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初中生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

作者:董好叶 张丽娟



  摘要 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633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初中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初一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极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二学生又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初一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显著高于初二学生;(2)不同学校的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重点学校学生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极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而普通学校学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学生;(3)初中生男生和女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女生。
  关键词 成就目标 初中生 发展
  分类号 B844.2
  
  1 问题提出
  
  成就目标是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关于成就目标的定义,研究者的观点各不相同。概括而言,成就目标指成就行为的目的,它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特征[1]。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所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不同,对个体成就的影响也不同[2-5]
  早期的研究者Dweck等把成就目标划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20世纪90年代末,Elliott等人提出了三分结构[6]。近年来,Pintrich和Elliott等人在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四分目标定向的理论结构,这四种目标分别是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7]。Pintrich等认为在掌握趋近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的是任务的学习、掌握和理解,根据掌握的新知识、自己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来评价自身的表现;在掌握回避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在成绩趋近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于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以表明自己最棒;在成绩回避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于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避免表现的比他人更差。四分法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成就目标的分类。
  纵观以往有关成就目标的研究,大多是在成就目标二分和三分结构下做出的;国外有关成就目标的研究对象多为小学生和大学生,国内研究对象多为初二学生[8][9],缺乏对整个初中生群体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成就目标的四分结构框架,对初中生成就目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丰富该领域的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邯郸市随机抽取重点初中和普通初中各一所,每所学校的初中三个年级中,每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共12个班)学生作为被试。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
  
  2.2 测量工具及程序
  成就目标测量采用刘惠军编制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该量表由29个问题构成,包括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四个分量表。量表采用5点记分方法,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3,四个分量表α系数分别是0.82,0.74,0.80,0.73。
  由研究者担任主试,采用班集体施测方式,以统一指导语指示被试填答问卷,当场收回。本研究发放问卷705份,收回70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633份,有效率89.79% 。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年级初中生成就目标的特点
  
  对初中生成就目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初中生成就目标的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发现,在掌握趋近目标上初一年级显著高于初二、初三两个年级,初二年级显著高于初三年级;在成绩趋近目标上初一年级显著高于初二年级。初中生成就目标的掌握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年级间差异不显著。见表2。
  
  3.2 不同学校的初中生成就目标的特点
  
  通过t检验考察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结果表明:重点学校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而普通学校学生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学生。两所学校的掌握回避目标差异不显著。见表3。
  
  3.3 不同性别初中生成就目标的特点
  通过t检验考察不同性别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结果表明:男女生成绩回避目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差异不显著。见表4。
  
  4 讨论
  
  4.1 关于不同年级初中生成就目标的特点
  本研究表明,在掌握趋近目标上,初一学生极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二学生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即随着年级的升高掌握趋近目标递减。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初一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新环境给同学们带来新希望,同学们渴望获得新知识,渴望获得新发展,因此同学们关注知识的理解,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初一学生会有较高的掌握趋近目标定向。当进入初二尤其是初三后,学生熟悉了环境,日益感受到升学的压力。因为初中毕业后,学生面临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就业三种选择;并且普通高中还有好坏之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将来高考的成败。所以学生就产生了来自家长、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压力,从初一到初三随着压力的增加,使得学生以对任务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为中心,逐渐转向了对成绩的关注,所以掌握趋近目标定向随年级升高而递减。
  本研究发现,初一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显著高于初二年级。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每一个人都很关注自己的形象,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二镜像”阶段,(人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对自己的镜中形象感兴趣,这个阶段属于“第一镜像阶段”)。所以初中生比较关注于自己在老师、家长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渴望给同学、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获得好的评价,这与初中生思维特点有关,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再度出现,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了假想的观众,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和批评,他们非常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10(,尤其是初一年级学生,从不同的小学刚刚聚集到一所新学校来,此特点更为突出,所以初一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定向要高于初二、初三学生。
  
  4.2 关于不同学校初中生成就目标的特点
  本研究表明,重点学校学生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而普通学校学生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学生。我们认为,造成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成就目标定向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学校环境有关。一般来讲,重点学校比普通学校学习风气浓、学习风气正,竞争激烈,在良好学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们“比学赶帮”,关注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关注于表现的比他人更优秀或胜过他人,因而重点学校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往往高于普通学校学生。而普通学校学生由于其文化基础比重点学校学生薄弱,在学业成绩的反馈中得到的负面体验比重点学校学生多,因而他们更关注于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避免表现的比他人差。所以,普通学校学生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学生。
  
  4.3 关于男女初中生成就目标的特点
  本研究表明,男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女生,这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加关注于不让自己显得低能,避免表现的比他人差。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男女生在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家庭赋予男女的角色特点不同,使得男女在追求上,以及关注的重点上有很大差异造成的。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化更多的涉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人际关系、情感关系,而男生则沿着更加独立和自主的道路发展。男性通常被认为是有成就感的,能够独立承担困难及重要工作,社会和家庭对男生的期望均比女生高,这就使得男生更加关注于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避免表现的比他人差,因而男生的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往往高于女生。
  

[2]