逐步拓展无障碍教学模式在中国各特殊教育院校的应用。
信息无障碍已经成为全球趋势,“无障碍教学”也将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和价值,她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特殊教育理论、特殊教育方法、特殊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同时,对各类学习对象教学模式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浙江衢州聋哑学校成果汇编.现代特殊教育研究(上).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14-25
2王清.论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支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66
3王怀武.信息时代的教与学—试论信息技术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电化教育研究,2002,(4):21
4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王映雪,郑麒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6,176-197
5潘曼江.新课程呼唤“无障碍教学”. 光明日报,2004-03-04
6Keith Bain.第三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的发言.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971/34_1_0101_desc.Htm,2006-1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